物质的分类教学设计(第1课时)分享

上传人:W**** 文档编号:219380667 上传时间:2021-12-06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质的分类教学设计(第1课时)分享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物质的分类教学设计(第1课时)分享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物质的分类教学设计(第1课时)分享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物质的分类教学设计(第1课时)分享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物质的分类教学设计(第1课时)分享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物质的分类教学设计(第1课时)分享》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质的分类教学设计(第1课时)分享(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广西民族大学10化学教育教师技能理论与实训教学设计 设计题目 :物质的分类(第一课时) 学校专业 : 广西民族大学10级化学本科 学生姓名 : 石月霞 指导教师 : 刘 宝 老师 2013年 6 月 8 日本页要求内容熟知后可删除要求说明:、本模版框架不能改变,包括:封面页、页眉设计、本文的页面设置、左右边距各为1,水印等内容,均不能改动。、本模版除开“教学过程”外,其余的大标题不需改变,因为己经较为完美了,除非你有把握做出的比现在的更好。、关于“教学过程”本模版是表格式教案,可根据你自己的内容来确定是否采用,也可采用提纲式教案,提纲式教案要注意加入“设计意图”内容。4、上交文件名的格式:一定

2、注意了!学号后两位 教案序号_姓名_教案课题名(第几课时).doc01 3 _刘宝_离子反应教学设计(第1课时).doc例如:011_刘宝_物质的分类教学设计(第1课时).doc012_刘宝_胶体教学设计(第2课时).doc013_刘宝_离子反应教学设计(第1课时).doc014_刘宝_离子反应方程式教学设计(第2课时).doc015_刘宝_氧化还原反应教学设计(第1课时).doc016_刘宝_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教学设计(第2课时).doc物质的分类教学设计广西民族大学10级化学本科石月霞一、基本说明1.教学内容所属模块:化学12.年级:高一3.所用教材出版单位:人民教育出版社4.所属的章节:

3、第二章第一节第一课时5.教学时间:40分钟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分类法在日常生活中应用的普遍性和重要性。从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为研究物质的通性建立框架,将知识系统化。掌握“交叉分类法”、“树状分类法”。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化学物质及化学反应分类方法的讨论,认识分类法在化学研究的作用。 学生学会运用观察、比较、归类的方法,抓住事物的特征、个性,把握事物间的共性,对收集的信息进行科学的、系统的研究,发现其变化规律。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形成将生产、生活实践与所学的化学知识相了解的意识。体验分类在化学、各科学习上的重要性,将“分类思想”灌输于脑中,能够在后面学习中

4、进行实际应用,培养及时分类总结的良好学习习惯。教材分析:1.教材内容分析:物质的分类可以使学生在同类事物相似性方面做到举一反三,对于不同类事物的了解能做到由此及彼,是一种行之有效、简单易行的科学方法,对此后元素化合物性质的学习有重要的指导意义。2.教材内容相互了解分析:通过本章知识的学习既可以为前面所学的从实验学化学和氧化还原反应理论知识补充感性认识材料,又可以为化学必修2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等理论知识的学习打下重要的基础,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3.教材内容的重点和难点的分析:教学重点:常见化学物质及其反应的分类方法。教学难点: 常见化学物质及其反应的分类方法。学情分析:学生心理、生理特征分析:

5、学生是高一学生,基础知识较扎实,自学能力一般,属于原理原则型,在教学过程中善于归纳原理原则,寻找信息间相互了解。高中生对化学实验充满期待和向往,有强烈的表现欲、探求欲和成就感,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妙。学生原知识分析:这一节课前,学生在初中已经初步学过对物质的分类,重点强调分类的标准和交叉分类法。知道溶液和浊液性质的区别,但不知道二者在微观本质上的不同。并对物质的分类有一定的认识且在实际生活中见过,能提起对本课时的学习兴趣。学生认知结构分析:学生可以应用初中学过的对物质的分类,去认识分类的标准,树形分类法和交叉分类法, 设计思路:本节课在设计理念上以学为主体,注重学生活动,注重知识间的整合和了解

6、,注重已有知识的应用,注重从内容上分层教学,注重实验设计和应用。 设计上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创新和优化:1.巧设情境、导入新课: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课堂导入和练习都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能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促使学生主动探究科学的奥妙,注重培养学生对知识点的应用。通过日常生活的例子引入简单分类法。2.列表对比、突出重点:教科书通过“图书馆中陈列的图书”的图片,使学生直接感受分类的标准和分类的好处。通过“思考与交流”栏目中三个问题的讨论,引导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进行分类,使学生感悟到分类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简单易行的科学方法。为了使学生能够运用分类法进行学习,教科书又

7、列举了“交叉分类”和“树状分类”这两种常用的、具体的分类方法,并安排了“实践活动”来加深学生对这两种分类方法的了解,让学生进一步体验到“掌握方法比死记硬背更有效”。3.科学探究、创新实践:努力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课堂进行“科学探究”,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本课设计拟通过学生探究 “思考与交流”栏目中三个问题的讨论, 感悟到分类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简单易行的科学方法。并安排了“实践活动”来加深学生对这两种分类方法的了解。4.协作学习、讨论提高:通过学生分组方式,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和学生的实验设计方案调节教学方式,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三、教学过程0.课堂导入教学环节时间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8、导入环节2分钟【引入】请同学们翻开目录,找出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内容,第二章第一节,在哪一页?(停顿)我们为什么能快速找到我们所学的内容呢?因为这本书的主编在编这本书的时候,事先根据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把化学书分为四章,每一章再继续分节。【讲述】在生活中,我们经常采用分类法,这样使我们更快、更便捷地达到目的,提高工作效率。【提问】你们能找出分类在生活中的例子吗?翻书查找,翻目录查找。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回答:超市的物品归类、图书馆里书籍的分类、 垃圾桶的分类、QQ好友的分类提高学生的注意力,翻书找出本节课的内容。培养学生了解生活实际的能力.1.知识点一:分类法教学环节时间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环

9、节一:分类法3分钟【正课导入】举了这么多例子,那分类的概念是什么呢?请阅读课本第24页第一段,找出分类法的概念。【提出疑问】根据生活实际,谈谈你对分类法的理解。【自主阅读】阅读课本第24页第一段,并叫一竖列的同学依次起来回答。【板书】一、分类法:将大量事物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 分类的前提:首先确定“标准”。【强调】这里的“标准”加了双引号,表示强调,那什么是标准呢?【投影展示】超市、图书馆、商场、网页、药房、查字典、户籍管理【提问】将下列人物进行分类?图片这里的职业就是“标准”。【讲述】我们在分类的时候首先设定标准,再选择分类的方法。学生进行思考,回答“将大量事物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

10、分类。”思考并回答。阅读课本内容,并进行思考与记忆。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同学思考问题。学生观看图片,由图片联想到简单的分类法学生思考、阅读强化学生对分类的理解和应用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锻炼学生的整理归纳信息能力。竖列的学生依次回答问题是让大家都参与到课堂的学习中。培养大家的学习积极性。通过图片的展示便于学生观察、接受和理解,能将书本中的内容与实际生活了解起来,明白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帮助学生养成分类时要确定“标准”这个意识,为下一步学习做下铺垫。2.知识点二:交叉分类法(多分类)教学环节时间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环节二:知识点二交叉分类法(多分类)12分钟【转折】但是,这种分类方

11、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例如有些同学不认识李宇春,只知道她是歌手,并不知道“春哥”的性别,如果我们他这些人物用“性别”进行分类,是不是更全面了呢?【讲诉】像这种用了“职业”和“性别”进行分类,我们在化学上把这种用多标准分类的方法叫做交叉分类法。【板书】2、交叉分类法(多分类)标准:阴离子、阳离子【巩固练习】一、将下列物质进行分类。标准:“状态”、“组成是否单一”一名同学上台进行连线,其余学生在课本做练习。培养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在次强调标准的重要性。3.知识点三:树状分类法教学环节时间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环节三: 知识点三树状分类法3分钟【过渡】课前我们所说的“目录”分类,是把化学书分

12、为章,章再分为节,属于分类后再分类,这就有点像一棵树,我们成为树状分类法。3、 树状分类法(再分类)【过渡】举个化学上的例子来讲,对“物质”可以怎么分类呢?结合课本表2-3,让学生填写酸碱盐等的具体例子,并请学生回答。【提问】除了上述的分类,还可不可以再分类。倾听,思考并进行课堂笔记的书写。回答老师提出的相关问题。通过一个简单明了的网络式板书,突破重点,化解难点,让同学们快速的了解到不同价态的铁的重要化合物间的转换关系。也是对本节课的一个整体复习,概括。4.总结归纳教学环节时间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结课环节巩固练习归纳小结5分钟【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分类的方法,知道分类首先要确定标

13、准,并对学过的物质及其反应进行分类总结。既然学习了分类,我们就要对化学和其他学科进行总结分类,将知识系统化。一、找茬题(每组中有一物质与其他物质在分类的不同,请找出来)1、铜、金、银、钠2、NaCl、KCl、Cl2、BaCl23、空气、氮气、氯化氢气体、五水合硫酸铜备选习题:p29 第1、2题【作业布置】配套习题p105 第1-5题再次归纳复习,加深同学们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印象,再通过课后练习,巩固知识。列出针对性的评测习题,学生进行练习,便于评价。四、课堂评价通过阅读,观察,思考,学生掌握了简单的分类法及其应用;通过 “思考与交流”栏目中三个问题的讨论,引导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对化学物质及其

14、变化进行分类并掌握方法.通过课堂提问、习题练习等教学环节,检查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点的学习情况。总体上,学生对本节课学习情况满意,学习效果良好。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的亮点内容:通过“思考与交流”栏目中三个问题的讨论,引导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进行分类,使学生感悟到分类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简单易行的科学方法。为了使学生能够运用分类法进行学习,教科书又列举了“交叉分类”和“树状分类”这两种常用的、具体的分类方法,并安排了“实践活动”来加深学生对这两种分类方法的了解.学习过后,并进行归纳总结。利用相关习题巩固练习对整节课内容进行归纳总结。整个教学设计过程较好,教学流畅,学生活动较多,学生能积极主动加入课堂活动中,体现新课标教学要求。有待改进及提高反思: .教学设计还需更精细一些,多一些预见,整个课堂教学会更完美些。 .课堂容量大,给予学生思考和探究的时间不够。 .一些细节问题。一是教师的语速要慢一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