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骚苏教版教案及说课稿分享

上传人:W**** 文档编号:219379603 上传时间:2021-12-06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离骚苏教版教案及说课稿分享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离骚苏教版教案及说课稿分享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离骚苏教版教案及说课稿分享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离骚苏教版教案及说课稿分享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离骚苏教版教案及说课稿分享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离骚苏教版教案及说课稿分享》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离骚苏教版教案及说课稿分享(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离骚教案教学目标: 一、解屈原生平,领悟其爱国主义精神和高洁品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二、诵读课文,理解关键词语,感悟涛歌中表达的情感。 三、了解俩种浪漫主义的艺术手法:移情和比喻。教学重点 一、解屈原生平及楚辞的一般特点。 二、通过鉴赏离骚的优美诗句,学习屈原追求美政、忧国忧民的高尚品德。 三、有感情、有节奏地诵读并背诵课文。教学难点: 一、理解诗作中疑难的字、词及表达含蓄的句子。 二、品味、鉴赏诗歌中移情的艺术手法。教学建议: 一、这首诗古奥难懂,教学时应当先帮助学生理解诗句的字面意思,然后再指导学生欣赏诗句。 二、这首诗有丰富深厚的内涵,学生仅疏通文字是不可能获得深刻的感受和思想

2、的。可引导学生在了解诗人生平、政治环境、地域文化等背景知识的基础上对诗歌内在含义进行深入探讨。可以在课前布置学生利用网络或图书馆查找有关资料。 三、教学过程中要强调诵读。鼓励学牛放声朗读,读出节奏,读出感情。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读,在熟读的基础上体会,背诵也就水到渠成了。 四、本课所在板块为殉道者之歌,教学时要注意抓住板块主题,体现出屈原为自己的理想而献身的殉道精神,引导学生体验屈原对高尚人格的不懈追求。 五、建议用两课时完成本课的教学。教学过程 一、导人。 大家还记得毛主席的沁园春雪吗?(带领学生背诵)谁能说说“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中的“风骚”是什么意思? 明确沁园春雪中的

3、“风骚”指的是文化水平或文学水平。其中的“风”是指十五国风,代表诗经,“骚”指的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离骚。 二、初读体验。 (一)教师范读或播放诵读录音。 (二)学生自由诵读。要求:放声朗读,读准字音。 (三)师生齐读。 (四)提问:你反复诵读之后,觉得这首诗外在形式上有什么特点? 明确1。句式长短参差,形式比较自由。 2句末多用“兮”字增强语势,使句式整齐,琅琅上口。 三、相关知识介绍。 (一)学生交流课前查到的有关知识。 (二)教师补充。 1介绍楚辞。 刚才大家诵读后总结出的这首诗外在形式上的特点,就是“楚辞”这种诗体的形式特点。 “楚辞”之所以姓“楚”,就是因为所有的楚辞“皆书楚语,作楚

4、声,记楚地,名楚物”。汉代人将这种别具风格的文体称之为“楚辞”,以后又称为“骚体”(因为离骚是楚辞中最著名的作品)。 楚辞一书是西汉刘向辑录的战国时期楚国诗歌总集。楚辞在中国诗歌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的出现,打破了诗经以后两三个世纪的沉寂而在诗坛上大放异彩,后人也因此将诗经与楚辞并称为风、骚。风指十五国风,代表诗经,充满着现实主义精神;骚指离骚,代表楚辞,散发着浪漫主义气息。风、骚代表着中国古典诗歌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创作的两大流派。 2介绍屈原及离骚。 屈原,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 屈原生活在时代动荡、社会变革的战国中期。当时,新兴地主阶级与奴隶主贵族集团的残余势力,在宗国内部和

5、宗国之间进行着内外交错的复杂斗争。据史记屈原列传记载,屈原“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还曾“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原力主革新政治,举贤授能,除残去秽,励精图治,这就突破了他所属的奴隶主贵族阶级的局限,而适应了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要求。楚国贵族集团中的顽固派不断打击和排挤屈原,使他一生为之奋斗呼号的政治理想不能得到实现,他就用诗歌倾吐自己的忧愁幽思和缠绵悱恻的情绪。(教师可参考教参上“屈原的政治活动”部分给学生简单介绍屈原经历的政治斗争。) 离骚是屈原一生寻求爱国真理并为之奋斗不息的一个缩影,是我国古典文学中最长的一首政治抒情诗,全

6、诗共373句,2 400多字,是“可与日月争光”的一篇浪漫主义杰作,是诗人的主要代表作品,也是楚辞体的重要代表作品,人们往往以此来代称屈原的全部诗作,它在我国文学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四、再读感悟。 (一)学生齐读全文。 (二)提示诗中的“兮”是一个语气助词,它不仅加强了生活色彩,而且使诗歌的调子回荡顿挫,婉转动人,读的时候应该拉长语气。 五、理解诗句。 (一)学生参阅注释,分小组讨论翻译诗句,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说出诗句的字面意思即可。 (二)各小组推选代表发言,各组互相补充,教师点评。 (三)再次诵读全诗。 六、整体感知。 按习惯,离骚以节论,每四句为一节,课文24句为离骚的前六节。这六节

7、根据内在的逻辑关系又可以分成几部分呢?(提示:课文右侧的“对话栏”里的内容能够给我们一些帮助。) 学生讨论后发言,教师点评。 明确课文节选部分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8句):自l己高贵的出身、降生的祥瑞和美好的名字。 第二部分(第912句):自己一直在追求着美好的品格和才能(以香花美草为喻)。 第三部分(第1324句):自己对时光流逝不能为国效力和君王昏聩、国家动乱的担忧。表达自己愿为国效力,为楚王引路的决心。 七、诵读全诗。 要求:读出节奏和情感,尝试背诵。 八、研读文本。 (一)研读第一部分。 1课本上对话栏中说这部分“叙说高贵的出身、降生的祥瑞和美好的名字”,请说说看,这三点分别

8、是哪几句写出来的? 明确课文中第12句写自己高贵的出身,第34句写自己降生的祥瑞,第58句写自己美好的名字。 2写这几点分别有什么作用? 明确(1)写自己高贵的出身:从远祖颛顼帝说起,显示诗人与楚王同姓宗亲的血缘关系,既表现了诗人对祖先的崇拜,又表现他贵族出身的优越感和责任感,表明自己对楚国的兴亡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2)写自己出生的祥瑞:诗人自述出生于寅年寅月寅日,这是包含特殊文化内涵的吉宜时日,诗人对自己在这个时候降生充满自豪。 (3)写自己美好的名字:诗人自述父亲给他起的美好的名字,这个名字中包含着父亲对他品德的美好期望,诗人也把这作为自己美好人格的准则。 这三点共同表现出了整理高度的

9、庄重自爱。 (二)研读第二部分。 课本上对话栏中说“内美句承上,修能句启下。体现了诗人对自我价值的发现”。这句话你是怎么理解的? 明确“内美”承上是指第18句中所说的自己高贵的出身、降生的祥瑞和美好的名字,这都是上天与先人赐予的。诗人并未满足,依然“重之以修能”。“修能”句启下,第1112句就用采集香花美草来比喻自己对“修能”的追求,把江离与芷草披在身上,把秋兰结成饰物挂在身边,只要是美好的品格,诗人都学习。因此“内美”和“修能”正是整理对自己高尚品格和美好才能的评价,正是诗人对自我价值的发现。 (三)研读第三部分。 1课本上对话栏中说第1320句“焦虑之情,忧患之意,溢于言表”,请同学们具体

10、说说,整理为什么会表现出“焦虑之情,忧患之意”呢? 明确“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对一心报国的诗人而言,最令人担心的是时光如流水逝去,而没有机会把美好的品格和超凡的才能献给楚国。而另一方面,诗人更是充满忧虑:“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美人”在这里指君王,君王昏聩误国,保守落后,政治混乱。诗人虽怀有一腔热忱,无奈“美人”不识。所以整理会表现出“焦虑之情,忧患之意”。 2课本上对话栏中说第2l一22句“上句词直,下句意婉”,你是怎么理解的? 明确这两句的抒情对象都是楚王。“不抚壮而弃秽兮”是劝告楚王把握年岁盛壮的时机,丢掉秽恶的行径。直接说君王

11、行径秽恶,这就是“词直”。诗人下旬中却改用商量的语气说“何不改此度”,婉转地说“为什么不改变这种不善的法度呢?”体现了诗人虽然对楚王的秽恶行径非常愤恨,但他依然忠于楚王,对楚王还是很恭敬的。这就是“意婉”。 3课本上对话栏中说第2324句“崇仰真理,当仁不让。强烈的道德觉醒”,你是怎么理解的? 明确诗人想像驾着骏马奔向远方,他热情地回首,望着徘徊无路的楚王,高喊着:“来吧,我为你在前面引路!”诗人崇仰真理,有着高尚的人格,所以他当仁不让地以君主的政治引路人自居,在他的思想中,自己是顶天立地的人。这种强烈的自我意识,意味着人的觉醒。 九、简析艺术手法。 (一)教师讲解:离骚中整理常以“香草”、“

12、美人”来比喻自己、贤士和君王,并表达政治理想,这是离骚的一大艺术特色,这种方法叫做“移情法”,即不直接说出自己想说的话,而是把它寄寓于某一物上,也就是“移情于物”,这种方法在古典诗词中广泛运用,在政治不清明的时代,借用“移情”,可言难言之语,抒难抒之情。 (二)请找出相关的诗句,说说诗人是怎样运用比喻来表达政治理想的。 明确用“香草”比喻内在的美好品德。 用“美人”比喻理想中的君王。 用采摘和披挂“江离”、“秋兰”比喻修身养性。 用“乘骐骥”比喻美好追求和政治理想。 十、课堂小结。 离骚是我国最早出现的浪漫主义诗歌杰作。司马迁称:“其文约,其辞微”,“其称文小而其旨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我们

13、的课文充分体现了这样的特点,短短的24句,我们看到了屈原对高尚品格和美好才能的追求,看到了他对楚国的无比忠诚和责任感。屈原爱祖国爱人民、坚持真理、宁死不屈的精神和他的人格,千百年来感召和哺育着无数中华儿女,尤其是每当国家民族处于危难之际,这种精神的感召作用就更加明显。屈原,已经成为我们中华民族精神的一部分! 十一、布置作业。 (一)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背诵全诗。 (二)请尝试把课堂上的翻译改写成诗歌的形式。(课件出示郭沫若的翻译)我本是古帝高阳氏的后裔,号叫伯庸的是我已故的父亲。太岁在寅的那一年的正月,庚寅的那一天便是我的生辰。先父看见了我有这样的生日,他便替我取下了相应的关名。替我取下的大名是

14、叫做正则,替我取下的别号是叫做灵均。我的内部既有了这样的美质,我的外部又加以美好的装扮。我把蘼芜和白芷都折取了来,和秋兰纽结着做成了个花环。我匆忙得就像是在赶路一般,怕的是如箭的光阴弃我飞掉。我在春天去攀折山上的木兰,我在冬天去收揽水边的青藻。金乌和玉兔匆匆地不肯停留,夏天和秋天轮流着在相替代。想到草和木都时刻地在凋零,怕的是理想的佳人也要早衰。你应该趁着年少以自图修洁,为甚总不改变你那样的路数?我驾着骏马正要打算去奔驰,你来吧,我要为你在前面引路。 (三)对历史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利用网络或到图书馆查阅史记中的屈原贾生列传(原文和泽文对照阅读)。 (四)对诗歌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利用网络或到图书馆查阅离骚全诗(原文和译文对照阅读)。 (五)作文:请以屈原的足迹为题,写一篇文章。板书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