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浅谈瑶族长鼓舞的艺术特征

ji****8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20.93KB
约4页
文档ID:219350489
浅谈瑶族长鼓舞的艺术特征_第1页
1/4

浅谈瑶族长鼓舞的艺术特征 张彤摘要:瑶族长鼓舞在舞台上一直都备受欢迎,传达了热闹的气氛要表演好此舞蹈,必须对其艺术特征有所了解本文论述了其文化渊源以及艺术特征旨在帮大家更好的了解这种舞蹈,能表演和编创出更好的瑶族长鼓舞关键词:瑶族长鼓舞;文化渊源;艺术特征一、瑶族长鼓舞的文化渊源和主要类型(一)文化渊源瑶族长鼓舞在民间有一个美丽凄婉的传说传说瑶族祖先盘王在狩猎的过程当中,发现一只黄皮山羊,当他将其当做猎物追赶的时候,被这只黄皮山羊反击撞下了山崖傍晚本该归家的时候儿女们却没有见父亲回家,于是开始寻找,最后在在一棵空桐树叉上找到了父亲的遗体盘王的孩子将失去父亲的这种悲痛归咎于黄皮山羊和空桐树杈,因此用山羊皮做摘要:瑶族长鼓舞成了鼓皮,空桐木挖成了鼓身,边喊边跳,来宣泄他们的悲痛和对父王的悼念从此,在祭祀祖先的时候,就用长鼓舞这种仪式久而久之,瑶族人这种爱恨分明,崇尚真善美的精神的民族舞蹈在这个种族一代代流传下来尽管这个凄美的故事给瑶族长鼓舞蒙上了神话色彩,但在众多的史书的记载中,最早可以追溯到宋代,瑶族长鼓是有两种用途的,一是在祭祀时的礼器,二是歌舞时候的乐器长鼓舞从最初的仅仅用于祭祀到成为一种乐器,成为一种舞蹈道具,最终表现人们的日常生活的漫长演变中,也正是瑶族文化历史不断演变、进步的过程。

作为瑶族文化中具有独特标志的长鼓舞在舞动的时候,舞动的是瑶族渊源的文化、浓浓的民族情感以及那份来自心灵深处的感动目前瑶族舞蹈主要集中在广西、广东以及湖南江华的一些瑶族村寨当中二)主要类型我们现在看到的被搬上舞台的瑶族长鼓舞从内容上看主要分为类:第一类是祭祀性的舞蹈这种舞蹈主要是延续了祭祀仪式中的表演动作,叫做“还愿长鼓舞”第二类为表演性质的舞蹈,这些舞蹈一般会在喜庆的日子进行表演,叫做“贺年长鼓舞”第三类就是将结合了两者进行表演的二、瑶族长鼓舞的艺术特征瑤族长鼓舞是瑶族人们在长期的实践中不断发展起来的一种民间舞蹈,是瑶族人们以鼓为道具,并根据在长期的生产劳作和生活中的习性和动作创作出来的舞蹈的动作,因此相对于其它的舞蹈来说,它具有自己独特的艺术之美一)题材淳朴自然瑶族是一个长期迁徙的民族,无论身处何地,瑶族人都用自己的勤劳朴实使自己得以愉快的生存因此,他们的舞蹈的语言素材都是取自于生活瑶族长鼓舞舞蹈在题材的选取上是比较的淳朴自然的,其表现的基本是祭祀以及人们的生产劳作的场景和题材,没有华丽夸张的动作,给人的感觉就是淳朴自然比如星海音乐学院跳的瑶舞,就是取材于现实生活,特别是最后一个舞蹈情境,展现的就是瑶族姑娘质朴的劳动画面,来展现瑶族姑娘朴实、勤劳的一面。

二)节奏韵律和谐在苗族长鼓舞鼓有男女之分,寓意阴阳和谐瑶族的长鼓舞使用的鼓凿通整段木形成阴阳两个音响共鸣器,通过拍打,能发出咚咚的清脆的鼓声瑶族的长鼓在拍打的时候,其节奏韵律十分和谐,鼓声能调动人的情绪,使大家也会跟随着鼓的节奏韵律,不自觉的陷入到欢快有力的韵律当中三)动作阳刚稳健瑶族长鼓舞的独特性,除了音乐和鼓声韵律带给我们不一样的享受之外,其舞蹈动作也非常的有自身的特点由于它是一个全名参与的舞蹈,加之瑶族人们的生活习惯,无论是男女在跳的过程当中,都会在动作上呈现出一种刚柔相济的阳刚之美瑶族有句俗语“打得美不美,就看打得矮不矮”对于长鼓舞了解的人都知道,在跳的过程当中,主要靠的是腿上的力量,这应该和苗族“无山不成瑶”的生活环境是有很大的关系的因此在星海的这支舞蹈当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很多的蹲的动作四)动律融合圆屈瑶族长鼓舞动律上圆屈柔和,体态拧屈,以圆、屈、颤、拧、圆是瑶族长鼓舞舞蹈动作的基本体态和动律鼓舞通常能传达出一种秀丽、柔和之美,舞动时是轻悠、缓慢的连绵不断的反复动律加之,舞长鼓的舞者需要经常的变动体位,只有不断的通过“拧身”换位才能够使物资变得轻柔而富有感染力,并且能够传达出一种圆润、柔和之美。

这里提到的“圆润”,指的是舞长鼓的运动线条轨迹与舞蹈动作相一致,以动作重心为点可以画出很多“圆”韵律,这一点特别体现于“文打”的长鼓舞小结目前有许多优秀的瑶族长鼓舞在舞台上大放光彩,无论是表演者还是编创者,都应该全面的了解瑶族长鼓舞的艺术特征,只有这样才能在创作和表演中能突出舞蹈的特色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促进这种舞蹈的发展参考文献:[1]龙文波.瑶族长鼓舞的文化阐释[J].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9 (04)[2]孙亮.广西瑶族长鼓舞的起源与发展[J]. 大众文艺(理论) . 2009(04)[3]陈世莉.瑶族长鼓舞文化研究[D].广东技术师范学院 . 2012 -全文完-。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