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品德教学无墙课堂教学模式

上传人:I*** 文档编号:218989469 上传时间:2021-12-05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7.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小学品德教学无墙课堂教学模式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浅谈小学品德教学无墙课堂教学模式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浅谈小学品德教学无墙课堂教学模式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浅谈小学品德教学无墙课堂教学模式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小学品德教学无墙课堂教学模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小学品德教学无墙课堂教学模式(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浅谈小学品德教学“无墙课堂”教学模式 俞财富摘 要:素质教育的大浪滚滚前行,品德课程与美术、音乐一样越来越受到重视。但由于其具有较强的“生活性”,很多资源都是有限的,“天下物无全美”,怎样弥补这些不足呢?结合当地地域特点,善用资源,开展质朴有效的生本课堂,让无墙课堂深入人心,定能将品德课堂演绎得精彩纷呈。关键词:无墙课堂;唯材是用;品德教学品德课程中的教学资源匮乏,使很多品德教师在实际操作中望书兴叹。在实践中,教师时常发现品德教材的编写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所选内容并不完全适合课堂教学。在这种状态下,如何提高品德教学的质量,让品德课堂鲜亮,成为教师愈来愈关注的问题。一、挖掘品德教学资源的重要性随

2、着时代的发展,“核心素养”成为基础教育领域的一个关键词,传统的照本宣科已无法满足现代教育的需要。尤其是品德课程因和时代变迁、社会发展以及日常生活结合紧密,更存在现有的教学资源匮乏、教材编写局限、所选内容并不完全适合各地教学实践等问题。如何开发品德课程资源,提高学生素养,成为小学教育关注的话题。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要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的联系,要关注学生学习经验。品德教育最大的目标是让学生学会生活。作为一名品德教育工作者,我认为要充分挖掘品德教学的潜力和资源,根据教学实际大胆地进行品德教学的探索和研究,走出一条具有特色的品德教学的新路子。二、走“无墙课堂”模式品德与社会课程承担着学生品德

3、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重要任务,课程资源不应限于传统意义上的教材,要使学生广泛地接触和了解社会,要充分开发、利用校内外的各种课程资源,利于课程目标的实现,为学生创造一个“无墙课堂”,从而让学生充分接触自然与社会,形成独立而完整的人格。1.造化为“师”我们所处的环境有许多教学资源可供选择,大型的超市、美丽的小公园、宽阔的操场、四季穿衣戴帽的各种树木、蜿蜒曲折的小路和自然纯真的各种景点,这些地方都是开展“无墙课堂”的好地方。我在教学“动物、植物和我们”的时候,把品德课堂安排在了学校的小公园里,让学生近距离地接触大自然,感受生命现象,培养学生的爱心与责任心。课上,教师与学生围坐在草坪上,彼此间以聊天的方

4、式汇报所收集到的资料。这远比呆板地讲解、看图片更趣味盎然。2.不拘一格降“人才”品德来源于生活,生活贯穿着品德。我们的家乡有许多众人皆知的特产,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把这些资源利用起来,充分投入品德課堂中。在“家乡特产知道多少”一课上,我让学生走出课堂,来到“名茶市场”,亲自观看茶叶的制作过程,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品一品,多角度地感受“大佛龙井茶”的魅力。清风明月本无书,远山近水皆是课。如此生动有趣的“无墙课堂”教育活动,既满足了学生热爱生活、向往自然的童年需要,也锻炼了他们直面生活的能力,激发了学生热爱自然、热爱家乡的高尚情操,真正为学生的一生幸福奠基。三、唯“材”是用品德课程是综合性

5、较强的一门学科,融合了语文、美术、科学等课程特点。教师可以将品德课堂与相关课程沟通、整合,提高学生对思考的兴趣,进而从更全面的角度认识社会。1.巧借教材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发现美术课中有一堂“家乡的桥”与品德课上的“交通连四方”主题有重合之处。在教授“家乡的桥”美术课时,我嘱咐美术教师安排学生去收集一些比较有名的桥,用写生的形式将自己看到的桥画下来。这些资源为“交通连四方”课上学生介绍自己知道的桥打下了基础。并借此机会,让学生用不同的材料为家乡设计一座桥。学生利用家里的塑料泡沫、小木板等废弃物,创作了许多形状各异的桥,并把自己桥的特点介绍得非常详细。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培养他们热爱家乡的情感,同

6、时也成功吸引了学生的学习兴趣。2.巧用学具许多教师在执教“我国的行政区”“五大少数民族”这些课时,都选择运用了地图,但我发现在五年级下科学工具箱中,教学“地球的运转”这一课时配备有一批地球仪,教师何不借而用之?通过巧妙地借用学具,我发现也成功吸引了学生的兴趣。3.时事造“材”少年儿童的品德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必须贴近他们的生活,因此品德课必须跟上时代的潮流。浙江绍兴的一位教师在执教“我们这样生活”中运用了G20杭州峰会的元素,使学生在了解家乡的名胜、文化、建筑等的同时,足不出户对G20峰会也有了了解。还有一位教师在执教“我们只有一个地球”时,在原有基础上进行拓展,抓住“低碳生活”理念,结合美国为迎接地球日在新闻周刊上公布的因地球变暖即将从地球上消失的100个地方的资料,使“保护地球,倡导低碳生活”理念深入人心。新课标下的品德课堂应该是生活的课堂。正如法国雕塑家罗丹所讲:“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美的发现。”在品德课堂上,教师应该慧眼识材,把握生活中的契机,整合多方资源,将地区的特有资源、生本资源、时事资源等充分利用起来,唯有如此,才能打造出具有“核心素养”的新一代公民。 -全文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调研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