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第2 2章章 全全 面面 通通 风风 2.1 全面通风换气量的计算 2.1.1 全面通风换气的基本微分方程式2.1.2 全面通风量的确定 2.1.3 有害物散发量的计算 2.1.4 气流组织2.1.5 空气平衡和热平衡 2.2 置换通风2.2.1 评价通风效果的指标 2.2.2 置换通风的原理 2.2.3 置换通风的特性 2.2.4 置换通风的设计 2.3 2.3 事故通风事故通风2.1 全面通风换气量的确定全面通风:又称稀释通风,用清洁空气稀释室内有害物浓度,同时不断把污染空气排至室外,保证室内空气达到卫生标准通风效果取决于:全面通风量和气流组织气流组织:合理地安排送排风口的位置,分配风量以及选 定风口的形式,用最小的通风量达到最佳的通 风效果气流组织对通风效果的影响方案1方案22.1.1 全面通风换气的基本微分方程式假设:1)室内有害物浓度分布均匀; 2)送风气流和室内空气的混合瞬间完成; 3 )送、排风气流等温X(g/s)通风风量Qv(m3/s)室内有害物最高允许浓度y(g/m3)通风风量Qv(m3/s)送风中有害物浓度y0(g/m3)房间体积Vf车间通风排污模型有害物初始浓度:y1 房间内有害物浓度的变化情况可根据“质量 平衡”原理建立微分方程,对于连续, 稳定的通风过程, 在通风过程中:室内得到的有害物量与排出有害物的量应等于有害物的变化量。
排污微分方程:在d时间内:送入量+散发量-排走量=变化量则:Qv y0 d+ x d- Qv y d= Vf dy问题:排污微分方程求解排污微分方程求解不稳定状态下的全面通风换气量y1排污微分方程求解有害物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风量公式:稳定状态下:考虑到室内有害物分布及通风气流的不均匀性,增大安全系数K=310,则ys有害物安全浓度值消除余湿风量公式:消除余湿风量公式:消除余热风量公式:消除余热风量公式:2.1.2 全面通风量的确定2.1.3 有害物散发量的计算点击这里查看稀释排除有害气体和粉尘的风量稀释排除有害气体和粉尘的风量存在多种有害物时风量确定原则:u 分别求出排除每种有害物风量qviu 毒性相加作用的有害物:如苯、醇、醋酸等溶剂类;S2O3、SO3等刺激性气体,按求和计算风量:qv=qviu 毒性无相加作用的有害物:取最大者为风量计算式:qv=maxqviu 有害物散发量无法确定时的风量计算原则: 按经验式计算:qv=nVf (m3/h) n换气次数,(次/h);Vf房间体积点击这里查看【例2-2】 某车间同时散发几种有机溶剂的蒸汽,它们的散发量分别为:苯 2kg/h;醋酸乙脂 1.2kg/h;乙醇 0.5kg/h。
已知该车间消除余热所需的全面通风量为50m3/s求该车间所需的全面通风量解】由附录2查得三种溶剂蒸汽的容许浓度为: 苯 40mg/m3;醋酸乙脂 300mg/m3;乙醇,未作规定,不计风量 进风为清洁空气,上述三种溶剂蒸汽的浓度为零取安全系数K6按公式(2-12)计算把三种溶剂的蒸汽稀释到容许浓度所需的通风量 (2-12) 因为几种溶剂同时散发对人体危害作用相同的蒸汽,所需风量为各自风量之和,即 这风量已能满足消除余热的需要,故该车间所需的全面通风量为90.01 m3/s 2.1.4 全面通风的气流组织气流组织:送风、排风口位置的合理布置,选用合理的风口形式,合理分配风流气流组织原则: 能避免把害物吹向作业人员操作区; 能有效地从污染源附近或有害物浓度最大的区域排出污染空气; 能确保在整个房间内进风气流均匀分布,尽量减少涡流区演示动画演示动画点击这里查看 室内的进风和排风是多通道的, 既有由通风系统产生的有组织的进排风, 也有从缝隙, 窗户, 门洞等产生的无组织进排风,是机械通风与自然通风的共同作用结果,根据“物质平衡”原理, 各种进风量与各种排风量应相等.这就是室内风量平衡的原则其表达式为: qm,zj + qm, jj = qm, zp + qm, jpn 当qm, jj= qm, jp时:室内外压差为零,适用于无特殊要求车间n 当qm, jj qm, jp时:室内处于正压状态,适用于洁净度要求高的车间n 当qm, jj1100(a) 活塞流通风(b)置换通风1501002.2.2 置换通风的原理2.2.3 置换通风的特性 1. 置换通风房间内的自然对流2. 置换通风房间室内温度、速度与浓度的分布3. 置换通风房间的热力分层2.2.4 置换通风的设计 2.3 事故通风(Emergency Ventilation) 要求设置事故通风装置的场所2.3.1设置事故通风的技术要求(1)有可能突然散发大量有害气体、可燃性气体、爆炸性或危险性气体的建筑物。
2)散发有爆炸危险的粉尘或气溶胶等物质的场所3)仅靠自然通风的单层建筑,所散发的可燃气体的密度小于室内空气密度时,可只设置送风系统 应设置在有害气体或爆炸性或危险性气体散发量可能最大或聚集最多的地点,建筑死角地带应采取导流措施,当散发的气体或蒸汽比空气重时,吸风口应设在下部地带1)不应布置在人员经常通行或停留的地点2)与机械送风系统进风口的水平距离不小于20m,当水平距离不足20m时,排风口必须高出进风口6m以上3)当排风中含有可燃气体时,排风口与可能发火源的距离应大于20m4)派出剧毒物质时应排到10m以上高空 事故通风系统吸风口的设置 排风口的设置(1)由经常使用的排风系统和事故排风系统共同承保证2)宜根据工艺设计要求计算确定,当无法计算时,换气次数不应小于12次/h3)按换气次数确定:l对于生产中可能突然逸出大量有害物质的场所,换气次数不小于12次/h,并设自动报警装置l 最高容许浓度5mg/m3时, 车间高度6m者换气8次/时, 车间高度6m者, 换气5次/时l 最高容许浓度5mg/m3时, 上述换气次数应乘以1.5 排风量当排除有爆炸危害气体时, 应选用防爆风机应分别设置在室内外便于开启的地点,当所排除的气体为爆炸性气体时,应选用防爆开关。
排风机 风机电源启动开关位置2.3.2案例分析习题习题二习题二2 2、4 4、8 8、9 97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