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南宁平话山歌的修辞艺术探析

上传人:gg****m 文档编号:218499177 上传时间:2021-12-0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西南宁平话山歌的修辞艺术探析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广西南宁平话山歌的修辞艺术探析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广西南宁平话山歌的修辞艺术探析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广西南宁平话山歌的修辞艺术探析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广西南宁平话山歌的修辞艺术探析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西南宁平话山歌的修辞艺术探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西南宁平话山歌的修辞艺术探析(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广西南宁平话山歌的修辞艺术探析摘要:南宁平话山歌是独具特色的民间艺术,是国家独具价值的文 化遗产。平话山歌注重采用各种不同的修辞手法来替歌词润色,赋比兴是 其常用的手法,此外,还有比拟、夸张等多种修辞综合运用,展现岀艺术 本身独特的魅力。关键词:南宁;平话山歌;修辞手法“平话山歌”即平话人用平话唱的歌。据歌者伍吨说:平话山歌,平 话人把它叫做“家”,也就是家词,至今已有九百多年的历史。平话山歌 分布在广西的桂林、百色等多个地方,而南宁平话山歌则主要流传于南宁 市的周边郊区,像松柏坡、沙井镇、二塘三塘、那洪等城区都有平话山歌 的分布。近些年来,南宁平话山歌开始慢慢受到重视,得到社会届更多的关注,

2、 成为国家一笔优秀的文化遗产。1999年第一届“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给 平话山歌注入了新的活力。2001年兴宁区将“南宁松柏坡汉族二声部平话 山歌”中报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日,同时将三塘镇松柏坡歌师黄振 朝老人申报为区级卄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人。2005年沙井平话剧团在江南区 沙井街道办事处的支持下成立,由最初的三四人发展到今天的三十多人。对于有着久远历史的平话山歌,是将近一千年来人们智慧的结晶,至 今深受歌者们的喜爱。南宁平话山歌采用多种艺术手法,大量运用了写景 起兴、比喻、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通过情景交融这样常见的通俗易懂 的手法,在山歌中表达出了丰富的感情。一、赋比兴手法赋比兴是很传统

3、的诗歌理论,最早可追溯到周礼。周礼?春官?太 师H: “教六诗:EI风、曰赋、曰比、曰、兴、F1雅、EI颂。”毛诗 序又提出与此排列顺序相同的“六义”说:“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 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赋刘勰文心雕龙?诠赋云“赋者,辅也;辅采?文,体物写志也。” 钟?诗品序曰:“直书其事,不譬喻者,皆辞赋也。”后世流传比较广 的是朱熹的定义:“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所以其最基本的特点 就是直书其事,直接表达自己的情感,平铺直叙中又能充分抒发自己的感 情。南宁平话山歌很多都是采用了赋的手法,如:第一鸡啼煮早饭,煮到如今至熟齐。赶牛上岭朝朝去,耿大郎儿?有妻。这是看牛弟所

4、唱的歌词,直接写出了他每天天亮起床煮饭,然后上山 放牛的口复一口的单调生活,最后一句也直白的表达出自己有那么一大把 年纪却还没有娶妻的烦恼。(二)比比就是比喻、打比方,“郑玄注周礼引东汉郑众之语,H:比 者,比Z于物也。文心雕龙?比兴曰:何谓为比?盖写物以附意,扬 言以切事者也J又曰:夫比之为义,取类不常:或喻于色,或方于貌。或拟人于心,或譬于事。朱熹云: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钱钟书 说:“比喻正是文学语言的根木,是文学辞藻的特色。”平话山歌里,正 是因为人们运用比喻替歌词润色,才会有不一样的唯美色彩。女口:舅屋坟山葬得好,推出舅来精再刁。讲话如同花结果,身材好似皖鱼腰。(注:在平话里,“舅

5、”是男子的通称)这句歌词就把舅讲话比喻成花结果,身材比喻成魏鱼腰,这就很形象 的表达了心中的赞美之情。如:妹是牡丹花半朵,舅是芙蓉花半边。舅是半边妹半朵,大齐肯甲就团鬪。这里就把妹比喻成牡丹花,舅比喻成芙蓉花,一言两语就突出了对俊 男美女的赞叹。见妹生得白肖肖,好比塘中嫩藕苗。好比桂林白扇子,几时得到手中摇。而这里乂把妹的皮肤之白比喻成塘中的嫩藕苗,桂林的白扇子,比喻 的贴切生动,让人忍不住惊叹,听后内心倍感舒适。(三)兴起兴,是诗歌创作的技巧,“朱喜云: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泳之 词也。梁寅诗演义云:凡兴者,先托于物以引起所泳之事也。 南宁平话山歌里,很多起兴句基木上是托物纪事,借景抒情,激

6、发联想, 通过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或常识道理来烘托一定的感情以达到一定的表达 目的。1 托物言志,借景抒情,通过对身边事物的感触来表达内心的情感。如:人为钱财睡?着,妹为想郎睡?安。蝴蝶飞犬为花朵,白鹤为鱼滩过滩。蝴蝶飞天为花朵,白鹤求鱼一滩过一滩,人一心想着钱财晚上都睡不 安,衬岀妹思念兄夜难眠的相思Z情。2托物寄情,表达有情人不能成眷属的苦闷之感。如:苦瓜种在黄妮地,只为瘦堀花?朋。风凰关在铁笼里,忧愁妹至?蹄声。以黄坝地的苦瓜,铁笼里的凤凰起兴,表达出舅求妹不成的忧愁。天鹅失对随天叫,东南西北满天飞。鮫鱼破肚么除丹,舅有苦言难报姨。以成对天鹅失散,各自向着东西南北飞起兴,以綾鱼的丹兴舅难报姨

7、 心中的苦的程度。3通过一定的事理表达一定的意志。女口:狂风吹火火更旺,大浪翻流石更坚。灯草种在石子上,共舅同行心更坚。大火因为狂风而燃烧得更旺,流石因为有大浪的翻涌而变得更坚硬, 灯草也可以种在石子上,以这样一种事物本身的坚强起兴,表现了妹共舅 同行的坚定信念,村托出男女双方对爱情的执着与忠贞。4事物起兴表达出人生的感悟。女“树大么荫枉占地,乌云?雨枉遮天。月亮么光枉十五,舅?好游枉少年。这里就叙述了树长人了没能起到遮荫的作用就是枉占地,乌云来了却 没雨下那也是多余的,十五的月亮要是不明亮那也只是浪费,这一系列的 描写起兴,表达了男子当值少年,若没有一番大的作为,那也只能是徒劳。 所以要趁年

8、少,不要虚度光阴,不要碌碌无为,要让人生有所贡献有所价 值。这实际上是歌者在激励自己也在激励别人。只见风吹花落地,?见风吹花上天。谷贵还有米贱日,老了难返转少年。这一首歌词表达了同样的思想,我们只看到风吹花落地,却看不到风 吹花上天,谷贵还有米贱日,以这样的事物起兴,表达了对人老难返少年 的感叹与无奈。二、双关“双关,就是说写者为了达到某种特殊目的而自觉地运用包含着两种 或者两种以上含义的话语。运用双关修辞方式构成的话语就叫做双关 语J双关分为谐音双关和语义双关。(一)谐音双关“所谓的谐音双关,就是利用语音的相同或者相近,而有意识地造成 的同i话语同时具冇多种含义的修辞技巧。”我们首先来看谐音

9、双关的歌词:走去云南贩苏木,只为心红走四边。人讲姨糖有好藕,水路么通于能连。远远看见红花发,见姨花朵几新鲜。 三十六钱一节藕,怕姨花嫩?开连。这里的“藕”和佳偶的“偶”字相谐,求藕即是求偶,运用谐咅双关 巧妙的表达出了男子对女子的追求。在南宁平话山歌里,“灯草(灯芯)”常常和“心”谐音双关,类似的歌词如:男唱:唱只歌词去问妹,问姨打草想哥么。灯草点灯风吹意,问姨心意是如何。女唱:世界如今真美好,谈情说爱笑呵呵。恋爱从头看到脚,再讲人风合意么。“灯草点灯”字面上是说用灯来点灯,实际上暗含男子用真心求取女 子的心意。(-)语义双关语义双关就是利用词语或者句子的多义性在特定语境中形成双关,用 同一个

10、词语表达多种不同的意思以突出所耍表达的思想。如:狂风吹火火更旺,大浪翻流石更坚。灯草种在石子上,共舅同行心更坚。“共舅同行心更坚”的“同行”字面上是说同走、同在。实际上暗指 女子追随男子的坚定信念,狂风可以把火吹得更旺,大浪可以让流石更坚 硕,灯草可以种在坚硕的石子上,妹对舅的一番情意始终不渝。东边月上光明亮,照见深山路漫长。十二弯山九曲水,?怕深山路恶行。叙写了柔和的月光照亮了深枚前行的路,就算前方九曲十八弯,那又怎么样,有月光的指引,不惧怕任何深山或恶路。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出 月光就代表着希望,不怕深夜山路的艰险,其实说的就是人生的道路。我 们要不畏惧困难,勇往直前,只要希望在梦想在,我们

11、的前途就是片光 明。(三)上下文或者语言环境中形成双关有些在上下文和语言环境中方也可以构成双关之意,如:清早行过藕塘顶,见姨洗藕白莲莲。心想问姨初一节,恐怕人家定了钱。这里“恐怕人家定了钱”字面上说的是怕莲藕已被人订走,其实说的 是男子怕看中的女子已许配给人家。这里的双关主要就是通过上下文语境 构成的。南宁平话山歌以它特有的韵律节奏在清唱的吟咏中突出它与众不同 的艺术魅力,大量的赋比兴,是民歌最大的特色所在,排比、比拟、夸张 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相结合,更让歌词显得丰富多彩、生动形象。也正因 为各种润色加工,平话山歌形成它独有的演唱形式与风格,以它出凡的姿 态表现出人们复杂的内心,表达出人间的喜

12、怒哀乐。山歌是传情达意的载 体,平话山歌更是展现了平话儿女们多彩的情感世界。热恋中的青年男女 让爱情之花香飘千里,也让民歌之作结出累累硕果。情可谓是山歌的灵魂, 用情来歌唱,用情来作词,我们就能在简单的文字间体味到平话人的世情 文化。南宁平话山歌以它独特艺术魅力以及别出心裁的唱法,一定会深深 植根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这片沃土之中。(作者单位:广西大学)指导教师:李超木文为2012年广西大学大学生实验技能和科技创新能力训练基金项 FI “南宁平话山歌整理与研究”的阶段性成果之一。参考文献1 王州明著诗赋论稿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6 (3)2 陈丽虹著赋比兴的现代阐释 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13、.2002(3)3 刘立志著.诗经研究北京:中华书局.2011 (1)4 王希杰著修辞学导论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1)注解:%1 诗赋论稿/王州明著一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6. 3月122页%1 赋比兴的现代阐释/陈丽虹著)一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2. 3 第 9 页%1 诗经研究/刘立志著一一北京:中华书局,2011. 1第94页%1 诗经研究/刘立志著一一北京:中华书局,2011. 1第95页%1 诗经研究/刘立志著一一北京:中华书局,2011.1第100页%1 诗经研究/刘立志著一一北京:中华书局,2011. 1第100页%1 修辞学导论/王希杰著一一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11 月第332页%1 修辞学导论/王希杰著一一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11月第337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