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病诊断探讨

上传人:ji****81 文档编号:218152707 上传时间:2021-12-04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1.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猪病诊断探讨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猪病诊断探讨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猪病诊断探讨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猪病诊断探讨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猪病诊断探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猪病诊断探讨(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猪病诊断探讨 张 剑 赵成岩摘要阐述了猪病发生和流行特点,探讨了做好猪病现场调查的重要性及正确认识临床诊断、病理学诊断、实验室诊断的注意事项。关键词猪病;诊断方法;探讨S858.28 A 1007-5739(2009)08-0203-01近几年,猪病的发生和危害日益严重,作出正确的诊断是进行有效防治的前提。但由于病原体及养猪环境、饲料营养等方面的变化,使猪病的发生和流行也发生了很大改变,造成病情越来越复杂,诊断难度加大,往往发生漏诊和误诊。现就猪病的诊断探讨如下。1当前猪病发生和流行的特点猪病种类增多,危害严重。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新增加的猪病有20多种,近年来发生的细小病毒病、蓝耳病、圆

2、环病毒病、萎缩性鼻炎等,多为多种致病因素的协同作用,导致一些复合疫病或混合感染的发生。此种多病原混合感染已成为当前猪病的主流,致病因子可以有数种细菌或多种病毒、寄生虫协同并发或继发,同时还有环境条件因素、饲料营养等若干因素。多病原感染已成为当前猪病发生的主要形式,如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最具代表性,它的发病和危害占所有猪病的首位。单一因子致病和具有典型症状或典型剖检病变的猪病越来越少,见一病多型,如猪链球菌病,有败血型、关节炎型、淋巴结型、脑膜脑炎型;一病多症、一症多病的现象非常普遍。2做好猪病现场调查了解的重要性现场调查,可以看到猪群现状、环境条件、饲养设备、管理水平等。目前,条件性、应激性疾病

3、所占发病比例较高。猪呼吸系统疾病、猪腹泻性疾病的发生与猪舍内进风、空气质量、温度、湿度的控制有着直接关系,与转群、饲料营养、管理水平等也密切相关。亲临猪场调查了解可获得有助于诊断的重要资料。3注意流行病学方面的调查注意调查猪病开始传播情况、发病季节、猪群年龄、发病数量及比例、死亡数量、病程等,本地区周边猪场猪病情况等。如2001年夏季猪流感大面积发生,开始自东向西(从天长至来安方向),由于混合感染,前后蔓延1个多月。4正确认识临床诊断猪病种类增加、混合感染增多,猪病临床表现极为复杂,许多类似的临床表现普遍存在,具有特异性的症状较少,而且同一种病临床症状多样。如当前临床上可见不少病猪有耳朵兰紫、

4、四肢内侧、腹部、大腿内侧及尾根等处皮肤发紫、淤血,出现大小不一的出血性紫红色斑点,眼睑色暗、结膜水肿、分泌物增多等现象,这些已成为一般常见症状,不能一见到耳朵发紫,就认为是蓝耳病,眼结膜水肿就是水肿病。要尽可能找出具有诊断意义的症状,如精神、食欲、内容物及一些不典型症状进行分析。5正确认识剖检和病理学诊断通过剖检可观察到器官的某些病理学变化,把病变性质和程度与临床症状等联系起来相互印证。剖检是提供疫病本质的物质基础,为进一步阐明生前临床诊断中弄不清的疑点提供依据。目前,对病死猪剖检所得到的病变材料价值大于临床诊断,尤其对混合感染为主的猪病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剖检仍是一种简单、直观、准确率较高的诊

5、断方法,它虽可为疫病诊断提供很有价值的资料,但不能作为唯一的诊断依据。6要重视和正确对待实验室的诊断当前猪病以传染病为主,实验室诊断仍是猪病诊断的重要手段,它是确定病原体及感染状况的客观依据。但它只是认以疫病的一个方面,因此必须正确认识和对待。(1)血清学诊断。多用于监测抗体效价多少,是阳性还是阴性。目前猪群同时有数种病原体感染的情况较普遍,如不少猪群中可检出蓝耳、圆环病毒感染、萎鼻、支原体、猪伪狂犬、猪瘟、胸膜肺炎等多种抗体(阳性反应),其中有接种的也有自然感染的,在这种情况下就难以确定该猪群发生的是哪种病。因此,在猪群中有几种抗体阳性时,要与当时流行病流行特点相联系。(2)病原学诊断。猪病

6、诊断提供极为重要的临床价值,要注意以下几点:病毒性疫病。病毒分离培养,鉴定诊断时间长、费用高,一般猪场难做到,需要采集病料送检。细菌性疫病。细菌分离培养有时找不到细菌,这可能是死前大量使用抗生素,病原菌已被杀死或抑制的缘故。因此,送检病料最好是未用抗菌药物的病料。分离出的细菌与发病无直接因果关系。目前健康猪带菌现象普遍,如可从50%的健康猪的扁桃体中分离到猪链球菌,还可从不少猪呼吸道中分离出多杀性巴氏杆菌、支原体等,它们往往不是致病的主要原因,但仍是条件性致病微生物。在许多健康猪血液中或病愈猪血液中可发现一些大小和形态不同的附红体微生物,它们在血液中出现的数量和时间无规律,用药治疗和预防都不能影响它的消长,目前还不能说明它的致病作用,故不能一发现这些微生物,就诊断为附红体病;若数量多临床上又具有一定的症状(如高热、贫血、黄染等),则可确诊。要考虑实验室的试剂、送检材料、操作等是否符合规程,在检出一种病原体或数种病原体时要细心、综合分析,才可确诊为何病。 -全文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调研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