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公共图书馆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共6页)

上传人:des****85 文档编号:218151783 上传时间:2021-12-0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省公共图书馆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共6页)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我省公共图书馆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共6页)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我省公共图书馆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共6页)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我省公共图书馆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共6页)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我省公共图书馆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共6页)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省公共图书馆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共6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省公共图书馆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共6页)(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我省公共图书馆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发布:广东省文化厅转贴自:省文化厅计划财务处作者:佚名更新时间:2009-11-30文章录入:省管理员 “十一五”以来,在各级政府的重视和图书馆自身的努力下,我省公共图书馆事业取得长足发展。至2008年底,全省有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机构132个,比2005年增加3个;总藏量达3994.83万册,比2005年增加875.45万册,增长28.1%;总流通人次4100.56万人次,比2005年增加558.04万人次,增长15.8%;财政拨款4.95亿元,比2005年增加2.09亿元,增长73.1%;馆舍总建筑面积73.11万平方米,比200

2、5年增加19.83万平方米,增长37.2%。同时,公共图书馆工作管理日益科学化,服务方式和服务手段不断改进,队伍素质不断提高。但由于我省公共图书馆事业基础差,底子薄,目前我省公共图书馆事业的现状远远不能适应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的需要。一、我省公共图书馆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一)公共图书馆数量不足 根据国际图联对公共图书馆设置的标准,“每五万人就拥有一所图书馆”。但至2008年底,我省仅有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机构132个,按常住人口计,我省平均每72.3万人才拥有一个公共图书馆。全省有1个地级市、20个县(区)没有公共图书馆馆舍。与兄弟省市比,我省公共图书馆数量也明显偏低。以2007年为例,我省平

3、均每72.68万人才拥有一个公共图书馆,远远高于全国每47.21万人拥有一个公共图书馆的平均水平,每馆服务人数居全国第一。每馆服务人数是逆指标,指标值越大,说明我省公共图书馆馆舍建设形势越严峻。而同期兄弟省市每馆服务人数为北京68.04万人、天津34.84万人、上海61.93万人、江苏72.62万人、浙江54.41万人、福建42.13万人、山东64.60万人(见附件一)。(二)公共图书馆藏量不足 根据国际图联对公共图书馆设置的标准,“每人拥有2册图书”。我省2008年公共图书馆总藏量3994.83万册,人均藏书仅0.42册,远远低于国际图联人均2册的标准,汕尾市人均藏书仅0.05册。我省藏书不

4、足10万册的公共图书馆有62所,占图书馆总数的47%;其中藏书5万册以下的有23所,占图书馆总数的17.4%。即使在国内,我省人均藏书也明显偏低,以2007年为例,我省人均藏书0.39册,与全国平均水平持平,仅居全国11位,而上海市人均藏书为3.37册,相当于我省的8.6倍;天津市人均藏书0.92册,相当于我省的2.4倍;北京市为0.8册,相当于我省的2.1倍;浙江省为0.53册,江苏省为0.46册,均高于我省的人均水平(见附件一)。 广东省文化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提出:到2010年,发达地区市级图书馆藏书达到80万册以上、县级图书馆40万册以上;欠发达地区市级图书馆藏书50万册以上、县级图

5、书馆15万册以上;实现全省人均藏书达1册。至2008年底,我省发达地区(包括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东莞、中山、江门7个市)共有9个市级馆(含2个少儿图书馆),只有5个市级图书馆藏书达到80万册以上,达标率仅55.6%;发达地区共有31个县级馆,只有9个县级馆藏书达到40万册以上,达标率仅29%。欠发达地区(包括韶关、汕头、湛江、茂名、肇庆、惠州、梅州、汕尾、河源、阳江、清远、潮州、揭阳、云浮14个市)共有16个市级馆(含2个少儿图书馆),只有1个市级图书馆藏书达到50万册以上,达标率仅6.3%;欠发达地区共有75个县级馆,只有6个县级馆藏书达到15万册以上,达标率仅8%。今后两年要实现“十一

6、五”规划制定的藏书目标,任务十分艰巨。(三)财政投入不足 我省是经济强省,虽然财政对公共图书馆的投入逐年提高,但与我省经济发展速度相比,与快速增长的图书价格相比,公共图书馆的财政投入明显偏低。2008年,全省公共图书馆财政拨款4.95亿元(不含基建投入),仅占全省财政总支出的0.13%;购书经费9723万元,人均购书费仅1.02元,比上年下降18.4%。在经济欠发达地区,除河源市外,其余13个市人均购书经费均不足0.2元,其中有4个市人均购书经费不足0.1元,分别是茂名(0.04元)、梅州(0.07元)、汕尾(0.07元)、潮州(0.09元)。全省有25个公共图书馆全年无购书经费,占总数的18

7、.9%。购书经费5万元以下的公共图书馆有33个,占总数的25%;其中购书经费1万元以下的公共图书馆有8个,占总数的6.1%,这些馆每年只能订购一些报刊,无力购买新书。与兄弟省(市)对比,2007年我省人均购书经费(1.25元)落后于上海(6.06元)、北京(2.46元)、天津(2.21元)、浙江(1.32元)等省(市),居全国第五(见附件一)。 我省一些地区公共图书馆的财政拨款基本上采用“人头费”预算包干形式,只能勉强维持人员工资支出,一些公共图书馆连人员工资都无法保障。经费的不足严重制约了我省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有专家指出:图书馆没有经费,便无法补充资源;没有资源,图书馆就没有服务能力;没

8、有服务能力,图书馆就吸引不来读者;没有读者,图书馆在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中发挥作用便是空谈;看不到图书馆的作用,奢望政府增加对图书馆的投入又成难题。目前,我省相当数量的基层图书馆就陷入了这种恶性循环之中。(四)地区发展不平衡 至2008年底,珠三角九市54个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馆舍总面积达平方米,平均每馆9300平方米;山区五市40个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馆舍总面积93459平方米,平均每馆2336平方米;东西两翼七市38个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馆舍总面积平方米,平均每馆3565平方米;珠三角地区每馆面积分别相当于山区和东西两翼地区的4倍和2.6倍;珠三角地区平均每馆财政拨款(不含基建拨款)为816

9、万元,分别相当于山区和东西两翼地区的15.1倍和9.5倍;珠三角地区每馆藏量58.81万册,分别相当于山区和东西两翼地区的6.4倍和5倍;珠三角地区人均藏书0.67册,分别相当于山区和东西两翼地区的2.9倍和4.9倍;珠三角地区人均购书费1.93元,分别相当于山区和东西两翼地区的14.8倍和19.3倍(见附件二)。可见,我省公共图书馆事业地区发展极不平衡。珠三角地区作为广东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其强大的经济实力有力地促进了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山区和东西两翼由于经济落后,图书馆事业发展缓慢。只有改变这种不平衡状态,才能推动全省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均衡发展。(五)图书馆评估标准有待完善 目前,我省对公

10、共图书馆的评估是以文化部制定的全国公共图书馆评估标准为依据的。该标准于1993年出台,至今已先后三次进行了补充修订,形成了较完善的指标体系。但随着时间推移和事业的发展,尤其是与国际图书馆绩效指标相比,存在重投入轻产出的缺陷。 该标准的指标评估体系以馆舍建筑面积、补助经费、文献藏量、人员队伍结构以及现代化技术装备、数据库建设、自动化、网络化建设等硬性办馆条件作为主要定级评估标准,作为新馆建设和文献资源建设的主要依据,而缺乏服务范围、服务人口、读者利用率、图书流通率等效用指标。这极易诱导图书馆管理者把主要精力放在扩大馆舍规模,更新现代化设备上面,而忽视图书馆功能的发挥。二、我省公共图书馆建设的发展

11、策略 公共图书馆事业属于社会公益性事业,公共图书馆建设属于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应纳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城市建设规划,纳入政府投资计划。发展我省公共图书馆事业,要从构建和谐社会和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角度出发,以服务读者为出发点和归宿,让公共图书馆与本地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为本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服务。(一)立法管制 近年来,有关图书馆立法的呼声越来越高。国家已将制定图书馆法纳入“十一五”规划工作任务。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核心内容之一,就是要大力发展包括县、乡镇图书馆在内的农村公共文化事业。中央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农

12、村文化建设的意见,明确要求包括图书馆在内的农村文化建设要实现“五个纳入”,即纳入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纳入财政支出预算,纳入扶贫攻坚计划,纳入干部晋升考核指标。以上文件为图书馆立法奠定了基础。 北京、上海、贵州、内蒙古等省(市)已出台了公共图书馆方面的地方性法规或规章。我省必须以文化大省建设为契机,根据我国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广东实际,在认真调研基础上,积极推进本省公共图书馆立法,对公共图书馆科学规划和合理布局的原则和标准进行规范,对公共图书馆规模、人员、经费和馆际互补进行相应规定。明确政府在公共图书馆建设和发展中的责任,保护广大群众的合法权益,保证公共图书

13、馆事业的可持续稳定发展。(二)加大政府投入 公共图书馆是政府投资的公益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府提供的一种必不可少的公共服务产品。公共图书馆事业本身的性质和功能决定了公共图书馆事业不能走向市场。所以,政府必须承担保障公共图书馆事业运行的经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94年出版的公共图书馆宣言指出“建立公共图书馆是国家和地方政府的责任”,确定了公共图书馆完全依靠公费维持运行的原则。加大政府投入是从根本上改善公共图书馆现状的关键。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问题的决议指出:“图书馆是政府兴办的公益性事业单位”“在经费上要予以保障”。为推动全省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协调稳定发展,我省应建立一

14、个制度化的、有法律保障的公共图书馆投入机制,实现经费投入预算化,经费项目法定化,使经费增加幅度与财政收入增长幅度相适应。(三)合理配置公共图书馆馆舍及资源 在馆舍配置上,我省公共图书馆的配置是以行政区划为依据的,原则上要求每个市、县、区要相应有一个公共图书馆,公共图书馆建设在总体布局上缺乏对图书馆服务的人口覆盖率和地域辐射度的考虑,文献资源配置失衡。2008年,国家出台了公共图书馆建设用地指标和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为各地建设公共图书馆提出了标准和依据,提出要按服务人口和服务半径设置公共图书馆。人口150万人以上的城市,要设置1至2处大型馆(建筑面积20000平方米以上),每50万人口设置1处中

15、型馆(建筑面积450020000平方米以上),每20万人口设置1处小型馆(建筑面积4500平方米以下);人口20150万人的城市,要设置1处中型馆,每20万人口设置1处小型馆;人口在20万人以内的城市,要设置1处小型馆。同时规定,大、中、小型馆的服务半径分别为9公里、6.5公里和2.5公里,大型馆服务半径内不建中、小型馆,中型馆服务半径内不建小型馆。今后,我省公共图书馆建设应以此为依据,对我省公共图书馆进行合理布局,以推动公共图书馆事业在人口覆盖率和地域上的均匀、平衡发展。 在资源配置上,大力推进流动图书馆建设是解决资源失衡问题的有效办法。由于流动图书馆是以基层公共图书馆为基地,建设一个流动图

16、书馆,省财政只需投入50万元购买图书和设备,即可为每个流动图书馆配备1.2万册新书馆内阅览;1200种中外经典电子图书光盘阅读;50万种电子图书、1200万篇期刊论文联机检索和原文提供;12万篇博士硕士学位论文,16万篇学术会议论文联机检索和原文提供;1.4万种外文期刊的数字化资源库检索;30个事实型数据库检索;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中心的各项服务等。图书资源在各分馆之间每年流动一次,使各分馆保持常年新书不断。入藏流动图书馆的图书注重实用性、指导性和普及性,包括农业科学类、文化教育类、工业技术类、政治法律类、医药卫生类及各类工具书,适合各层次的读者阅览,深受基层群众的欢迎,对提高基层人民群众的文化素质和“三个文明”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 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省财政厅的大力支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