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湖南省永州市田铺中学高二语文月考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zh****71 文档编号:217986447 上传时间:2021-12-04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54.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湖南省永州市田铺中学高二语文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2022年湖南省永州市田铺中学高二语文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2年湖南省永州市田铺中学高二语文月考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湖南省永州市田铺中学高二语文月考试题含解析(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2年湖南省永州市田铺中学高二语文月考试题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学界曾普遍认为,我国古代社会停滞以至僵化始于宋代。其实,宋代是个竞争性强、开放性高的社会。传统社会是封闭式的固态社会,人们的政治地位、经济地位以及职业具有非运动性,和前代相比,宋代呈现较为明显的社会流动倾向。社会流动是指人们的社会地位以及职业的变动,是社会自我调节的重要机制之一,是社会富有活力与否的重要标志。面对社会流动增大的现实,宋人张载在经学理窟)中说:“今日万钟,明日弃之;今日富贵,明日饥饿。”魏晋南北朝时期,门阀士族往往世代为官,这种状况到唐代没有根本性改变。宋代“

2、朝廷无世臣”,士庶界限趋于消解,官民之间可以转化。沈伦原是以教书为业的穷书生,后来官拜宰相,去世后,家道随之中落。宋代政治上的流动与科举改革关系极大。宋代“取士不问家世”“一切考诸试篇”,采取弥封、誊录等措施,平民子弟仕进的可能性增大。明代学者胡应麟在华阳博议下中说:“五代以还,不崇门阀。”宋代门第观念相对淡薄,人们更加看重科举和官职,这些影响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从前士庶不通婚、不交往的旧习俗有所改变,出现了“婚姻不问阀阅”“所交不限士庶”(朱熹增损吕氏乡约)等新现象。魏晋南北朝时期,自然经济色彩浓重。中唐前后,商品经济有所发展,宋代商品经济发展更上一层楼。营利者往往“累千金之得,以求田问舍

3、”,政治权力向经济力量屈服,宋朝政府不得不减少对土地买卖的限制和干预,土地作为商品进入流通领域,土地所有权转换频率加快,以致“庄田置后频移主”(刘克庄故宅)。苏洵曾感叹:“富者之子孙或不能保其地,以复于贫。”商人比田主风险更大,“有朝为富商,暮为乞丐者”,达官显宦同样难免。对于经济上的社会流动,宋人概括道:“富儿更替做。”我国古代,人们的身份被固化为四大类别士农工商。士列四民之首,商居四民之末。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四民由四种不同身份演变为四种不同的职业。范仲淹四民诗便将四民一视同仁,并为商人鸣不平:“转货赖斯民。远近日中合,有无天下均。上以利吾国,下以藩吾身。”随着商人地位的提高,宋代士商相混

4、。苏辙渲染道:“凡今农工商贾之家,未有不舍其旧而为士者也”。天下之士多出于商,某些贱商旧规被突破,商人之子摇身一变而为士,再变而为官者大有人在;官吏也经商成风,甚至一身二任。大将张俊既是枢密使,又是临安大酒店太平楼主,还经营海外贸易;亦商亦官者,如茶商马季良官至兵部郎中、龙图阁直学士等。社会流动规模过大,势必造成社会动荡。宋代的社会流动尚属适度,这是宋代既富有活力、又不曾发生全国规模的民众反抗事件的重要原因。当然,宋代的社会流动是有限的,贫者贱者上升的概率不大,远远不足以填平贫富贵贱分化、阶级阶层分野的鸿沟。(摘编自张帮炜从社会流动看宋代社会的自我调节与活力)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5、,正确的一项是A. 从张载所说的“今日万钟,明日弃之;今日富贵,明日饥饿”来看,宋朝贫富变化急剧,社会动荡。B. 宋代改变了前代门阀士族世代为官的现象,人们更加重视科举而不很看重门第,士庶可以通婚,有了交往。C. 我国古代,士列四民之首,商人居四民之末;宋代商人地位有了提高,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士尊商卑的传统观念。D.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宋代士商混淆,商人可以为官,官员也可以经商,有识之士对此提出尖锐批评。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从政治、经济、职业三方面论证了宋代社会流动的情况,与学界对宋代社会的认识有明显不同。B. 文章以原是穷书生的沈伦官拜宰相,去世后家道中落

6、为例,论证了宋代官民身份是可以相互转化的。C. 文章把魏晋南北朝时期和宋代社会进行深入的对比,集中论证了宋代社会流动性强,开放性高的特点。D. 文章较多引用了典型的、有价值的相关资料,增添了文章的学术色彩,增强了文章的论证力量。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宋代科举“取士不问家世”“一切考诸试篇”,增大了平民子弟仕进的机会,促进了政治方面的社会流动。B. 由于宋朝政府采取了宽松的土地政策,土地作为商品得以进入流通领域,从而带动了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C. 贫富贵贱处于变动之中,士庶界限趋于消解,宋代社会各阶层的相互流动对社会进步有一定的积极意义。D. 宋代的社会流动尽管不能填平

7、贵贱、阶级的鸿沟,但体现了观念上的一些变化,增强了社会的生机和活力。参考答案:1. B 2. C 3. B【1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A项,“社会动荡”理解有误,于文无据;文章第一段只是说“面对社会流动增大的现实,宋人张载在经学理窟)中说:今日万钟,明日弃之;今日富贵,明日饥饿”,这是针对“社会流动增大”,并非“社会动荡”,选项混淆了这两个概念。B项,“彻底改变了士尊商卑的传统观念”理解有误,倒数第二段为“随着商人地位的提高,宋代士商相混”,没有提

8、及“彻底改变”。D项,“有识之士对此提出尖锐批评”于文无据。文章倒数第二段只是列出现象,并没有说有识之士对此提出尖锐批评。【2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此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C项,“文章把魏晋南北朝时期和宋代社会进行深入对比”分析有误,从文中来看,作者并没有把二者放在一起对比,文章是叙述不同时代经济的发展状况。【3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解答理

9、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B项,“由于宋朝政府采取了宽松的土地政策”说法有误,无因果关系,原文第三段为“宋代商品经济发展更上一层楼土地作为商品进入流通领域”,选项强加因果。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

10、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一般而言,选项中的下面这些词语最值得我们优先比对:指代词(如“它”“其”等),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范围词(如“都”“所有”“人人”等),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现象;程度词、时间词(如“或许”“大概”“必定”“可能”“似乎”“已经”“将来”等),看它是否混淆偶

11、然与必然、已然与未然,说法绝对等。比对关系,(句间、分句间的逻辑关系),看这种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是否合理。如本题B项就是强加因果。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到城里种麦子秦德龙大光从城里拉回来个项目,组织种麦队,到城里种麦子。乡亲们一听就乐了,到城里种麦子?开玩笑吧?城里有地方种麦子吗?城里到处是玻璃盒子样的高楼大厦呀!不过,乡亲们都在想,如果真的能在城里种麦子,那也应该是春天一片葱绿,夏天一片金黄。大光神秘地笑了:“城里人需要看见绿色。城里人已经分不清麦苗和韭菜了。”这么一说,乡亲们都笑了。是呀,城里人越来越傻了。一些进过城的人,都知道城里有野菜饭店、粗粮超市、公园养驴、阳台养鸡

12、城里人还用吊车把乡下的老槐树弄去这么说,城里人需要看见麦子,是可以理解的呢。许多男人报了名,都想去城里种麦子。二妮对大光说:“给俺也报上吧,割麦的时候,俺敢和男人比,保证颗粒归仓!”大光笑道:“二妮,到城里种麦子,不是为了有收成,而是为了种风景!”二妮疑惑地说:“种风景?种什么风景?”大光说:“跟你说,你也不懂。城里的麦子是不用割的。”二妮惊讶地笑了:“不割麦子?”大光说:“去了你就知道了。妇女们当然可以去,反正是庄稼活儿嘛。”听大光这么一说,又有几个妇女报了名。大光指挥着乡亲们,唱着豪迈的歌曲,向城里进发了。“麦浪滚滚闪金光,棉田一片白茫茫。丰收的喜讯到处传”乡亲们唱着歌,到城里种麦子了。大

13、光果然说的是实话,果真是在城市的空地上种麦子。路边、树下、坡上,闲置的空地,都撤下了麦种,撒下了乡亲们辛勤的汗水。城里人望着乡下人种麦子,感到了少有的新奇。哦,不种美国草皮了,改种乡下麦子了。哦,绿化美丽的城市,要有自己的特色噢。有些早年当过农民的城里人,看见乡下人种麦子,表现出格外的亲切。他们纷纷端茶送水,或直接加入了播种的队伍。乡亲们很感动,城里人太好了。一定要悉心呵护麦苗,让城里人看到绿油油的麦苗,看到金黄色的麦浪,吃上新麦磨的面、蒸的馍。可是,麦苗正拔节,还没灌浆呢,大光却下令,让乡亲们把麦苗剪成“板寸”那么齐。这是干什么?这不是糟蹋麦子吗?这不是坏良心吗?有人问大光。大光说:“我早就

14、对你们说过了,到城里种麦子,不是为了有收成,而是为了种风景。城里人要的是绿色风景,你们不知道吗?”二妮问:“绿色的风景当粮吃呀?这么多麦种撒下去了,不让长麦穗,真是鬼灵精怪。”大光说:“对,城里的许多事,就是鬼灵精怪。明白吗,麦子长出了麦穗,我们就拿不到工钱了。我们的任务,就是搞绿化,用麦苗绿化城市。用麦苗搞绿化,比买美国草皮便宜多了,也许,这就是道理。”二妮说:“我明白了,这就是你说的不用割麦子!原来,麦子根本就长不出来麦穗呀!”大光笑道:“明白了就好,大家都干活儿去吧。麦苗老了,就锄掉它。撒上麦种,再种新麦子。就这样,一茬接一茬,记住,要的就是绿油油的麦苗!”乡亲们会意地笑了,笑得很怪。二

15、妮说:“看来是把麦子当草来种呀。大光,我不干了,我回家了。”大光说:“也好,不想在城里种麦子的,可以走,来去自由。再回来,我还欢迎!城里总是要有人种风景的。”有几个人跟着二妮一块走了。可是,走了不多天,有两个人就摸回来了。他们告诉大光,带来了退化的麦种,只长麦苗,不长麦穗。大光哈哈大笑。也许,撒下这样的麦种,农民才会心安理得?于是,大光带领大家,播种了那些已经退化的麦种。二妮没回来,他也不介意,不久,他就将二妮彻底忘掉了。大光成了在城里种麦子的专业户。他总在乐悠悠地想:啥时候到下一个城市种麦子呢?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 “到城里种麦子?开玩笑吧?城里有

16、地方种麦子吗?”连用三个问句,刻画出乡亲们听到大光的话后惊讶好奇的心理。B. 文章引用歌词“麦浪滚滚闪金光,”烘托出乡亲们进城的喜悦之情,同时也与下文的实际情况形成了反差。C. 文中两处画线部分都写了乡亲们的笑,前一次是因为觉得城里人分不清麦苗与韭菜可笑,后一次是因为难以接受把麦子当草来种而觉得可笑。D. 小说以“大光成了在城里种麦子的专业户”结尾,表明了作者对以大光为代表的农村青年敢闯敢干、勇于创新精神的赞美。5. 请结合全文分析二妮这一人物在小说中的作用。6. 标题“到城里种麦子”在文中起了怎样的作用?参考答案:4. D 5. 二妮与大光的对话构成了小说的主要情节;与大光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两者对城市种小麦的态度截然不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