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依赖与社交焦虑的相关研究注意力的中介作用 黎卓承 邹增丽 张琼【摘 要】本文对大学生依赖与社交焦虑、注意力之间的关系进行考察,选取广西中医药大学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编的大学生注意力问卷、依赖程度量表和交往焦虑量表(IAS)对369名大学生进行施测,了解依赖及其由此伴生的注意力转移问题对大学生人际交往与社交活动的影响,结果发现大学生依赖能够直接影响社交焦虑的产生,同时也能通过注意力这一中介间接影响社交焦虑,提出要帮助大学生摆脱依赖,缓解社交焦虑,并引导他们构建完善的社会支持系统,避免孤独和焦虑关键词】大学生 依赖 社交焦虑 注意力 中介作用G A0450-9889(2019)06C-0017-05随着智能的普及,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高效但过度使用也会带来一系列的负面影响目前大学校园中,许多学生成了“低头族”,经常在看研究者师建国指出,“依赖”也可称为“依赖综合征”,它是指个体因为使用过度失控,其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明显受到损害的依赖状态另有研究发现,依赖会严重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过度使用会导致诸如颈部,肩部与背部疼痛以及听力与视觉等身体问题从心理的角度上看,甚至会出现高度的焦虑、失眠症状以及抑郁等情况。
在黄乔蓉等人的研究中指出,性格较为内敛和孤僻、社会交往能力低的大学生更容易产生依赖而社交焦虑是指人们在公开场合或社交情景下,害怕被他人注意和担心自己会出洋相或者行为窘迫,从而获得一种紧张、不适或者尴尬的体验,而且自我评估较为消极,想方设法地回避各种社交行为他们在与周围人交往或被他人注视时会产生焦虑等不良情绪反应,过分看重他人评价的同时又害怕他人贬低、蔑视自己因此,具有社交焦虑的个体拒绝与他人直接相处,更愿意选择间接交往来缓解自我焦虑,就是一个很好的工具从关注大学生注意力缺失的方面进行分析,大学生过度沉迷于的网络会分散他们学习、社交等情景的注意力,也即产生注意力难以集中或者缺失的现象更严重者,会产生学习倦怠、上课走神、社交焦虑等情况由此可观,大学生依赖、注意力和社交焦虑三者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与相互的影响本文以依赖为出发点,以社交焦虑为落脚点,从大学生注意力着手,通过考察大学生依赖行为、注意力及社交焦虑之间的关系,了解依赖及其由此伴生的注意力转移问题对大学生人际交往与社交活动的影响,以期加深对依赖群体的内在心理机制的理解,从而为依赖行为的控制、注意力的提升,以及社交焦虑的干预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参考,更为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提供时代变迁的线索和社会观察的视角。
一、对象与方法(一)研究對象随机选取广西中医药大学在校学生作为调查对象,从医学类、药学类和非医非药类三个大的专业性质进行随机分层抽样,以班级为单位进行规模施测,共发放问卷453份,回收问卷447份,回收率98.68%,其中获得有效问卷369份,有效率为82.55%其中男生113人(30.6%),女生256人(69.4%);大一学生110人(29.8%),大二学生120人(32.5%),大三学生139人(37.7%);来自城市118人(31.9%),非城市251人(68.1%);年龄为18~24岁,大四学生因外出实习未能成为研究对象二)研究工具1.大学生注意力问卷该问卷为自编问卷,本研究从注意力的稳定性方面对注意力进行观测,即研究对注意力的界定为:个体在一定时间内,能够稳定地把注意集中于某一特定的对象与活动的能力此问卷共8个项目,包含正向题目和反向题目,采用李克特5点计分,“5”代表“非常符合”,“1”代表“非常不符合”,得分越高,说明其注意力越不集中在进行正式测验前进行了预测,有效样本数为61,用 SPSS24.0进行数据分析,内部一致性系数0.743符合标准,表明该问卷可信、有效2.依赖程度量表。
此量表为王正翔在2013年编制的,用于测量青年大学生对于的依赖情况根据成瘾行为的诊断标准及相关文献构建了技术性、冲突性、持续性、戒断性、凸显性共5个维度,总计20个项目其中有3个维度是参照DSM- IV判断成瘾症状标准来制定的:戒断性(7,13,14,15条评分之和)是指无法使用时出现的负性情绪反应,冲突性(12,17,18条评分之和)是指对个体生活的负面影响,凸显性(1,2,3条评分之和)是使用对个体的重要意义另外,持续性(4,5,6,16,19,20条评分之和)是指持续、不间断地使用,技术性(8,9,10,11条评分之和)是指操作过程中的习惯行为量表的操作手册指明,总分为100分,被试得分大于理论值60分,则其具有一定的依赖倾向;得分等于60分认为依赖程度一般;小于60分则认定为无明显的依赖倾向此量表总的α系数为0.832,所有因子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在 0.517~0.717 之间3.交往焦虑量表(Interaction Anxiousness Scale,IAS)该量表由Leary编制,用于评定独立于行为之外的主观社交焦虑体验且与社交交往中的自陈焦虑相关良好IAS共有15条自陈项目,这些项目按5点计分对其一一进行作答。
总分为75分,焦虑程度与总分呈正比被试总分大于45分则其具有相当的社交焦虑水平;小于45分则社交焦虑水平较低量表经历了4个阶段,从最初的87条筛选至如今的15条,现量表所有条目与其他条目的总数相关系数至少为0.45,Cronbach系数大于0.87三)统计处理本研究采用SPSS24.0进行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中介效应分析等二、研究结果(一)大学生依赖现状分析1.大学生依赖的描述统计对大学生依赖分数进行描述统计,得到结果如表1依赖总平均分57.90分,标准差9.53,最高分为91.00分,最低分34.00分得分大于理论值60分具有依赖倾向的大学生共有148人,占总人数的40.1%,得分小于60分无依赖倾向的大学生有221人,占总人数的59.9%2.大学生依赖在人口统计学变量上的差异分析具体如下:(1)大学生依赖在性别上的差异以性别作为分组变量,用独立样本t检验方法对大学生依赖分数及其5个维度进行分析,得到依赖、持续性和凸显性在性别这一人口统计学变量上存在显著差异,见表22)大学生依赖在恋爱状况上的差异分析以恋爱状况作为分组变量进行,用独立样本t检验方法对大学生依赖分数及其5个维度进行分析,数据显示在技术性上有显著差异,在依赖总分、持续性、戒断性、冲突性和凸显性都无显著差异。
结果如表3所示3)大学生依赖在是否为学生干部上的差异以“是否为学生干部”这一统计学变量作为分组变量,用独立样本t检验方法对大学生依赖分数及其5个维度进行分析,见表4,结果显示大学生依赖在技术性维度上有显著差异,而依赖总分以及在其他各维度上均未达到显著差异性二)大学生社交焦虑现状分析1.大学生社交焦虑描述统计对大学生社交焦虑分数进行描述统计,结果见表5所示社交焦虑总平均分48.27分,标准差6.98,最高分72.00分,最低分25.00分存在社交焦虑的大学生共有216人,占总人数的58.5%,不存在焦虑的大学生共有143人,占总人数的41.5%2.大学生社交焦虑在人口统计学变量上的差异具体如下:(1)大学生社交焦虑在性别上的差异以性别为分组变量对大学生社交焦虑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如表6所示,大学生社交焦虑在性别上存在显著差异,女生的社交焦虑显著高于男生2)大学生社交焦虑在恋爱状况上的差异以恋爱状况作为分组变量对大学生社交焦虑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见表7,不同恋爱状况的大学生在社交焦虑上有显著差异,没有恋爱的大学生的社交焦虑显著高于恋爱大学生3)大学生社交焦虑在“是否为学生干部”上的差异。
以“是否为学生干部”作为分组变量对大学生社交焦虑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如表8所示,学生干部和非学生干部在社交焦虑上没有显著差异三)依赖与社交焦虑、注意力的相关分析把依赖总分、社交焦虑总分、注意力总分两两求相关,所得到的Pearson相关系数如表9所示,依赖与社交焦虑、注意力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284和0.490,注意力与社交焦虑的Pearson相關系数为0.248,三者之间的相关系数都达到了统计学的显著差异性四)注意力在依赖与社交焦虑中的中介效应分析用spss24.0做process中介效应分析其中依赖均分为自变量,中介变量为注意力均分,社交焦虑均分为因变量第一步,检验中介效应分析,由表10可知p值为0.000小于0.01极度显著,这说明模型M=aX+e2通过显著性检验所建立的模型M=aX+e2如表11所示,也即依赖和中介变量注意力的回归,p值为0.000小于0.01极度显著其中依赖系数为0.56,常数为1.16,p值为0.000小于0.01极度显著因此模型可以写为M=0.56X+1.16第二步,再次检验中介效应分析得表12,p值为0.000小于0.01极度显著,同理,说明接下的Y=CX+bM+e3模型通过显著性检验。
如表13构建的模型所示,因变量社交焦虑对两个自变量注意力和依赖的回归,p值为0.000小于0.01通过显著性检验即模型可以写为Y=0.231X+0.14M+2.11第三步,得到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值表14,直接效应系数为0.231,间接效应系数为0.076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0.076/(0.231+0.076)=0.248,因此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24.8%三、讨论(一)大学生依赖现状分析本研究发现,有占被试总人数40.1%的大学生具有依赖倾向,所占的比重较大说明在当今大学生群体中,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在不同程度上具有依赖的倾向而从依赖在性别这一统计学变量上的存在显著差异和女大学生的依赖总均分大于男大学生这一结果可以发现,女生似乎更容易比男生沉迷于网络这与前人的研究大致相符在依赖凸显性和持续性这两个维度上,男女性别也是有差异的,即女生更加看重在生活中的作用,花费更多的时间在网络上究其原因在于,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智能的功能越来越强大和全面女性相比于男性更愿意花时间在上购物、聊天和观影等娱乐活动上从人格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女性比男性更加感性、敏感,情感更为细腻,当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烦心事时也更愿意通过与朋友们倾诉。
同时也有研究表明,气质类型也会影响大学生对的依赖,其中胆汁质和抑郁质与依赖呈显著正相关从恋爱状况上来看,正在恋爱的大学生依赖得分要高于未恋爱的大学生,并且两者在技术性这一维度上有着显著的差异换而言之,正在恋爱的大学生相比于未恋爱的大学生在的使用习惯上存在着不同研究对其的解释是,恋爱中的男女大学生需要通过上的聊天工具与另一半交流来保持亲密关系另外,担任学生干部的大学生与未担任学生干部的大学生,在技术性上同样差异显著研究发现是因为学生干部需要使用接收和传达学校的通知在冲突性与戒断性这两个维度上,所有人口统计学变量与其都没有显著的差异,这说明无论性别、年级和专业等,如今大学生在不使用一段时候后都会普遍出现一定的戒断的症状,轻则有不适感、空虚;重则出现焦虑、烦躁等不良情绪;而且过度使用都会对他们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二)大学生社交焦虑现状分析从研究结果中得到,有不同程度社交焦虑的大学生共计216人,占总人数的58.5%,平均分48.27分大于理论值45分显然,如今有一定的社交焦虑行为及心理倾向的大学生并不在少数性别、是否恋爱这两个人口统计学变量与社交焦虑显著相关具体表现为,女生比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