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商业保险参与养老产业的途径及发展方向

ji****8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22.76KB
约6页
文档ID:217799364
商业保险参与养老产业的途径及发展方向_第1页
1/6

商业保险参与养老产业的途径及发展方向 李培芬 施雨希 马李欣 张卉【摘要】人口老龄化影响着一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截止到2017年我国65岁以上人口总数为15831万,占我国人口总数的11%左右以过去我国人口结构发展趋势来看,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将会继续增加,国家财政负担将不断加重引入保险业参与到养老产业发展中,可以有效调动市场参与的积极性,更好的应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本文在研究我国目前养老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总结国外保险参与养老产业成功的经验,并结合我国当前实际情况提出一系列适合我国当前国情的保险参与养老的方法和发展途径关键词】保险业 养老产业 人口老龄化一、文献综述国外对保险养老的研究最早可追溯到19世纪末期,1940年美国人口学家R.玻尔在((人口老龄化》中首次提出人口老龄化概念1948年法国人口学家AiSauvy的《西欧人口老龄化的经济后果》论文的发表,标志着人口老龄化的问题正式成为当时社会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之后1956年联合国出版的《人口老龄化及其经济后果》首次正式定义了人口老龄化的概念相比与国外,我国对保险养老问题研究起步比较晚其中田雪原在1983年发表的《关于我国人口规划问题研究》预测了我国将于2000年左右进入人口老龄化阶段并且预测我国将在2040年达到人口老龄化最高点。

杜鹏1992年在《中国人口老龄化主要影响因素的量化分析》用量化分析方法分析了我国即将走向人口老龄化的相关影响因素得出生育力下降是我国步入人口老龄化的主要原因二、我国传统养老产业存在的问题(一)政府主导,投入不足我国传统养老模式以政府支出为主,民间资金参与度不够此外与国外养老投入相比,我国养老支出仅仅占财政支出总额10%左右,远远低于40%的国际标准与快速发展现代化中国相比,传统养老模式发展速度严重滞后,与社会发展情况差距逐渐加剧,传统的政府主导养老模式的保障功能不断弱化与我国现实情况不断偏离二)制度差异化严重我国现行的养老金制度存在严重差异,具体表现为企业职工与政府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养老金缴纳制度存在巨大差异,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由于企业经营风险等不确定原因,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经营绩效选择不同层次来缴纳养老金,因此就造成了企业与机关事业单位表面上养老金缴纳范围然而实际缴纳基数不同的情况,因此就造成了企业职工与机关事业单位职工拿到手的养老金不同的情况尽管国家一直在上调企业养老金缴纳的最低层次标准,但是,短时间内对企业与机关事业单位员工养老金差异的缩小影响甚微据有关数据统计显示,截止到2018年,国家公职人员拿到手的养老金约为普通企业退休人员的两倍。

此外,不同地区的养老金待遇差异明显,城镇地区养老金待遇高于农村地区,沿海地区待遇高于其他地区这种差异化的根本原因是不同地区养老金缴纳制度标准不同三)财务风险我国现行的养老保险制度实施的“统账结合”的筹资模式,即所谓的“先缴后收”企业职工累计缴满15年养老保险,在退休后可以按月领取一定数额的养老金在老龄化快速发展的今天,这一模式已经产生了养老金收入与支出缺口造成了养老保险金额不可持续发展的风险,与之而来的是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持续的增加,使得这一问题更加的严峻另一方面,随着我国通货膨胀的加剧,居民预期的养老金收入面临着不确定的贬值风险,这使得已经暴露出财务隐患的现行养老金制度风险再度增加三、我国养老产业發展的现状(一)覆盖面不够全面随着城市的发展,大量农工民涌入城市,寻找就业机会,然而农民工群体,人员流动性大,行业服务水平低,往往在工作中无法实现养老保险的覆盖,更有部分企业根本就不提供养老保险,即使提供,也是也是以国家规定的企业最低标准,无法保证足额缴纳因此农民工群体往往就无法获得养老保险保障另外,我国养老制度发展不平衡,各个地方有各自的养老制度标准不仅如此,标准的落实往往又与当地的领导治理水平相关,因此就造成了农村农民群体基本养老制度难落实,效率低,缺口大的现状。

另一方面,农村农民养老意识普遍不高,传统养儿防老意识根深蒂固,出现了年龄大的老年人不愿参保的现象养老保险意识严重缺乏从而进一步加剧了养老保险的覆盖难度二)保障水平低党的十九大召开以来,我国已进入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攻坚时期,全面致力于精准扶贫,在农村地区全面推出养老保险参与制度,规定i00到3000等13个不同的缴纳等级,实行多缴多报制度然而我国村农人口基数多,农民参保意识不全等原因导致农民参与度不强,农村实际养老金缴纳金额远远低于预期,以安徽省为例,据现行的安徽省农村养老保险缴费标准显示截止到目前安徽省60岁以上人口每月可领取的养老金平均金额为270元,最低为110元,在物价飞涨和通货膨胀不断增加的今天,这一保障标准已经不能保证农民基本的生活需求四、商业保险参与养老(一)商业保险参与养老的背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保险业在充分调动市场资源,优化资源配置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保险业参与社会保障体系可以促进我国现行的保障体系的改革,调动市场参与积极性,更好的发挥市场资源配置功能2014年国务院发布的“新国十条”正式提出把保险业纳入促进金融健康发展,保障民生,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关键组成部分。

把商业保险引入养老产业的发展作为社会保障体系未来发展的关键道路此外,“新国十条”又重点强调了农村养老是一个广阔的市场,鼓励商业保险积极参与到农村养老领域的建设中去为农村养老体系的发展提供新的途径二)商业保险参与养老的途径(1)三方结合三方结合即政府以政府信誉为担保出面征缴保费,保险公司进行保费资金管理,社保部门对保险公司进行监督和管理三方合作,政府信誉作为保障,能够增加老百姓对商业保险的信任,增加人们参与商业保险养老的积极性,保险公司专业化的管理,能够提高保险金的使用效率,发挥市场优化资源配置功能社保部门的监督,能够避免保险公司对保险金的非法使用,促进保险金合规的使用三方结合的模式能够实现优势互补,明确权责分工,促进商业保险在养老保障体系的优化资源配置作用2)新农保代办,政府监督我国传统的农村保险缴纳都是委托商业银行进行办理,商业保险的引入可以通过政府对农保业务招标方式,让渡农保代办业务,从而增加保险公司有老百姓的接触机会,使得保险公司有更多的机会进行商业保险养老知识的普及,增加老百姓商业保险意识,调动老百姓参与商业保险的积极性同时政府作为监督部门,对保险公司募集的基金进行监督,保障保险基金合理的使用。

3)政策支持我国农村地区商业保险覆盖范围不高,市场潜力大,但是农村保险意识普遍不高,导致保险公司在农村地区的市场投入往往入不敷出,如果政府能够给予保险公司一定的政策支持,如财政补贴,政府宣传从而来减少保险公司在农村地区的运营成本,促进农民的参保意识,就能够充分的发挥市场参与保障体系的优越性,同时也能缓解政府主导的保证体系覆盖面不全,保障力度不够等问题三)商业保险参与养老的成效截止到2018年12月,我国商业保险在养老保障体系建设已经初见成效据2018年12月全国政协“发挥商业养老保险在养老保障体系中的重要作用”专题调研报告显示,2017年全国商业保险金额大约为1000亿元左右,约占2017年全国人身保险收入的3.7%左右,占2017年国内GDP总收入的0.1%左右,这个结果表明了,虽然我国商业保险养老制度推广多年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与国内经济总体发展来相比收效甚微,甚至在保险业业务内部的占比比重也不大这说明商业保险在推广和发展上仍有很长的路要走五、结语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情况的加剧,传统政府主导的养老保险制度愈发的偏离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并且与其全面覆盖的发展初衷越来越远,大批的农民工基本养老保障无法落实。

企业单位职工與机关事业单位职工所得保险金额差距过大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保障力度低保险金金额无法满足农民正常的生活开支此外,商业保险引入养老体系的进程发展缓慢,收效甚微,政府政策支持不够,导致的保险公司运营成本过高,不愿意开拓农村养老市场因此只有增加政府政策支持,激发保险公司主动投入到养老市场的积极性,并且通过政府保险公司,社保单位三方结合的模式来增加老百姓对保险公司的信任和保险意识,只有充分的发挥政府积极引导功能,充分的使市场资源配置在养社会保障领域发挥优化功能,才能从根本上增加老百姓的保险意识从而促进现行的养老制度的改革充分的调动市场功能是养老保障体系得到根本上的改革 -全文完-。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