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上传人:gg****m 文档编号:217759124 上传时间:2021-12-03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56.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1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1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1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1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校报名号姓名得分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考试时间:10分钟)一、实验目的:观察平面镜成像的情况,找出成像的特点。二、实验器材:同样大小的蜡烛一对,平板玻璃一块,方座支架(或玻璃板支架), 白纸一张,三角板一对,刻度尺一把。三、实验操作要求:1. 提出问题:平面镜成像有什么特点?2 .猜想与假设:平面镜成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口J能,像与物的大小可能。3 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1) 检查器材。(2) 在桌上铺上片纸,在白纸上竖直的放上平板玻璃,在纸上记录玻璃板的位 置。(3) 把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4) 移动未点燃的蜡烛,在玻璃板后讣它跟点燃的蜡烛的像重合。(5) 观察像与

2、物的人小并记录。观察两根蜡烛的位置,测出像、物到平面镜的 距离并记录。(6) 移动点燃的蜡烛,重复实验步骤(4)、(5)两次。(7)整理器材、摆放整齐。四、记录和结论:1 记录数据实验次数像的大小与物的人小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像到玻璃板的距离1232.实验结论(1) 平面镜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0(2) 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五、反思与拓展:此实验为什么要用玻璃板作为反射镜?答: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评分表一、实验目的:观察平而镜成像的情况,找岀成像的特点。二、实验器材:同样大小的蜡烛一对,平板玻璃一块,口纸一张,三角板一对, 刻度尺一把。三、实验步骤及评分标准:实验步骤操作要求及评

3、分标准分值得分1 提岀问题平面镜成像有什么特点?2.猜想假设平面镜成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 而镜的距离可能相等,像与物的大小可能 相等。1分3.进行实验(1) 检查器材。(2) 在桌上铺上白纸,在白纸上竖直的放上 平板玻璃,在纸上记录玻璃板的位置。1分(3) 把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4) 移动未点燃的蜡烛,在玻璃板后让它跟 点燃的蜡烛的像重合。0.5分(5)观察像与物的大小并记录。(0.5分), 测出像、物到平面镜的距离并记录(1分)。15分(6)移动点燃的蜡烛,垂复步骤(4)、(5) 两次。3分4.整理器材把器材放回原处。1分5.分析论证(1)平面镜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2

4、)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 离相等。1分6.反思拓展此实验为什么要用玻璃板作为反射镜?(便 于准确观察像的位置)1分合计10分探究凸透镜成像的特点(考试时间:10分钟)一、实验目的:探究凸透镜成放大和缩小实像与物距的关系。二、实验器材:光具座,标明焦距的凸透镜,光屏,蜡烛,火柴,废物缸。三、实验操作要求:1 提岀问题:凸透镜成缩小和放大实像时,物距分别满足什么条件?2. 猜想与假设:(1)凸透镜成缩小实像时,物距“2f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5(2)凸透镜成放大实像时,物距“f且u2/ (选填“大于J“小于,或“等于3. 设计和进行实验:(1)检查器材,了解凸透镜焦距,并记

5、录。(2)把凸透镜、光屏安装在光具座上,位置基本正确。将点燃的蜡烛,安装在光 具座上,通过调节,使透镜、光屏和烛焰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3)找岀2倍焦距点,移动物体到2倍焦距以外某处,再移动光屏直到屏幕上成 倒立、缩小、清晰的实像时为止,记下此时对应的物距。(4)移动物体到2倍焦距以内且大于1倍焦距某处,再移动光屏直到屏幕上成倒 立、放大、清晰的实像时为止,记下此时对应的物距比2。(5)熄灭蜡烛,将蜡烛、凸透镜、光屏取下放冋原处。4. 分析与论证:(1)根据实验完成下表格。(2)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得出结论。四、实验记录:1凸透镜的焦距f =O2.记录数据:物距U的大小成像情况U=倒立的缩小的实像

6、U2=倒立的放大的实像五、实验结论:物体(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时,成倒立的缩小的实像。物体(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时,成倒立的放大的实像。六、反思与拓展:当物距u=2f时,凸透镜成像。探究凸透镜成像的特点评分表实验步骤一、实验目的:探究凸透镜成放大和缩小实像与物距的关系。实验步骤操作要求及评分标准分值得分1提出问题凸透镜成放大和缩小实像时物距分别满足什么条 件?2.猜想假设(1)凸透镜成缩小实像时,物距u2f。0.5分(2)凸透镜成放大实像吋,物距/。0.5分3.进行实验(1)检查器材是否完好,记录凸透镜的焦距人小。1分(2)把凸透镜、光屏安装在光具座上,位置基本正 确。将点燃的蜡烛,安装在光具

7、座上,通过调节, 使透镜、光屏和烛焰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1分(3)找出2倍焦距点,移动物体到2倍焦距以外某 处,再移动光屏直到屏幕上成倒立、缩小清晰的实 像时为止(1分),记下此时对应的物距(1分)。2分二、实验器材:光具座,标明焦距的凸透镜,光屏,蜡烛,火柴、废物缸。及评分标准:(4)移动物体到2倍焦距以内且大于1倍焦距某处, 再移动光屏直到屏幕上成倒立、放人清晰的实像时 为止(1分),记下此吋对应的物距(1分)。2分(5)熄灭蜡烛,将蜡烛、凸透镜、光屏取下放冋原 处。1分4.实验结论物距大于2/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物距在1 倍焦距和2禧焦距离之间成倒立、放人实像。1分5.反思拓展当物距

8、u = 2/时,凸透镜成像有什么特点?(当物 距u = 2/成倒立等大的实像)1分合计10分用刻度尺测量长度(考试时间:10分钟)实验目的:练习正确使用毫米刻度尺测量长度。实验器材:毫米刻度尺,三角板(2块),物理课木,硬币,约30cm长细铜丝,铅 笔。三、实验操作要求:1 检查器材,观察刻度尺的量程和分度值,零刻度线是否磨损。2 用毫米刻度尺测物理课木的长和宽,记录要求佔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3用毫米刻度尺和三角板测硬币的直径,记录耍求同上。4测细铜丝直径,记录要求同上。5 整理器材。四、实验记录:1刻度尺的量程,刻度尺的分度值。2. 记录数据:物理课本长,宽 O硕币的直径O细铜丝的线圈长度,

9、线圈圈数,细铜丝的直径O五、反思与拓展:测细铜丝直径时,如果绕线时没有紧密绕线,则测量结果比真实值 O (填“偏大J “偏小T用刻度尺测量长度评分表一、实验目的:练习正确使用毫米刻度尺测量长度。二、实验器材:毫米刻度尺,三角板(2块),物理课本,硬币,约30cm长细铜 丝,铅笔。三、实验步骤及评分标准:实验步骤操作要求及评分标准分值得分1检查器材观察刻度尺的量程、分度值、零刻度线是否 磨损。1分2 测物理课 本的长和 宽(1)刻度尺的刻度线贴近课本,刻度尺与课 本的长平行。零刻线或某一整数刻度线与课 本长的一端对齐,然后观察另一端所对的刻 度线,读数时视线与尺面垂直。0.5分(3)记录测量结果

10、,要求估读到分度值的下 一位。0.5分(4)用同样的方法测量课本的宽,并记录。1分3 .测硬币的 直径(1)用两块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将便币卡 紧,另一直角边与刻度尺紧贴。1分(2)移动三角板和硬币,使刻度尺某一条整 数刻度线与硬币被测直径的一端对齐,然后 观察另一端所对的刻度线,读数吋视线与尺 面垂直。1分(3)记录测量结果,要有准确数字,一位估 计数字。1分4.测细铜丝直径(1)将细铜丝在铜笔上密绕若干圈(至少10 圈),正确测出线圈长度和圈数。1分(2)记录细铜丝直径。1分5 整理器材把器材放凹原位。1分6.反思拓展测细铜丝直径时,如果绕线时没有紧密绕线, 则测量结果比真实值偏大。1分合计

11、10分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考试时间:10分钟)一、实验目的:1. 练习使用弹簧测力计。2. 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二、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2个(规格相同),钩码2个,铁架台。三、实验操作要求:1 检查实验器材。2 测量手的拉力。3 测量钩码所受的重力。4. 测两个弹簧测力计和互作用的拉力。5. 整理器材。四、实验记录:1. 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分度值2. 记录数据:手的拉力m钩码受到的重力6/N弹簧测力计示数E/N弹簧测力计示数E/N五、反思拓展:弹簧测力计的原理是什么? 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评分表一、实验目的:1 练习使用弹簧测力计。2.止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二、

12、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2个(规格相同),钩码2个,铁架台。三、实验步骤及评分标准:实验步骤操作要求及评分标准分值得分1.检査器材观察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分度值,指针是否指到 零刻度线。1分2.测手的拉力(1)将弹簧测力计挂在铁架台上,竖直向卜拉弹 簧测力计,拉力大小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量程。1分(2)止确读出测力计的示数并记录。1分3.测钩码受到 的重力(1)将钩码挂在弹簧测力计的挂钩上,钩码重 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量程。1分(2)正确读岀和记录测力计示数。1分4.测相互作用(1)将两个弹簧测力计放在水平桌而上,互相勾 挂在一起,两手分别向左右拉两个拉环,拉力大 小不超过弹簧测力计的量程。1分(2

13、)拉力方向与弹簧测力计轴线近似在同一宜线 上,并使弹簧测力计静止在某一位置。1分(3)止确读出和记录两个测力计的示数。1分5.整理器材把器材放回原位。1分6.反思拓展弹簧测力计的原理是什么?(弹簧的伸长与拉力 成正比)1分合计10分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考试时间:10分钟)一、实验目的: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二、实验器材:带刻度的杠杆和支架,2个细铁丝环,钩码(6-8个,每个钩码质 量相等并标明质量大小)。三、实验操作要求:1 提出问题:杠杆的平衡与哪些因素有关?2猜想与假设:杠杆的平衡与有关。3. 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1)检查器材。(2)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3)杠杆两边挂不同数量钩码,杠杆平衡后测出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4)改变钩码数量和位置,杠杆平衡后再次测出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5)整理器材。4 分析与论证:(1) 杠杆标尺上的分度值是cm,毎一个钩码的重力是No(2) 数据记录:实验次数动力R/N动力臂厶/cm动力X动力怦/(N cm)阻力尺/N阻力臂Lz/cm阻力X阻力臂/(N cm)12四、实验结论:归纳出杠杆的平衡条件:五、反思与拓展:实验前为什么要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评分表一、实验目的:探究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