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同城│2016深圳中医馆调研报告(上)(共8页)

上传人:des****85 文档编号:217733420 上传时间:2021-12-0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同城│2016深圳中医馆调研报告(上)(共8页)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中医同城│2016深圳中医馆调研报告(上)(共8页)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中医同城│2016深圳中医馆调研报告(上)(共8页)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中医同城│2016深圳中医馆调研报告(上)(共8页)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中医同城│2016深圳中医馆调研报告(上)(共8页)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同城│2016深圳中医馆调研报告(上)(共8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同城│2016深圳中医馆调研报告(上)(共8页)(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中医同城2016深圳中医馆调研报告(上) 本文一万余字,非专业人士慎入。现代以“中医馆”正式命名的中医机构最早诞生在深圳,从2005年和顺堂在福田香榭里花园开出深圳第一家中医馆,至今已整整11年。深圳第一家中医馆和顺堂香榭里店深圳中医馆、中医坐堂医诊所从试点到法律准入,从“破冰”到全面铺开,取得了丰硕成果,正在成为中医医疗服务机构的中坚力量。深圳中医人开行业风气之先,也尝尽突破藩篱之苦。一边是伴随行业利好的“中医热”,资本扎堆入场;一边是医馆服务同质化严重,赢利模式单一,以及此起彼伏的名医争夺战不断出现的医馆转让与收购,行业呈现冰火两重天,正处转型阵痛期。2016年,

2、中医同城以行业探路者的心态,陆续走访调研了深圳130多家各类型民营中医机构,深入一线探索行业症结与破解之道。本次调研东至龙东维明生,西至福永润德丰,南至蛇口德仁,北至公明修远堂,涵盖全市中医馆(和顺堂只走访了5家旗舰店)、部分中医门诊部和中医诊所。此次调研前后历时近一年之久,统计数据均来自于笔者收集的第一手资料,不求完美,但求真实。近年国家及地方政府对中医药的政策频出利好,在中国,能屡屡被国家领导人为之站台的领域并不多,“中医热”连年升温。深圳地处南粤,虽是移民城市,但民间中医氛围依然浓厚。在深圳,几乎每个城中村的药店都有中药出售。三年前笔者刚入行时,深圳的中医讲座经常爆满,现在已经泛滥,别说

3、市区级图书馆和各大中医机构,连社区居委会都在搞养生讲座。简而言之,深圳中医的大环境可谓“欣欣向荣”。一、“中医热”的背后分析一个产业,必须理清其历史背景1.公立中医院火了若问公立中医院每年最忙是什么时候?一定是三伏贴时期。近年随着国民对民族文化的觉醒,中医养生热逐渐旺盛,尤其是各大卫视火爆的养生节目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每年三伏天,各大中医院人满为患,患者在中医院很难享受医生贴药的服务,大多是护士和实习生操作。多年的政策红利最先体现在公立中医院上,“名中医”一号难求。2.“名医”火了深圳由政府评定的“深圳市名中医”一共才33名(部分与省名中医重复),“深圳市优秀中医”34人。深圳的医师多点执业

4、政策走在全国前列,这些体制内专家给民营中医市场的发展注入极大活力。名医在哪里出诊,患者就跟到哪里,深圳可怜的几十位名中医显得“僧多粥少”。这类稀有的名医是各家医馆极力争夺的宝贵资源,甚至有医馆成立了专门的销售部门,专门开发“名中医”。专家在民营医馆“客座”的行情水涨船高,中医年薪百万早已不是新闻,据说,深圳少数热门专家的身价已达年薪200万。这一波中医馆热只肥了名医群体,专家年薪从去年100万到今年200万,医馆却步履维艰。这种畸形现象像极了明星之于电影公司。3.“中医养生”火了前不久国家中医药科技开发交流中心的黄晖主任提出一个命题:为什么中医馆干不过足疗馆?养生是中医传承千年的特色,但市场长

5、期被养生保健机构所垄断,反而正规的中医机构不占主流。家富富侨、华夏良子等一线养生机构将很快IPO上市,目前全国还没有达到如此规模的连锁医馆。正规的足疗推拿对中医市场扩容是好事,但更多的养生机构借中医概念包装自己。比如前面提到的“三伏贴”,不但中医院和医馆在开展,甚至多数养生馆、美容院都在开展。休闲中心更甚,医馆主要在白天营业,即使有晚班,最晚也不过22:00点,休闲按摩的时间刚好相反,晚上才是主场,通宵营业,消费群体和目的性完全不同。各类“伪养生”的泛滥对中医市场的声誉造成很大伤害。4.配套产业火了与西医产业链相比,中医的产业链小得多,关联最大的就是中药。以前一直被视为“简便廉验”的中医如今越

6、来越贵,今天许多病种看中医与看西医很难说哪个花费更高。中医逐渐成为中产阶级的消费。随着道地中药材资源减少,药材整体涨幅很大。10年前阿胶100元一斤,至今涨了四五十倍。阿胶是临床常用中药,但真正使其需求倍增的原因是养生市场的崛起,前些年开始热炒的固元膏、阿胶补血,近年火爆的冬季膏方进补,都离不开其主要原料的阿胶。每年膏方季,不但使阿胶身价倍增,其经常配伍的龟甲胶、鹿角胶都奇货可居。前些天朋友找了三家药房才买到龟甲胶。动物药本身就贵,扩大产能没那么快。许多药食两用的药材,但凡在养生领域火爆起来都涨的厉害,三七、参类、虫草事出反常必有妖,火爆品种少不了资本的炒作,养生市场的繁荣并不能说明中医强盛了

7、,反而一定程度上使中药越来越贵,让真正需要的人吃不起药。二、深圳中医馆生存状况1.资本扎堆入场,医馆越开越大在近年“中医热”不断升温的刺激下,各路资本入局中医。这些资本方的涌入使行业发展快速步入快车道,医馆越开越大。不久前走访的一家新开业的“*龙岗中医门诊部(化名)”,谈及医馆为何如此命名(加上行政区名),负责人说,几位股东打算明年开设“*南山中医门诊部”“*福田中医门诊部”,开个三四家,以期过两年打包上市。几位股东没有一人有中医背景,完全出于“中医热”的影响进行的投资,这种情况不在少数。医馆投资者甚至不乏上市公司的身影,以香蜜湖畔的得道精诚中医馆(下图)为例,两层独栋建筑,徽式建筑端庄大气,

8、但装修好半年多都没开业。一打听谁这么财大气粗,深圳某上市公司开的,其主营业务跟中医没有关联。据说这家公司准备在全国收购100家医馆,这些投机的资本进入市场,更多是炒作社会热点在资本市场讲故事。位于香蜜湖的得道精诚中医馆2.转让与收购,行业冰火两重天笔者从调研伊始就建了个医馆交流群,群里经常出现转让或收购信息。医馆是医疗机构,转让医馆可没转让餐馆那么简单。转让的原因主要是盲目投资、医馆无特色、缺实效大夫等,有的医馆干了一阵,只剩下一名医生(深圳要求中医馆最少配备四名医生),更多的是盲目投资,经营者不懂中医医疗冒然跟风。医馆转让是不得已的事,多数经营者都在苦撑。相比之下,求购医馆者似乎更多。更严重

9、的是医馆关门歇业。以往半年内,经笔者查证的已有三家医馆歇业,同期有七八家医馆新张或正在装修。原来位于安托山路的圳兴中医门诊部(下图),面积2000平米,投资巨大,不到一年就关门了。同在侨香路上的另一家医馆,老板是台湾人,在欧洲开了几家针灸诊所效益不错,对大陆市场信心满满,我去的时候这家医馆刚开业,没想到不到半年就关了,或许觉得大陆的钱不好挣吧。原址位于福田安托山的圳兴中医门诊部3.名医争夺战频繁上演这一拔“中医馆热”,最大的受益者就是名中医。名医赚的盆满钵满,医馆还在挨饿的现象屡见不鲜,有些严重依赖一两位名医的医馆,一旦名医跳槽,业绩随即出现断崖式下跌。真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即便如此,在市场

10、经济下,强势医馆与名医强强联合,名医将不断向少数实力雄厚的医馆聚集。更多医馆只能望而兴叹。相较于中医市场化程度最高的杭州,目前深圳“多点执业”的开放程度还远远不够,许多想多点执业的医生对此讳莫如深。有些即使在民营医馆“客坐”,也不敢把医院的病号带过来。4.缺少实效中医是深圳中医药发展的最大硬伤实效中医各地都缺,为何单提深圳?因为深圳是唯一没有中医教育的一线城市,与深圳的经济地位和市场规模形成鲜明反差。深圳几乎所有中医都来自内地,而且数量不足。相比之下,700多万人口的香港拥有一万多名中医师,而辖区人口近2000万的深圳才两三千名。深圳这么有钱,为何招不来好中医?俗话说,中医认人,西医认门。中医

11、和西医区别很大的一点在于,西医的水平往往与医院硬件设施和完善的服务团队密切相关,所以高水平西医大多聚集于三甲医院。深圳的经济优势对于内地的优秀西医有不错的吸引力。但是中医不同,一位好中医就是一座医院,拎着五个指头就能看病,好中医在内地也能活得很好,而且在当地耕耘多年,深受乡亲尊敬。笔者这几年接触过不少内地来深的中医师,除了少数退休后投奔儿女到深圳定居者,大多是抱着来深圳赚大钱的心态,临床实效好的中医太少。医生患者群的积淀有个过程,即便之前在内地很有名的专家主任,到深圳后“水土不服”的现象比比皆是,医生和医馆的心理落差都很大。近年深圳加大名医资源的引进,推行“三名工程”,但数量很有限,只能丰富公

12、立中医院的专家库,于民营医馆的人才匮乏帮助不大。上医是深圳四家“名中医诊疗中心”之一,其余分别为和顺堂一家、固生堂两家近期深圳与北京中医药大学签约,北中医正筹备龙岗坪山设立深圳分校,但中医师培养周期很长,未来三五年内深圳中医师、尤其是实效好中医短缺的状况将持续存在。5.服务同质化严重,盈利模式单一古代少有规模化的医馆,大多以坐堂药店的形式行医,一家药店也就一两位大夫,主要以卖药为生,所以自古以来“药大于医”。延续到今天,中医馆进行了传承创新,大医馆像是中医院,聚集许多专家,但经营方式几乎千年不变,无非医和药。医馆服务同质化严重。医馆的服务不就是治好病吗?是的,如果疗效足够好,医馆根本不用担心没

13、有病人,也不用担心收入。许多大夫自诩中医是全科的,除了不动刀子的,什么都看,但真正对全科临床实效好的中医太少。术业有专攻,必须明确医馆的特色定位。不少医馆某一两位骨干医生门庭若市,其他医生却门可罗雀,若是面积小的中医诊所还好,对于有一定规模的医馆或中医门诊部,就必须发掘更多医生的适应项目了。6.不擅营销(VS莆田系)同是民营医疗机构,中医馆相较于莆田系的市场营销简直原始。一是许多医馆的市场定位不清晰,宣传没有踏实的着眼点。二是不擅长宣传,传统中医药的语言表述大多晦涩难懂,用现代人喜闻乐见的语言和形式展示中医是必修课。多数医馆宣传意识不够,连医生的形象照都拍不好。福田有家医馆迁址了半年,在网上没

14、有任何信息显示,我打听了很久都找不到,一度以为这家医馆关门了,直到偶然听一位同行讲起才重新找到。7.中药质量不稳定深圳个体医馆多,中药的采购主要来自饮片厂。医馆常遇到的问题是,药商拿来的中药样品很不错,但每批次的质量参差不齐。不一定是饮片厂黑心,饮片厂也不能完全控制质量,医馆常备中药四五百种,产自天南海北,饮片厂不可能都会屯货,经常是碰到订单缺货的临时到药市上采购,各批次的质量参差不齐。药材的质量控制是个专业活,医馆必须重视。只要有机会,笔者每到一家医馆都会观察药材。不同于北京上海限制本市医馆只能向当地几家固定的药商采购,深圳的药材来源全国各地的饮片厂都有,因此质量悬殊很大。绝大多数老板不懂药

15、材鉴别,见过一家医馆用的都是大麻袋装的散装中药,成色简直不能看。还有一家老板自信满满地带我参观他的药房,质量很差,他认为自家的药质量很好,从他真诚的脸上能看出他是真的不懂药,多半给药商忽悠了。8.深圳医馆医保普及度不高不要把赌注下在医保上,任何财政补贴或医保资质都不如临床疗效带给患者的信心,从竞争角度讲,你应该感谢这个时代,疗效平庸者如此之多,你有稍微出众的疗效都能脱颖而出。医保不是医馆的救命稻草,疗效才是根本。多找内因。我没见过一家医馆靠医保而成功的。9.七八成不赢利,少数赢利者难以复制深圳约七八成医馆处于盈亏线上下,少数赢利者难以复制。衡量一家医馆的生命力和可持续发展性,主要看其模式是否具有可复制性。除了中医诊疗过程,医馆其他领域都可以标准化。专心-专注-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