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习题Word版

上传人:日度 文档编号:217458496 上传时间:2021-12-0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孙子兵法---习题Word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孙子兵法---习题Word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孙子兵法---习题Word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孙子兵法---习题Word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孙子兵法---习题Word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孙子兵法---习题Word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孙子兵法---习题Word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孙子兵法考前复习笔记一、 填空1 孙子名(武),字(长卿)。2 武经七书包括(孙子),(吴子),(司马法),(尉缭子),(六韬),(三略),(李卫公问对)。3 在日本孙武被尊称为“(武圣人)”,孙子兵法被推崇为“(兵法盛典)”、“(百世兵家之师)”、“(世界第一兵家明书)”。日本战国时代的著名将领(武田信玄)非常崇拜孙子兵法,他把孙子兵法,中的“(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略如火,不动如山)”四句话,写在军旗上,竖在军门,这就是日本军事史上有名的“(风林火山)”旗。4 资产阶级著名的军事理论家德国的(克劳塞维茨)也受到孙子兵法的影响,他的著作(战争论)就继承了孙子兵法的许多观点。5 “五事”“(道

2、)、(天)、(地)、(将)、(法)。6 “七计”(主孰有道)?(将孰有能)?(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7 孙子在分析和强调完情报工作的重要作用之后,开始讲述哪些人熟悉敌情,即何为“知敌之情者”。孙子把这类人叫做“(间)”,并分为五大类:(因间),(内间),(反间),(死间),(生间)。8 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9 故善战者之胜地也,无(智)名,无(勇)功,故其战胜不忒。10 故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11 是故智者之虑,必杂于利害。12 故令之以(文),齐之以(武)是谓(必取)。13 将军之事,静以(幽),正以(治)。二、选择14. “五事”“(

3、道、天、地、将、法)”。15. “五德”“(智、信、仁、勇、严)”。16. 攻城之法:(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17 是故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18. 故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是故朝气锐,昼气惰,暮气归。故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气,此治气者也。以治待乱,以静待哗,此治心者也。以近待远,以逸待劳,以饱待饥,次治力者也。无邀正正之旗,勿击堂堂之阵,此治变者也。三、简答题 19. 孙武的战争观集中体现了哪几个思想观点?答: 安国全军的慎战论; 深谋远虑的先胜论; 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全胜论; 五德兼备的将帅论; 令文齐武的治军论; 兵以诈立的诡道论; 因利制

4、权的任势论; 攻虚击弱的易胜论; 示形而动的致人论; 威交与敌的伐交论。20. 战国强秦吞楚之战,王翦运用了孙子兵法那先战略思想? 答:强秦吞楚,王翦之功大矣,而王翦的成功秘诀在于,孙子所说的:“先为不可胜,以待敌制胜”,守则“藏于九地之下”,攻则“动于九天之上”,终于造成“以镒而株”的绝对优势,然后以“决积水于千仞之溪”的猛烈攻势,一举全盛已败之敌。21.吴越春秋之战体现了孙子的那些兵法?答:越国由败转胜,以弱胜强,终于灭吴,所采用的许多计策都与始计篇论述的战略思想相符合。修明政治而活的民心,以雪国耻为口号而争取人民支持,对强敌而避其锋芒,实力不足而严加防范,积极做好准备,对吴国君臣,“以利

5、诱之”,“亲而离之”,“卑而骄之”,决战时“攻其不备,出其不意”,一切都经过周密筹划精心准备,“得算多”而后用兵。这一切正是孙武谋略的合理性,正确性和实用性的几号证明。22.“善用兵者,修道而保法,故能为胜败之正。”有何启发? 答:善于领导战争的人,必须修明政治,确保法制,从而能够掌握本胜败的决定权。任何一个领域的工作如果要利于不败之地,要取得“全胜”,就必须在“修道”与“保法”这个根本上下功夫。 “修道而保法”也是把握人生航向的两要素,人生中,你始终在政治上,德行上,道义上光明磊落,即“修道”;又能在政策上,法律上,制度上立定脚跟,即“保法”那么你就会有更高饿的获胜几率,在获胜中就会有最高的

6、权威。而现在社会上的许多有能力,有政绩的高官大员的下台,双规,入狱,究其原因多为没有把握好人生航向两要素“修道”和“保法”。23. 如何理解“孙子曰: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故善战者,能为不可胜,不能使敌之可胜。故曰:胜可知,而不可为。” 答:从前善于打仗的人,总要先创造不被敌人战胜的条件,然后待机战胜敌人,不会呗敌胜的主动权操在自己手中,能否战胜敌人则在于敌人是否有隙可乘。 这里孙子认为实施作战,首先要积极创造条件,继续作战实力,是自己立于不败之地,这是战胜敌人的客观基础,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寻找战机,战胜敌人。 “先为不可胜”的目的就是通过各种手段和方法

7、来增强自己的实力,使自己不可被战胜,“以待敌之可胜”的目的是什么呢?就是吧等待敌人出现可乘之机。真正的赢家都在绝对优势没有来到之前懂得养精蓄锐,充实自己,等待时机。 人生路途中有大半的时间都在等待和忍耐中度过,一个人必须要能等,才会有收获,越是能等,收获越大。忍耐的最高境界是韬光养晦。敌人的可胜之机大多时候不是你守株待兔就能得来的,而是需要你适时地创造战机,与其等待战机,不如创造战机,机会像甘蔗一样,力榨才会出汁,机遇永远垂青于时刻准备着的人。在人生道路上,谁能树立“不可胜在己”的思想,发扬自强不息的精神,谁就能牢牢掌握命运的主动权。所以说孙子“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的思想是人生不败第一计

8、。24. “纷纷纭纭,都乱而不可乱也;混混沌沌,形圆而不可败也”。对人生有何启示? 答:战旗纷乱,人马混杂,在混乱之中作战要使军队整齐不乱;在兵如潮涌,混沌不清的情况下战斗,要布阵周密,保持态势,而不致失败。战车转动,烟尘弥漫,在这样混沌不清的情况下作战,必须把部队部署得四面八方都应付自如,不致被敌人打败。孙子这种用在军事上的战略思想对于我们在五颜六色的人生旅途中站稳立场,冷静思索,处乱不惊有一定的借鉴价值。战争中,被军马嘈杂所乱,没有章法,就会被动挨打。在生活中,如果我们不断地更换自己的追求目标,随波逐流,人生道路上就会如同打乱仗一样,稀里糊涂。在选择人生道路时,必须“弱水三千只取一瓢”。不

9、仅要以时势为导向,还要结合个人的实际情况,慎重地选择一条合适的人声道路。选择了自己的道路之后就不要因为别人的看法而改变自己的道路。 总之,我们选择人生道路时,必然要顺应“天时”,结合自身有利条件,才能够选择正确。确定人生道路之后,还要注意“斗乱而不可乱”,不为所有的流行思潮所左右,也不为旧的保守的思想所束缚。而是用自己的理智去分析,用自己信念去抗拒每一次热潮,鉴定地走下去,相信自己的未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样,人声一定会有所获有所得。25. 故善战者,求之于力,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任势。 答:善于用兵打仗的人,总是努力创造有利的态势,而不对不属求全责备,所以他能够选择人才去

10、利用和创造有利的态势。 “求之于势”也就是“重势”。是认识上的问题。想成功“得势”才是关键。“不责于人”就是不要责备下面的人,这是领导者对事的态度上的问题。 有威力的作战姿态不是自然形成的,而是人的主观能动作用造成的结果。所以,要造成这种威势,依靠的主要是人。孙子经常强调将帅在战争中的突出作用,指出“知兵之将,知民嘶鸣,管家安危之主也”。可见,战争中选择将帅和士兵的重要性。“择人”就是选择优秀的指挥官,有利的、主动的姿态之所以能够形成,就在于指挥官审时度势、灵机应变和灵活指挥。审时度势,就是不失时机,冷静地看清敌势、我势、天势和地势。灵机应变,就是要适时处理好兵力分散,集中或转移,所谓“分合为

11、变”。灵活指挥,就是三余隐蔽企图、示形诱敌、奇正相生和战术多变,简而言之,孙子之意在于依靠优秀的将帅灵活机动地运用各种谋略,才能造成有利的作战态势。 最后结论就是选择适当的人充任战争的指挥官,充分利用有利形势,并最终把胜势变成实实在在的胜利果实。但“造势”只不过是条件准备而已,“任势”才是最关键的,有了优势而不利用,优势就没有意义。因此,择人而任势,便是必然的逻辑终点。孙子明白地表示,人的因素第一,将帅起决定性作用,善于指挥打仗的将帅,求势而不责人,择人而任势。能够充分利用有利姿态的将帅,所指挥的军队就像从万张高山之上滚动冲下的圆形木石一样,无坚不摧,无往不胜。26.凡先处战地而待敌者佚,后处

12、战地而趋战者劳。故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 答凡先到达战场等待敌人的就主动从容,后到达战场仓促应战的就疲惫被动。所以,善于指挥作战的人,总是能调动敌人而不被敌人调动。 孙子提出“致人而不致于人”这句话是虚实篇的主旨。所谓“致人”,就是调动敌人,所谓“不致于人”,就是不被敌人所调动。孙子认为,指挥作战要争取主动,避免被动,这是战争指导上的重要原则。 主动权是军队行动的自由权,行动自由是军队的命脉,失去了这种自由,受制于敌,结果就只能是失败。主动地位的取得不能靠空想,而是通过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努力去争取,孙武开篇即强调,在未战之前,要“先处战地而待敌”,军队应事先进入战场,先于低人完成作战部署,占据

13、有利位置,以逸待劳,他所谓的“逸”,就是先于敌人准备,先于敌人休整,先于敌人部署,这样便能居于有利地位,从容作战,牢牢把握住战争的主动权,是谓“不至于人”,同时,善于运用“利”“害”的引诱,威迫,调动敌人,是敌军按照我们的意图行动,并使其由逸变劳,由饱变饥,由安变动,大大消耗削弱其战斗力,是谓“致人”.“致人而不致于人”是实行虚实原则的前提,只有做到是敌人处处受制于我,而我却时时不受制于敌军,才能真正拥有战争的主动权,才能创造以实击虚的良好战机,虚实原则的实行才有可能。“致人而不至于人”更是揭示了战争胜败关键的至理名言。唐太宗李世民便说:“古代兵法千章万句,最重要的不过致人而不致于人”。 (注:可编辑下载,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