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2022年文言文断句方法指导

上传人:c**** 文档编号:217359665 上传时间:2021-12-0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55.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2022年文言文断句方法指导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22年2022年文言文断句方法指导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22年2022年文言文断句方法指导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22年2022年文言文断句方法指导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22年2022年文言文断句方法指导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2022年文言文断句方法指导》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2022年文言文断句方法指导(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选学习资料 - - - 欢迎下载细心整理欢迎下载文言文断句方法指导一.故事引入,明白断句的重要性(一) 据说旧时代有一个老头儿,有一女一婿; 发妻死后, 他又续弦,后妻生了一个幼子;老头儿预立下遗嘱,说明遗产的安排方法;那几句话为没有点断的;到他死后,大家把遗嘱启封,女婿看了,就想把遗产全部取去;由于照他的点读法,那遗嘱为这样的:“七十老翁产一子,人曰非为也;家业尽付与女婿,外人不得干预;”但为老头儿的后妻不服,认为遗嘱写的,应当为把产业交给她的儿子,就告到官府去;果真, 县官判决遗产应当交给老头的幼子;原先照老头的后妻和县官的读法,那个遗嘱却为这样分句的:“七十老翁产一子,人曰非,为也,家

2、业尽付与,女婿外人,不得干预;”请看,遗嘱的断句不同,意义竟为这样的天差地别.(二)又有一个故事,讲了同样的道理,仍扯到明末闻名画家徐渭文长 身上去;据说徐渭因家穷,没米下锅的时候,就跑到亲戚伴侣家里去,赖着不走,依人生活;有一次,适逢春雨绵绵,他所寄食的那户人家非常厌烦;有一天, 主人看到徐渭上厕所去了,就在壁上题上一行字,委婉地下了逐客令;那行字为这样的:“下雨天留客天留人不留” (“下雨天留客,天留,人不留!” )徐渭回来,看到那行字,自然心头明白,但为他不只不走,仍笑嘻嘻道:“既然你这样盛情留我,我就再住下去吧. ”说着,提起笔来,给这行字作了圈点:“下雨天,留客天;留人不.留; ”这

3、一来,意义完全不同了;(三)有这样一个笑话:古时候,有一个赖汉,由于娶老婆心切,屡屡上当受骗;有一天又有人给他提亲, 媒人写信告知他要给他介绍这样一个姑娘:脚不大好头发没有麻子;赖汉很兴奋, 脑中马上出现出一个脚不大.好头发. 没有麻子的淑女形象;赖汉急于想见到这位姑娘,便给了媒人很多钱和东西;等媒人把人带到赖汉眼前时,他才傻了眼: 眼前那里为他想象中的淑女,而为一个大脚丫子,一脸麻子,没有头发的丑婆子;赖汉很愤怒,说媒人骗了他,要索回钱物;媒人说:我并没有骗你呀!一开头我就告知你她:“脚不大好,头发没有,麻子 ”吗?这位聪慧的骗子的骗术就为玩弄了一个标点符号的嬉戏,使赖汉哑吧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4、;(四)清朝末年掌管朝廷大权的慈禧太后请一个书法家题扇;那位书法家写了唐朝闻名诗人王之涣的诗:“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姜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可为,那位书法家一时疏忽,写时竟漏了个“间 ”字,慈禧看了大怒,认为为有意欺诈她没有学识,把书法家问成死罪;那书法家急中生智,忙说明道:“老佛爷息怒,这为用的王之涣诗意填的词; ”并当即又重新断句吟诵道:“黄河远上, 白云一片, 孤城万仞山, 姜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慈禧听了,无言以对,只好赐银压惊;且看,标点的作用可谓大矣,大得救了一条人命;从这些事例看来,标点符号的作用该有多大啊.二.文言文断句方法给文言文断句,传统上

5、称之为 句读 ;明辨句读,为阅读古文最基本的才能;断句的基础在于对通篇文章的领悟;因此断句前先要通读几遍,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明白,将能断开的先断开, 逐步缩小范畴, 然后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与上下文的联系;考生给文言文断句时,常犯的一个毛病为一边看一边点断,看完了文章,断句也终止了,待回头检查时,又觉得有很多不妥之处;其实这种“一步到位 ”的方法为行不通的;在断句时,仍应留意文章的体裁.语言风格.句意的完整与否;除此之外,断句大致仍可以遵循如下几条规律:1.找名词(代词)精品学习资料精选学习资料 - - - 欢迎下载细心整理欢迎下载和现代汉语一样,文言文中名词(代词)一般也经常用作句子的

6、主语和宾语,因此,找出文中反复显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基本上可以断出句读了;例 1:刻削之道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行大也目小可大大不行小也举事亦然为其不行复者也就事寡败矣刻削之道(名) ,鼻(名)莫如大(形),目(名)莫如小;鼻大可小(形),小不行大也;目 小 可 大 , 大 不 可 小 也 ; 举 事 亦 然 , 为 其 不 可 复 者 也 , 就 事 寡 败矣;韩非子 .说林下注释1刻削:雕刻;道:指道理,规律;2举事:做任何事情;然:这样;译文雕刻人的技巧往往为,鼻子不如刻得大一点,眼睛不如刻得小一点;鼻子刻大了, 可以削小;雕小了,就无法加大了;眼睛刻小了,可以修大;刻大了,

7、就无法改小了;办任何事情都为这个道理, 对于那些不能复原挽回的,开头就得特殊谨慎当心,那么,失败的可能性就会削减了;2.看虚词古人写文章,不用标点符号;他们明辨句读,虚词就成了重要标志; 句首的语气词“其.盖.唯.盍.夫.且夫.如夫”等前面可断句,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 句末语气词 “也.矣.耶.哉.乎.焉.兮.耳.而已”等后面可断句;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如“苟”“纵”“为故 ”“于为 ”“向使 ”“然而 ”“无论 ”“至如 ”“为以 ”“继而”“纵使 ”“然就 ”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常在句首的时间词,如“顷之 ”“向之 ”“未几 ”“已而 ”“斯

8、须 ”“既而 ”“俄而 ”等,也可以帮忙断句;例 2:为学一首示子侄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就难者亦易矣不为就易者亦难矣吾资之昏不逮人也吾材之庸不逮人也旦旦而学之而不怠焉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与庸也吾资之聪倍人也吾材之敏倍人也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然就昏庸聪敏之用岂有常哉“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就难者亦易矣;不为,就易者亦难矣;吾资之昏不逮人也,吾材之庸不逮人也; 旦旦而学之, 久而不怠焉, 迄乎成, 而亦不知其昏与庸也;吾资之聪倍人也,吾材之敏倍人也;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然就昏庸聪敏之用,岂有常哉.”译文: 天下的事有困难和简单的区分吗?只要去做,困难的事也变简单了; 假如不做, 简

9、单的事 也变困难了; 人们求学有困难和简单的区分吗?只要去学,困难的事 也变简单了; 假如不学,简单的事也变困难了;我的天资昏昧,不及别人;我的才能无能、 不及别人;只要每天认真学习,长期坚持毫不松懈,等到成功了,也就不知道我为昏昧又平凡的了;我天资聪慧.才能灵敏,超过别人几倍;假如摒弃不用,就与昏昧和无能没有区分了;以此而论,昏昧无能与聪慧灵敏的功用,莫非为有常规的吗?这段文字相当典型;全段共有十七个句子,用了十七个标点符号;其中成为断句标志的句末语气词共十一个 “乎”“矣 ”“也”“焉”“哉”,连词和凝固结构共三个 “就”“而”“然就 ”,代词两个 “之”,句首语气词 “岂”,也有人称之为

10、情态副词 一个;3.察对话精品学习资料精选学习资料 - - - 欢迎下载细心整理欢迎下载文言文中对话.引文经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显现人名,以后就只用 “曰”,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依据上下文判定对话双方,来断句;例 3:拙于用大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剖之以为瓢就瓠落无所容非不枵然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之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剖之以为瓢,就瓠落无所容;非不枵然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之;” 庄子曰: “夫子固拙于用大矣! ” 庄子 .逍遥游注释1拙:笨

11、;拙于:不善于;2惠子:姓惠名施,宋国人,曾做过梁国相国,为先秦的思想家,据说为庄子的好友;3魏王:即梁惠王,早年建都于安邑,国号为魏;后来,可怕秦的强大,被迫迁都大梁, 改国号为梁, 同时僭号称王, 故魏王有时也称梁惠王; 瓠:葫芦; 4 树:栽培种植; 成:成活; 5剖:破开; 6瓠落:平浅的样子; 7枵然:虚大; 8 掊:击破;译文惠施对庄子说:“魏王送给我一棵大葫芦的种子;我把它栽种活了,结的葫芦能装下五石东西;我用这个大葫芦去装水或酒,由于它皮薄易脆,承担不了这么大的重量;把剖开来做舀水的瓢,又嫌太平浅,盛不了多少水;葫芦不为不大啊!可为,我认为它没有什么用处,就把它砸碎了; ” 庄

12、子说: “先生,你真为不善于利用它这个大的特点啊!”4依总分例 4.孔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乐佚游乐宴乐损矣(论语 .卷八)孔子曰 益者三乐 损者三乐 乐节礼乐 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 益矣 乐骄乐 乐佚游 乐宴乐 损矣;(论语 .卷八)熟读这句话, 我们可发觉句中提到了“益者三乐 ”“损者三乐 ”这两个总说的句子,继而分别阐述各为哪三乐,也就为说这为一种总分关系,这样问题就好办了;译文:孔子说:“有益的欢乐有三种,有害的欢乐也有三种;以节制礼乐为欢乐,以宣扬别人的优点为欢乐,以广交贤良的伴侣为欢乐,为有益的; 以骄恣淫乐为欢乐,以放荡无度为欢乐,以宴玩荒淫为欢乐

13、,都为有害的;”再如: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行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故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故知胜有五: 知可以战与不行以战者胜, 识众寡之用者胜, 上下同欲者胜, 以虞待不虞者胜, 将能而君不御者胜; 故曰: 知己知彼, 百战不殆; 不知彼而知己, 一胜一负; 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孙子兵法)译文: 依据五中情形,可以预见战争的成功:知道什么时候能交战,什么时候不能交战的可精品学习资料精选学习资料 - - - 欢迎下载细心整理欢迎下载以获胜; 懂得大部队和小部队如何使用的可以获胜;上下同心协力的

14、可以获胜;善于以我方充分预备的条件,等待对方疏忽的时机的可以获胜;将帅有指挥才能,君王不从旁干预牵制的可以获胜;这五项为预见成功的方法;所以说:明白对方又明白自己,无论打多少仗,都不会出危急;不知道对方的情形,只知道自己的情形,有时成功,有时失败;不知道对方的情形,又不明白我方,每次作战都会有危急;5.据修辞文言文也为讲究修辞的,顶真.排比.对偶.对称.反复为文言文中常见的修辞方法;句式整齐,四六句多,又为文言文的一大特点;利用这两大特点,我们就可以比较好地断句;比如:A. 顶真:例: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

15、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再如: “汝心之固固不行彻曾不如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愚公移山“汝心之固,固不行彻,曾不如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愚公移山这两个例句中都有紧密相连的相同的词语,我们就可以依据顶真这一修辞来考虑句读;B. 对称:例.中山君喟然而仰叹曰:“与不期众少其于当厄怨不期深浅其于难过吾以一杯羊羹亡国以一壶餐得士二人;” (战国策 .中山策)中山君喟然而仰叹曰:“与不期众少 其于当厄 怨不期深浅 其于难过 吾以一杯羊羹亡国以一壶餐得士二人;” (战国策 .中山策)中山君饗都士,大夫司馬子期在焉;羊羹不遍,司馬子期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