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区域高等教育与三省市区域协同发展策略研究

上传人:ji****81 文档编号:217359368 上传时间:2021-12-0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8.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京津冀区域高等教育与三省市区域协同发展策略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京津冀区域高等教育与三省市区域协同发展策略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京津冀区域高等教育与三省市区域协同发展策略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京津冀区域高等教育与三省市区域协同发展策略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京津冀区域高等教育与三省市区域协同发展策略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京津冀区域高等教育与三省市区域协同发展策略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京津冀区域高等教育与三省市区域协同发展策略研究(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京津冀区域高等教育与三省市区域协同发展策略研究 张朝彬 张钦 李宁摘要:高等教育发展应该与区域社会经济的需求结合起来。本文首先对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进行介绍,把握其对京津冀三省市的不同发展定位,结合发达国家将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结合办学的成功案例,论述了三省市区域高等教育应与各自发展定位相适应地协同发展才能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关键词:高等教育 区域经济 京津冀 协同发展一、京津冀三省市的发展定位在环渤海国家级经济带中,“京津冀协同发展是本区域发展的核心,也是打造国家首善之区的关键性战略”1。其核心是通过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最终促进京津冀三省市区域协同发展。京津冀协同

2、发展规划纲要(下称“纲要”)经过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整体规划了协同发展布局,对三省市进行了功能定位,强调了三者错位式协同发展的模式。三个功能定位明确了三省市区域的发展方向,有助于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对北京的定位是四个中心的发展方向,即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四个中心定位突出了北京作为首都和国际化大都市的高端发展方向。对天津市的定位是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改革开放先行区。突出了天津制造业,航空业和金融业的发展方向。对河北的定位为“全国现代商贸物流重要基地、产业转型升級试验区、新型城镇化与城乡统筹示范区、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

3、。根据对三省市区域的发展定位,逐步对相关产业进行区域调整。最终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二、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的重要关系“教育对区域发展具有引领作用,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基础就是经济发展的需求。”2高等教育对于区域经济发展更是具有直接推动作用。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的快速发展,可以作为例证。为了促进内战后经济的发展,美国在1860年通过莫利尔法案,也就是赠地法案。在1890年又颁布了第二莫利尔法案。两个法案使美国众多赠地大学得以建立并发展。这培养了工农业方面的急需人才。美国威斯康辛大学将大学“服务于社会,促进经济发展这一教育思想发挥到了极致,是大学忠实地为社会服务的典型代表。”3英国从19世纪中期起的接下

4、来半个世纪中开展了新大学运动。所谓的新大学是指与倡导绅士教育传统且受制于教派的牛津大学、剑桥大学等古典大学相区别,对学生无宗教要求、在课程设置上要求实用的新式大学。这类新式大学,统称为城市学院。“作为新式高校,城市学院不仅重视高等教育的实用性,而且关注高等教育的地域性,提出了高等教育直接为当地社会经济服务的目标。”4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德国的大学突破古典传统对经济的束缚,开展改革,提倡课程设置与社会所需相结合,为德国经济振兴提供了巨大人才支持。日本的短期大学同样为日本各地区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短期大学目的是对经过高中教育的学生进行深入的专业知识教育,使学生掌握职业与生活上的必要学识与技术5。日

5、本的短期大学地域性较强,依照本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需求及时调整课程和专业设置,培养社会经济发展所需要的人才。教育家梁忠义认为,“谈日本教育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忽视短期大学的意义是不全面的。短期大学在日本高等教育结构中已占有重要的地位,其作用已为官方和社会各界所肯定。”6可见社会经济所需要的各类专业人才,由高等教育机构培养输出,人才资源又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三、京津冀区域高等教育与三省市区域协同发展策略根据教育部提供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名单中的统计,北京有92所高校,其中本科和专科层次院校各有67和25所,天津有57所高校,其中本科和专科层次院校各有30和27所,河北省有121所高校,其中本科和专

6、科层次院校各有61和60所。7从“985”和“211”大学的数量来看,天津拥有“985”院校2所和“211”大学3所;北京拥有“985”院校8所和“211”大学25所,而河北只有1所“211”院校。8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三省市的高等教育发展状况水平相差极大。京津冀协同发展正在推进中,越来越多的产业将进行区域间调整或转移。由第二部分中发达国家将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结合起来办学,直接推动相应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经验可知,三个区域的高等教育应随之作出相应的发展规划,使高校教育服务于区域定位与发展。河北地区高等教育发展水平较低,原地踏步显然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京津地区综合实力强势的大学中一些专

7、业性强的学科专业应与河北地区相应的学科专业相对接进行帮扶,以满足现实发展的需要。高等教育在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区域发展离不开人才资源的支持,三区域高等教育与对应发展定位相匹配地协同发展,才能对京津冀协同发展产生正向推动作用。根据三省市区域功能定位以及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的关系,可以得出如下京津冀区域高等教育与三省市区域协同发展的策略:第一,北京的发展目标是突出首都功能,并发展成为产业研发中心和技术创新中心,因此需要科研性、创新性大学。第二,天津现代制造业基础完备,应依托先进的制造产业和制造业基础,充分利用金融改革创新先行先试优势,致力于发展高端制造业和现代金融业,因此需要制

8、造业、金融业方面见长的大学。第三,河北应利用自身商务成本低廉、劳动力密集和基础制造业根基坚实等优势,发展物流业并对传统制造业进行淘汰或产业升级,彻底治理环境问题且重点保护好张家口、承德两地优美的自然及人文环境,因此需要大力发展培养环境类、专业技术类人才的大学。四、结语伴随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的是发展方式转变和相关产业的区域间调整甚至重新布局,三省市的高等教育应该与三省市的发展定位相适应,适当调整课程和专业设置,加强高校间的交流、合作与援助,在三省市政府领导下对相关高校或院系进行区域调整,才能推动社会经济发展,最终实现“纲要”中对三省市的区域发展定位。参考文献:1孙久文.“十三五”中国区域发展战略

9、前瞻J.学术前沿,2015,(15):17-26.2史静寰.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的共同体和契合点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5,(03):9-10.3杜永清.美国赠地学院的发展探析及其启示J.民办教育研究,2009,(05):63-67.4邓云清.新大学运动与英国高等教育的近代化J.高等教育研究,2008,(29):85-91.5瞿保奎.教育学文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6国家教育委员会教育发展与政策研究中心.当代国际高等教育改革的趋向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7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名单EB/OL.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政府门户网站,2017-06-14.8张连春,秀芬等.京津冀高等教育协同发展机制研究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16,(16):89-92,104.(基金项目:本文为2018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京津冀区域高等教育协同发展创新机制研究(项目编号201803040117)”研究成果。作者单位:1张朝彬,燕京理工学院 文法学院;2张钦,燕京理工学院 文法学院;3李宁,华北理工大学 外国语学院。) -全文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调研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