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化行业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职业技能培养动力机制问题研究

上传人:I*** 文档编号:217359318 上传时间:2021-12-01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8.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石化行业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职业技能培养动力机制问题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石化行业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职业技能培养动力机制问题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石化行业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职业技能培养动力机制问题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石化行业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职业技能培养动力机制问题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石化行业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职业技能培养动力机制问题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石化行业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职业技能培养动力机制问题研究(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石化行业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职业技能培养动力机制问题研究 【摘要】随着我国深化职业教育的深入,以提高专业人才职业技能为核心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在不断完善中。本文以湖南石油化工职业技术学院培养石化行业电气岗位人才为基准,通过对企业深度参与职业教育动力机制的研究与实践,阐述如何培养专业职业技能型人才的方法,为其他院校提供参考方向。【关键词】电气自动化技术 职业技能培养 动力机制TM76-4;G712.3 A 2095-3089(2017)05-0038-02湖南石油化工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由中国石化集团公司长岭炼油化工公司(以下简称长炼)创办、目前归属于湖南省教育厅的高职学院,多年来在办学定位、产教对

2、接、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具有深厚的校企融合特色。随着企业炼油化工生产装置的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呈精细化、纵深化和多元化发展的石化产业呼唤高素质的技能型专业人才。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与行业企业紧密合作,将培养专业人才与企业用人双方的利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建立了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专业人才职业技能培养动力机制,这种动力机制通过近几年的研究与实践,实现了与企业进行全方位的对接和深度融合,提升了专业服务社会的能力,增强了专业竞争力,对其他院校的发展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一、专业人才职业技能培养动力机制内涵明确。学院立足区域市场广泛调研,深入了解和掌握石化产业优化升级对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具体需求状况,从企业

3、和学院利益出发,强化企业参与高职学院职业教育的积极性,明确学校、企业各方在实施职业教育中的责任与义务,目前学院是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等国有央企及附属企业确定为后备人才的培养基地。二、将校企合作双方的利益结合点作为合作的基础和核心。只有找到双方合作的结合点,才能够激发企业和高职院校的合作动力。在学院与企业明确动力机制的状况下,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以“立德树人、人才培养”为根本任务,通过努力,基本形成地方政府、学校、企业三方联动的动力机制,本着专业服务产业的宗旨,重点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电气系统操作及检修等岗位必备的知识和技能,从事电气自动化系统的安装、调试、维护、技术改造和技术管理,具有

4、“石化特质、劳模潜质”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近几年我院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与长炼等企业共同参与制定专业建设规划、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师资力量的配备,专业得到了迅猛发展,学生的就业工作内容已由“体力型”岗位变为有较多技术含量的岗位。长炼公司生产一线电气维护人员中90%是本专业毕业生。通过进入优质企业需求的相关岗位,融入企业先进文化,强调技能操作的知识性,以满足学生职业生涯的长远发展。同时本专业为石化企业提供企业员工培训和技术服务,与企业人员共同开发了基于中石化炼化企业一线操作岗位需要的电工基础知识和电气专业知识员工培训模块和考试系统。与中石化长岭分公司共建了基于岗位需求的模块平台、中石化远程

5、教育系统平台。三、专业对接产业,明确双方需求,构建了双方得益的“现代学徒制”管理体系。本专业与长炼公司和岳阳机电公司共同成立“现代学徒制”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将专业核心能力与职业岗位能力有机融合,按照行业标准和维修电工职业标准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建立课程教学和企业一线技术的反馈机制,创建了紧贴企业环境,对应工作岗位“四项”能力(电工电子及工艺基本操作能力、电气控制及工艺操作专项能力、综合系统运用及管理能力、企业职业素质能力)的课程体系。使人才培养质量更加符合岗位需求,确保现代学徒制工作的有效实施。四、能力对接岗位,签订了联合培养协议。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细分目标岗位技能要求和知识要求,将各项知识技

6、能与课程体系进行对接,确定电气系统及设备检修维护、供配电操作维护等为就业岗位。为保证学校、企业和学生三方的合法权益,三方共同签订用工、培养、合作协议,建立“双导师”制队伍,明确合作内容和实施方式,明确学生(学徒)实习实践岗位和技能要求。五、完善并实行职业资格标准及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我院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在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设立电工作业操作证和维修电工职业资格证的培训及考试的教学环节,校企双方共同承担考核及评定内容和过程,实现了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有机融合。通过我院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职业技能培养动力机制模式的实行,使我们深刻认识了校企双方合作的重要性及意义所在。这种机制能调动行业企业参与高职院校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企业与职业院校双方在共享各自的人才及资源优势的同时,明确“以企业为主导”的“校企联合培养”的工作,有效解决了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和市场对人才需求相脱节的问题,从根本上全面提升了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能力和培养水平,也满足了企业战略人才管理的需要,取得了双赢的合作效果。參考文献:1教职成.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20149号.2李祥富.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激励机制研究现状与分析J.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2).3奚茂龙.校企合作共赢机制探索J.机械职业教育,2015(8). -全文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调研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