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2022年教育心理学名词解释汇总

上传人:c**** 文档编号:217357455 上传时间:2021-12-01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7.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2022年教育心理学名词解释汇总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22年2022年教育心理学名词解释汇总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22年2022年教育心理学名词解释汇总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22年2022年教育心理学名词解释汇总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2年2022年教育心理学名词解释汇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2022年教育心理学名词解释汇总(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选学习资料 - - - 欢迎下载训练心理学名词说明汇总1.学习过程: 指同学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老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学问.技能和态度的过程;2.心理进展: 为指个体从诞生. 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3.学习预备: 为指同学原有的学问水平或心理进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同学在学习新学问时,那些促进或阻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进展的水平和特点;4.关键期: 个体早期生命中有一个比较短暂的时期,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殊敏锐,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 这个时期称为关键期;5.最近进展区: 维果斯基认为, 儿童有两种进展水平

2、:一为儿童的现有水 平,二为即将达到的进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 就为最近进展区;最近进展区为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形 下,借助成人帮忙所能达到的解决问 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 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为两个邻近发 展阶段间的过渡状态;6.人格: 又称个性,为指打算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 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固区 别的综合心理特点;7.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为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四周 事物的关系的意识;一般认为,自我 意识包括三种成分:自我熟悉,自我 体验,自我监控;8.认知过程:为指同学借以获得信息.做出方案和解决问题的心理过程;这 个过程存在着个体之间的认知方式和认知才能等方面的

3、个别差异;9.认知方式: 又称认知风格, 为个体在知觉.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等认 知活动中加工和组织信息时所显示出来的特殊而稳固的风格;10.把握学习:为指向不同才能水平的同学供应正确的教学和赐予足够的学习时间而使绝大多数同学达到把握的程度(通常要求胜利地完成8090的教学评判项目) ;11.性格:为指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12.广义的学习:为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体会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长久的变化;13.学问:为客观事物的特点和联系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它为来自反映的对象本身的认知体会; (见 43)14.技能:为通过学习而形成

4、的符合法就要求的活动方式,它为来自于活动主体所做出的行动及其反馈的动作经 验;15.行为规范: 为用以调剂人际交往, 实现社会掌握,维护社会秩序的思想 工具,它来自于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交往体会;16.强化:为指在刺激反应联结中转变同类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的手段;17.正强化:通过施加满意刺激来提 高反应发生的概率;18.负强化:通过撤消某一厌恶刺激来提高反应发生 的概率;19.消退:消退为一种无强化的过程, 其作用在于降低某种反应在将来发生 的概率,以达到排除某种行为的目的;20.惩处:当有机体做出某种反应以后,出现一个厌恶刺激,以排除或抑制此类反应的过程;21.学科的基本结构:为指学科的基

5、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其基本态度和方法;22.意义学习:就为将符号所代表的新学问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23.接受学习:为在老师指导下,学习者接受事物意义的学习;24.先行组织者:为先于学习任务本 身出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高于学习任务,并且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相关联;其目的为为新的学习任务供应观念上的固着点,增加新旧学问之间的可辨别性,以促进学习的迁移;25.动机:为指引起和维护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它一般有三种功能: 激活功能, 指向功能, 强化功能;26.学习动机:为指激发个体进行

6、学习活动.维护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致使行为朝向肯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27.学习需要:为指个体在学习活动中感到有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意的心理状态;它包括学习的爱好.爱好和学习的信念等;学习需要也称为学习驱力;28.认知内驱力:为一种要求懂得事物.把握学问,系统地阐述并解决问题的需要;29.自我提高的内驱力:为指个体由自己的学业成就而获得相应的位置和威望的需要;30.附属的内驱力:为指个体为了获得长者的称赞和同伴的接纳而表现出来的把工作.学习搞好的一种需要;31.学习期望:为个体对学习活动所要达到目标的主观估量;学习期望就为学习目标在个体头脑中的反映;32.诱因:为指能够激起有

7、机体的定向行为,并能满意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或刺激物;33.成就动机: 为个体努力克服障碍.施展才能.力求又快又好地解决某一 问题的愿望或趋势;34.自我效能感:指人们对自己为否能够胜利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定;35.替代性强化:通过肯定的榜样来强化相应的学习行为或学习行为倾 向;36.自我强化:学习者依据肯定的评判标准进行自我评判和自我监督,来精品学习资料精选学习资料 - - - 欢迎下载强化相应的学习行为;37.问题情境: 指的为具有肯定难度, 需要同学努力克服,而又为力所能及的学习情境;38.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指一 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体会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39

8、.正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 到积极的促进作用;40.负迁移:指两种学习之间的相互干扰.阻碍;41.水平迁移:也称横向迁移,为指处于同一概括水平的体会之间的相互影响;42.垂直迁移:又称纵向迁移,指处于不同概括水平的体会之间的相互影响;43.一般迁移:也称一般迁移.非特殊迁移,为将一种学习中习得的一般原理.方法.策略和态度等迁移到另一种学习中去;44.详细迁移:也称特殊迁移,指一种学习中习得的详细的.特殊的体会直接迁移到另一种学习中去,或经过某种要素的重新组合,以迁移到新情境中去;45.同化性迁移:为指不转变原有的认知结构,直接将原有的认知体会应用到本质特点相同的一类事物中去;46.顺应

9、性迁移:指将原有认知体会应用于新情境中时,需调整原有的体会或对新旧体会加以概括,形成一种能包涵新旧体会的更高一级的认知结构,以适应外界的变化;47.重组性迁移:指重新组合原有认知系统中某些构成要素或成分,调整各成分间的关系或建立新的联系,从而应用于新情境;48.心向与定势:指先于肯定的活动而又指向该活动的一种动力预备状态;49.学问:个体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其实质为人脑对客观事物的特点与联系的反映,为客观事物的主观表征;50.感性学问:为对活动的外表特点和外部联系的反映,可分为感知和表象两种水平;51.理性学问:为反映的为活动的本质特点与内在联系,包括概念和命题两种形式;5

10、2.感知:为人脑对当前所从事的活动的对象的反映;53.表象:为人脑对从前感知过但当时不在眼前的活动的反映;54.概念:反映的为活动的本质属性及其各属性之间的本质联系;55.命题:表示的为概念之间的关系, 反映的为不同对象之间的本质联系和 内在规律;56.陈述性学问:也叫描述性学问, 为个人能用言语进行直接陈述的知 识;这类学问主要用来回答事物为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可用来区分和辨别事物;57.程序性学问:也叫操作性学问, 为个体难以清晰陈述.只能借助于某种作业形式间接估量其存在的学问;它主要用来解决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58.心智技能:为运用概念和规章对外办事的程序性学问,主要用来加工外

11、在的信息; (见 74)59.认知策略:为运用概念和规章对内调控的程序性学问,主要用来调剂和掌握自己的加工活动; (见 83)60.符号学习:指学习单个符号或一组符号的意义,或者说学习符号本身代表什么;61.概念学习:指把握概念的一般意义,实质上为把握同类事物的共同的关键特点和本质属性;62.命题学习:指学习由如干概念组成的句子的复合意义,即学习如干概念之间的关系;63.下位学习:又称类属学习,为一种把新的观念归属于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的某一部位,并使之相互联系的过程;64.上位学习:也叫总括学习,即通过综合归纳获满意义的学习;65.并列结合学习:为在新学问与认知结构中的原有观念既非类属关系又非

12、总括关系时产生的;66.直观:为主体通过对直接感知到 的教学材料的表层意义.表面特点进 行加工,从而形成对有关事物的详细的.特殊的. 感性的熟悉的加工过程;67.概括:指主体通过对感性材料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等深度加工改造,从而获得对一类事物的本质特点与内在联系的抽象的.一般的.理性的熟悉的活动过程;68.变式:用不同形式的直观材料或事例说明事物的本质属性,即变换同类事物的非本质特点,以便突出本质特点;69.前摄抑制:为指前面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面学习材料的干扰;70.倒摄抑制:指后面学习的材料对保持或回忆前面学习材料的干扰;71.过度学习:指在学习达到刚好成诵以后的附加学习;7

13、2.技能:为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就的活动方式;73.操作技能:也叫动作技能.运动技能,为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法就的操作活动方式;74.心智技能:也称智力技能.认知技能,为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法就的心智活动方式;75.操作定向:即明白操作活动的结构与要求,在头脑中建立起操作活动的定向映象的过程;76.操作仿照:即实际再现特定的动作方式或行为模式;77.操作整合:即把仿照阶段习得的动作固定下来,并使各动作成分相互结合,成为定型的.一体化的动作;78.操作娴熟:指所形成的动作方式对各种变化的条件具有高度的适应性,动作的执行达到高度的完善化和精品学习资料精选学习资料 - - - 欢迎下载自动化;79.原

14、型定向:就为明白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明白“外化”或“物质化”了的心智活动方式或操作活动程序, 明白原型的活动结构,从而使主体知道该做哪些动作和怎样去完成这些动作,明确活动的方向;80.原型操作:就为依据心智技能的实践模式,把主体在头脑中建立起来的活动程序方案,以外显的操作方式付诸实施;81.原型内化:即心智活动的实践模 式向头脑内部转化,由物质的.外显的.绽开的形式变成观念的.内潜的.简缩的形式的过程;82.学习策略:为指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成效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的方案;83.认知策略:为加工信息的一些方法和技术,有助于有效地从记忆中提取信息;84.元认知策略:为同

15、学对自己认知过程的认知策略,包括对自己认知过程的明白和掌握策略,有助于同学有效地支配和调剂学习过程;85.资源治理策略:为帮助同学治理可用环境和资源的策略,有助于同学适应环境并调剂环境以适应自己的需要,对同学的动机具有重要的作用;86.复述策略:为在工作记忆中为了保持信息,运用内部语言在大脑中重现学习材料或刺激,以便将留意力维护在学习材料上的方法;87.精细加工策略:为一种将新学材料与头脑中已有学问联系起来从而增加新信息的意义的深层加工策略;88.组织策略:为整合所学新学问之间.新旧学问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新的学问结构;89.元认知:为指对认知的认知,详细地说,为关于个人自己认知过程的学问和调剂这些过程的才能,它具有两个独立又相互联系的成分:对认知过程的学问和观念与对认知行为的调节和掌握;90.问题:为给定信息和要达到的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刺激情境;91.问题解决:为指个人应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从问题的起始状态到达目标状态的过程;92.懂得问题:就为把握问题的性质和关键信息,摒弃无关因素,并在头脑中形成有关问题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