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药行业分析报告(中)

上传人:gg****m 文档编号:217349401 上传时间:2021-12-01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317.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医药行业分析报告(中)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中国医药行业分析报告(中)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中国医药行业分析报告(中)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中国医药行业分析报告(中)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中国医药行业分析报告(中)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医药行业分析报告(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医药行业分析报告(中)(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部份我国医药行业发展状况一、市场竞争分析(一)原料药市场分析(1)降价或加剧原料药市场两极分化新近出台的药品降价政策的影响传导到上游原料药领域,将可能导致相关原料药市场跷 跷板效应和多米诺效应的发生,整体上反应为两极分化的加剧。为解决医药市场中药品零售价格虚高的顽症问题,国家近几年连续出台了药品降价政 策。针对中高端抗生素和免疫制剂药品批零差价矛盾突出的焦点,国家发改委继2002年药 品集中降价和2004年推出降低24种抗生素零售价格的政策后,又在2005年9月底推出了 降低22种以抗生素为主的制剂药品零售价格政策。此次降价政策的降价幅度虽然没有起初传闻的60%Z多,但平均降幅也达到了 4

2、0%左右, 其中第三代头抱制剂的零售价格降幅大都在50%以上。由于抗生素产品具有使用上的广泛性和临床上的互替性,零售价格的降低自然而然会引 起制剂需求数量的变化,由此反映到原料药市场上,会带来两极分化的加剧。两极分化的现 象可以概插为跷跷板效应和多米诺效应,即零售价格降低的药品其原料药需求很容易快速增 加,而一些原先零售价格相对较低的低端抗生素原料药需求相反会受到一定的抑制并出现下 降。A. 青霉素类原料药趋向多米诺效应、3552,A4图1200U2004年青霉素钠盐原料药产量变化图单位:吨3000370036003500340033002002 年图2 2001-2004年氨苯西林钠原料药产

3、量变化图 单位:吨氨节西林钠受头范类制剂产品降价和临床疗效替 代的影响,进入市场成熟期的青霉素类原 料药主要产品青霉素钠、氨节西林钠和哌 拉西林钠等注射用品种自2001年以来,产 量较历史水平大都保持负增长(见图1、2、 3)。惟有以口服为主的阿莫西林原料药呈 现稳步增长的态势(见图4),由此说明口 服类抗生素的应用潜力是相当强劲的,也 从侧血反映出低端口服类抗生素受国家降 价政策的影响程度相对较弱。从近几年市 场价格变化趋势来看,青霉素类原料药整 体呈现价格下滑和长期低位徘徊的态势, 说明无论是注射用青霉素类原料药还是口 服类青霉素原料药,其市场价格已经受到 了降价政策的抑制。在此次降价政策

4、中, 多个品种剂型的第三代头抱和新座诺酮类 制剂降幅颇大,这无疑又大大地刺激了青 霉素类原料药多米诺效应的发生。B. 头孑包类原料药显露跷跷板效应在国家零售价格连续降低和终端需求 日益高涨的推动下,头抱类抗生素的年产 量每年飞跃发展,其中以第一代口服类头 抱原料药和第三代注射用头抱原料药的增 量增速最为显箸(见图5)0此次第三代头胞制剂价格大幅降低,将有效拉动市场需求,临 床应用进一步普及,并逐步延伸至第三终端。如此一来,必然带动其原料药需求的增长,跷 跷板效应显露无遗。从其原料药市场价格变化趋势分析,注射类头抱原料药在20012003年的价格降幅比较明显,从15002000元/公斤降至110

5、0 1300元/公斤左右。自2003年以来,价格虽 然也有波动,但大都在11001300元/公斤 之间波动,相比较于青霉素类原料药和口服 类头抱原料药而言,价格相对较为稳定。由 此说明头抱制剂降价政策带动的需求增加 消减了其对原料药市场价格的冲击。当然, 其中与笫三代头孑包原料药生产集中度较高 也有较大的关系。C.防止两极分化走向极端药品零售价格降低的作用是显而易见 的,对于解决更药市场价格虚高、普及优质 优效药品、减轻群众就医负担、推动制药企 业革新、促进医药市场升级等均有裨益。然 而,近儿年降价政策带来的原料药市场两极 分化现象应该值得关注,2005年上半年主要 抗生素的产量变化同样呈现两

6、极分化走势 (见附表),也紺要引起市场警惕。因为药 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而抗生素更是一种特 殊的药品,并非产量发展越多越好。国家从 2003年底为抑制抗生素市场的畸形发展,先 后出台了限用、限价和限售政策,目的就是 推动抗生素市场合理平衡发展、减少抗生素 临床滥用现象、降低抗生素行业因无序竞争 导致的资源浪费等等。目前,农村市场竞争侧重于低价策略和 药品临床应用监管较松,抗生素零售价格降 低后,农村市场的销售增量自然会十分显 著,农村市场的抗生素竞争亦将会更加激 烈。抗生素原料药生产企业及相关组织应尽 避免市场两极分化现象走向极端,否则极易 引起新一轮医药资源浪费和临床药品滥用 问题。无论是制

7、药企业,还是商业单位和医 疗单位,都应该承担起规范抗生素市场有序 营销、促进抗生素药品合理使用,造福于广图3 2001-2004年哌拉西林钠原料药产量变化图 单位:吨脈拉西林饷图4 20012004年阿莫西林原料药产量变化图 单位:吨2001 年2004 年700065006000550050004500400035003000阿莫西林图5 20012004年头抱哩咻钠原料药产量变化图大人民群众的诚信职责。只有长此以往,医药企业和医药单位才会获得稳泄效益,医药市场才能实现健康发展。2005年上轩产呈2004年上星2005年上半年冋比(%)青 商負毎L哌拉1936.241864.41103.85

8、3721.853249.51114.54682.41639.21106.7651.08653878.1272930757.6496.26662.03466.65141.87395.53287.18137.73332.8819&51167.69118.6751.73229.40605 99381.99158.64(2)青蒿素市场新局:广药高调进军青蒿素产业WH02004年复方蒿甲醸的釆购量为2亿美元,2005年采购金额增加了一倍,达4亿美元。 尽管采购量加大,但仍存在40%的缺口。国际市场如此巨大的需求成就了国内青蒿素产业的 迅速发展。IT前,广州药业在穗高调宣布,其控股子公司广州汉方现代中药研

9、究开发有限公司(下 称汉方公司)首创的绿色提取青蒿素项目投产。据悉,该项目是广州药业2001年上市募集 资金项目之一,项目总投资超过8, 000万元。这无疑向外界传达了一个强烈的信号:广州 药业正式进入青蒿素产业,意欲分食规模高达15亿美元的国际青蒿素市场。据广州药业总经理谢彬介绍,2002年,青蒿素被列为国家现代中药产业化的“现代中 药提取分离纯化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汉方公司开始设计、建设青蒿素的提取生产线, 并取得了提取方法的专利保护。今年上半年,汉方公司绿色提取青蒿素正式通过国家GMP 认证,并于不久前正式投产。广州药业这一动作可谓应时应景。事实上,从2004年以来,由于WHO将青蒿

10、素及其衍 生物列入治疗疟疾的基本药物及青蒿素其他用途的发现,青蒿素的国际市场需求迅速扩大, 价格飞涨。广州药业选在这个时候进入青蒿素市场意图不言而喻据了解,所谓绿色提取青蒿素即采用超临界C02萃取技术提取青蒿素。这种技术相对于 传统的利用有机溶剂提取青蒿素的方法有着安全、环保、节能的优势,单是收得率一项就可 从原来的62%提高到95%,而且提収物质量稳定。据介绍,广州药业目前已基本形成了 “青蒿种植(GAP)坏保绿色萃取(GMP) 产品研发一系列制剂生产(GMP)国际营销”一体化经营的产业链,首次实现集团产业链 式的青蒿素系列产品国际化销售。汉方公司目前已在国内确定了青蒿素来源,下一步将通过母

11、公司广药集团的国际销售网 络将青蒿素系列产品打入东南亚、南美洲、非洲等市场。而广州药业将通过整合旗下汉方公司、白云山化学药创新中心、中一、星群、陈李济、 奇星等,对相关产品剂型进行专利性开发。未来5年,广州药业研发投入将增至10亿元以 上,并在今年底到明年向国内外研发机构抛出合作绣球。A. 竞争格局微妙变化按照WHO的数据,2004年对以青蒿素为原料的复方蒿甲醯和其他几种疟疾的复方制剂 需求量较上年增长了 4倍o WH02004年复方蒿甲醞的采购量为2亿美元,2005年采购金额增 加了一倍,达4亿美元。尽管采购量加大,但仍存在40%的缺口。国际市场如此巨大的需求 成就了国内青蒿素产业的迅速发展

12、。目前,国内涉足青蒿素产业的企业主要有华立控股、昆明制药和复星医药3家。就广州 药业进入青蒿素产业,国内青蒿素大鳄华立控股认为“青蒿素产业本身就存在竞争,有企业 进出这个行业很正常,华立只管做自己的市场”。但整个市场竞争格局或面临改变却是业内 心照不宣的事实:广州药业的进入无异于给已近沸腾的油锅下又添了一把柴。先进入市场的华立控股早在2000年末和2001年10月先后收购了重庆武陵山制药和湖 南吉首制药两个青蒿素原料提収厂,后又斥资1. 7亿元购得青蒿素主要厂商之一的昆明制药 29%的股权。昆明制药是冃前蒿甲醯原料的主要生产与提供者,并与世界主耍抗疟制剂生产 商诺华签订了 20年合约。合约规定

13、,诺华优先从昆明制药购买蒿甲瞇原料,2005年合约数 为12吨,2006年则为32吨。另一方面,华立控股还常控着国内绝大部分青蒿素原材料资 源。早在2000年,华立控股就出资500万元在青蒿主产地重庆酉阳建立种植基地并在去年 获得了国内第一个青蒿种植基地GAP证书。今年5月,又与酉阳当地政府签署了“扩建青蒿 种植基地,种植青蒿1.5万亩”的协议。目前华立控股占有国内90%、国际80%以上的青蒿 素资源。而复星医药是通过2003年底收购桂林制药而挤进青蒿素市场的。桂林制药的优势在于 其是全球青蒿琥酯的发明厂商 36个国家和地区注册销 售青蒿琥酯。2003年,其出口的青蒿琥酯占全球青蒿药物市场份额

14、的38%,远高于其他竞争 对手。今年年初,其又收到通过WHO的GUP复查论证的正式确认函,有望获得WHO抗疟药直 接供应商资格。事实上,和复星一样,华立控股也在为成为WHO直接供应商而紧锣密鼓地行动着,其主 打青蒿类药物Artekin已经加快了申报步伐,据华立控股宣称Mrtekin明年9月将完成WHO 的认证与临床试验。容易被忽视但又不可小觑的是,诺华为摆脱原料掣肘,开始绕过华立控股直接向上游采 购原料,使得诸如重庆通和制药、成都三奇制药等一批中小青蒿素原料提供商趁此机会悄悄 崛起。“但我估计,整个青蒿素市场格局不会随着竞争对手的增多在短期内有大的改变。广州 药业的提収技术的确有一定先进性。但

15、就产业而言,瓶颈在资源而不在技术。这样看来,华 立在一定时期内还是具有无法撼动的相对垄断地位。但从原料上看,那些中小企业或许会对 其造成一定挑战。”世纪证券研究所研究员张伟如是分析。从制剂角度看,复星的青蒿琥酯 的成本虽低于复方蒿甲醸,但国际市场上复方蒿甲醴仍占主导地位,且青蒿琥酯的专利保护 也即将到期。B. 青蒿素的利润天花板国内青蒿素产业之所以出现爆发式增长,源于国际市场的需求激增。据了解,1998年,WHO开始实施“击退疟疾”计划,计划在12年间把疟疾致死人数降 低一半。然而到2004年,疟疾致死人数反而由过去每年60万80万升至100多万。主要 原因是疟原虫已经对传统一线药物氯奎和磺胺多辛一乙胺U密I产生了抗药性。而只作为推荐 用药的青蒿素制剂却保持着非常好的疗效。目前,全世界51个国家将其列为抗疟首选用药。据WHO统计,复方青蒿素制剂的全球需求已经从2003年的200万人份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