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教育类素材:以课程升级呼应时代变化

上传人:gege****666 文档编号:217309232 上传时间:2021-12-01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作文教育类素材:以课程升级呼应时代变化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考作文教育类素材:以课程升级呼应时代变化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考作文教育类素材:以课程升级呼应时代变化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考作文教育类素材:以课程升级呼应时代变化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考作文教育类素材:以课程升级呼应时代变化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作文教育类素材:以课程升级呼应时代变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作文教育类素材:以课程升级呼应时代变化(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考作文教育类素材-以课程升级,呼应时代变化目录:01“双减”之后如何当父母02以课程升级,呼应时代变化(新语)03孩子没上高中就没有出路吗04弘教育人 师育国风05聚焦国家职教战略 注重质量砥砺奋进正文:01“双减”之后如何当父母别再把家庭教育的问题甩锅给手机和时间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樊未晨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1年11月22日 07 版)“以前每天回家辅导一下作业、周末上几个课外班,带孩子虽然很忙很累,但是时间过得很快,现在,仅剩的一个英语课外班也停了,真不知道以后这么多时间怎么打发了。”北京的小学生家长姜婷(化名)说。长久以来,学生学业负担重是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一大“顽疾”。今年7月2

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这意味着我国教育改革迈入了深水区。”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健康与教育研究所所长、教育部家庭教育指导专委会秘书长边玉芳在近日由中国青年报社、北京卫视主办的青少年家庭教育研讨会上这样说。“双减”政策落地以来,变化已经显现:孩子上学时间晚了、作业大多在学校完成了、周末也不用再去一个个课外培训班“赶场”了。那么,多出来的时间干什么?家长应该如何利用这些时间?“双减”之后如何当父母?成了摆在很多家长面前的一道“必答题”。与此同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已经出台,并于明年起正式实施,这意味着“家长是孩子的

3、第一任老师”已不再是“说说而已”,而是写入了法律:“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树立家庭是第一个课堂、家长是第一任老师的责任意识,承担对未成年人实施家庭教育的主体责任。”由此,家长管娃这件“家事”将成为法律框架下的“国事”。家庭教育的质量在孩子成长中的重要性也越来越明显了,家长必须承担起应负的责任,而不能再当“甩手掌柜”。如果说“双减”之前的家长们是想尽办法“鸡娃”、“拼孩子”,那么“依法养娃”之后,就要“拼”家长了。家长们是时候该作出改变了。改变一:不能再甩锅给手机家庭教育中最大的难题是什么?不少家长都投票给手机,甚至有些家长把手机称为家里的“不定时炸弹”,很多家庭矛盾都由它而起。不久前,共青团中

4、央与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联合发布了2020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该报告显示,2020年,我国未成年网民达到1.83亿人,互联网普及率为94.9%,超过三分之一的小学生在学龄前就开始使用互联网。同时,手机是未成年网民的首要上网设备。这是一份针对全国近3万名小学、初中、高中及职业学校学生的抽样调查,他们中有00后,更多的则是05后和10后。这些数据的背后,是网络对于05后和10后这一代孩子来说已是有如空气般的存在,与上一代不同,他们与网络之间的桥梁已经从电脑变成了更为便捷的智能手机。而当这些抽象数据还原为真实的家庭生活时,痛苦和冲突随之而来。“不碰手机,儿子就是天使,

5、只要拿到手机,天使瞬间就变成小恶魔。”北京的初一学生家长华欣(化名)说。不久前的一个夜里,华欣起床喝水,突然瞟见儿子房间里闪过一道微弱的光,华欣很纳闷,便轻轻地走进了儿子的房间,并没有发现什么异常,儿子也闭着双眼似乎已经睡着了。华欣离开前,准备把放在儿子枕边的手机换个地方。“刚一碰到手机我就发现手机竟然是热的,甚至有些烫手。”华欣说。就在华欣还没反应过来怎么回事儿时,儿子突然坐了起来,从华欣手中大力抢过了手机,并瞪起了眼睛。突然发生的变化让华欣感到震惊,而更让她震惊的是,儿子眼中冷漠的目光。就在一抢一夺之间,亲子之间的和谐不见了,家庭矛盾也随之升级。问题是不是出在手机上呢?当家长们对手机“恨之

6、入骨”的时候,中国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青少年与教育社会研究室副主任朱迪告诉家长们:“网络里也有风险,面对网络风险时大多数青少年的处理方式是不理会。”她所在团队的研究显示,如果分享的话,他们告诉同学的比例是16.24%,高于告诉父母15.29%的比例。按理说,父母本应该是孩子们最信任的人,尤其是在遇到危险时。但事实是,青少年在面对网络风险时,他们更多的时候选择沉默,或者是告诉他的同辈朋友,之后才是家长。手机难题的背后,是在一次次的亲子互动和摩擦中,父母正在失去孩子的信赖,而这才是家庭矛盾频频发生的症结所在。“研究表明,青少年上网所做的事情排名第一的是学习,包括查资料、传递作业等等,排第二的

7、是听音乐,排在后面的是游戏、聊天以及短视频。”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中国心理学会理事雷雳说,从这个排序来看,问题并没有家长想象得那么严重。一名中学生曾经这样对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说:“爸妈拿着手机就是在工作查资料,怎么我一拿起手机就是玩游戏?他们越这么说,我就越玩。”北京市家庭教育研究会秘书长恽梅指出,现在的家庭教育中有一种“经验性伤害”,就是父母总带着自己过去成长中的经验去要求现在的孩子。“我们已经进入了后喻时代了。”恽梅说。家长不能再把原来的经验用在家庭教育上了,必须跟孩子一起学习。只有如此才能真正了解孩子,在此基础上才能找回原来的信任。雷雳教授指出,当下网络对于青少年的成长来说还有另外一层意义。

8、“青少年为什么特别喜欢网络、音乐、游戏?”雷雳说,每一个青春期的孩子,都有一个成长中必须完成的心理发展任务,就是解决自我认同的问题:要搞清楚我是谁,别人怎么看我,我的未来什么样?网络恰恰给青春期的孩子提供了探索的平台和空间,而且,在网络中犯错需要付出的代价也比较小。比如,一个男孩子在现实社会中穿裙子上学去,可能会“社死”,但是在网络上,大不了改回来就行了。要防止青少年的网络沉溺,但是绝不能用“堵”的办法,更不能不让青少年接触网络。改变二:不能再甩锅给时间“家庭教育领域中存在着一种习惯性外包的现象。”恽梅说。以前,一说到家庭教育,不少家长就会说“没有时间”或者“工作太忙”,于是把学知识的事交给课

9、外培训机构、把学技能的事交给专业的教练,连给孩子增强营养的事也“包”给了外卖。是时间的问题吗?边玉芳提醒大家关注一个现象:去年年初,因为疫情防控的需要,不少孩子和家长留在了家里,按理说家长跟孩子在一起的时间增加了,可以更好地实施家庭教育了,但是亲子冲突却明显增加了。“这说明不是时间的问题,一些家长不知道应该如何安排孩子,很多家长不知道如何跟孩子相处。”边玉芳说。中国青年报的一项调查显示,80.7%的受访家长平时在家庭教育中有很多的困惑,94.7%的受访家长期待家庭教育促进法能够帮助自己缓解教育的焦虑。其实,并不是家长们没有能力给孩子们制定“时间表”,而是“时间表”上的内容过于单一。在由奥运冠军

10、、腾讯成长守护沟通计划发起人邓亚萍主导策划的敞开心扉的少年节目中,有这样一个典型的家庭。7岁的小女孩上小学一年级,学习成绩非常好,但是妈妈看到周围有孩子还会额外学习一些内容,担心女儿被别人赶超,便四处找题,每天给女儿额外加作业,小女孩形容每天的题量“有正反面两张A4纸那么多”。这样的例子虽然极端,但是并不少见。“有一次我给大学老师做讲座,提到家长应该把孩子40%的时间空出来,一位大学老师马上说那是绝对不可能的。”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中国家庭教育学会理事兼专家委员会委员储朝晖说,因为这位家长已经用学习把孩子的所有时间填满了。“我们的家庭教育知识化、学校化、技能化的特点已经越来越突出了。”中

11、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员、家庭教育首席专家孙云晓说。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是完全不一样的教育,家庭教育没有大纲和教材,更没有做不完的习题。家庭教育其实要经历一个“去学校化”的过程。家庭教育应该是什么样呢?“家庭教育一定是这样的,今天家里发生了一件事,孩子做得不够好,这时候,家长的教育机会来了;或者邻居家发生了一件事,也可以成为家长的教育机会;同样,社会上发生了什么事,也是家长的教育机会。”边玉芳说。家庭教育应该发生在每一天的任何一个时刻,应该就发生在饭桌上。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每5年会进行一次中国少年儿童发展状况的调查。该中心2015年的调查显示,有近六成的孩子每周有6-7天与母亲一起吃晚饭,与父亲一

12、起的比例为四成多,与2010年相比有小幅增长,但是同时,也有近两成的孩子每周跟母亲一起吃晚饭的次数不足两次,三成的孩子跟父亲一起吃晚饭的次数不足两次。参与青少年家庭教育研讨会的多位专家指出,家庭教育要回归生活,一家人一起吃饭是家庭生活中最典型的场景。都说这一代家长学习能力强,但是会学习并不意味着会教育。“很多父母看书的读书笔记就很厚,重要的是要把学到的内容做出来。”恽梅说。所有的改变,归为一点就是家长要改变高高在上的姿态,放下身段,真正拉近与孩子的距离。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樊未晨 来源:中国青年报2021年11月22日 07 版02以课程升级,呼应时代变化(新语)陈云龙 人民日报 ( 2021年

13、11月24日 第12 版)基础教育的阔步向前也应当跟上科技发展的浪潮,在每个课堂的提质升级里,在每个孩子的求知眼神中,塑造教育未来的模样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尤其是基础教育,面对的是“拔节孕穗期”的孩子们,其重要作用不容小觑。近年来,不管是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还是全面发展的殷切期望,不管是教育改革的深化推进,还是课程体系的愈发完善,都勾勒出基础教育不断向上的姿态。从“有学上”到“上好学”、从“学有所教”到“学有优教”,中国基础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正在变为现实。而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工智能、大数据、量子信息、生物技术等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催生了大

14、量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处于新时代,面对新变化,我们需要怎样的基础教育,又该如何利用、善用先进技术,助力教育发展?用课程内容的变量回应日新月异的增量。为了使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的变化需要,应着重增加课程结构设计的丰富性,让课程迭代紧跟时代脚步。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在毕业总学分不变的情况下,减少了必修课程的学分,增加了选择性必修课程以及选修课程的学分。同时,我们看到,中小学课堂上,越来越多地出现人工智能教育的身影;开设特色课程,鼓励孩子们动手探究;与科技馆等联动,生动科普前沿科技的奥妙基础教育课程的“打开方式”日益丰富,既能点亮孩子的好奇心,也能激发想象力。用教学方式

15、的优化呼应信息技术的进化。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原始创新能力提升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从0到1”的突破,关键是人才,基础在教育。要持续升级,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如今,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数字校园建设、数字教育资源体系逐渐成为基础教育各学段各学科的标配。变的是教与学的方式,启发式、互动式、探究式教学更受欢迎,研究型、项目化、合作式学习更受重视,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精准分析学情、远程授课学习成为可能;不变的是孜孜不倦的创新探索,教学相长。面向未来,我们需要规划教育的发展。在我国,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等文件的印发,绘制了新时代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宏伟蓝图。国际上,经济合作发展组织启动了“教育2030:未来的教育与技能”项目,世界经济论坛去年发布了未来学校:为第四次工业革命定义新的教育模式的报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发布了可持续发展教育2030框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高度重视人工智能对教育的深刻影响,积极推动人工智能和教育深度融合,促进教育变革创新,充分发挥人工智能优势,加快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物理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