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气文档(3)

上传人:xzh****18 文档编号:217300678 上传时间:2021-12-0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勇气文档(3)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勇气文档(3)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勇气文档(3)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勇气文档(3)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勇气文档(3)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勇气文档(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勇气文档(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学设想 本文的教学重点在于从情节入手,了解文章是如何开头、发展、结束的,并从情节 中提炼出主题。如何区分两种勇气,让学生理解法国妇女的勇气更为可贵是本文的难 点。 教学方法应以学生自读为主,辅以教师的点拨,特别是文章的结束部分,教师必须 要把难点给学生讲清楚,让学生明白作者的用意。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什么是勇气?同学们想一想,在你的心目中什么是最值得欣赏和佩服的勇气? 学生可能有各种各样的回答,老师总结:见义勇为是勇气,敢说真话是勇气,大胆 创新是勇气,不畏强暴是勇气,敢于批评别人是勇气,敢于解剖自己更是勇气。在战场 上为正义而战,浴血奋斗,流血牺牲是战士的勇气;为了人类的解放,为了

2、自由、平 等、光明、幸福的未来,木怕一切困难和危险更是一种勇气,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具 备的勇气。 二、学生自读课文,查字典扫清阅读障碍。 重点词语: 拘谨颀长衰微悉意孔武有力毫不犹豫寥寥可数 官衔蟋身碗橱卓越哈喝缺乏 三、学生自由发言,结合练习,讨论以下问题: 问题一:文章标题叫做“勇气”,作者在文中也提到了两种“勇气”:美国青年的勇气 和法国妇女的勇气。你认为作者更看重哪一种勇气?为什么? (转载自第一范文网,请保留此标记。)明确: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这一重点:作者更看重法国妇女的勇气。一方 面,作者不厌其烦地引述将军的话褒扬这位法国妇女,用意很明显。另一方面,美国青 年身上所体现出的

3、更多的是一种个体的智慧与勇气的力量。而法国妇女身上所体现出的 因为渴望和平,痛恨战争而产生的信仰的勇气和力量,则更多地体现出人类由于对和平 的渴望而产生的巨大的精神力量。这种勇气是人类向往自由、光明、幸福的美好品质, 是人类由野蛮迈向文明,不断发展进步的强大动力。 问题二:当美国伞兵第二次回到农家门前时,是什么原因使得那个刚刚失去丈夫的 法国妇女再次收留了他?她前后两次回答说:“哦,当然啦。”这两个“当然”中所包含的 意义是否一样? 明确:这个法国妇女之所以会再次救助这个美国伞兵,是因为她痛恨战争,痛恨占 领她家园的侵略者,痛恨战争带来的一切罪恶。对和平的渴望湖信仰使她在这样一个惨 烈的环境中

4、仍然能保持善良与镇定。这一切使她在刚刚因收留这个美国伞兵而失去丈夫 后能够再次坚定他毫不迟疑地收留他。 两个“当然”所包含的意义是一样的。但是,第二个“当然”包含着更大的勇气,更加 体现出人物的强大的精神力量。 四、学生自己理清文章层次结构。 第一部分(第1段):偶遇美国伞兵,引出故事。 第二部分(第 2至 18段):通过美国伞兵两次被救的故事,表现“两种勇气”。 第三部分(第19至22段):通过“将军”对法国妇女的赞扬,揭示主题。 明确:第一部分是引子,是文章的开头;第二部分是故事,是文章的主体;第三部 分是文章的结尾,是升华主题的部分。 五、人物分析。 问题一:在整个故事中,联系美国伞兵所

5、作所为,你认为他表现了怎样的“勇气”? 答案不要求统一。 明确:着陆失误,大胆求援勇敢 不幸被捕,越窗逃生机敏 身陷绝境,再返农家智慧 问题二:你如何理解作者对“法国妇女”的描写? 明确:在两个人物中,作者更为关注、更为敬仰的是这个法国妇女。但是对她的刻 回 画只有寥寥数笔。第一次出场时,作者只有简单的两句外貌描写:“她长得并不漂亮, 不是笑容满面,但她的眼光却善良而镇定。”然而,正是这“善良而镇定”使其后来的系 列行为都有了依托。面对美国伞兵的求援,这位妇女只是简单地回答了几个字:“哦,当 然啦。”然后就把他带到屋里。不假思索的回答,毫不犹豫的行动,无疑表现了这位法国 妇女内心的坚定。第二次

6、出场时,这位法国妇女已经失去了丈夫,“她满脸苍白,泪眼 模糊”。但面对美国伞兵的再次求助,她给予的是同第一次毫无二致的回答,是同样毫不 迟疑的行动。到这刻,法国妇女美丽而高贵的形象赫然而立。她的勇气和力量是对和 平的信仰所赋予的,神圣而不可剥夺。作者对法国妇女的描写是含蓄而深刻的。 六、总结全文。 和平与发展是人类永恒的主题,然而,在漫长的人类历史上却不断地发生战争,血 腥,和暴力浸透了人类的历史。在未来的岁月中,人类仍然需要警惕和反对一切非正义的 战争。让我们记住:和平是一种信仰。 板书设计: 10勇气 美国伞兵法国妇女 着陆失误大胆求援(勇敢)身份普通农家妇女 不幸被捕越窗逃生(机敏)外貌

7、并不漂亮 身陷绝境再返农家(智慧)眼光善良镇定不普通 事件两次救援 战士的勇气人类对和平信仰的勇气 和平是一种信仰! (刘联) 教学设计(B) 一、快速阅读课文,形成整体印象。 1查字典,扫清阅读障碍,掌握“预习提示”中的重点词语。 2了解情节、理清思路。 二、整理课文的结构层次。 1阅读讨论文章的第一部分(第亚自然段)。 这一部分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明确:第一部分通过对一次军人午餐会的叙述,引出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从结构 丢次上来说,它起到了引出下文的作用。 在这里,作者遇到了一位美国伞兵,这位军人是个怎样的形象? 要点: “他是第101空降师巴顿英雄部队的。” “强将手下无弱兵”。这一身

8、份特征也让作者注意他。 “他约摸20岁,像多数跳伞运动员一样,长得比一般美国军人颀长些,不 过肩膀很宽,看上去是个威武有力的硬汉子。” 年轻、高大、健壮引人注目。 “他胸前闪耀着的勋章级带,比我记忆中将级官衔以下的任何人都要多。” 功勋卓著,更让人刮目相看,同时,也隐隐地暗示了下面的故事对这位年 轻军人的影响。 “他开头怯生生的,不很健谈。” 年轻、漂亮而且挂满了勋章级带的军人,没有趾高气扬的气派,没有口若 悬河的炫耀,却讲述了一段“走麦城”的故事,让人深思,耐人寻味。那个 法国妇女对他有着多么大的影响呢? 2阅读第二部分(第2至18段)。 请一位学生合上书,复述这个故事。大家也合上书,静静地

9、听这个故事。 (转载自第一范文网,请保留此标记。)这个美国军人遇到了什么麻烦? 着陆不利。“远离预定地点”,“(标志)一个也没有找到”,“也见不到任何战友”, “完全陷落在敌人控制的国土里了”。 他怎么做的? 求助。可以引导学生讨论一下“求助”是不是一种勇气。不是重点,不要纠缠。明确 指出:硬拚是不行的,也是毫无意义的。在这种情况下,求助是唯一可亏的办法,在陌 生的、被敌人控制的地方,求助也是需要勇气的。 他遇到了什么? 遇到了一家法国人。或者说遇到了一位法国妇女。 对这位法国妇女,作者是怎样描写的? “她长得并不漂亮,不是笑容满面,但是她的眼光是善良而镇定的” 她很普通,并不漂亮;她和她的广

10、大法国同胞一样生活在德国侵略者的铁蹄之下, 她的脸上失去了笑容。、但是,她的眼光“善良而镇定”,她对于敌人的仇恨和对和平的渴 望,使她做出不普通的选择。 6)她怎么说的?怎么做的? “哦,当然啦。”不假思索的回答。把美国伞兵带进屋里,毫不犹豫的行动。在德国 侵略者残酷的统治下,法国妇女的勇敢、镇定让人敬佩。实际上在这里作者还写到了法 国妇女的丈夫法国农民。他也没有丝毫畏惧地做出了决择。多么不屈的法国人民! 联想在抗日战争中,在我们中华大地上也有多少普通百姓为抗战的胜利付出了鲜血和生 命啊! 7)当美国伞兵第二次站在法国妇女门前时她怎么说的?怎么做的? 这个时候,法国妇女已经失去了丈夫,一个完整

11、的家庭被侵略者拆散了,家破人 亡。但是,敌人的凶残并没有吓倒这位坚强镇定的法国妇女。她说:“哦,当然啦。快!” 她只比第一次多说了个字:“快!”,而这曾经是她丈夫说的:“赶快,你得赶快。”丈夫被 杀害了,她多说了一个字,替丈夫说的。她把美国伞兵藏了起来。 8)因为收留美国士兵,丈夫已经被杀害了,这位法国妇女为什么还是再一次收留 这个美国士兵呢?你如何理解她的这一种勇气? 这个法国妇女之所以会再一次收留这个美国伞兵,是因为她痛恨战争,痛恨占领她 的家乡,杀害她的亲人的侵略者,痛恨战争带来的一切罪恶。对和平的渴望和信仰使她 在遭受了巨大的打击后,仍保持着她的“善良与镇定”。这一切使她在刚刚因收留这

12、个美 国士兵而失去丈夫之后能够再一次坚定地、毫不迟疑地收留他。她的这一种勇气是因为 善良,是因为仇恨,是因为对战争的憎,是因为对人类的爱。总之一句话:是对于和平 的信仰。 3阅读第三部分(第19至第22段)。 你怎样理解“将军”对“两种勇气”的阐述?“将军”为什么说法国妇女“她是个有福 气的女人”? 首先要明确,这“两种勇气”都是可贵的。美国伞兵在着陆遇险时的果敢求救,在不 幸被捕时越窗逃生的机敏,在走投无路时返回农舍的智慧,这些都表现了他作为战士的 勇气。但是,作者显然更看重和崇敬法国妇女的勇气。法国妇女所表现出来的勇气是因 为渴望和平、反对战争的坚强意志而进发出的强大精神力量。 让我们记住

13、“自读提示”中的一句话:和平是一种信仰。对和平的信仰使这位法国妇 女具有非凡的勇气。这种勇气“是经常同你在一起的,永远不会让你丢脸的”精神品质, 具有这种信仰,并懂得信仰和平的人们是“有福气”的。 三、完成“练习二”,请学生思考和比较一下,课文的叙事角度和人称的使用有什么 特点。 这篇文章用的是第一人称叙述角度,从故事的主体来看又是用第王人称的叙述角 度。用第一人称引出故事并结束全文,可以利于作者直接表达感受,使议论和抒情更为 充分。主体故事用第三人称来叙述则利于更加完整、客观地叙述。 您可以访问第一范文网(www.DiYiFanW)查看更多与本文勇气教案相关的文章。一、教学目的培养学生对和平

14、信仰的追求,品味课文语言特点二、教学重点理清情节结构,品味学习语言三、教学课时一课时四、教学步骤导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发生了许许多多动天地,泣鬼神的感人故事。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勇气,就是写的在“二战”后期,盟军由法国诺曼底登陆时发生的这样一个故事。(一)整体感悟1速读课文。2请同学们说说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要求每人说的与别人不同。3同学们说的内容可能有:这是一个写法国女人救美国士兵的故事。这是一个赞颂法国女人高贵品质的故事。这是一个表现美国士兵机智勇敢的故事。这是一个表现人类对和平信仰和追求的故事。4教师小结。(二)积累词语1学生大声读课文,找出文中优美的词语。双音节词拘谨颀长健谈拘束陷落熹微发落悉意四字短语孔武有力单枪匹马寥寥可数干净利落毫不犹豫2弄清重点词语的意义。拘谨:(言语、生动)过于谨慎;拘束。颀长:身量高。熹微:日光微明。悉意:全心全意。孔武有力:勇武而有力。单枪匹马:一个人单身上阵。比喻单独行动,没人帮助。寥寥可数:形容数量非常少。3学生识记。(三)理清情节1复习提问。小说的三要素是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