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认识从何而来教案(共9页)

上传人:des****85 文档编号:217176193 上传时间:2021-12-0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6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教案(共9页)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教案(共9页)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教案(共9页)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教案(共9页)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教案(共9页)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教案(共9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的认识从何而来教案(共9页)(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山东省高中思想政治优质课比赛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教案 实施学校: 广饶一中 学生年级: 高二年级 执教教师:胶州实验中学 王树东 生活与哲学:人的认识从何而来胶州实验中学 王树东【课程标准】列举生活中的实例,正确判断哪些是实践活动,体会实践的含义和特点,并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内容目标分析】本框题的核心观点是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围绕这一观点,教材从“实践的含义及其特点”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两个目题进行讲解。本框内容从知识角度看,条理清楚、难度不大。从“杜威、费尔巴哈、黑格尔对实践观点的理

2、解”切入,围绕着“实践的含义特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展开了本框主干知识的讲解,最终落脚到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这一落脚点,不仅符合新课程的“三贴近”原则,而且也体现出生活与哲学教学的落脚点。从本框题内容的地位来看,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目的就在于在实践中改造世界。从知识的内在联系上来看,第四课谈物质,第五课谈意识,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东西,是架起主观和客观的一座桥梁,处在主观和客观的交汇点上。真正理解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就必须从深刻理解实践的含义和特点入手,才能为顺理成章的分析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做好铺垫,打下理论上的知识上的基础。而在具体分析理解知识过程中,必须

3、密切联系生活实际,把抽象的道理具体化,把枯燥的知识生动化。从学情看,学生目前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阶段,是进行世界观人生观教育的绝好时机。从现实生活看,我国蓬勃发展的政治经济形势,各项成就的取得,综合国力的提高,都会给学生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产生正面的冲击力,非常容易找到生活中的切入点来进行知识的学习掌握和价值观的教育。综上所述,在制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时,要在充分考虑学生特点和社会现状的基础上,围绕本框的核心观点进行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自主学习,打造愉悦课堂。力求做到,切实解决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困惑,帮助学生树立正确观点。【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通过对人们在探索世界与追求真

4、理的过程中取得的丰硕成果的认识,理解实践的含义和了解实践的三种基本形式,通过观看红旗渠建设视频,分析探究实践的三个特点。通过观看胶州湾大桥建设视频,探究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使学生明确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自觉、积极投身社会实践。(二)能力目标通过比较人们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过程中取得的丰硕成果,归纳他们的共同点,培养学生比较鉴别的能力,在观看视频环节中,培养学生观察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合作探究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合作探究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现实材料的例证,通过理论知识的分析,帮助学生认同并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同时,重

5、视认识的作用,努力掌握科学文化知识,为走出校门投身社会实践做好理论上的支撑。【教学重点】实践的含义,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教学难点】知识上的难点在于透彻的理解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实现是一个由认同到树立再到应用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使学生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必须循序渐进,课堂目标要达到观点上的认同和树立,然后结合课后实践活动的引导安排,在现实的实践中体会,巩固。【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情景教学法是指教师根据教学对象、学习内容、达成目标而调动一系列材料,创设、展示、还原某种能为达到教学目标而服务的情境,使教学参与者置身于情境当中,然后通过问题情境的设

6、置、解决达到教学目标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情景式教学法把生活逻辑主线和知识逻辑主线有机结合起来,由说事到说理,集中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1.情境式教学法的核心是情境的创设。要注意这样几个问题(1)材料情景创设的针对性。材料的选择,情境的创设,要适合学生特点,符合教学内容,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生动性、科学性。(2)问题情境设置的层次性。根据材料情景进行问题情景设置,所创设问题情境要遵循由感性到理性、由浅到深的原则,体现层次性。2.情景式教学法的程序结构:结合实际,创设材料情境(1)根据材料,创设问题情境激趣引思(2)质疑思考,合作探究明理导行,目标达成点拨引导,系统归纳总结(3)【设计思路】开门见山式

7、直接导入法,点明学习内容:人的认识从何而来。从教材单元的知识逻辑结构入题,展示人们在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过程中所取得的丰硕成果,创设材料情景,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创设问题情境,实现对实践含义、实践三种基本形式的理解。红旗渠的修建,揭示了实践的三个特点;青岛胶州湾跨海大桥的建设又昭示着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三组材料情境的设置,由感性的实践成果展示,到轰轰烈烈的创造成果的实践过程;由工具简陋,条件极其艰苦的为生存而战,到科技发达,先进工具具备,为方便生活助推经济发展的实践,由浅入深,对比鲜明,反差强烈,在学生的震撼在中铺就人们实践活动的生活主线。问题情境的创设,由实践的含义、形式、特点到实践

8、和认识的辩证关系,最终到实践第一观点的树立,逐层深入,层层递进,铺设一条知识逻辑主线。课堂教学以这两条主线为线索,在两条主线的交织点上实现教学目标的达成。【授课类型】新授课【教学手段】多媒体【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开门见山式直接导入新课法教师:很高兴和同学们一起走进哲学课堂,今天我们学习人的认识从何而来二、讲授新课:(一)实践及其特点1.实践的含义及三种基本形式教师:哲学第二单元讲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人们在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中也取得了丰硕成果。让我们欣赏人们取得的部分成果。媒体展示:人们在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过程中取得的一些成果,教师旁白世界第八大奇迹,人工天河红旗渠。它改变

9、了林县历史上严重缺水的状况,使最基本的生存条件得到改善。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三峡电站年发电量900亿千瓦时,防洪能力达到防御百年一遇洪水的标准,为根治长江中下游水患起到了关键作用。改革开放,和平崛起。2011年中国GDP达到7311亿美元,跃居世界第二农村医疗改革,农民健康有保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现农村地区全覆盖,惠及8.3亿农民,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为最广大的农民撑起了健康保护伞。载人飞船发射成功,太空新添中国客。标志着中国进入三大宇宙强国行列,成为新的太空大国。杂交稻实验,全人类福音。杂交稻的种植推广,将使世界增产粮食1.5亿吨,有效保障粮食安全,让世界告别饥饿。教师:创设问题情境,

10、引导学生思考,得出实践的含义,基本形式。媒体展示:对几种活动是否是实践进行判断,加深对实践含义的理解。2.实践的三个特点教师过渡:这是实践的含义和基本形式,那么实践又有什么特点呢?让我们走进丰硕成果之红旗渠的建设,来探究实践的特点。媒体展示:红旗渠建设视频教师提出问题:林县人民为什么修建红旗渠?在修建中遇到的困难能不能绕过去?学生活动:思考,分析,讨论。教师总结: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客观物质性、社会历史性媒体展示:(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教师过渡: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是在一定认识指导下进行的。人的认识又是从何而来呢?我们不妨从一座大桥的建设中来体会。媒体展示:胶州湾大桥建设视频教师提出问题:1.胶州湾大桥建设遇到哪些难题2.这些难题是如何解决的?解决的怎么样?3.解决难题的先进技术是怎样创造出来的媒体展示:视频信息概要学生活动:根据教师的提问,进行思考分析,讨论,交流,合作探究通过对问题的回答,老师的点拨,一层层的分析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四个方面。教师活动:点拨实践和认识的关系,引导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点拨构成实践是认识基础的四个方面之间的关系媒体展示:三、知识小结四、课堂升华教师过渡:品读实践,创造生活媒体展示: 五、布置作业 阅读课前拓展阅读材料中毛泽东的实践论、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两篇文章,并任选一篇写读后感。专心-专注-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