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简奥斯丁笔下女性形象的定义 内容摘要:英国女作家简奥斯丁共写过六部作品,部部脍炎人口而在这几部作品中,不难看出奥斯丁对于她所身处的那个时代的理想女性的要求这六部作品中的女主人公,可以被看做是奥斯丁心目中理想女性的缩影通过分析《做慢与偏见》中伊丽莎白贝内特、《理智与情感》中的埃莉诺与玛丽安姐妹等人物的性格特点,来总结她认为一位理想的女性所应该具备的特点关键词:简奥斯丁 理想女性 伊丽莎白简奥斯丁在短短四十二年的一生当中,共写过六部作品她虽然终生未婚,但每部作品的主题都无外乎恋爱与婚姻,例如《傲慢与偏见》中,作者共描写了四起爱情,这四起爱情虽然起因、动机不同,但最后都以大团圆结局《理智与情感》当中,作者主要描述了埃莉诺和玛丽安姐妹俩的情感波折《劝导》的女主人公安妮埃利奥特被认为是最优雅、最值得读者同情的女子,因为她苦耗了八年的青春才等来了恋人温特沃斯上校的回心转意《傲慢与偏见》中的伊丽莎白,以及《理智与情感》中的两位女主人公埃莉诺和玛丽安,都是奥斯丁心目中理想女性的缩影一.《傲慢与偏见》中所赞扬的女性特质简奥斯丁的六部作品中,《傲慢与偏见》无疑是最深入人心的一部而这部作品中,女主人公伊丽莎白的形象最受读者及研究者们的喜爱。
此一时期女性受到社会价值的鼓励,利用其女性特质来赢得婚姻伴侣然而,奥斯汀的女性人物在面临婚姻伴侣的抉择时往往呈现对婚姻无意识的不安爱情是一条主线,然而婚姻与爱情还是有差别的,其中一点诚实,男女主人公就太缺少了正因为如此才使得女主角不安虽然作者让她自我反省说“被虚荣蒙蔽了双眼”、“一个爱慕我,我就高兴另一个怠慢我,我就生气”,但不可否认的是,伊丽莎白身上,集中体现了奥斯丁所赞赏的女性特质例如,在宾利姐妹对简的虚情假意使简感动不已时,作者写道:“伊丽莎白的脾气不像姐姐那么柔顺,凡事自有主见,不会因别人待她好而随意改变这种独立自主的特质是当时女性所普遍缺乏的我国女性在新中国成立前,也一直遵循着“三从四德”的落后思想,一直到解放后,這种甘于接受底下地位的现象才有明显改观,女子裹足现象明显减少直至完全消失,女性地位逐渐与男性平等奥斯丁在十八世纪末期通过作品中的人物提出,女性应该具有独立的主见,是难能可贵并具有相当前瞻性的简奥斯丁并非女权主义者,但她十分支持女性在某些方面获得一定的权利伊丽莎白自尊心很强,决定不去理睬这个傲慢的家伙可是不久,达西对她活泼可爱的举止产生了好感,在另一次舞会上主动请她同舞,伊丽莎白同意了和达西跳了一支舞,达西由此而逐渐对伊丽莎白改变了看法。
宾利的妹妹卡罗琳(Caroline)一心嫁给达西,而达西对她十分冷漠她发现达西对伊丽莎白有好感后,怒火中烧,决意从中阻挠达西虽然欣赏伊丽莎白,但却无法忍受她的母亲以及妹妹们粗俗、无礼的举止,担心简只是看上了宾利的收入和家产,并非是钟情于宾利,便劝说宾利放弃娶简例如,在伊丽莎白拜访昔日好友夏洛特期间,傲慢自大的德布尔夫人对于伊丽莎白家里五个姐妹同时出来交际表示出毫不掩饰的惊讶伊丽莎白反驳说:“我认为,不应该仅仅因为妹妹年纪小,就把她们关在家里小妹和大姐同样有权利享受青春这对于当时社会的习惯-姐姐尚未出嫁,妹妹就只能呆在家里-是一个尖锐的讽刺与批评二.《理智与情感》中奥斯丁对于理想女性要求的体现书中的另一个主要人物是妹妹玛丽安,她是“情感”的代言人在描述她的性格特点时,作者同样采用了先总体正面描写,再通过语言细节侧面烘托的方法小说第一章介绍了埃莉诺的性格之后,就对玛丽安的性格进行了评述玛丽安在许多方面都不比姐姐差,她懂事,聪敏,而且无论做什么都专心致志,她伤心或欢乐都毫无节制她大方,可爱,讨人欢喜,一切都好,就是不谨慎”她的这些性格特点首先体现在她对爱情的态度上对待爱情她是个完美主义者,她挑剔,对爱人甚至有些苛求。
本文前面已经提到过,《理智与情感》中有两位女主人公-埃莉诺与玛丽安姐妹在简奥斯丁笔下,这对姐妹性格迥异而通过对两姐妹爱情经历及结局的描写,不难窥探作者所看重的女性性格特质作为姐姐的埃莉诺虽然年仅十九岁,却凡事能劝着母亲,刁钻爱财的嫂子来了,也能以礼相待而妹妹玛丽安在得知自家将要离开诺兰庄园时,却对着落叶流泪,感叹“谁将留在这里欣赏你们”,并与母亲一起“哪里伤心就往哪里想有时真觉得这辈子就这么了结了”在十八世纪的英国,小资产阶级以上阶层的小姐们不事生产,主要在家里弹琴、画画、读书,很少踏入社会,这一点固然修身养性,却造成小姐们大多多愁善感的个性这里,作者以讽刺的笔墨,善意讥讽了过于感情用事的女子,并有力地衬出作者所欣赏的个性,同时也是本书的主题-理智类似主旨的描写还有很多,例如,玛丽安在被告知恋人威洛比即将离开巴顿,即便只有短短几个星期,她也觉得如果不整宿哭泣,第二天就没有脸见家里人甚至第二天,母亲在餐桌上怜悯地抓住了她的手,她也不禁眼泪夺眶而出,转身跑出门去,结果弄得母亲和姐妹日夜不得安宁,作者讽刺道:“她的感情可真够强烈的!”与此构成深刻对比的是,埃莉诺在露西以向知心女友谈心的名义下,警告她远离爱德华时,尽管几乎站立不稳,却以极大的毅力顶住,回到家里对母亲、妹妹只字不提,行事如常,使得家人免于担心。
三.《劝导》中理想女性特质的呈现贵族小姐安妮埃利奥特是一位温柔、美丽、善良的女子,有着种种常人所不及的优点在安妮十九岁时,结识了后来成为海军上校的弗雷德里克温特沃斯两人迅速为对方的优点所吸引,坠人爱河然而这桩婚事却不为安妮家族里的长辈所看好安妮的父亲埃利奥特爵士,只注重自己的外表,其他事务概不过问由于大女儿伊丽莎白相貌与自己最相近,因而最宠爱;而对于外表温柔,有着一双黑眼珠的二女儿安妮,却采取了一种近乎漠视的态度由于瞧不起温特沃斯当时平凡的地位,他断然反对安妮与其的恋情安妮对于负心和姐姐的态度感到痛心,但还能顶得住然而对于从小丧母的安妮,教母拉塞尔夫人犹如母亲一般,由于拉塞尔夫人的劝导,安妮最终忍痛与温特沃斯分手,从而面临了八年的空待青春这里,作者的观点十分明确:女子只有一些平常的优点是不够的,还需要有相当的主见及对错误权威进行反抗的勇气此外,作者还运用了对比手法来呈现安妮的优点这些优点虽不引人注目,却难能可贵安妮与路易莎姐妹之间的交往过程中,突出体现了这一点安妮从小没有尝到过家庭的欢乐,十分羡慕路易莎姐妹的父母对于女儿的宠爱,即使这宠爱不免盲目,但作者转而写道:“安妮也不愿放弃自己更有教养的心灵,去换取她们所拥有的任何一种欢乐。
可见,作者认为,活泼的女性并不见得就一定比外表沉静的女性更具惹人喜欢的特点事实上,简奥斯丁对于性格活泼开朗的女子还是十分赞赏的,《傲慢与偏见》中的伊丽莎白,《诺桑觉寺》中的凯瑟琳,都是活泼开朗的姑娘然而,值得研究者们注意的是,作者对于伊丽莎白的活泼性格并未做太多的正面描写,只在言语的犀利程度上才有所体现读者所看到的伊丽莎白的性格,更多的是心灵的“开朗”,而不是举止上的“活泼”,二者之间还是有所差别的而在《诺桑觉寺》中,奥斯丁对于凯瑟琳的活泼只略作提及,很少强调由此可以看出,在个人偏好上,奥斯丁更喜欢女子的恬静,而不是活泼外向四.结论奥斯丁的一生,只爱过一位男子,而这场恋情,则是以恋人的突然离世而告结束在此之后,这位塑造了多位令人艳羡的女子的作家,再未爱上任何人可以说,奥斯丁的情感经历是悲剧性的然而我并不赞成有些评论家的观点,他们说,简奥斯丁对于爱情和婚姻的理解是隔岸观火式的奥斯丁明确提出了她对于理想女性的标准和要求,指出那些独立自主、理性自制、超越世俗、善于自我反省并且内心世界丰富的女子,在爱情与婚姻上更易于成功而这些观点在今天,依然适用参考文献[1]从简奥斯汀及其笔下人物到现代人的婚姻观略述[J].王媛.鸭绿江(下半月版).2015(08)[2]从简奥斯汀的主要作品透析其婚姻观[J].代玉.科技视界.2015(31)[3]论《傲慢与偏见》中简奥斯汀的婚姻观[J].张聪.文教资料.2007(31)[4]论简奥斯汀的中产阶级女性婚姻观[J].夏孟丽.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06)[5]简奥斯汀婚姻观的成因探讨[J]. 范丽娜.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04)[6]简奥斯汀婚姻价值观的体现[J]. 魏素宁.文学教育(中).2013(09)[7]《傲慢与偏见》与《成为简奥斯汀》对比[J].张智慧.山花.2009(04)[8]简奥斯汀新解——从最新版《傲慢与偏见》电影谈起[J].武月明.外国文学动态.2009(06)[9]浅析简奥斯汀在《傲慢与偏见》中的婚姻观[J].刘彦欣.学苑教育.2018(20)[10]《傲慢与偏见》——简奥斯汀婚姻观的缩影[J].安旭红.艺术评鉴.2018(11)(作者介绍:王心明,毕业于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获新闻学硕士学位,沈阳城市建设学院教师,研究方向为英语语言与文化研究方向)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