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匮要略问答题(共14页)

上传人:des****85 文档编号:216289515 上传时间:2021-11-28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匮要略问答题(共14页)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金匮要略问答题(共14页)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金匮要略问答题(共14页)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金匮要略问答题(共14页)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金匮要略问答题(共14页)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金匮要略问答题(共14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匮要略问答题(共14页)(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金匮要略问答题第一章1.金匮要略是怎样一本书?其价值如何? 金匮要略为东汉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的杂病部分,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杂病学专著。由于本书在理论和临床实践上都有很高的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对于后世临床医学的发展有着重大的贡献和深远的影响,所以,被古今医家赞誉为方书之祖、医方之经、治疗杂病的典范。2.简述伤寒论和金匮要略有何异同? 从内容上看,伤寒论以论外感伤寒为主;金匮要略以论内伤杂病为主。从辩证上看,伤寒论以六经辩证为主;金匮要略以脏腑经络辩证特别是脏腑辩证为主。从治疗上看,伤寒论以祛邪为主,祛邪亦即安正;金匮要略以扶正为主,扶正亦即祛邪。但两者亦有相通之处,如金

2、匮要略的腹满寒疝宿食病篇、黄疸病篇、呕吐哕下利病篇与伤寒论的阳明病篇、太阴病篇有很多共同之处,不少治法、方剂可以互用。3.简述金匮要略一书的用药特点? 金匮要略一书用要注重发挥单味药的主治功能:如用百合以治疗百合病;用黄连泻火解毒以治疗浸淫疮等。同时亦注重药物配伍组合后的协同作用:如桂枝一药,在桂枝汤中用以调和营卫;在桂枝茯苓丸中则以散结行瘀。还对药量的多少以及药物的炮制、煎煮后的功效变化亦极为重视:如桂枝加桂汤中,桂枝加量可平冲以治奔豚气。干姜炮黑能止血;乌头蜜煎则毒性减小等。第二章1.仲景预防疾病的思想是什么? 张仲景预防疾病的思想大致有以下五方面:内养正气。即“若人能养慎,不令邪风干忤经

3、络”,“不遗形体有衰,病则无由入其腠理”。预防灾害。即“更能无犯王法、禽兽灾伤”。节制性欲。即“房室勿令竭乏”。调节饮食冷热五味。即“服食节其冷、热、苦、酸、辛、甘”。注意衣着寒热变化即“节其冷、热”而适其寒温。2.五邪伤人各有什么特点? 五邪指大邪、小邪、浊、清、 饪之邪 。清邪为雾露之邪,故居于上而连及皮腠。浊邪谓水湿之邪,为重浊之邪。故伤于下而流入关节。大邪谓风邪,其性散漫,多中肤表,中于午前,而脉多浮缓。小邪谓寒邪,其性紧束,常中经络之理,中于日暮,而脉多紧急。 饪之邪即宿食,从口而入,脾主运化,故饮食不节,则伤脾胃。经脉在里为阴,络脉在外为阳;寒气归阴,所以“极寒伤经“,热气归阳,所

4、以“极热伤络”。3.“入脏即死”、“入腑即愈”如何理解? 主要用于讨论病机及预后,判断入脏、入腑主要是结合症候来决定。 病人卒然昏倒之后,如伴有唇口青,身冷,是血液郁滞不流,阳气涣散之内闭外脱的证候,此即为入脏,病情严重;如伴有身和,汗自出,是血气恢复正常运行的征兆,此即为入腑,病情转愈。病在脏,病情重;病在腑,病情轻,因为前人认为藏是藏而不泻的,腑是泻而不藏的,病邪入腑尚有出路,故云“即愈”;入脏则病邪无从排泄,故云“即死”。入脏入腑是假设之词,犹言在外在里,即死即愈也是相对而言,即病由外传内的难治;由内传外的易治。4.仲景于本篇中提出哪些疾病的治疗原则? 张仲景治疗疾病的原则大致有以下六方

5、面:虚实易治,即“虚虚实实,补不足,损有余,是其义也”。早期治疗原则。即“四肢才觉重滞,即导引、吐纳、针灸、膏摩,勿令九窍闭塞”。表里同病急者先治。即“问曰:病有急当救里救表者,何谓也?师曰:病,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体疼痛者,急当救里;后身体疼痛,清便自调者,急当救表也”。新久同病先治新病。即“夫病痼疾加以卒病,当先治其卒病,后乃治其痼疾也”。审因论治原则。即“夫诸病在脏,欲攻之,当随其所得而攻之,如渴者,与猪苓汤。余皆仿此”。因人而宜,依病人所喜所恶,采取相应措施。即“五脏病各有所得者愈”。第三章1.痉病如何辨证论治? (1)总的病因、病机:内因津液不足,外感风寒之邪,伤及筋脉所致。

6、症状除有外感风寒表证外,还有颈项强,头动摇,口噤,背反张等筋脉强急的症状。(2)辩证论治:分柔痉、刚痉、阳明痉。表实无汗为刚痉,见发热、恶寒、无汗、口噤不得语、颈项强急、气上冲胸,治用葛根汤,解表散寒,生津舒脉。表虚有汗为柔痉,见发热、恶风、有汗、颈项强急、脉沉迟,治用栝蒌桂枝汤,疏风解肌,生津舒脉。外感风寒误治,表邪入里,阳明热郁,化热化燥,见胸满、口噤、卧不着席、脚挛急,齘齿等,治用大承气汤,泻热通腑,急下存阴。2.麻黄加术汤与麻杏苡甘汤的异同。 相同点:均治疗表湿证。症状均见发热身重,身体疼痛等。均有解表散邪,祛湿止痛之功效。不同点:麻黄加术汤证的病机是寒湿袭表;麻杏苡甘汤证的病机是风湿

7、袭表,有化热的趋势。前者偏于温散,以散寒除湿为主;后者偏于轻宣,以疏风化湿为主,兼清内郁之热。3.湿病的治疗禁忌是什么? 湿病禁攻下。若误用攻下,可导致阳脱于上,阴竭于下,其证候可见喘、额上汗出、小便失司、大便下利不止等。禁火攻。火攻为强迫发汗,易导致大汗出,风去而湿邪仍在。禁大汗。湿性黏滞,湿病宜微汗,使湿邪从汗而出则病愈。同时要注意外界气候对治疗的影响。4.暍病的含义和主症是什么? 金匮:太阳中热者,暍是也。即伤暑证,以身热汗出,烦渴尿少,少气脉虚为主症。中暍有数热、暑湿之分。暑热者,为夏季受暑,暑为阳邪,其性生散,耗气伤津,症见身热口渴,汗出恶寒;治以白虎加人参汤清暑解热,益气生津。5.

8、比较桂枝附子汤证、白术附子汤证、甘草附子汤证的异同。 共同点:病机:风湿袭表,表阳已虚;症状:发热,身重,身体疼痛;治疗:温经助阳,祛风除湿。不同点:病机症状治法用药桂枝附子汤证风湿俱盛,表阳已虚风邪偏胜之症温助表阳桂附相伍以助表阳散风湿白术附子汤证风邪得去,湿邪较盛湿邪偏胜之症扶助表阳术附相伍以走皮中逐水湿甘草附子汤证风湿俱盛,表里阳皆虚里阳已虚之症温助表里阳术桂附草并用祛风除湿又扶助表里之阳气6.试述痉、湿、暍三病合篇的意义。 痉、湿、暍三病虽病机、证治不同,但三者都由外感诱发,起病多有太阳表证,故合为一篇。7.误治成痉有哪几种情况? 有三种情况:太阳病发汗过多,耗伤津液,筋脉失于濡养则发

9、为痉病。风病多汗,本易伤津,如误下之,重伤津液,筋脉失养致痉。疮家本已流脓失血,阴液已伤,贸然发汗,耗伤津液而致痉。8.湿病的治疗原则及其机理。 治疗外湿应当发汗而解,其要旨在“微微发汗”,使风湿俱去;治疗内湿应当利小便而解。湿性黏滞,遏伤阳气,故发汗、利小便的同时要顾护阳气,不可妄用大汗、火攻和下法。第四章1.百合病的病因病机、主症和正治方是什么? 百合病多见于热病之后,阴液被耗或余热未尽所致;也可由于情志不遂,郁而化火,消烁阴液而成。其病机主要是心肺阴虚内热。主证:口苦,小便赤,脉微数和精神恍惚的症状。正治方:百合地黄汤。2.百合病有哪些误治及其救治方法? 误汗,以百合知母汤救治。误下,以

10、滑石代赭汤救之。误吐,以百合鸡子汤救治。3.如何理解“百合病者,百脉一宗,悉致其病也”? “百合病者,百脉一宗,悉致其病也”是百合病的总纲,阐明了百合病的总病机。“百脉一宗”之“百脉”,范指全身的血脉;“宗”,本也,聚也,在这里实指心肺。“百脉一宗”即谓人体血脉分之可百,但可同归心肺所主则一,即指人体百脉同出一源。由于心主血脉,脉主治节而朝百脉,故心肺正常,则气血调和而百脉皆得其养;若心肺一病,不能主血脉、朝百脉,则百脉俱受其累,证候百出,从而导致了具有精神恍惚不定,语言、行动、饮食、感觉失调等临床表现的百合病。4.金匮对百合病的预后是如何论述的?其机理如何? “每溺时头痛者,六十日乃愈;若逆

11、时头不痛,淅然者,四十而愈,若溺快然,但头眩者,二十日愈。”原文之所以根据小便时有无疼痛、畏寒来推断痊愈的时间,是因为胃主通调水道,下输膀胱,而膀胱又外应皮毛,经脉上行至头,入络脑。小便时发生头痛者,提示邪舍深而阳气衰,邪入于脏腑,影响髓脑,故需六十日乃愈;头不痛而恶风者,提示阳衰不甚,邪气尚未深入脏腑,其病较浅,故四时日可愈;溺出快然,仅头眩者,说明阳气未衰,营卫通利,其邪犹浅,故二十日愈。文中六十日、四十日、二十日并非定数,不可拘泥。这种预后方法。仅为诊断邪气深浅、病情轻重的参考而已。5.百合病为何以百合地黄汤作为主方? 这是百合病的病机决定的。百合病的病机为心肺阴虚内热,治疗当以养阴清热

12、为原则。而百合地黄汤由百合、生地黄组成,用泉水煎服。其中百合能润肺清心,益气安神。生地黄益心营,清血热,能补中土,养脏腑,润燥而不滋腻,润养全身,使气血流畅,脏腑经脉功能恢复正常。泉水能下热气,利小便,以之煎汤,可增养阴清热之力。全方具有清、轻、平、润的特点,能润养心肺、凉血清热、益元气,使阴复热退,百脉调和,病则愈。所以百合病以百合地黄汤作为主方。6如何理解“百合病见于阴者,以阳法救之;见于阳者,以阴法救之”? 此为百合病的治疗原则。百合病的病机主要是阴虚内热,出现虚热之证,即“见于阳者”,治当补其阴之不足,以调整之偏盛,即所谓“以阴法救之”;阴虚之甚者,阴中之阳亦受损害,往往兼见怯寒、身疲

13、等症,即“见于阴者”,治疗上荡酌用养阳之法,即所谓“以阳法救之”。7.如何理解“见阳攻阴,复发其汗,此为逆;见阴攻阳,乃复下之,此亦为逆?” 此条论述了百合病的错误治疗原则。百合病的病机主要是心肺阴虚内热,可见口苦、小便赤、脉数微等阳热之证,在治疗时若不予以养阴以配阳,而反攻其阴,则阴更伤,复发其汗,则伤阴耗阳,这种治疗是错误的;而阴虚之甚者,阴中之阳亦受损害,症可兼见怯寒、身疲等阳虚之证,即病见于阴者,在治疗之时若不予抚阳以和阴,而反攻其阳,则阳更伤,若复下之,则阳气阴液并受其害,这种治疗同样也是错误的。8.狐 病的临床特点是什么?甘草泻心汤的组方特点是什么? 临床特点:以咽喉、前后二阴溃疡

14、为主症,兼见胃气失和所致的卧起不安,不欲饮食,恶闻食臭等症状。甘草泻心汤以四两甘草为君,寒温并用,补泻兼施,辛开苦降,治疗湿热虫毒所致的狐 病证。9.何时用赤豆当归散治疗狐 病?其功用如何? 狐 病见脉数、无热、微烦、默默欲卧,目赤如鸠眼、继而目四眥黑、能食等症”,此为血中有热、湿热虫毒酿腐成脓,这时治疗宜用赤豆当归散来治疗。方中赤小豆芽渗湿清热、排脓解毒;当归活血、祛瘀生新;二药相合,以清凉解毒的浆水送服,共奏清热解毒、活血排脓之功。10.甘草泻心汤与赤豆当归散均可治狐 病,两者有何不同? 甘草泻心汤与赤豆当归散均为治疗狐 病的方剂,但是其主证的病机与其治疗作用则有所不同。甘草泻心汤是治疗狐

15、 病湿热虫毒内壅、兼有胃气不和者,用甘草泻心汤以清热化湿、安中解毒。方中以生甘草为主药,配以黄芩、黄连苦寒清热解毒,干姜、半夏辛燥化湿,人参、大枣、和胃扶正。赤豆当归散是治疗狐 病火热过甚、气血腐败、已酝酿成脓者,用之渗湿清热、活血解毒排脓。方中以赤小豆渗湿清热、解毒排脓;当归活血祛瘀生新;并用浆水送服,增强清热解毒之功。11.阳毒、阴毒的病因病机是什么?临床表现有何异同? 阴阳毒乃阴毒证与阳毒证之合称,均为感染疫疠邪毒所致。阳毒证为疫毒壅盛于阳分,血分热盛,症见面赤斑斑如锦纹,咽喉痛,唾脓血;阴毒证为疫毒侵犯阴分,血脉凝滞,阻塞不通,症见面目青,身痛如被杖,咽喉痛。12.为什么阴毒、阳毒均可用升麻鳖甲汤加减治疗?阴毒证于阳毒证都是感受疫疠邪毒所致,只因体质不同,有邪犯阳分与阴分之异,临床表现有症状明显与隐晦之别,无论是阳毒还是阴毒,都有咽喉疼痛和面色的改变,其病因相同,病机相类,仅症有出入,故均可用升麻鳖甲汤加减治疗。13.百合病与脏躁均为情志因素所引起的疾病,为何两者的证治不同? 百合病与脏躁均可因情志因素所引起,但两者病机不同,故所见证候及治疗亦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