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互联网+对分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

上传人:ji****81 文档编号:215423249 上传时间:2021-11-25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32.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互联网+对分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基于互联网+对分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基于互联网+对分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基于互联网+对分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基于互联网+对分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基于互联网+对分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互联网+对分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基于“互联网+对分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 郭树荣摘要:目前混合式教学成为高校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混合式教学并不是简单的传统教学与网络化教学两种教学模式的混合,它可以是多种教学模式的混合。文章设计了基于“互联网+对分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并将其应用到土木工程材料课的教学中,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关键词:互联网;对分课堂;混合式教学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是知识的传授者和灌输者,而学生是知识被动的接受者和被灌输者。这种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地位,损伤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进入信息化时代后,国内外教育工作者努力寻找适应时代要求的高校教学模式,混合式教学应

2、运而生。混合式教学的概念最早是由国外的培训机构提出,是指网络线上与线下的混合,通过面对面的教学弥补互联网教学的不足。2003年,北京师范大学何克抗教授将混合式教学概念引入国内,他的观点是混合式教学模式把传统教学方式和网络化教学的优势结合起来,既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之后,一些工作在一线的教授、学者对混合式教学模式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应用,取得了良好教育教学效果。互联网技术具有强大的功能,在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的基础上,深入研究对分课堂的教学模式,设计了“互联网+对分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从教学模式的构建、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

3、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并在土木工程材料教学过程中进行了应用,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一、“互联网+”与对分课堂教学模式(一)“互联网+”的内涵2015年,工作报告提到了“互联网+”行动计划,之后在全国各行各业掀起了互联网热。向人大提出了“互联网+”建议的全国人大代表马化腾对“互联网+”,解释为“就是利用互联网的平台,利用信息通信技术,把互联网和包括传统行业在内的各行各业结合起来,在新的领域创造一种新的生态”。在“互联网”的趋势下,教育凭借信息化及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力量,实现教育的数字化、多媒体化、网络化和智能化。与传统的教师课堂讲授方式不同,網络辅助教学和互联网教育,为满足学生的需要,将为学生提供多种

4、学习模式,体验式学习、协作式学习及混合学习等模式并存。同时,互联网教育改变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授课形式,促使其转向“以学习者为中心”,为学生提供全方位、个性化、持续的学习服务。(二)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是由复旦大学心理系张学新教授于2013年率先提出的一种原创意义基于交互式学习的新的教学模式。这一教学模式将传统式课堂教学和讨论式课堂教学有机结合、优势互补,实现“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良性互动,使师生个体和群体充分享各自教和学的权利。在教学过程中的各个动态环节中进行师生角色定位和适时转换,使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促进其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发展。对分课堂的核心

5、理念是把一半课堂时间分配给教师进行讲授,另一半分配给学生以讨论的形式进行交互式学习。类似传统课堂,对分课堂强调先教后学,教师讲授在先,学生学习在后;类似讨论式课堂,对分课堂强调生生、师生互动,鼓励自主讨论式学习。对分课堂的关键创新在于把讲授和讨论时间错开,让学生在课后有一定时间自主安排学习,进行个性化的内化吸收。对分课堂把教学分为在时间上清晰的3个过程,分别为讲授(Presentation)、内化吸收(Assimilation)和讨论(Discussion),因此对分课堂也可简称为PAD。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流程详见图1。对分课堂所定位的合理教学目标是,对大多数课程而言,能够让大多数学生通过

6、一个学期的学习,掌握一本优秀教科书的基本内容。对分课堂与传统课堂相比有几点不同:(1)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2)减轻教师授课负担,实现教师角色转型。从图1可知,对分课堂上,教师只须讲解课程内容的框架、重点和难点,把其他内容留给学生学习。(3)增加生生、师生互动交流。对分课堂把互动交流放到课堂上,学生之间互相启发,教师及时指导,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索精神。(4)提升了学习效率。对分课堂注重学生平时学习,教师讲授后学生在一定时间内完成知识的内化吸收。综上所述,对分课堂与传统课堂相比有其优势,但其讲授方法和手段单一,没有强调和有效利用功能强大的信息化教学资源,学生课前和课后的学习缺少互联网平

7、台的支持。对分课堂如何有效利用互联网平台,使对分课堂与互联网优势互补,是本文研究所在。二、基于“互联网+对分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目前国际教育技术界的共识是,只有将面对面的教学与网络教育结合起来,使二者优势互补才能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互联网+对分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必须建立在“基于网络的学习任务”和“学习者主动学习的课堂”二者相互作用基础上的教与学的新型策略。基于“互联网+对分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设计思想如图2所示。基于“互联网+对分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设计思路,主要包括教师和学生对应于课前、课中和课后的任务目标进行设计。课前,教师在网络平台上提前发布下一次课教学任务和思考题,学生接

8、受任务,并利用网络教学平台教学资源和微视频等,带着问题完成相关教学内容的预习。学生认真建构与新课程主题相关的知识,预先总结出问题的答案。学生在课前通过网络平台提交答案,教师查看学生的问题记录,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常见问题和学生的知识背景。课中,共需要2次课(每次2学时)。第1次课,以讲授为主。教师根据已经掌握的学生课前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设计和修改课堂教学活动,以便有效地进行课内的面对面教学。课前师生通过网络平台进行的互动,使学生对讲授内容有一定程度的掌握,课上利用多媒体资源讲授框架、重点和难点。因学生课前预习带着问题听课,学习效率大幅度提升。第2次课,以学生讨论上次课内容为主,教师引导答疑

9、,形成师生互动。 课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内化、吸收过程,不仅仅依赖于课本知识,利用强大的互联网平台,进一步扩展和增强知识领域,完成作业。这样不仅能促进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深入理解与掌握,更重要的是为下一次课堂学习营造出学习者的主动学习和讨论课堂的氛围,从而充分调动每一位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从教学评价来说依据课程的教育功能,研究科学的评价方法,发挥评价功能,使考核真实反映课程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质量;改变以往“一考定成绩”的模式、克服“考前突击”的现象,注重过程性评价,弱化终结性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由此可见,在互联网和对分课堂的教学过程中,课

10、前的准备活动决定了一堂课的质量,是每次课顺利进行的基础,而基于网络资源的信息化教学又是对学生预习和课后对知识掌握情况的检验和提高,网络自学可以促进学生复杂认知能力的发展。以上“教与学”的活动,充分结合了网络学习和对分课堂学习的优势,使得学生知识得以巩固,探索问题和协作能力得以增强,有效实现了教学目标。教学评价注重过程性评价,弱化终结性评价,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的教学效果。三、基于“互联网+对分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应用在探讨了基于“互联网+对分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后,将此模式应用于土木工程材料课程中,网络资源和对分课堂,二者相互贯穿、相互补充。以下从网络资源建设,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进行阐述。

11、(一)网络教学资源建设首先,网络教学平台资源建设。土木工程材料完成了多媒体课件、教案、每章学习指导与习题、试验指导、工程案例、材料检测、试题库以及知识拓展等内容;其次,视频教学资源建设,利用学校视频教学网站,依据课程的知识点录制了微视频;再次,师生教学互动系统应用。利用手机客户端,随时随地实现师生互动。功能强大的学校网络平台,还支持网上作业提交、师生讨论、在线考试等多個环节。另外,学校教学平台与国内外知名高校网络资源实现了无缝链接,为学生课前和课后学习提供了强大的资源支持。(二)教学实施土木工程材料课是土建类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其教学目的是让学生熟练掌握土木工程材料的性能和应用,为学生从事工

12、程设计、施工和管理等工作合理使用材料打下坚实基础,同时也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提供必要的材料基本知识。新模式在工程管理专业2014级(共43人)“混凝土”章节进行了应用。混凝土是土木工程材料的重点章节,理论授课12学时,每周2次课。首先,对授课内容进行了优化设计,整合为四大模块:分别为普通混凝土组成材料、技术性质、配合比设计和质量控制、其他品种的混凝土。最后一个模块利用网络资源自学完成,前3个模块是学习的重点。其次,精心组织实施。每一模块,课前要求学生根据教师发布的问题利用网络平台进行预习;课中(2学时)讲解重点、难点,并布置作业和思考题;课后利用网络平台和授课音频资料及时温习,对知识进行内化吸收并

13、拓展。第2次课把学生分组,每4人(前后位)一组,第1节课学生按小组开展讨论,温习课本内容、分享学习体会、互相解答难点,以及完成教师布置的思考题。第2节前半节,教师与学生教师互动讨论,解答学生疑难问题,后本节对学生学习成效以小组为单位展示或提问。本章教学完成后,利用业余时间进行了网上在线测试,学生成绩与其他没有实行新模式的章节在线测试成绩相比,平均成绩提高了10.8分。教学效果上,混凝土章结束后,通过网上问卷调查教学效果和教学模式的满意度。83.4%的学生支持互联网+对分课堂教学模式;86.3%的学生认为该模式比传统课堂学习更能提高学习积极性;79.2%、75.7%的学生对师生互动和在线考试满意

14、度较高。(三)教学评价土木工程材料教学评价,采用教师评价和学生互评相结合、过程评价和终结评价相结合、课内评价和课外评价相结合、理论评价和实践评价相结合,全面、客观、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教学评价包括过程性考核(占60%)和终结性评价(期末考试占40%)两部分组成。其中过程性评价包括课堂考勤、平时作业、限时网上在线测验、课内外讨论、小论文和试验6部分组成。期末考试重点考核学生概念的理解、材料性能、工程应用和标准,题型以工程案例分析为主,重在培养学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四、结语基于“互联网+对分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教与学”的活动中,充分结合了网络学习和对分课堂学习的优势,使“教师为主导

15、”的课堂教学和“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学习实现了有机融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得到最大程度的调动。此模式笔者在土木工程材料课中只用在混凝土一章,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如果在整门课程中的应用,还需要教师整合优化教学内容和做好每次课的教学设计。参考文献:1何克抗.从 Blending Learning 看教育技术理论的新发展 (上)J.电化教育研究,2004,3(131):1-6.2张学新.对分课堂:大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新探索J.复旦教育论坛,2014,12(5):5-10.3杨淑萍等.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及其师生角色分析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9):653-658.4高东怀,裴立妍.基于网络课程的教学模式构建与应用J.现代教育技术,2013,(1):80-83. -全文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调研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