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专题十六论述类文本阅读课件

上传人:资****亨 文档编号:215422219 上传时间:2021-11-25 格式:PPT 页数:37 大小:1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专题十六论述类文本阅读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专题十六论述类文本阅读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专题十六论述类文本阅读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专题十六论述类文本阅读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专题十六论述类文本阅读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专题十六论述类文本阅读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专题十六论述类文本阅读课件(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2.3. 从近几年高考试题来看,论述类文本阅读有以下特点: 1选文内容广泛,特点突出。 一是选材范围广泛。选文往往涉及哲学、经济学、历史学、文化学、文艺学、美学、伦理学、教育学等广泛的社会科学领域。二是注重文化积淀,关注传统文化。2010、2011年的论述类选文中,命题者从民间传统艺术、经典文化、文化习俗、文学艺术等方面选材,体现了历史厚重感。如2011新课标卷选自金开诚诗经,2011湖北卷选自梁思成中国建筑的“文法”。4. 2题型呈多样化。 从题型上看,2011年新课标卷、全国卷、山东卷、江西卷、天津卷、辽宁卷等为三个选择题形式,其他省份如湖北卷、浙江卷、湖南卷采用选择题加简答题的形式,

2、需要值得注意的是2010、2011年广东卷都是设置一道多选题,这种命题形式对考生读写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5. 3考点全面,重点突出。 考试大纲规定的六个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在2011年高考语文试卷中都有所涉及,同时重点考点又十分突出。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这三个考点几乎在每一份试卷中都有所涉及。6.7. 【例】(2011新课标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诗经原来是诗,不是“经”,这在咱们今天是很明确的。

3、但在封建社会里,诗三百篇却被尊为“经”,统治阶级拿它来做封建教化的工具。 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诗三百篇是一种配乐演唱的乐歌。这些乐歌一方面用于祭祀、宴会和各种典礼,当作仪式的一部分或娱乐宾主的节目。另一方面则用于政治、外交及其他社会生活,当作表情达意的工具,其作用和平常的语言差不多,当然它更加曲折动人。 8. 例如周代有一种“献诗陈志”的做法,当一些人看到国君或者同僚做了什么好事或坏事,就做一首诗献给他们,达到颂美或者讽谏的目的。还有人由于个人遭受冤屈或不幸,也往往通过诗来发泄和申诉。应该说明,“献诗陈志”是要通过乐工的演唱来献给君上或同僚的,所以卿士“献诗”总和“瞽献曲”或者“瞍赋”、“矇

4、诵”并提。9. 在人民群众的生活里,诗歌也常用于表情达意,例如诗经邶风新台和诗经秦风黄鸟等,都是针对具体的现实问题而发的。古代史传中还有一些不在三百篇之内的“徒歌”,例如左传宣公二年记载宋国将军华元被郑国人捉了去,后来逃回来,人民讥笑这位败军之将,做了一个歌儿对他唱。这样的歌,从性质上说和“献诗陈志”没有什么分别。不过士大夫献诗,是特地做了给乐工唱的;庶人的作品则先是在社会上流传,给采访诗歌的人收集去了,才配上乐曲,达到统治阶级的耳中。10. 在外交宴会等场合,宾主各方往往通过“赋诗”来表达愿望和态度。“赋诗”时点出现成的诗篇,叫乐工们演唱,通过诗歌的问答,了解彼此的立场,这就叫“赋诗言志”。

5、这种“赋诗”往往不管原作本身的内容和意义,仅仅是把赋诗者的观点和愿望寄托在诗中某几句之上,来作比喻或暗示,所以是一种典型的断章取义。左传襄公二十六年记晋侯为了卫国一个叛臣的缘故,把卫侯羁押起来,齐侯和郑伯到晋国去说情,郑国的子晨就赋诗经郑风将仲子一诗。将仲子本来是一首爱情诗,这当中有“人之多言,亦可畏也”的话,是说女的爱着男的,又怕旁人说闲话;子晨却借用来说,晋侯纵然有理由,但“人言可畏”,别人看来总是为了一个叛臣。11. 诗三百篇到了孔子的时代,由于新声代替古乐,造成了诗与乐的分家,诗也就由乐歌逐渐变为纯粹的语言艺术了,“赋诗”、“献曲”也不大见到了。诗三百篇在社会上的实际用途缩小了,封建士

6、大夫就逐渐把诗的意义和封建教化的原则联系起来。比如公孙丑问伐檀诗中,为什么君子不耕而食?孟子回答道:“国君用了他,就得到安富尊荣;子弟信从他,就学会孝悌忠信。君子不劳而食,还有谁比他功劳更大呢?”封建统治阶级就是这样“以意逆志”,最后把诗尊为“经”。直到五四运动以后,这部伟大的诗集才冲开了各种乌烟瘴气,在思想和艺术上放射出夺目的光辉。 (摘编自中华书局“知识丛书”金开诚诗经)12. 1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两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经中的作品原来是普通的诗歌,并没有深刻的含意,但是封建统治阶级却把它尊为经典,用它来做封建教化的工具。 B在春秋中叶以前,诗三百篇曾经作为一种配乐演唱的

7、乐歌,成为祭祀、宴会和各种典礼的一部分仪式或娱乐宾主的节目。13. C所谓“献诗陈志”,一种情况是指卿士通过贡献诗歌,向国君或同僚陈述自己的心意,以达到颂美或者讽谏的目的。 D在古籍记载中,卿士“献诗”经常和“瞽献曲”、“矇诵”等一起出现,是因为卿士做诗以后,总是通过乐工的演唱来呈献。14. 解析A项“诗经中的作品原来是普通的诗歌,并没有深刻的含意”,原文第一、二段并无表述,犯了“无中生有”的错误。B、C两项直接转述原文。D项稍作整合,由原文的前因后果关系变为前果后因关系,与原文表述一致。 答案A15.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宋国人民讥笑败军之将华元的诗歌,也是用来作

8、为表情达意的工具,所以从性质上说,跟卿士的“献诗陈志”没有什么不同。 B古人在“赋诗言志”时所言的志,往往不为原诗所具有,而是赋诗者采用断章取义的办法,寄托在诗中某些句子之上的。16. C子展借用诗经郑风将仲子“人之多言,亦可畏也”一句话,他的意思是叛臣的一面之词令人担心,请晋侯不要听信。 D到孔子时代,新音乐逐渐兴起,古乐逐渐失传,由此造成诗与乐分家,诗经也就变成纯粹的语言文学作品,而与音乐无关了。17. 解析“他的意思是叛臣的一面之词令人担心,请晋侯不要听信”与原文“子展却借用来说,晋侯纵然有理由,但人言可畏,别人看来总是为了一个叛臣”表意不符,犯了“曲解文意”的错误。 答案C18. 3根

9、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的政治、外交和其他社会生活中,诗经被当作表情达意的工具,往往能收到平常语言所无法达到的效果。 B上古时候,人民群众的作品如果给采访诗歌的人收集去了,就可能进入诗三百篇中,不然则仍然是没有曲调的“徒歌”。19. C古人在“赋诗言志”时采用的都是现成的诗篇,其含意大家都清楚,所以能够通过诗歌的来回问答,了解彼此的立场。 D孟子解释伐檀说,君子使国君得到安富尊荣,使子弟学会孝悌忠信,所以君子可以不劳而食。这就曲解了诗经的原意。20. 解析由原文“庶人的作品则先是在社会上流传,给采访诗歌的人收集去了,才配上乐曲”说明没有进入诗三百篇中

10、的“徒歌”也有可能被谱上曲调。 答案B21.22. 在论述类文章阅读中,“重要概念”主要指的是:指代性的词或短语在文中所指的具体内容;非指代性的词或短语在文中表达的特定的意义,尤其指概念的内涵。23. 解答此类题目,要把握三个方向:(1)概念特征。准确判断概念的本质属性,对文中有关信息进行筛选,选取能揭示概念特征的信息来组织答案。(2)关键词语。筛选出文中与概念相关的关键词语,综合这些词语的内涵,以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揭示概念的含义。(3)上下语境。对词语修辞意义、引申意义的理解,文中往往没有现成的词语可供参考,这就要求考生根据上下文的内容,进行仔细的筛选、深入的分析、合理的概括。24. 解答

11、此类题目 ,还要关注“四个警惕”:“四个警惕”是指警惕范围扩缩,警惕扭曲文意,警惕混淆时空,警惕胡乱组合。(1)所谓范围扩缩,是指选项故意漏掉某些限制性词语或混淆某些范围的界限,造成概念范围的扩大或缩小。(2)扭曲文意指选项故意扭曲阅读材料的意思,把考生的思维朝背离文本的方向引领。(3)混淆时空指事物的发展总有先后顺序,有些选项则故意混淆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以迷惑考生。(4)胡乱组合指文章在解释某一个概念或说明某一对象时,会使用比较多的事例,有些选项会把这些事例的内容加以组合,并且故意使组合后的信息与文本信息相左,以迷惑考生。25. “重要句子”是指内涵较为丰富或者富有表现力或者结构比较复杂的

12、句子。解答此类题目,要注意三个切口。(1)词语。根据语境判断出句子中具有丰富内涵的关键词语,理解了这些词语,句子的含意便可自然得出。(2)句子。把握句子的语法结构、文中位置和表达效果等,要特别关注修饰、限制成分对句子内涵的提示,关注句子的修辞性或象征性意义。(3)主旨。主旨渗透在文章的各个部分,任何一个关键句子都会与主旨有着显性或隐性的联系,考生可以沿着主旨的方向理解句子。26. 所谓“筛选”,就是按照考题设定的阅读区间对文章进行分析,从而准确、快速、有效地辨别并获取答题的有效信息。所谓“整合”,就是对筛选所得的信息作出正确的认知,把握各信息材料之间的关系,并能归纳综合,或者按照命题要求进行信

13、息重组。筛选整合信息最有效的技巧就是“勾画对照分析”三步筛选法。27. 解答此类题目,要把握三个阶段:(1)通盘把握。通读全文,整体认识文章,明晓文章从哪些层面阐明了怎样的观点,或通过哪些方面叙述了怎样的人、事,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和基本倾向。(2)探寻圈画。根据题目要求,带着具体的阅读目标,对文章进行第二次阅读,从与题目紧密相关的文字中圈画出需要的信息。(3)整理呈现。准确分析圈画出的信息,将其或合并,或分解,或补充,或概括,并按照题目的要求,有条理地表述出来。28. 解答此类题目,要注意如下技巧:(1)抓各段中心句。注意抓住各个文段的中心句,而这些句子一般在首句和尾句的位置上。对于没有中心句

14、的段落,要分析语句之间的关系,把握其内容要点;归纳时要把握整体,从全文出发。(2)抓过渡句。过渡句在结构上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往往是解题的关键。(3)研究标题、头尾。标题常能反映作者立意的角度,与文章中心相关联;文章开头或开门见山、或旁征博引,文章结尾或卒章显志、或总结全文、或画龙点睛,均与文章中心密切相关。 29. (4)综合段落大意。从文章中分解出要点,归纳各层层意,进而提炼出中心意思,这是分析归纳文章中心意思最有效的方法。(5)注意关键词语。要注意文段中多次出现的词语、意义相近的词语,因为这些词语如同被反复敲击的琴键,其乐音往往是乐曲的主旋律,是内容要点、中心意思的外在表现。30. 作者

15、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有的表述得直接,有的表述得间接;有的集中,有的分散;有的明朗,有的含蓄。解答此类题目,要抓住三个步骤:(1)整体阅读。在通读的基础上,抓住关键句或中心句,从整体的角度筛选出表达作者思想感情或观点态度的语句。(2)分析中心。把握文章的中心内容,分析作者对事理的分析和对不同观点的评价,分析作者对所描述的人、事的见解和褒贬态度,进而把握隐含于其中的作者的观点态度。 (3)落到实处。综合考虑具体语境、时代背景以及作者的生平等,从文章实际出发进行合理的发掘,从而客观地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 31.32. 探究干扰项设计的方法与这类试题的解答方法 1干扰项设计方法。 综合分析近几年的高

16、考语文试卷,客观型试题设干扰项的方法主要有: (1)无中生有:原文没有相应的表述或暗示,选项某些内容是命题者硬加进去的。 (2)答非所问:尽管选项出自文章,但与题干毫不相干。 (3)曲解原文:利用文中某一词语原有的多义性或某一短语的歧义性(这一词语或短语在原文中是单立的、无歧义的),故意曲解原文意思。33. (4)偷换概念:选项中将原文词语用似是而非的非等值概念替换,常见方法是漏字、添字、换字、错位。 (5)源流倒置:选项在时间上将原文内容提前或滞后;在原因或条件与结果关系上,将原文的“因(或条件)果”互换;在“源流”关系上,将“源流”互换。 (6)以偏赅全:即以片面的、局部的认识来概括整体。 (7)转化失误:将某一个意思的句子转化成另一个句子时,误将肯定变否定,否定变肯定,谓词变主词,全称变特称,特称变全称,已然变未然,未然变已然,或然变必然,必然变或然。34. 2解题方法。 (1)“复位验证法”。在理解文中的词语时,如果对自己的选择没有十分的把握,可把选出的答案“复位”到原文中“验证”一下,如果词义连贯,意思准确即为正确。 (2)“事理分析法”。在科学类文章事理说明中,常会遇到事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