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64 环境科学概论课程考试说明一、本课程使用教材、大纲 环境科学概论课程使用的教材为?环境科学概论?,杨志峰,刘静玲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版;参考书:?环境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年修订版,刘培桐编著二、本课程的试卷题型结构及试题难易度1.试卷题型结构表课程代号03163课程名称环境科学概论题 型单项选择题填空题改错题名词解释简答题应用题合计每题分值1123510※题 数2010555247合计分值2010101525201002.试卷按识记、理解、掌握、综合应用四个认知层次命制试题,四个认知层次在试卷中所占的比例大致为:识记占20%、理解占30%、掌握30%、综合应用占20%3.试卷难易度大致分为“容易、中等偏易、中等偏难、难〞根据课程的特点,每份试卷中不同难易试题所占的分数比例大致依次为容易占30分、中等偏易占30分、中等偏难占20分、难占20分三、各章内容分数的大致分布章 次内 容平均分值第1章绪论10第2章自然环境6第3章人工环境7第4章人类活动与环境8第5章全球环境变化10第6章环境伦理10第7章环境地学7第8章环境生态4第12章环境监测5第13章环境评价4第14章环境规划4第15章环境污染控制4第16章环境政策与法规3第17章流域环境管理3第18章城市环境管理与实践3第19章工业环境管理与生态工业4第20章农业环境管理与实践4第21章环境教育4四、各章内容的重、难点章 次重 点难 点第1章环境,环境的特性无难点第2章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大地女神〔Gaia〕假说第3章各种人工环境的特点城市环境功能理解第4章资源危机,环境问题实质,生态平衡,生态破坏人类开展与资源环境关系第5章全球变暖、臭氧层耗竭,酸雨、视听系统退化,环境平安环境变化的机理第6章环境伦理观的演变开展,可持续开展战略几种开展模式第7章人类-地球复合系统的类型及特性、人文干扰影响各圈层的相互作用第8章生态系统的特性、演替,干扰的种类及影响生态系统价值评估第12章环境监测的分类,环境监测的特点,环境监测指标环境监测技术愈发案第13章环境评价的原那么、方法评价的程序第14章环境规划的原那么、内容和作用环境规划的技术方法第15章环境污染控制类型,环境污染综合防治对策无难点第16章环境政策的根本原那么,环境法的作用,环境标准无难点第17章流域环境问题,流域环境管理的原那么及方法无难点第18章城市环境管理特性及开展,城市开展与城市问题无难点第19章工业环境污染的特点及防治,清洁生产、循环经济与生态工业生态工业及生态工业园区第20章农业环境问题,农业环境管理,生态农业,现代集约可持续农业无难点第21章环境教育的意义和目标,环境素质与环境行为无难点五、各题型试题范例及解题要求1.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要求:在以下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字母标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
范例:属于自然环境的是〔 〕A.沼泽环境 B.城市环境 C.农村环境 D.聚落环境 解答:A2.填空题〔每题1分,共10分〕 要求:直接将答案填在试题的空格上范例:环境既包括自然因素,又包括 解答:人工因素3.改错题〔每题2分,共10分〕 要求:把改正后的表达写出来范例:环境中的自然因素可以全部被人工因素替代解答:环境中的自然因素不可能全部被人工因素替代4.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要求:直接写出相关词语的涵义,不要展开说明范例:环境教育解答:环境教育是使受教育者就环绕于人类周围的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同人类的关系〔1分〕,认识人口、污染、资源的枯竭、自然保护以及运输、建设、城乡的康复方案对于人类环境有着怎样的关系和影响〔2分〕5.简答题〔每题5分,共25分〕 要求:直接写出相关问题的要点,不要展开议论范例:环境教育的作用如何?解答:〔1〕可进一步认识环境问题与人类可持续开展的关系;〔2分〕〔2〕培养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1分〕;〔3〕养成一种积极的有责任的行为,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开展〔2分〕6.应用题〔每题10分,共20分〕 要求:根据题目的要求注意举例、论述及适当展开说明范例:试述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内容。
解答:〔1〕掌握工程概况包括工程名称、性质;工程地点,各种资源使用量,废弃物种类、排放量等〔2〕工程周围环境状况所处的地理位置、自然地理环境、工矿企业分布状况、居民区分布情况和人口密度等〔3〕工程对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的分析与预测包括预测环境影响的时段,对自然环境产生的影响,对居民生活区的影响范围及程度等〔4〕环境保护措施及其经济、技术论证根据工程可能造成的影响,有针对性地提出防治的各种措施,对各种措施进行经济合理性、技术可行性的研究论证,提出各种环境保护措施的投资估算〔5〕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研究工程经济效益的有利及不利影响〔6〕对工程实施环境监测的建议关于环境监测机构的设置、人员、设备等的建议〔7〕环境影响评价结论包括拟议工程环境质量影响,建设规模、性质、选址的合理性,是否符合环保要求等 〔每要点1分,具体论述3分〕六、考试考前须知本课程考试方式为闭卷、笔试,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考生参加考试时只允许携带钢笔、签字笔、圆珠笔、铅笔、橡皮等文具用品,不允许携带书籍及其他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