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词两首-优质课件

上传人:精****科 文档编号:214463854 上传时间:2021-11-23 格式:PPT 页数:41 大小:2.2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李清照词两首-优质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李清照词两首-优质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李清照词两首-优质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李清照词两首-优质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李清照词两首-优质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李清照词两首-优质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李清照词两首-优质课件(4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李清照词两首上课用 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南宋女词人,济南章丘人,婉约派代表词人。有易安居士文集漱玉词等著作传世。代表作有声声慢、一剪梅、如梦令等。 李清照的词创意出奇,工于造语,长于白描。创制了雅而不涩、易而不俗,生活气息浓郁的“易安体”。后人评清照词:“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前此太白,故称词家三李”。李清照词两首上课用李清照自幼就受过很好的教育,其父亲李格非是学者兼散文家,母亲出身于官宦人家,也有文学才能。李清照多才多艺,能诗词,善书画,很早就受人注意。史书记载说她:“自少年便有诗名,才力华赡,逼近前辈。” 李清照词两首上课用李清照十八岁嫁了太学生赵明诚。赵

2、爱好金石之学,也有很高的文化修养。婚后,他们过着美满和谐的生活,夫妇在一起常常诗词唱和,欣赏金石拓片。赵明诚很晚才出仕,到过莱州、淄州等地任职,李清照便常常以诗词排遣寂寞,表达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李清照词两首上课用 1127年赵明诚南下奔母丧。恰在这时,战乱爆发,金人攻破洛阳,徽、钦二宗被掳,高宗即位,后又南下避难,建立了南宋小朝廷。因赵明诚在江宁任知府,李清照于是载书十五车过淮渡江奔往建康。不久,他们藏于家乡十余间屋中的书籍、金石、器物全被焚毁。李清照词两首上课用 两年后,李清照46岁时,赵明诚竟不幸病死。从此她开始了国破、家亡、夫死的悲惨生活旅程。她先是追随流亡朝廷到过温州、越州等地逃亡避

3、难,最后又寓居于杭州。这期间,她随身携带的她所珍爱的古铜器、书籍等也相继遗失或被盗。她孤苦伶仃地度过了悲惨的晚年,大概于1155年在临安去世。 李清照词两首上课用 唐宋词的创作有一个“闺怨”的传统题材,用以表现女子的生活和情感。但作者多为男性,故所写的词被称为“代言体”,是代替女子们说话。 李清照是女词家,她的“闺怨词”是独书自我的生活和心灵,是自话自说。她的出现使词坛放射一道特别瑰奇的光芒。 李清照的创作始于北宋末,终于南宋初。她有过安逸、美好的家庭生活,也有着国破、家亡、夫死、寡居的不幸人生。故李清照的创作有前后两个时期,生活与心态不同,韵味与格调也就有别。李清照词两首上课用李清照的词以南

4、渡为界,分为前后期,内容:怀旧、悼亡词风:凄凉、低沉内容:闺情(离愁)词风:清丽明快南渡前南渡后李清照词两首上课用如梦令、一剪梅、醉花阴如 梦 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欧鹭。如 梦 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前期代表作李清照词两首上课用李清照李清照词两首上课用背景简介:李清照创作这首词时赵明诚在山东莱州做官,而她留在青州老家居住。爱情甚笃的夫妻暂时分别,李清照写这首词给赵明诚,以寄相思。李清照词两首上课用 薄雾弥漫,浓云笼罩,心有愁思感觉白天太漫长,瑞脑在铜兽香炉中早已烧尽。又到重阳佳

5、节了,洁白的瓷枕,轻薄的纱帐,独自一人,半夜秋凉刚刚透入。 独在东篱饮酒,直到黄昏以后,淡淡的黄菊清香飘满双袖。莫说不忧愁,秋风卷起珠帘,闺中人比菊花更显清瘦。李清照词两首上课用诗人在哪一句明确表示了她愁的具体内容。为什么?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愁的具体内容是思念丈夫,表现的是一种孤寂难耐之情。李清照词两首上课用诗人主要是借助了哪些意象表露这种情感的呢?这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诗人将薄雾、浓云、瑞脑、金兽、玉枕、纱厨、西风、黄花这些意象聚合在一起构成一幅清冷萧瑟的画面。薄雾笼罩,浓云密布,室内香气氤氲已尽,天气转凉,而夏天的器物仍在。欲举酒浇愁,怎奈触景又生愁,飒飒西风中

6、,佳人瘦菊孤影相映,只能叹息愁怅。作者在自然景物的描写中,加入自己浓重的感情色彩,景为情设,情因景生,使客观环境和人物内心的情绪融和交织。 李清照词两首上课用我们来看黄花、西风是经常出现在诗词中的意象,我们同学能不能再说出几句利用这两个意象渲染氛围的诗句?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西楼,望尽天涯路。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因此,我们要知道西风、黄花这两个意象一般都与凄凉萧索的意境相关。 李清照词两首上课用李清照是运用语言的大师,清代的陈廷焯曾评论此词“无一字不秀雅,深情苦闷,元人往往宗之。”上片开篇即

7、用一“愁”字点明心情。除此外,还有哪一字暗含了作者的心情,试结合上片分析。 “凉”一语双关。A表面上:重阳秋夜,天气转冷。玉枕纱厨,难御风寒。B深层面:独居家中,爱人不在旁侧,内心感觉孤独凄凉。李清照词两首上课用“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元 伊世珍琅嬛记载:“易安以重阳醉花阴词函致明诚。明诚叹赏,自愧弗逮,务欲胜之。一切谢客,忘食寝者三日夜,得五十阕。杂易安作,以示友人陆德夫。 德夫玩之再三, 曰:只有三句绝佳。 明诚诘之,答曰: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正易安作也。” 李清照词两首上课用 结构上,“瘦”字和首句的“愁”字相呼应。因为有刻骨的离愁,所以衣带渐宽,腰肢瘦损;

8、手法上,运用夸张比喻,极生动地描绘出诗人因思念日渐消瘦的形象。内容上,末了一个“瘦”字,归结全篇的情意,上面种种景物描写,都是表达这刻骨的离愁的。词人因相思而成的寂寞忧郁跃然纸上。李清照词两首上课用 醉花阴是传统的闺怨题材。对于李清照在词中所表现出来的闺怨,你怎样评价呢?诗人由愁生凉,满怀寂寞之意;因凉而形瘦,一片忧郁之情,由此,我们知道了,词人的愁是一种闺怨之愁,是因相思而致的寂寞忧郁。李清照词两首上课用 李清照作为理学盛行时的宋代女子,在醉花阴中坦白率真地表达出自己对于丈夫刻骨铭心的思恋,且词中描写了闺中孤独寂寞的生活,这在当时是一种不无叛逆的行为。故有人评说李清照作词是“无顾忌”地“肆意

9、落笔”。李词敢于正面地展露自己的言行和内心,感情如此真率,正是她创作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而这也正是李词最值得珍视的地方。李清照词两首上课用李清照李清照词两首上课用文章音乐欣赏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初读感知要求:1、读准字音、句读。2、结合注释,读通大意,注意红色词语含义李清照词两首上课用 声声慢词,是李清照经历国破、家亡、夫死、人骗等不幸遭遇,内心郁结无法排遣,写下的血泪文

10、字。可谓忧患余生,呜咽满纸。 声声慢原曲胜胜慢,押平声韵,调子也较徐缓。李清照创造性地将其改为押入声韵,并多用叠字,变舒缓为急促,变哀惋为凄切。以随心肆意笔墨写生离死别之情,成千古绝响。李清照词两首上课用 怎样入愁 缘愁选景 为何生愁李清照词两首上课用都说“一般愁字别样情”,多愁善感的诗人“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千般浓、万种深的“愁”该怎样抒发呢?请同学们齐读此词,思考定下全词愁调的句子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李清照词两首上课用这句话你觉得体现愁绪的哪些层次感? 寻寻觅觅:你觉得李清照在寻觅什么?李清照当时的境况怎样?该怎么读?明确:当时的李清照国破家亡夫死,她可能在寻觅往

11、日欢笑的岁月,流亡前的太平生活,丈夫在世时的爱情,还可能是其它心爱之物,但却又不知道该到哪里去找。应该读出一种缓慢、迷茫的感觉。李清照词两首上课用冷冷清清:诗人她寻找到那些曾经失去的欢笑岁月了吗?冷冷清清是指哪里冷清?该怎么读?明确:寻觅的结果不但没有寻回失去的东西,不但没有减轻内心的伤痛,反而在这冷清的环境中更生一种凄凉、惨淡、悲戚。处境的冷清更衬托出人心境的清冷,应是轻读、降调。李清照词两首上课用凄凄惨惨戚戚:最后诗人的心理感受怎样?用通俗的语言概括该是怎么样的情感?又该怎么读呢? 明确:这里是写诗人的心理感受沉痛、凄厉。应该读的一字一顿,字字泣血李清照词两首上课用王国维人间词话中说“一切

12、景语皆情语”,当作者带着满眼的忧愁来观察周围的事物时,“物皆着我色”,请问作者在词中选了哪些意象来表现她的愁呢?淡酒 晚风 孤雁 黄花 梧桐 细雨 李清照词两首上课用在这些具有丰富文化意蕴的意象当中,你感触最深的是哪个意象?请说说你对这个意象的理解。要求:(1)基于文本(2)自由选择学习伙伴(3)每组推荐一位发言人。李清照词两首上课用为何说是“淡酒”? 并非酒淡,愁情太重,酒力压不住心愁,自然也就觉得酒味淡,这是一种主观感受。一个“淡”字表明了作者晚年是何等凄凉惨淡。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酒李清照词两首上课用 声声慢中“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一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词

13、人枯坐于秋窗下,独在异乡以酒御寒浇愁。最伤心的是,又见北雁南飞,而这雁儿,或者就是当年相识在北方故园的旧友!作者于是感叹:大雁可以北往南来,而自己却滞留在南方不能北归中原!借“过雁”这一细节,表现了词人无可遏止的思乡之情和沦落异地的漂泊之感。李清照词两首上课用游子思乡怀亲和羁旅伤感之情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李清照一剪梅(北雁南飞,词人也是从北方流落南方国破家亡之苦)李清照词两首上课用黄花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这首词中的菊花和醉花阴中的“黄花”有什么不同? 李清照词两首上课用 醉花阴中的黄花正值胜放之时,所以才会“有暗香盈袖”。其后,作者又借花写人,写道“人比黄花瘦

14、”。一个“瘦”字,点出词人思念丈夫极苦时的消瘦之态。虽然如此,但当时作者和黄花一样,依然拥有生命中最美好的年华。作者心里有愁,但仍未至彻心入髓的地步。而这首词当中的“黄花”,花香早已消散,堆积满地的,却只是败损的花瓣。枝条上的花,看起来也是憔悴无比,实在教人无可采摘。这里的“黄花”其实也是词人心境的反映。它象征着遭逢家国巨变、丈夫离世、四处漂泊的词人凄愁惨淡的晚景。与醉花阴里的黄花相比,这里的黄花显然也已经到了衰败之时,不仅让人伤感,更牵扯着词人内心的隐痛愁苦。这时的凄苦,比起醉花阴时的闺怨具有更丰富的内涵,而且更彻入心脾,极富于感染力。 李清照词两首上课用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李煜相见欢梧桐

15、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天明。 温庭筠更漏子结论:梧桐一叶知秋,牵愁惹恨李清照词两首上课用雨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杜牧清明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结论:雨是哀伤 愁丝的象征李清照词两首上课用 李清照大事记:1103-1126年:与赵明诚结婚,婚后融洽欢娱,共同致力于金石书画的研究,度过了这生中最安宁、幸福的日子。1126年:北宋末日,腐败透顶,金兵入侵,围困京师。1127年:金灭北宋,二人所存的十余屋金石书画在战火中焚为灰烬。1129年:赵明诚孤身赴任,身染重病,八月十八日去世,终年49岁,李

16、清照时年46岁。1130年:李清照为赵明诚解不白之冤,在越州、台州、黄岩、温州之间漂泊。1131年:卜居浙江会稽,又逢盗贼,重病缠身,几欲丧命。1132年夏:再嫁张汝舟,可惜遇人不淑,9月提出诉讼,与张汝舟离婚。被判刑两年。1134年:整理完成赵明诚遗著金石录。1151-1156年:李清照没有子嗣,凄然一身,悲苦地离开人世。无人知道死于何时,葬于何处。李清照词两首上课用 由亡国到丧夫,由再嫁到离异,由入狱到悲死,它们都一连串地发生在李清照身上。 了解这些史实之后,你能更深刻地理解李清照的愁了吧?如果说李清照的前期的愁是闲愁、闺愁,那后期是什么愁呢? 李清照词两首上课用1.抒情造境,情景交融;2.运用叠字,创意出奇;3.造语清新,蕴藉深挚。李清照词两首上课用 “一般愁字别样情,半世漂泊感生平”,作为一个女人,李清照何其不幸;作为一个诗人,她又何其伟大。正所谓“国家不幸诗家幸,话到沧桑句便工”,苦难不停地擦试着李清照的艺术灵魂,这些经历像重物一样压在她生命的弹簧上,但它们不能压垮李清照,相反,苦难越重,艺术的灵魂飞得越高。怪不得一代文豪郭沫若这样评价李清照:一代词人有旧居,半生漂泊憾何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