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主主义革命》文献资料

上传人:晴**** 文档编号:214439014 上传时间:2021-11-23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205.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民主主义革命》文献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新民主主义革命》文献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新民主主义革命》文献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新民主主义革命》文献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新民主主义革命》文献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民主主义革命》文献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民主主义革命》文献资料(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民主主义革命文献资料陈东 2015-7-22【二十一条】看当时谈判的记录,整个二十一条的中日谈判过程,就中国方面而言,感觉所有的策略,就是一个字,“拖”,以拖待变。在每一个细节上,中国首席代表陆徵祥都和颜悦色地跟日本人纠缠,尽量把话题扯远,让问题复杂化。据顾维钩回忆,为了更好地贯彻“拖”字方针,陆徵祥还想出了若干“小招”。比如减少会谈次数,日本人要求每周谈五次,陆说只能谈一次,因为他的事务繁忙,还要处理跟其他国家的外交事务,还要参加内阁会议,等等,最后实在抗不住日本方面的压力,每周谈三次。但每次会谈,陆徵祥都会想方设法缩短实际的会谈时间,两个小时的会谈,例由东道主先说话,每次开场白之后,陆徵

2、祥都让仆人献茶,于是进入茶歇阶段,上茶,上点心。他自己带头慢吞吞地一口一口呷,一杯茶半晌也下不去,日本人生气,他赔笑脸,慢呷如故。总之是能拖就拖,拖一分钟是一分钟。中国人的另一个招数,就是用神不知鬼不觉的方式,把消息传布出去,让英美知道,借英美的力量,抵制日本人的“独吞”,这属于传统的“以夷制夷”老法子。这种法子,由于在清末用得太多,事先日本人就有所预防,在交涉伊始,就“非常认真”地要求中国政府方面,对有关二十一条的谈判严格保密,威胁一旦消息走漏,后果将非常严重。为了防止消息走漏,日本代表甚至非常强硬地坚持中国方面只能由外交总长和次长出席,顶多带一个秘书,因为当时的外交总长为孙宝琦,次长为曹汝

3、霖,一个是前清官僚,一个是留日学生,向有亲日之名。顾维钩认为,这意味着把中国方面有英美背景的人员排除在外,无法参加谈判。然而,袁世凯也不是省油的灯,在交涉开始之前,就把外务总长换成了欧美背景的陆徵祥,而陆徵祥在每次会谈之后,都会在外务部召开小型会议,时任外务部参事的顾维钩,因此得以随时了解谈判的动向。(来源:张鸣:北洋裂变:军阀与五四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30页。)【一战华工】 徐国琦:14万华工中,英国招募的10万华工在1920年以前基本上都送回来了。法招华工理论上在1922年以前送回来,但是有将近3000人,或是因为有法国女朋友,或者在法国有了工作,留在了法国。(来源:刘

4、畅.徐国琦:“一战”与14万华工J.三联生活周刊,2018,第43期。)徐国琦:华工主要来自山东。英国人起初想以香港作为招募基地。因为香港是英国殖民地,但这个提议后来被否决了。因为华工都到法国去,法国冬天特别冷,夏天特别热,像越南、印度的工人在法国就不适应冬天寒冷的气候。而山东的地理环境跟法国差不多,而且从威海卫或青岛就可出海。所以,最后招聘的基本都是能够适应寒冷的山东人。那些山东劳工普遍身材高大,身高一般在一米八左右,我曾经看过一个照片,有一位华工比姚明还高。招募华工的标准十分严苛,有20多条健康指标,当时沙眼是中国人之间最大的流行病,单此一个疾病就淘汰许多人。所以录取率极低,我有次在哈佛演

5、讲,告诉下面的学生,华工当年的录取率不亚于进哈佛。(来源:刘畅.徐国琦:“一战”与14万华工J.三联生活周刊,2018,第43期。)1917年的春天,江苏丹阳的青年农民朱桂生在街上看到一则广告:“带着至少5年的合同去法兰西吧!你的年收入将达到2000法郎,回来时你将成为大富翁。”这样充满诱惑力的标语,很轻易地打动了一无所有的朱桂生,他很快去报名点报了名。 19世纪初叶的中国尚未普及白话文,这则广告是数十年后朱桂生给后人讲述的回忆,具体原文已不可考,大意应该不会有很大偏差。朱桂生没有回来,他在一战之后留在了法国,娶妻生子。当然,几年辛劳而危险的战地劳工生涯,也并没有让他成为“大富翁”。(来源:北

6、京日报纪事采写组编著,纪事 2014,北京日报出版社,2016.01,第287页。)但是,现时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已不是旧式的一般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这种革命已经过时了,而是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这种革命正在中国和一切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发展起来,我们称这种革命为新民主主义的革命。中国现时的革命阶段,是为了终结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和建立社会主义社会之间的一个过渡的阶段,是一个新民主主义的革命过程。这个过程是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之后才发生的,在中国则是从一九一九年五四运动开始的。(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1939年12月。)(来源:毛泽东著:毛

7、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7,第647页。)【巴黎和会】威尔逊支持中国 五国密约 威尔逊变卦,违心地指责(推诿之言):“日本决不能再强迫中国,何以又欣然同意与之订约?” “此次山东问题所以致此结果之最重要原因,实为英日、日法之密约” 国内:对 “欣然同意”一片责骂 关于处理山东省各问题换文中国政府对于日本政府上列之提议,欣然同意。特此奉复,谨具。中华民国七年九月二十四日 中华民国特命全权公使章宗祥(来源:王芸生编著,六十年来中国与日本 第7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1.01,第167页)美国总统威尔逊屡次的演说,都是光明正大,可算是现世界上第一个好人。(陈独秀:每周评论发刊词 ,

8、1918年12月22日的)如陈独秀在新文化运动中曾大力宣扬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大战结束时,因美国总统威尔逊多次发表演说主张“公理战胜强权”,保护弱小国家及平民百姓的平等自由,陈曾称他为“世界上第一个好人”。但巴黎和会后,则说:“威尔逊总统的和平意见十四条,现在也多半是不可实行的理想,我们也可以叫他做威大炮”。他愤怒地谴责:“什么公理,什么永久和平,什么威尔逊总统十四条宣言都成了一文不值的空话。”(来源:唐宝林,郑师渠编,20世纪的中国 共和与专制的较量,河南人民出版社,1996.04,第487-488页)可怜的威尔逊:威尔逊在巴黎,好象热锅上的蚂蚁,不知怎样才好,四周包满了克勒满沙(克里孟梭),

9、路易乔治(劳合乔治),牧野伸显,欧兰杜(奥兰多)一类的强盗,所听的,不外得到若干土地,收赔若干金钱。所做的,不外不能伸出己见的种种会议,有一天的路透电说威尔逊总统卒已赞成克勒满沙不使德国加入国际同盟的意见我看了。卒已赞成”四字,为他气闷了大半天可怜的威尔逊!(来源:毛泽东:可怜的威尔逊,湘江评论创刊号,1919年7月14日)似乎弱小民族都有这种过于单纯的特点。并未得到参加和会邀请的朝鲜人同样对威尔逊和即将成立的国联抱有热切的期望,因此他们竟秘密派遣代表前来巴黎向和会控诉日本的强暴统治和奴役。然面,这位有幸出现在巴黎的朝鲜人却被拒之于门外。同样的命运很快也落在了中国人头上。幻想取得国际平等地位的

10、中国人,一开始就发现自己被邀出席和会,却被列为第三类国家。日本作为五大国之一,有代表5席,中国却只分得2席。参加会议的27个国家,70位代表几乎没有多少开会的机会,一切相关决定都是美、英、法、意四国首脑所组成的“四人会”在极秘密的情况下讨论作出,各国外长只能在旁边屋子里听候咨询。事实上,即使是作为大会主席的威尔逊总统,无论是在美国国内,还是在巴黎和会上,都陷于孤立无援的可怜境地。他率先提倡的国际联盟得不到自己国会的认可,在和会上他又不能不自食其言地牺牲弱小国家的利益,以换取列强之间的团结。结果,许多对巴黎和会充满期待的中国人再次强烈地感到自己被出卖了。不仅恢复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废除不平等条约

11、的要求无人理睬,甚至连争取山东主权的恢复也成了泡影。日本强硬地坚持占有德国在山东的各项权益,威尔逊想出的唯一解救办法就是暂时实行五国共管以后交还中国,然而即便这种妥协的办法也难以行得通。(来源:杨奎松编著.中间地带的革命 国际大背景下看中共成功之道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10.第7页)巴黎和会结束后,山东问题成为中日间的悬案,继续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日本政府为了缓和世界舆论激烈的反日情绪,改变自身的国际形象,曾连续四次照会,声明在无条件接收德国在山东的权益后,准备将该租借地全部还给中国,并撤走全部在该租借地及胶济铁路之日本守备队,诱使中日直接交涉山东问题。在全国激昂民意的推动下,坚持

12、不与日本直接交涉山东问题,使中国在外交上占居了主动的地位,并为华盛顿会议解决山东问题创造了有利的态势。(来源:石源华编著,近代中国周边外交史论,上海辞书出版社,2006.11,第153-154页) 不过,没有过多久,学生挨打,甚至挨打致死的故事传开了。当时有个参加游行的北大预科学生郭钦光,原患有肺结核,可能是游行过于劳累,以至于疾病发作,挨到5月7日死了。然后,就传说他是被警察打伤致死的,甚至还有人说他是被曹家佣人殴伤致死。这种说法,据罗家伦回忆,是某些人有意制造的,“当时大家怕章宗祥和我们打官司,所以定下一个策略(这个策略之最初主动者便是狄君武),硬说郭钦光乃是在五四那一天被曹家佣人打死的。

13、于是郭钦光遂成为五四运动中唯一烈士,受各处追悼会之无数鲜花吊祭,和挽幛哀辞的追悼”。不过,到了北京学生为郭钦光开追悼会的那天,由于被捕的学生已经被释放,空气有所缓解。所以,会上发的郭钦光事略,没有说他是被打死的,只说他见学生被捕,%愤而大痛,至于呕血”,然后不治。但是各地开的追悼会,却都不约而同地说他是被殴伤致死的。即使是讹言,传出去了,大家就会信那个比较邪乎的。这个虚拟的政府或者曹家的暴力事件,无意中成了运动最好的动员利器。 (来源:张鸣著:北洋裂变:军阀与五四,东方出版社,2016.08,第126页。)【五四运动】1919年,杜威访问中国时就评论道:“世上似乎没有一个国家的学生像中国的学生

14、这样,一致而热切地追求现代的和新的思想,特别是关于社会和经济方面的。同时,也很少见到一个国家像中国一样,有些辩论本来可以用来维护已建立的秩序和现状的,却一点不被重视事实上,闭口不谈。”这种社会和思想的酝酿,引发了一场大规模的全国性运动。(来源:美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插图重订第6版,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2012年,第377页。)1918年11月,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协约国战胜而结束。中国虽号称参战,其实只派出一些劳工,却因此而成了战胜国,颇有些喜从天降的感觉。北大文科讲师崔适当月赋诗志庆,其中一首说:“重瀛西去有威风,不费像餱粮不折弓。战胜居然吾国与,大勋成自

15、段新丰。”梁启超也观察到,自欧战告终“喜报传达以来,官署放假,学校放假,商店工场放假,举国人居然得自附于战胜国之末,随班逐队,欢呼万岁,采烈兴高,熙如春酿”。两人不约而同地使用了“居然”一词,特别能表述时人那种不战而胜的意外惊喜。(来源:罗志田:“六个月乐观”的幻灭:五四前夕士人心态与政治,历史研究,2006年04期。)北大对此活动的具体规定颇有意思:凡因参与阅兵式和提灯大会之筹备、演习者,缺课均“不记旷课”;而不参与提灯会演习者,则反“以旷课论”。(来源:罗志田:“六个月乐观”的幻灭:五四前夕士人心态与政治,历史研究,2006年04期。)“喜报传达以来,官署放假,学校放假,商店工场放假,举国人居然得自附于战胜国之末,随班逐队,欢呼万岁,采烈兴高,熙如春酿”。梁启超:对德宣战回顾谈,1918年。正如陈独秀为每周评论所写的发刊词说的那样:“自从德国打了败仗,公理战胜强权,这句话几乎成了人人的口头禅。”(来源:常丕军著,五四运动史话,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10,第39页。)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日本参加协约国方,其参战的目的,是想趁西方帝国土义忙于欧战,无暇东顾之机扩大在中国的侵略。因此,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历史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