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立体几何初步教学探究摘要:在数学教育改革的历程中,几何课程与教学的改 革一直是备受关注的焦点几何学的教育价值决定了立体几 何在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国内外高中数学课程的核心内容 之一立体几何是高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也是高中新课程标 准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对高中学生进行立体几何教学的研 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关键词:立体几何;新课程标准;教学研究一、教学实录(一) 在立体几何的教学中,对课标和教材所作的研究 为了更好地组织实施好高中立体几何初步的教学,我们高二数学备课组成员以问题为载体,主要对如下课题进行了 研究:(1)新课标中所提倡的教育理念是什么;(2)新课标 与原来的教学大纲有什么不同? (3)新教材中立体几何的教学内容包 括哪些,每一部分的教学内容是如何展开和深入的,它所需 要达到的三维目标是什么? (4)新教材与旧教材比较,在 内容和结构特征上都发生了哪些变化?为什么这样变化,它 所要达到的目的是什么? (5)如何把握立体几何初步的教 学难度?(二) 立体几何初步教学实际上所花费的时间及其原因包括考试在内,完成立体几何初步教学,我们一共花了 26课时,比课程标准的要求多了 8课时,其中的主要原因有:(1)学生基础薄弱;(2)教科书整体编排内容容量大;(3) 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达不到应有的要求,我们只好增加课 时,稍微放慢了教学进度,尽可能让每个学生不但学会,而 且会学和乐学。
二、教学体会通过对立体几何初步的教学,研读新课标和新旧教材的 如下对比,我们发现新课程中立体几何初步的内容相对于旧 教材这部分的内容发生了如下变化:(一) 布局调整旧教材立体几何内容只有一章,分为:一是空间直线和 平面,二是空间向量,三是夹角与距离,四是简单多面体和 球新课程中将立体几何分成两部分:一是《必修2》,包括 两个内容:简单几何体和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二是《选修2-1》中的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二) 新增内容平行投影、中心投影、三视图这些内容与义务教育阶 段“空间与图形”中的“视图与投影"紧密衔接三) 删减内容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多面体及欧拉公式过去“三 垂线定理”是整个立体几何内容的一个典型代表,处在整个 立体几何知识的枢纽位置在新课程必修2 “点、直线、平 面之间的位置关系”中虽然没有明确提到“三垂线定理”, 但在选修2-1 “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中提到“能用向量方 法证明有关线、面位置关系的一些定理(包括三垂线定 理)”四)突出内容空间向量在立体几何中的应用突出了利用空间向量知 识解决求空间角、空间距离、证明平行与垂直的问题,明确 了对传统几何的向量化思想同时也体现了解决问题方法上 的灵活性,重点让学生掌握向量代数法,同时也兼顾传统几 何综合推理方法。
根据新课程的特色,我们积极探索和实践,转变教学方 式,努力实现新课程理念和编者的意图:1. 认真研读课标,站在一个整体、全局的高度把握好教 学的深浅度2. 在立体几何初步的教学中,注意利用学生身边的实物 模型进行教学,遵循由直观到抽象,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 强调平面问题与空间问题之间的互相转化方法和思想三、教学反思(一)经验教训1.取得的经验(1)备课时,认真研读《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 有关数学2的相关内容,做到心中有课标,以课标审视教材 中所提供的素材是否符合要求,是否需要更换,即树立起正 确的教材观: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2) 在教学内容与课时安排上,大胆突破小节与小节 之间的框架结构束缚如在“1. 1. 1柱、锥、台、球的结 构”和“1. 1. 2简单组合体的结构特征”中,我们是这样 安排课时的:第1课时安排学习"柱、锥的结构特征”,第 2课时安排学习‘台、球和简单体的结构特征”3) 抓住内容的本质和重点,有的放矢地授课,培养 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能力如“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 大部分学生在初中学过这部分知识,因此在教学时,前部分 的内容主要由教师引导学生完成学习,后一部分的内容则可 由学生自主学习完成,教师给予检查反馈。
4) 在“第二节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教 学中,注意利用学生身边的实物模型进行教学,遵循由直观 到抽象,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强调平面问题与空间问题 之间的互相转化方法和思想把重点放在引导学生如何学 上,使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提高5) 学习掌握使用信息技术处理问题的方法对于教 材中的一些问题,如果只靠学生的凭空思考,许多学生是无 法解决的为此,老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 能力在教具方面,注意黑板、实物模型和多媒体三者之间 的合理相互配合使用,发挥各自的优点2•应吸取的教训(1) 在“柱、锥、台、球的体积”这一小节的教学过 程中,由于把重点放在公式的推导,而不是公式的使用,使 本来应用2课时完成的教学任务,实际用了 3课时今后在 教学中,对公式的推导,只需让学生了解公式推导过程所含 的数学思想方法即可,重点应放在公式的应用上2) 由于课时少、内容多,教师的教学在赶进度,没 有足够的时间训练学生的几何逻辑推理能力导致学生对立 体几何的证明会而不全面在今后教学中加强逻辑推理能力 的培养,重点放在几何语言叙述的规范上通过立体几何初步教学,我们认为立体几何初步从编排 的内容、结构和设计等方面是比较科学、合理的,能很好地 体现《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和理念。
但我们认为 课程标准在课时安排上欠妥,主要反映为:没有考虑到江苏 省各地教育水平的差异,硬性规定为18课时完成教学,实 践证明立体几何初步所要完成的教学内容与规定的18课时 产生的矛盾比较突出,普遍感到时间不够用,弹性差我们 建议做什么事情都不能一刀切,应充分考虑到数学的基础性 和重要性以及江苏省内各地教育水平的差距性为此,我们 认为立体几何初步的课时安排应为每周5课时比较合理,给 教学留有一定的弹性参考文献:[1] 数学课程标准研制组•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 验)解读[M] •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2] 赵雅玲,周会玲•新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下立体几何 教学的分析与探讨[J] •数学通讯,2004 (19).(作者单位靖江市第一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