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贫困人口发展的旅游扶贫评估

上传人:I*** 文档编号:214172519 上传时间:2021-11-23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9.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贫困人口发展的旅游扶贫评估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基于贫困人口发展的旅游扶贫评估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基于贫困人口发展的旅游扶贫评估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基于贫困人口发展的旅游扶贫评估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基于贫困人口发展的旅游扶贫评估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基于贫困人口发展的旅游扶贫评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贫困人口发展的旅游扶贫评估(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基于贫困人口发展的旅游扶贫评估 吴柘达伍梦迪摘 要旅游扶贫作为精准扶贫的重要方式之一,对推动经济落后地区的发展有着显著作用。本文以西溪南古镇为例,通过实地走访与问卷调查收集相关的资料,利用spss进行数据处理,得到西溪南古镇旅游扶贫带来的正面以及负面效应,据此对西溪南旅游扶贫做出评估,并提出相应对策。关键词旅游扶贫;西溪南镇;评估;对策措施F592.7 A旅游扶贫即PPT(poor poor tourism),目的是使贫困地区地方经济与贫困人口脱离贫困。旅游扶贫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利用当地现有资源开展旅游业使贫困人口得到增收,因此贫困地区旅游业的开发与发展并不等于旅游扶贫目标的实现,另一方面,旅

2、游业的开展同时会带来负面效应,贫困人口在旅游开发过程中所付出的代价可能大于收益。1 调研背景西溪南位于黄山市徽州区西部,是黄山新城的北大门。下辖6个行政村(其中2个特困村),群众生活水平较低,亟待寻找新的经济来源。2016年3月西溪南特色小镇被列入黄山市首批特色小镇,2017年9月列入第一批省级特色小镇。前不久,西溪南特色小镇在第十届 “长三角慢生活旅游峰会暨首届长三角慢生活旅游目的地联盟峰会”上获评“长三角最具魅力旅游特色小镇”。良好的生态环境催生了西溪南长达千年的养蜂业,同时,西溪南的高山茶叶、笋干、黄桃罐头等特色农产品闻名遐迩。近几年,西溪南镇发展“农旅结合”的新型模式,通过结合独具特色

3、的徽州建筑和清幽的环境,引导全镇农户利用现有资源,尽量以零资本发展农家乐,并且开展电商销售,进而推进旅游扶贫。2 区域概况通过对样本基本信息频数分析得到40岁以下的受调查者较少,仅占28.1%,大部分年轻人选择外出务工,旅游业兴起前大部分居民家庭收入来源以务农、本地或外出务工为主。初中及以下的受调查者占总体样本的90.5%,反映了当地居民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的事实。接受调查的居民中48.6%为农民,26.2%为工人,旅游业参与者仅占9.5%,反映了即使旅游扶贫项目开展后,旅游业并没有成为当地的支柱性产业,群众参与度低。对“旅游扶贫开展前家庭人均年收入”变量进行描述性分析,分析得到变量平均值为12

4、849.29,极大值为40000,极小值2000,标准差1024.373,家庭人均年收入的极差达到了38000,居民人均年收入存在巨大差异,贫富差距过大。通过对“旅游扶贫开展前家庭人均年收入”进行转换得到变量“旅游扶贫开展前家庭人均年收入范围”,将这一变量与变量“家庭每年参与旅游事业带来的收入”进行列联表分析,得到:参与旅游事业得到的收入达到5000元以上的21人中家庭年人均年收入1万元以上的占20人,占95.2%;参与旅游事业得到的收入达到3000-5000元的46人中家庭人均年收入1万元以上的32人,占69.6%、家庭人均年收入50001万元的13人,占28.3%。通过卡方检验得到显著性为

5、0.00,说明不同人均年收入范围等级的居民每年参与旅游业获得的收入有着明显差别。推定家庭年收入与家庭每年参与旅游事业所得的收入存在密切联系。一般认为,旅游经济收入在贫困人口中并非均质分布,拥有较多资产的人会获得更多的收入。分析结果表明西溪南镇旅游收入在不同等级贫困人口中的分配差异,这主要由于小镇旅游业发展不充分,不同的收入方式足以引起不同人口收入总量上的巨大差异,旅游开发所带来的经济效益排斥了部分贫困人群。3 旅游扶贫效应的感知及分析3.1 非经济效应根据资料调查与背景分析,将旅游扶贫的非经济效应分为人文、环境、社会三个方面。通过频数分析得到居民对基础设施得到改善的认可度达到80%,旅游扶贫的

6、开展改善了居民生活环境与生活质量。对于居民素养提升这一积极效应,只有37.6%的被调查者认可,反映旅游业发展得并不深入,当地居民没有树立主人翁意识和保护旅游资源、生态环境的自觉性。73.4%的居民认为旅游扶贫对年轻人返乡没有影响或影响较小,推定旅游扶贫政策对年轻人的吸引力不足。仅12.7%的居民认为生态环境遭到破坏,15.5%的居民认为交通更加拥堵。总体看来,居民对非经济效应中的积极方面感知强于消极方面。3.2 经济效应贫困人口从旅游中获取的经济收入和工作机会是旅游扶贫经济效应最主要和最直接的体现。因此首先将“旅游扶贫开展前家庭人均年收入”与“旅游扶贫开展后家庭人均年收入”这两个变量进行配对样

7、本T检验,得到表:得出家庭人均年收入平均值增长了10%左右,同时两项指标标准差扩大了,说明旅游扶贫总体上提高了西溪南人民的人均年收入,但也进一步拉大贫富差距。同时成对样本检验中t统计量的值为-9.712,临界置信水平为0.000,远小于5%,说明旅游扶贫的开展引起了家庭人均年收入的明显变化。通过各项频数分析得出75.2%的居民认为增加了当地就业机会,西溪南镇各个村的旅游景点都设有森林防火员、清洁员等岗位,文化程度低的贫困居民完全可以胜任。对于增加农副、工艺品销售这一积极效应,60%的居民持肯定态度,生态茶油、笋干、黄桃罐头等特色农产品销量持续增加,而特色工艺品以徽雕、歙砚等大型物件为主,不便于

8、携带且价格较高,销量并没有明显地增加。4 現存的问题通过频数分析得到85.2%的居民认为本地的旅游知名度不足,一方面由于地处山区、交通闭塞,另一方面则是黄山风景区、西递、宏村等国家级景区的影响,导致很多游客对黄山市旅游的第一影响仅限于此。64.8%的居民认为资金投入较少,这部分居民大多从旅游业中获得的收益并不高,对于他们来说自身的资产并不多,他们要深入参与到旅游扶贫中去需要更多的资金补助。78.6%的居民认为基层群众的参与度比较低,基层群众由于文化素质低、可周转资金少各方面的原因,只能依靠出卖农副产品、充当临时劳力等方式获得短期的不稳定收入。此外,当地旅游业开发较晚,各类餐饮、酒店等较为零散,

9、同时缺乏相关组织引导。5 建议5.1 深化旅游体制改革,以市场为导向,建立营销网络引导农户由分散的个体经营向规模型经营发展;西溪南盛产高山茶叶、蜂蜜、黄桃等,可利用有利条件发展观光农业旅游,让游客亲自参与采摘、制作;将散落的旅游景点以踪迹的方式连点成线,整体营销,提升西溪南的知名度与竞争力。5.2 转变观念,强调本地居民参与,让利于民建立科学合理的分配机制,在不断增加居民就业的同时,采取股份合作的形式,增加贫困基层群众在旅游发展中的股份份额,提高控制权;鼓励社区参与,激发基层贫困群众参与旅游开发的积极性和保护旅游资源、生态环境的自觉性。5.3 加强教育培训,提高人口素质,建立人才的培养与引进机

10、制建立岗位定期培训机制,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服务技能;通过与院校合作,为旅游专业的学生开辟实习基地;丰富旅游文化业态,提升西溪南旅游业人才吸引力。5.4 强化旅游宣传营销制订宣传推广方案,充分运用旅游网站、微博平台和相关媒体宣传推广西溪南旅游扶贫重点村,提升在线营销能力。打造旅游精品路线与飞猪、途牛等旅游APP合作,进行互联网推广。5.5 加强政策保障与政策宣传镇政府加大转移支付力度与扶贫开发投入;设立扶贫开发区商业银行分支机构,发展新型金融机构;设立各种投资基金,发展创业投资;给予重大旅游景区、基础服务设施、优势资源开发的用地优先保障。参考文献1 张伟,张建春,魏鸿雁.基于贫困人口发展的旅游扶贫效应评估以安徽省铜锣寨风景区为例J.旅游学刊,2005(05).2 叶俊.大别山实验区旅游扶贫效应评估-以麻城龟峰山风景区为例J.湖北农业科学,2014(13).3 李力,闭海霞.旅游扶贫效用分析基于广州省梅州市的实证调查J.安徽农业科学,2010(27).4 余雪飞,张科.西溪南特色小镇激发创新活力N.黄山日报,2016.5 覃建雄,张培,陈兴.旅游产业扶贫开发模式与保障机制研究以秦巴山区为例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07). -全文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调研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