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读书心得领悟及领会五篇_1

上传人:东*** 文档编号:213926799 上传时间:2021-11-22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6.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字经》读书心得领悟及领会五篇_1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三字经》读书心得领悟及领会五篇_1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三字经》读书心得领悟及领会五篇_1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三字经》读书心得领悟及领会五篇_1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三字经》读书心得领悟及领会五篇_1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字经》读书心得领悟及领会五篇_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字经》读书心得领悟及领会五篇_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三字经读书心得领悟及领会五篇三字经读书心得体会及领会1 三字经这代历史书,相信大家都看过吧,三字经可是一本悠久的古代书啊!它的每一个字,都蕴藏着一个深入的道理。读完三字经后,还要透彻理解它们的意思,这样才干做到十全十美哦! 三字经的每一个,每一行字,都在讲述着一个个人生的哲理。像“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那样,意思就是不能浪费光阴,要好好学习,将来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特别是有一段关于古人学习方面的内容: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如负薪,如挂角;身虽劳,犹苦卓。这六段话的意思是这样的:大圣人孔子曾经把7岁的项橐当作老师,古代圣贤尚且能如此勤奋的学习;

2、宋朝中书令赵普读了一辈子论语,做了宰相之后,仍勤奋学习;汉朝路温舒把借来的书抄写在用蒲草编的席子上,公孙弘削竹片用来抄书,他们没钱买书,却也如此勤奋;孙晋怕晚上读书打瞌睡,把头发系在房梁上,苏秦学习困倦时用锥子刺自己的大腿,他们都没有老师,但能自觉学习;晋朝车胤晚上用捉来的萤火虫当作灯看书,孙康依靠雪的反光看书,他们虽然贫困,却没有因为点不起灯停下学习;汉朝朱买臣一边砍柴一边读书,隋朝李密一边放牛一边读书,他们无论劳累,却不放弃学习。 在读懂了这一段后,我非常感动。古人没有我们现在这样优越的条件,坐在明亮的教室,有辛勤的老师教导着我们,书本都是崭新的,爸爸妈妈给我们买了美丽的书包、文具。这么好

3、的学习条件,是古人所没有的。如果在这样的条件下,我们没有勤奋、努力学习,就辜负了父母、老师对我们的期望。我们要实现自己的理想,将来成为祖国的栋梁,就必需从现在做起,好好学习,认真读书,掌握更多的文化知识。 三字经里还有很多哲学故事,给我们树立了许多榜样,告诉我们很多深入道理,让我们受益无穷! 三字经读书心得体会及领会2 三字经是我国古代的一部著作。它三字一句,两字一韵。 已流传千年之久,几乎家喻户晓。它短小的篇幅,蕴含着许多深入的道理。 三字经罗列了大量典故、故事,阐述了丰富深入的人生哲理,有倡导尊敬师长,宽厚待人的,有颂扬勤劳节俭,清正清廉白,有劝诫慎重持身,悔过改错的,有爱国爱民,弘扬正气

4、的,有激励立志勤学,发愤图强的,这些内容包涵了我们生活的很多方面。“头悬梁,锥刺骨。这是三字经中激励人勤奋学习,发愤图强的典故。“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孟子的母亲曾三次搬家,是为了使孟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一次孟子逃学,孟母就割断织机的布来教子。孟子所以能够成为历史上有名的大学问家,是和母亲的严格教育分不开的。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优良的环境对学生的成长是多么的重要。三字经里有一句:能温席,小黄香,爱父母,意深长。其中提到的小黄香是汉代一位孝敬长辈而名留千古的好儿童,小黄香不仅以孝心闻名,而且勤奋勤奋,博学多才.我们现在的许多同学家境优越,整天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生活,却不知知恩图报,孝敬

5、父母,有的还对父母大吵大闹,整天这个不满意,那个不顺心,不是把心思用在学习,而是好逸恶劳,学习不努力,喜爱赶时髦,比吃穿。我们要对学生进行爱的教育。可以说,父母为养育自己的儿女付出了毕生的心血。这种恩情比天高,比地厚,是人世间最伟大的力量。教育学生学会爱自己的父母,只有爱自己的父母才干爱他人,爱集体,将来长大才会爱社会,爱祖国。教育学生现在力所能及的帮助父母做些家务活,听父母的话,长大后不仅要很好地承当对父母应尽的赡养义务,满足父母的物质生活,而且要尽心尽力满足父母的精神生活,抽时间多陪父母聊聊天、说说心里话,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三字经中的榜样比比皆是,这些榜样都明确地告戒我们:向他们学习,

6、就能有所作为。 三字经读书心得体会及领会3 小时候,隔壁家的老爷爷就教我们念三字经,“人之初,性本善那时候,只知道摇头晃脑地背诵,却不知道三字经是什么。 古人曰:“熟读三字经,便可知天下事,通圣人礼。三字经是我国古代的儿童识字课本,是中国传统的儿童启蒙读物,在传统教育中,小孩子们都是通过背诵三字经来识字知理的。三字经是我国古代历史文明送给每个中国人的遗产。它短小的篇幅,蕴含着许多深入的道理,脍炙人口、广为流传。它深深地吸引我,这不只是它生动有趣的人物历史故事,还有它本身富有的内涵。三字一句,两字一韵,不禁使人读起来琅琅上口。 “人之初,性本善。人性向善,每一个人天生都是善良的,所以我觉得在对待

7、他人的时候,都要态度亲切。 读到“玉不琢,不成器这句话时,我仿佛看到了一块刚掘出的碧玉,经过工匠常年累月地精雕细琢,成了一件精美绝伦的玉器。人也是这样,要经过很长时间的磨炼、学习、持之以恒,才干成功。可我有时候也不能保持到底,有些计划执行一两个星期就以失败告终。 三字经最后的“勤有功,戏无益。戒之哉,宜勉力值得我们去深思。这句话的意思是:勤奋努力地学习,一定会获得成功,而天天玩乐、懒怠是没有益处的。我们要引以为戒,应该鼓励自己努力去学习。这可以说是全文的点睛之笔,它告诉我们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不可虚度岁月,蹉跎光阴。 通过读三字经,加强了文学功底,厚积博发。继承了一些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文化。今

8、天在我们改革开放的这个年代,更应该了解历史,借鉴历史,少走弯路,开拓革新。为人师,为人父母,多读一些经典书籍,在教育后人中,就会多引经据典,增加说服力,同时运用圣贤的智慧,为人师表,教书育人。 三字经是古人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学瑰宝,直到现在也不失为一本好书。三字经,深远而持久地影响着每个中华儿女,中华民族的美德铸造了它,让我们继承这些美德,发扬它吧! 三字经读书心得体会及领会4 最近看了一本名叫三字经的书,令我感触很深。 仔细看过后,其中我最喜爱的句子是:“学与思,琢与磨,知与行,相交错。成于勤,毁于惰,荒于嬉,败于奢。省吾身,思己过,言必行,行必果。败与胜,非天命,得与失,乃互生。“学与

9、思,琢与磨,知与行,相交错。意思是说只有把学习与思索结合起来,我们才干收到真实的效果。我们既要重视行动,也要重视认知,两相促进,才干塑造健全人格。牛顿就是经过反复的思索,发现了“万有引力,居里夫人也是经过观察,然后反复思索,再试验,才发现了“镭,所以我们要学会思索。 “成于勤,毁于惰,荒于嬉,败于奢。是说学业和事业的成功要靠勤奋勤奋。人不能过度的追求享受,否则就会败在自己的手中。韩愈的进学解里说:“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强调了勤奋思索的重要性。许多人的失败是因为懒,一个人过于贪玩、贪图安逸,就会自己荒废自己。只有勤奋才干获得成功。 “省吾身,思己过,言必行,行必果。是说:天天反省自己

10、、思索自己的过错是种自我修养的方法,讲究诚信,说了的话就一定要做。“吾日三省吾身这句话出自论语学而第一:“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意思是说,曾子天天从三个方面反省自己:为别人出主意办事有没有不忠实的地方?与朋友交往有没有不讲信用的地方?老师传授的知识和技艺是否温习了?还有一句话叫“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强调人说话要算数,要有信用。孔子认为,君子以言过其实,说了不做为耻辱,为人应言行一致,说到做到。 “败与胜,非天命,得与失,乃互生。自己的成功与失败不是天注定,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人生的所得与所失是互相联系、互相依存的,我们在“得与“失之间作自我调节,

11、使自己的心态坚持平衡。 三字经令我爱不释手,能让我们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学习,真是一本好书! 三字经读书心得体会及领会5 我们是炎黄子孙龙的传人,世世代代我们都诵读着千古流传经典的文化遗产。其中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是古代每个儿童必不可少读的经典著作。 三字经是灿烂的中华文化的精华,是国学经典之一。它易读、易记、易解。三字经内容丰富多彩,有自然常识、有历史故事、有道德常规、也有人生哲理。它教会我们知识,也教会我们做人做事,还教会我们要认真读书以及如何读书。 从小爸妈就教育我们,要多读书。五岁时,爸妈就特地给我买了一本三字经和唐诗三百首。我一打开,天啊!全是字,我的头都大了!上小学的时候,我

12、才知道要用阅读来充实自己,当我打开书柜,拿出三字经时,上面有一层厚厚的灰尘。打开第一页“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还挺有趣的:三字一句,两字一韵,使人读起来琅琅上口。 我开始背了,“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再看意思:“人生下来的时候都是好的,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学习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饱含人生哲理,我心想:这么好的文章,我一定要看完! 其中“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是我最喜爱的一句。关于学习,最重要的条件就是专一。所谓“一心不能二用。古时,有“江南才子之称的唐伯虎。幼时,也因“心不专而受到老师的教诲,但最终当他悟出其中的道理时,技艺已经超过了他的老师。是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为什么有成绩好坏之分呢?仔细想想最根本还是自己的心思问题,是不是花心思学习了,是不是“用心专一了。当机会从身边溜走的时候,要想想当时为什么不用心一点儿呢? 三字经的经典语句,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它就像在人们心中种下一粒思想的种子,慢慢生根、发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