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凡四训序文讲述

上传人:l**** 文档编号:213904548 上传时间:2021-11-22 格式:DOC 页数:419 大小:61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了凡四训序文讲述_第1页
第1页 / 共419页
了凡四训序文讲述_第2页
第2页 / 共419页
了凡四训序文讲述_第3页
第3页 / 共419页
了凡四训序文讲述_第4页
第4页 / 共419页
了凡四训序文讲述_第5页
第5页 / 共4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了凡四训序文讲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了凡四训序文讲述(4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了凡四训序文讲记净空法师讲述 了凡四训这部书,是明朝袁了凡先生,为教训他的子女而作,并不准备对外流传。近代虚云老和尚在参禅法要里面,提到修学佛法必须具备四个条件:第一、深信因果。对于因果报应的道理,要深深的相信,不能有丝毫的怀疑。第二、严持戒律。戒律是一门很大的学问,我们初学的人,不必在律学上斤斤计较,能把五戒十善持好就行了。不但是在家同修,就是出家同修,能将五戒十善持好就很好。明朝的蕅益大师,通宗通教,著作很多。在律宗里,他也算是一位律宗的大德。但他在戒学里却自称是出家沙弥。他的学生成时法师,不敢跟老师比,就自称出家优婆塞,就是守五戒。所以我们能严守五戒就很好。近代的弘一大师,也是严持五戒,

2、自称出家优婆塞。第三、坚具信心。不能被外面邪知邪见所动摇。第四、决定行门。八万四千法门,我们选择修那一门,决定行门以后,绝不轻易改变。具备这四个条件,才算是真正学佛。所以,老和尚这四个条件,可以说对我们今后弘法利生,不但是弘教,就是在宗门里面,也是不能缺少的;总而言之,确确实实指出了,今后弘宗演教的方向,这是我们必须要遵守的。在四十华严里面,甘露火王这一章里,也提到了修学有六大纲领。这也是值得我们注意的。那是佛陀在华严会上所说的,世出世间的学问,也超越不了这六桩事。经文里述说得非常详细。甘露火王是一国之主,每天还会犯错。他除了处理政事以外,还要抽一点时间来听讲经。在宫庭里有讲堂,要请谁来讲呢?

3、总是一些有大智慧的大沙门、婆罗门,或者证了道果的圣人,请他们来演讲。国王率领大臣们,天天也都上课,习以为常。所讲的内容,可归纳为六大类:告诉我们什么是善法、什么是恶法、什么是正法、什么是邪法、那些法与我们有利益、那些法与我们有害,就是这六桩事情。世出世间学问,归纳起来亦不外这六桩事。也就是叫我们能辨别善恶、辨别正邪、辨别是非、认识利害;学问之道无他,如此而已。了凡四训既然是袁了凡先生教训他儿子的四篇文章,我们读起来,当然与经典不一样。这四篇文章从头到尾细看一遍,几乎都是说我们的毛病;知道毛病就得要改,不改就不能入道。所以这四篇当中的两篇,是四训的重点改过、修善。我们印的这个本子,有印光法师的序

4、文,我们可以把它当作四训的玄义来读,是介绍这部书的。序文的小注,是尤惜阴居士作的。相当扼要,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牟言明袁了凡所著善书了凡四训自明末以来一直有很大影响,数百年后仍受重视。了凡四训“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谦德之效”四篇文章,来自不同的著作,其中“立命之学”为晚年总结人生经验训诫儿子的立命篇;“改过之法”、“积善之方”是早年著作祈嗣真诠中的两篇“改过第一”和“积善第二(又名科第全凭阴德)”;“谦德之效”亦为晚年以前所作谦虚利中。 袁氏世居XX陶庄,明代并入嘉善县,在元代已为豪族。袁了凡高祖“杞山先生(名不详)”豪侠好义,精通三学,有易、诗、书、三礼、春秋三传的论考,

5、曾与同邑杨、胡、庄数公结成礼仪之社,指导乡里的为善之风。建文帝与燕王朱棣的帝位之争中,杞山先生因交游受到牵连,避居吴江。生子袁颢(号菊泉),入赘吴江徐氏,遵父命行医济世,无事举业(颢长兄远戍他乡)。颢生袁祯(号杏轩)、袁祥(号怡杏)、袁禧(号杏邻),仍遵“弃举业行医”之家训,以避“杀运”。袁祥生袁仁(号参坡),“生来聪颖,过目成诵”,有医学与儒学著作,与心斋、龙溪交游并获阳明先生器赏。袁仁生袁衷(号两山)、袁襄(号春谷)、袁裳(号星槎)、袁表(号学海,后改了凡)、袁衮(号观海),了凡为第四子。袁家自此始习举业。 在由袁仁与夫人李氏对诸子讲述由诸子笔录的庭帏杂录卷上,有如下一段: “士之品有三:

6、志于道德者为上,志于功名者次之,志于富贵者为下。吾祖生吾父,岐嶷秀颖;吾父生吾,亦不愚,然皆不习举业而授以五经义古义。生汝兄弟,始教汝习举业,亦非徒以富贵望汝也。位之得不得在天,德之修不修在我。毋弃其在我者,毋强其在天者。” 在庭帏杂录卷下,有“吾家积德,不试者数世矣,子孙其有兴者乎。”可见袁仁夫妇对子女的期望。 由上可知袁氏家学,儒医易理,渊源甚深,数代积德,为善不辍。了凡的儒学思想与其科举仕途,是其家学与家族历程的自然延续。了凡在科举方面著述甚丰,亦颇有功业。 依据立命篇(“立命之学”),除家学外,对了凡思想影响最大的,是孔先生(亦称孔道人)与云谷禅师。孔道人以邵康节皇极数正传授了凡,并算

7、定其一生命运,令了凡知一生命运皆由天定而莫如之何。与至棲霞参云谷禅师,始悟“命自我立,福自己求”,一切操之在我,尽其在我,一生命运之变,由此开始。孔道人与云谷禅师是了凡接受道家与佛教思想影响的重要因缘。了凡接受道家金丹道学思想的影响,并有大量著述乃至发展;同时与佛教僧众亦多有往来并虔恭修奉,广做功德,了凡系方册本明XX藏刻印最初发起人。 由上可知,袁了凡崇奉儒道释三家思想,这在明朝很流行;了凡四训正是一本三家思想融通并重的善书。由了凡经历与其著作来看,儒学是其思想基础,道家是其思想附助,佛教对其影响最为深远。佛教对袁了凡影响的发端,为云谷禅师。云谷禅师为明代高僧,嘉善人,早年披剃,嗣法舟禅师法

8、,续宋大慧宗杲以来“审实话头”(看话头或参话头)禅法而彻悟,为明代江南宗门振兴之法匠,明末高僧憨山大师为其法嗣。禅师为莲池大师之前提倡“儒佛融通”的代表人物。 以上对了凡思想与其所受影响略作述评,以便明其脉络,对了解和阅读了凡四训当有助益。 了凡四训以劝善为宗旨,其思想的精华则是“命自我立,福自己求”,靠自己的努力来改变天命,突破宿命,自塑命运。而为善利他,慎独修德是塑造命运的根本。现身说法,谆谆善诱,一片苦心。数百年后读来仍感佩于作者劝导世人的操切。 因其背景庞杂,思想融贯,语言简略,今日读者阅读多有不便,于是不揣浅陋,将其全文译出。桑园、谷雨两位仁者依据全书情结绘图30余幅并题字若干,绘图

9、参照丰子恺画法与弘一大师罗汉图笔意,自出机杼而妙趣天成,顿令全书增色。此白话绘图本的出版,能让更多人领会立命修身之道,自求多福,对世道人心的改善,或不无小补。是为弁言 净庐主人 2007年农历三月初三。了凡四训印光大师序原文一、利根直探心源顿修圣贤之道。唯诚与明。圣狂之分。在乎一念。圣罔念则作狂。狂克念则作圣。其操纵得失之象。喻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不可不勉力操持。而稍生纵任也。须知诚之一字。乃圣凡同具。一如不二之真心。明之一字。乃存养省察。从凡至圣之达道。然在凡夫地。日用之间。万境交集。一不觉察。难免各种违理情想。瞥尔而生。此想既生。则真心遂受锢蔽。而凡所作为。咸失其中正矣。若不加一番切实工

10、夫克除净尽。则愈趋愈下。莫知底极。徒具作圣之心。永伦下愚之队。可不哀哉。然作圣不难。在自明其明德。欲明其明德。须从格物至知下手。倘人欲之物。不能极力格除。则本有真知。决难彻底显现。欲令真知显现。当于日用云为。常起觉照。不使一切违理情相。暂萌于心。常使其心。虚明洞彻。如镜当台。随境映见。但照前境。不随境转。妍媸自彼。于我何干。来不豫计。去不留恋。若或违理想。稍有萌动。即当严以攻治。剿除令尽。如与贼军对敌。不但不使侵我封疆。尚须斩将搴旗。剿灭余党。其制军之法。必须严以自治。毋怠毋荒。克己复礼。主敬存诚。其器仗须用颜子之四勿。曾子之三省。蘧伯玉之寡过知非。加以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与之相对。

11、则军威远振。贼党寒心。惧罹灭种之极戮。冀沾安抚之洪恩。从兹相率投降。归顺至化。尽革先心,聿修厥德。诚明一致。即凡成圣矣。二、钝根断恶修善渐修其或根器陋劣。未能收效。当效赵阅道。日之所为。夜必焚香告帝。不敢告者。即不敢为。袁了凡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命自我立。福自我求。俾造物不能独擅其权。受持功过格。凡举心动念。与所言所行。善恶纤悉皆记。以其善日增。而恶日减。初则善恶参杂。久则唯善无恶。故能转无福为有福。转不寿为长寿。转无子孙为多子孙。现生优入圣贤之域。报尽高登极乐之乡。行为世则。言为世法。彼即丈夫我亦尔。何可自轻而退屈。三、格物致知之真义或问格物乃穷尽天下事物之理。致知乃推极吾之知识。必使一一晓

12、了也。何得以人欲为物。真知为知。克治显现为格致乎。答曰:诚与明德。皆约自心之本体而言。名虽有二。体本唯一也。知与意心。兼约自心之体用而言。实则即三而一也。格致诚正明五者。皆约闲邪存诚返妄归真而言。其检点省察造诣工夫。明为总纲。格致诚正。乃别目耳。修身。正心。诚意。致知。皆所以明明德也。倘自心本有之真知。为物欲所蔽。则意不诚而心不正矣。若能格而除之。则是慧风扫荡障云尽。心月孤圆朗中天矣。此圣人示人从泛至切。从疏至亲之决定次序也。若穷尽天下事物之理。俾吾心知识悉皆明了。方能诚意者。则唯博览群书。遍游天下之人。方能诚意正心以明其明德。未博览阅历者。纵有纯厚天资。于诚意正心。皆无其分。况其下焉者哉。有

13、是理乎。四、深明因果止恶修善然不深穷理之士。与无知无识之人。若闻理性。多皆高推圣境。自处凡愚。不肯奋发勉励。遵循从事。若告以过去现在未来三世因果。或善或恶。各有其报。则必畏恶果而断恶因。修善因而冀善果。善恶不出身口意三。既知因果。自可防护身口。洗心涤虑。虽在暗室屋漏之中。常如面对帝天。不敢稍萌匪鄙之心。以自干罪戾也已。此大觉世尊。普令一切上中下根。致知诚意正心修身之大法也。然狂者畏其拘束。谓为着相。愚者防己愧作。谓为渺茫。除此二种人。有谁不信受。故梦东云。善谈心性者。必不弃离于因果。而深信因果者。终必大明夫心性。此理。势所必然也。须知从凡夫地。乃至圆证佛果。悉不出因果之外。有不信因果者。皆自弃

14、其善因善果。而常造恶因。常受恶果。经尘点劫。轮转恶道。末由出离之流也。哀哉。圣贤千言万语。无非欲人返省克念。俾吾心本具之明德。不致埋没。亲得受用耳。但人由不知因果。每每肆意纵情。纵毕生读之。亦止学其词章。不以希圣希贤为事。困兹当面错过。袁了凡先生训子四篇。文理俱畅。豁人心目。读之自有欣欣向荣。亟欲取法之势。洵淑世之良谟也。永嘉周群铮居士。发愿流通。祈予为序。因撮取圣贤克己复礼闲邪存诚之意。以塞其责云。圣贤之道。唯诚与明。祖师的这篇序,这两句是总纲。圣可以称为佛,贤可以称为菩萨。我们通常讲三贤十圣。十住、十行、十迥向的菩萨,是贤位的菩萨;初地以上至十地菩萨,则称为圣。我们要想成佛、成菩萨,这一条

15、道路,从纲领上讲,就是这两个字诚与明。八万四千法门,无论修什么法门也离不开这两个字。离开这两个字,方向就错了,就是常言说的盲修瞎练。我们如果能守住这两个字,这就是菩萨道,也就是圣道。怎样叫做诚?诚很不容易做到。在佛法里讲诚,就是定。明就是慧。诚是体,明是用。懂得这个意思,金刚经、楞严经里面说得很多。诚就是如来藏的性体,就是常住真心;在菩提心里面讲,就是直心。佛在无量寿经里,给我们说的XX心,就是诚的意思。明是智慧,对于一切事相、一切事理,都能够通达明了,而没有错误,叫做明。所以明在我们初学佛的人来说,就是省察的功夫。我们要常常反省、检点、观察,而后才能做到改过,才能做到积善。所以改过与积善,在世尊教法中说: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是要建立在诚和明的基础上。如果我们没有诚明,就不晓得什么是恶,什么是善,那还谈得上改过与积善。唯有诚明的人,才懂得什么是善,什么是恶。要改恶,要修善。诚也就是讲的自净其意。这两个要同时具足。即诚而明,即明而诚。就是佛法里讲的定慧双修。修到定慧不二的时候,自自然然就证果了。证的什么果呢?圣道当然就是证得圣果、无上菩提。华严经上讲的无障碍法界理事无碍、事事无碍的圣果。所以祖师在这里给我们一语道破:圣贤之道无他,诚明而已。这两个字,不但整个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