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 报 学 (上)第一章 总论第一节 “情报”的概念一、演变情报是汉语拥有的一个独特概念, 在英文中不存在与其完全吻合的对应术语 我国情报概念同时具有 Information 和 Intelligence 的功能情报是一个发展中的概念,不同的历史时期,其社会功能和概念有所不同1、情报最早是一个军事术语,强调的是情况、消息和传递报道的作用定敌情如何,而报于上官者 ” (辞源 1915 年)“战时关于敌情之报告,曰情报” (辞海 1939 年)现代军事情报概念即由此发展而来,如《中国大百科全书•军事卷》中“军事情报”的定义是: “ 为保障军事斗争需要而搜集的敌对国家、 集团和战区的有关情况及其研究判定的成果 ”它的基本特征是: ( 1) 情报研究对象主要是敌情, 是对敌斗争中搜集的情况及对其分析研究的成果,情报是军事行动的重要依据; ( 2 )情报活动内容侧重于特情、耳目、间谍、秘密据点等秘密情报活动的经营与治理; ( 3 )情报活动方式是侧重于侦察、跟踪、监听、卧底、打入内线等秘密情报手段; ( 4 ) 情报过程侧重于主观过程, 即情报的产生依靠于人的主观能动性,情报人员个人的目的性、知识结构、 知识水平、 个人素质及综合能力等决定了情报的价值。
军事情报概念是现代情报学产生以前, 我国形成的一个特有的概念, 体现了我国过去对情报一词含义的一般理解它揭示了构成情报的两个本质属性: “情” ,即情况、消息, “报” ,即报道、传递它还对情报的一些特征作了概括,如情报是冲突、对抗乃至竞争的产物,情报是为决策服务的, 情报就是情报工作者聪明的结晶 这些特征对后来形成我国特有的情报学中的情报概念有深远的影响它的不足之处是,将情报局限于军事领域,概念外延太小;在内涵上,突出机密性、敌对性,也限制了情报工作的普遍性现在是从知识、信息及情报的社会功能等角度来认识情报吉田贞夫:情报是人和人之间传播着一切符号系列化的知识米哈依洛夫:作为存贮、传递和转换的对象的知识情报是特定时间、特定状态下对特定人提供的有用知识斯拉麦卡(美) :情报就是有用的数据或被认为有用的数据草间基(日) :情报是判断、意志、决心、行动所需要的能指引方向的知识和智慧情报是指有明确接受对象的那部分知识和信息情报就是作为交流对象的有用知识或消息,也可以说是用于特定需要的知识或消息 (我们所要掌握的概念)属性情报的基本属性是:情报的知识性、情报的传递性、情报的效用性情报与信息的比较information 概念广信息是情报的源泉,是情报加工的颜料。
没有信息,便没有情报知识、情报、信息的关系情报知识知识信息2、基于知识/文献的情报概念现代情报学最初产生于科学情报工作的实践, 主要研究科学技术文献的收集、 加工整理和传播服务等 1956 年,中国科学院成立科技情报研究所,我国情报事业开始起步前苏联和西方科技情报工作的基本知识传入我国, “ Information ”译为“情报”而流传我国这一时期的情报工作实际上就是科学技术情报工作, “是把科学技术知识从创造发明者那里得来, 经过有计划有组织的加工整理后, 通过文字的、图形的、胶片的或录音带等形式固定下来,传递给使用者的一项工作 ”知识被认为是情报的本质属性,是情报的属概念,学术界提出了基于知识的情报概念,如“情报就是作为人们传递交流对象的知识”基于知识/文献的情报概念它主要特征是: ( 1 ) 情报研究对象主要是以文献为载体的科技知识、资料,文献是情报源的主体部分; ( 2)情报活动内容是文献信息治理,包括情报收集、整理、报道、服务、分析和综合等文献加工流程; 7( 3)情报活动方式侧重于文献组织,即以编目、著录、索引等形式,将文献单元整理与排序; ( 4 )情报过程具有客观性,如情报的内容、 载体及情报工作流程等都是客观的, 同时又具有某些主观性, 重视发挥情报人员的主观创造性。
基于知识/文献的情报概念反映了情报使知识有序化和有针对性地提供知识的功能, 阐述了情报的许多相关属性和特点,如知识性、传递性、效用性、针对性、时效性、价值性等,为进一步开展研究澄清了许多问题,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它的不足之处是: ( 1 ) 这一概念难以涵盖情报的全部内容 ( 2)知识与情报不是同等范畴的概念3 基于社会信息的情报概念上世纪 90 年代前后,社会情报需求也日益增加,呈多样化发展趋势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 “信息”这一原本只是在计算机科学、信息技术和工程领域中使用的专门术语在我国广为流通,广为社会所接受,并被认为是“ Information ”的对应概念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 使得情报工作可以利用各种信息系统和数据库提高工作效率, 信息被认为是情报的属概念,学术界多从信息角度定义情报关于情报与信息的关系,一般认为, “情报本质就是信息,但又不是一般的信息,而是经过加工处理后的人类社会信息, 或曰情报信息” , “情报与信息在本质上基本相同, 二者可以通用” ;情报就是信息,是具有社会属性的信息,即“社会信息” ,情报同特指为“社会信息”的“信息”一词在一定范围内成为同义词,在实际应用中可以调换使用;还有的认为,情报与信息概念基本等同, “情报就是信息” ,我国当初将“ Information ”翻译为“情报” ,其实是一个误解,真正与 Information 外延相等的是“信息” 。
基于社会信息的情报概念的基本特征是: ( 1)情报研究对象是社会信息,涵盖军事、科技、经济、 金融等社会生活各个领域; ( 2)情报活动内容是信息治理, 即对涉及信息活动的各种要素进行合理的组织和控制, 以实现信息及有关资源的合理配置, 从而有效地满足社会的信息需求; ( 3 )情报活动方式侧重于信息组织, 即通过信息序化或信息整序, 使原始信息集合转化为有序的计算机信息系统的数据库或者信息资源的索引等; ( 4 ) 情报过程主要是客观的,即以计算机为工具, 以自动化信息处理和信息系统建造为主要工作内容, 后来也开始注重技术与人文的结合,重视信息治理中人的作用它的不足之处是: ( 1 )将情报定义为“情报是某种信息” ,是将情报的一般特性当作本质特性,使情报混同于信息, 导致两个概念的外延相互交叉, 模糊了概念间的区别,影响对情报概念本质的熟悉 ( 2) 这一概念过于宽泛, 把情报的内涵扩展到信息, 从而使两者等同起来,造成情报学研究对象和学科性质的改变 情报学无限扩展到其他学科和专业的研究对象和研究领域,导致了情报学的自身迷失甚至可能走向消亡4 基于知识的情报概念人类社会迈入 21 世纪,社会信息化飞速发展,人们普遍熟悉到,当前人类社会所面临的困境不再是情报信息的收集、提供问题,而是知识的匮乏,需要对大量的信息进行知识组织、知识优化、知识导航、知识创新。
学术界开始从知识角度重新定义情报概念,如“情报是一种经过人们非凡选择或进行一定研究和加工后的社会信息, 它是人们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所进行的智力、聪明和知识创造活动”基于知识的情报概念的提出体现了知识经济时代对情报工作的新的要求, 反映了情报活动的深度发展 它的基本特征是: ( 1)情报研究对象是知识 这里所指的知识包括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 显性知识是指能够用符号表示出来的、 存储在各种文献中或信息系统中的易于交流与共享的知识, 也就是客观知识; 隐性知识是指人们头脑中具有的实践经验、 思想和思维方法,其载体是人脑, 它无法用真实的物理媒介去储存,也就是主观知识将隐性知识应纳入情报学研究的范畴, 是在基于知识/文献情报概念基础上对情报概念熟悉的深化 ( 2) 情报活动内容主要是知识治理知识治理是对组织内部的知识进行挖掘、组织、编码、传播、共享、应用等治理活动它是以人为中心,以信息为基础,以知识创新为目标, 将知识看作一种可开发资源的治理 知识治理不仅对显性知识进行组织治理, 更要对隐性知识进行开发和利用; 不仅研究信息的采集、整序和信息资源的利用, 更注重对信息进行分析、 综合和概括, 把信息提升为对用户决策有重大价值的知识资源。
知识治理是信息治理的深化与发展 3 )情报活动方式是知识组织知识组织是指为促进或实现主观知识客观化和客观知识主观化而对知识客体所进行的诸如整理、加工、 引导、 揭示、 控制等一系列组织化过程及其方法其目的是使信息转化为知识,实现知识共享, 为使用者提供知识思想, 为知识创新提供条件 ( 4 )情报过程上除客观性的信息治理外,强调以人为本,重视人的主观能动性,人是知识的载体,人是知识创造的源泉; 情报工作是融合分析、归纳、 推理等方法来实现知识挖掘知识表示过程,通过人实现显性知识向隐性知识的转换以及在转换中产生的创新当前, 知识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本和动力, 情报学应加强改革和创新, 不仅要对显性知识进行组织治理, 更要对隐性知识进行开发和利用, 更好地服务于情报用户 知识治理研究的深化, 为情报学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推进, 情报学将形成以信息和知识为基础的学科框架, 基于语义层次的信息组织和知识开发将是情报学理论体系的核心之一 基于知识的情报学发展必将会取得新的重大突破, 最终使得情报学真正成为研究知识与知识活动,包括知识的激活、扩散、转移、组织、增值、吸收、利用等规律性的一门学科。
在我国,情报是一个发展中的概念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情报社会功能的不断扩展, 情报概念也不断增添新的涵义以上四种类型的情报概念, 军事概念情报属于军事情报概念, 体现了我国原有的对情报现象的一般理解后三种类型的情报概念,是现代情报学产生以后形成的,属于现代情报概念知识化是情报学未来发展趋势, 基于知识的情报概念的提出, 体现了对情报概念熟悉的深化情报概念的变迁说明, 对情报现象熟悉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是一个熟悉的不断深入和发展的过程,也可以说是一个熟悉具体化和准确化的过程二、日本的情报概念日本从自己的国情出发, 一开始就采取了一种重视情报研究的情报战略 这是其它国家, 包括发达工业国和广大发展中国家所不及的, 而这种情报战略的形成, 又同其独特的文化有关,具体来说,同日文中情报这个术语的独特意义有关日文中情报这两个汉字产生于 19世纪末日本军医森鸥于1884〜1888年在德国留学期间,翻译了普鲁士军事战略家冯•克劳塞维茨的名著《战争论》 ,该书日文版于1903年10月正式出版《战争论》第6章“Na chrichten im Kriege ”,森鸥将其译为“战争G情报”,从而 创造了“情报”这两个汉字。
情报在日文中最初也是一个军事术语,对应的英文译名为 intelligence (谍报之意)19世纪 20 年代,情报正式成为 information 的译名日文情报中同时具有 intelligence 和 information 的双重含义其中, intelligence 定义为对information 的评价、分析、综合和解释的结果这很清楚地表明了日本的情报工作不完全等同于欧美国家的 information 工作, 除信息处理以外, 还包含了调查、 分析等通常 information 工作所不涉及的部分在与决策有关的情报活动中, 日本情报工作的这种特点尤其突出,而且对情报工作的结构、系统和特征产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