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误分析法在初中生过去时态习得中的应用研究

上传人:ji****81 文档编号:213357641 上传时间:2021-11-21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8.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错误分析法在初中生过去时态习得中的应用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错误分析法在初中生过去时态习得中的应用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错误分析法在初中生过去时态习得中的应用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错误分析法在初中生过去时态习得中的应用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错误分析法在初中生过去时态习得中的应用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错误分析法在初中生过去时态习得中的应用研究(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错误分析法在初中生过去时态习得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学习者首先学习语言的形式和模式。受第一语言的影响,许多中国学生在时态选择和变位上犯了很多错误。本文选取陕西省西安市某中学两班学生为研究对象,以错误分析法为指导,进而为教师纠正学生过去时态的错误提供解决办法,完善教师教学方法。【关键词】错误分析;英语过去时;母语影响【作者简介】李冬瑞(1996-),女,汉族,陕西西安人,长安大学2017级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一、错误分析理论作为研究SLA的第一种方法,错误分析法(EA)已经盛行了很长一段时间。早在20世纪60年代,Corder就提出了进行误差分析的理论基础和经验

2、步骤(Ellis, 2008)。由于语言创造性的性质,人们可以根据语言体系的规则生成新句(Hu, 2011)。因此学习者的句子创作可以进行分析,无论是否正确。在进行错误分析时,应遵循5个连贯、全面的步骤,即:样本收集、错误识别、错误描述、错误解释和错误评价。英语过去时习得是一项艰巨的任务,研究表明,汉语第二学习者在处理英语时态系统时遇到了一些问题。学习过程为师生互动创造了机会因为分析过程可以反映学习者对二语习得的发展(Saville, 2008)。二、研究设计本研究遵循实施EA的5个步骤。作者对西安市某中学三年级两个班学生进行写作测试,即描述他们上周末的活动。样本采集后,作者首先对误差进行了识

3、别,并对错误数量进行了统计。根据研究问题,将这些错误分为时态选择错误和动词“be”变化错误。三、结果和讨论作者共收集了72篇文章。在72篇样本中,过去式动词应使用392次,而“waked”“visited”和“played”等实义动词占所有过去式动词的79.1%。表1可以看出,在392个应使用过去时的句子中,学生犯了130个时态错误,占全部句子33.2%。这表明学生并没有完全掌握将过去时的知识应用。在130个错误中,74个与时态选择有关,占所有错误的56.9%。学生更容易将过去式和现在式混淆,对不同时态选择的情况并不清楚。从表1可以看出,学生时态变形也有错误,如:“I readed some

4、books.”“I goed to my grandmothers home.”等。學生有使用过去时的意识,但在改变不规则动词形式时出错。另一种重要的错误是动词“be”的使用。学生犯了50个与动词“be”形式相关的错误,占所有错误的38.4%。在学生的思维过程中,“go”“read”和“visit”等实义动词更容易吸引注意力。四、结论基于EA的理论框架,本研究遵循Corder提出的程序,对初中三年级学生的过去式使用进行错误分析。导致这些错误的因素可以从两个角度来解释:学生的母语和目标语言。首先,汉语和英语的时态系统有很大的不同。例如,“I ate lunch”的意思与“我吃了午餐”的意思相同。

5、但在汉语中,动词“吃”并不涉及形式的变化,发生了的动作用“了”表示。但是在英语中,动词本身应该表明动作的状态动作已经完成、正在完成还是将要完成。教师应尽最大努力在课堂上多使用目标语言,将母语负迁移最小化,调整教学方法,让学生“用英语思考”。其次,过去时是初中学生学习英语时接触的新形式。现在时是最基本、最简单的时态,而学生对过去时态的学习或多或少受到所储备的现在时知识的影响。如果在学习过去时有更多的对比性练习,他们可以更清楚地选择时态,并且显著地减少错误。在后续研究中,访谈、调查问卷等多种分析方法也可以综合使用,考察学生的学习状态,促进师生间良性互动。为进一步改进,数据语料库和计算机技术也可以应

6、用,以便收集更大范围的数据并进行错误分析。参考文献:1Corder, S.P. The significance of learners errorsJ.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Applied Linguistics,1967,5(4):161-70.2Ellis, R. 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2nd edition)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8.3Saville-Troike, M. Introducing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8.4胡壮麟.语言学教程(第四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全文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调研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