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同质化创作现象审美探析

上传人:gg****m 文档编号:213257132 上传时间:2021-11-2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视剧同质化创作现象审美探析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电视剧同质化创作现象审美探析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电视剧同质化创作现象审美探析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电视剧同质化创作现象审美探析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电视剧同质化创作现象审美探析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电视剧同质化创作现象审美探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视剧同质化创作现象审美探析(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电视剧同质化创作现象审美探析一、大众文化语境下电视剧同质化创作世界经济发展全球化一体化的历史进程,不仅改 变着世界范围内的政治经济格局,对审美文化的发展 也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多元文化并存和交融发 展已经成为文化常态,而大众文化在当代社会文化生 活中的地位尤为凸显。邹广文、常晋芳在所作的文章 中对“大众文化”的本质特征作了界定:当代大众文 化是一种在现代工业社会背景下所产生的与市场经济 发展相适应的市民文化,是在现代工业社会中产生的, 以都市大众为消费对象和主体的,通过现代传媒传播 的,按照市场规律批量生产的,集中满足人们的感性 娱乐需求的文化形态。简单地说,当代大众文化具有 市场化、世俗

2、化、平面化、游戏化、批量复制等特征。” 1由于大众文化赋予影视作品的市场化特性,让它 在工业化时代具有了商业属性,在原来纯精神审美品 质的基础上,又赋予了创造商业利润的任务。市场的 介入是一把双刃剑,既给电视剧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 的诸多机遇,有创作能力的创作主体获得了资金支持 或其它物质帮助,电视剧本身也获得了诸多资本得以 包装和完善自己,从电视剧类型、题材、影像风格和 表现方法等诸多方面变得多样多元。与此同时,作为 一体的两面,产业化带来的问题也不可置之不理。部分创作者为了收视和收入保证,主动去迎合部 分观众的审美趣味,世俗化、平面化、形象化、游戏 化、批量复制成为创作的主要手段。电视剧原创

3、能力 薄弱,模仿克隆成风,部分作品审美趣味低级,同质 化现象十分严重,低俗恶俗屡禁不止,质量让人不敢 苟同,严重地降低了电视剧的审美品质。每当一部电 视作品获得比较高的收视率或者是取得高票房的时候, 成堆的创作者们会一窝蜂地跟风而上。有大张旗鼓地 照搬题材和主题的,有学习前成功者的叙事模式和影 像风格的,有学习人物性格设置和表演风格的,更有 甚者二话不说直接拿来全盘照抄,甚至名字也如岀一 辙,艺术职业道德底线时时刻刻面临着挑战。2010年 竟然被人总结为“翻拍年”。原本引人入胜的情节一步 步沦为鸡肋一般,对类型创作造成了严重的伤害;而 且也让越来越多的观众失去对原本满含情怀的电视节 目的信任,

4、对辛勤耕作多年的电视艺术家们努力创建 的“第八艺术”这一品牌工程造成了巨大的创伤。2006年,郑小龙导演、王宛平编剧的电视剧金 婚热播时,一股“金婚热”立刻席卷了电视荧屏, 一时间,夫妻携手数十年的故事在各大电视台黄金时 间段轮番上阵。模仿者咱爸咱妈六十年、王贵与 安娜和相伴相继亮相;尽管扮演的演员不同, 但人物设置基本相同,剧情相似度也非常高,都是描 写日常生活中饮食男女的家长里短。与其他模仿者相 比郑晓龙2010年拍摄的续集金婚风雨情得到了比 较高的评价。收视不俗的奋斗播出之后,“奋斗热” 也成为一种创作风气,不管是何种类型的电视剧,编 导都要添加励志这一元素,以期和观众的审美经验得 以碰

5、撞。潜伏成功以后,冷箭、勇者无敌、红 色电波、最后的99天到近期的风声、旗袍 和内线,各台间“谍影重重”,让观众完全没有选 择的余地,可以说该年是名副其实的“谍战年”。而电 视剧地下地上热播之时更让不少观众“大跌眼镜”, 因为无论从人物设置、还是故事情节,和此前播出的潜伏惊人的相似,被网友调侃相似度为99.9%。 2010年,被翻拍的范围越来越大,名著、偶像剧、金 庸剧、电影翻拍电视剧、电视剧翻拍电影,翻拍国外 作品,但在播出之后,却被认为雷声滚滚,于是有网 友戏谑翻拍剧比的是看谁更“雷”。二、电视剧同质化创作致使审美缺失的具体原因“同质化最初是一个经济学概念,主要是指产 品或服务竞争到最后阶

6、段,都会出现产品趋同,消费 者很难区分产品质量的差别,这就被称作产品同质化。 产品同质化通常被看成是行业竞争成熟的标志。现在 这个概念已经广泛应用到各个领域了,主要指趋同、 雷同、毫无特色的意思。比如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 麦当劳和肯德基。” 2近年来,许多学者把它引入到 了媒介批评中,对电视节目同质化现象提出了不少批 判。(一)从创作美学角度来讲,创新能力不足导致 剧二代盛行作为一剧之本的剧本是影视剧成功的基础。“青年 编剧、中央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俞露博士表示:剧本 对于整部剧作有着很大的作用,但是当下年轻编剧的 表现平台非常有限,资金、经验等方面都存在问题。 编剧的力量薄弱,带来的直接后果就

7、是好剧本缺乏。 研究电视剧的青年学者、中国传媒大学副教授、硕士 生导师张国涛博士认为:影视剧本的来源渠道,一个 是名著改编,一个是原创剧本。当下,好的剧本太少 了,可选择的余地又小。当下中国的影视剧市场上, 现实题材的禁忌太多,现实题材的不反映现实,青春 题材的不反映奋斗,农村题材的不农村。重大历史题 材的要上报,只剩下戏说古装剧和天马行空的武侠 剧。”部分电视剧之所以获得高的收视率,也许只 是暂时给审美客体提供了审美愉快,还没有经过长时 间的沉淀和历史的选择,更没有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经 典,现在就迫不及待地跟风重拍翻拍,反映了影视剧 市场创作主体原创能力不足和急功近利的倾向。而这 种不假思索的

8、改编则有可能只是简单的邯郸学步或是 东施效颦,创新和继承都无从谈起,翻过来还会于削 减电视剧的原创力,于电视于艺术都百害而无一益。(二)从接受美学角度来讲,同质化电视剧容易激发审美主体的审美期待前辈们总结的一些创作规律能够极大地获得观众 的认可和唤起观众的审美经验,所以类型是引导观众 选择和期待的首要因素,有效的借鉴和继承传统艺术 创作规律可以吸引观众,使观众有认同感。从接受者 的角度来看,熟悉的电视剧可以让观众产生一些“似 曾相识”的亲近感。观众在观看的过程中,由于曾经 积累了 一些观影经验,可以更好地理解电视剧的内容, 观看后也能够更加方便准确地在人际间进行的传播。 同质化后的电视剧实际上

9、在播岀前部分审美经验和审 美情感就已经根植于观众心里,观众依靠以前熟悉的 电视剧为“复制品”定制了一个既定框架。而由于对 原来作品的喜好和兴趣,即使面对克隆复制的产品, 也不会产生反感和厌烦之感,甚至爱屋及乌给予同样 的喜爱和支持。实际上,这是下行市场反过来影响上 行生产的一种客观表现。观众对同质化作品的支持也 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同质化现象的增加,对于创造一 个同质化的电视剧市场起到了推动意义。(三)投资方为了节约成本和降低风险,美学诉 求和文化原则让位于产业原则电视剧是精神产品,具有典型的审美功能,但是 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化的产业化越来越成为一个重要 的特征,产业化使电视作品具备了大众文化批

10、量复制 和拷贝的创作生产特点,商业属性越来越突显美学诉 求和文化原则让位于产业原则。不断重复的一些元素 比如类似的题材、风格或者是主题培养了相对固定的 观众群体。如果主动去尝试创新投资方就可能面临机 会均等的成功与失败,也就意味着巨大的市场风险。 所以不少投资方和创作者出于商业运作的考虑,为确 保收视率与经济效益,对有一定影响力和知名度的现 成作品的跟风便成为一种捷径,既便利又快捷,且在 播出之前就能产生一定的影响,使作品在宣传和包装 时就有了强有力的支撑点。所以同质化创作也是一种 经济现象,一种自由的市场调动,对制作方而言,不 仅在作品未出炉之时就借助原创的影响力先行“造势”, 节约了大量营

11、销、宣传成本,还在商业上为资金回笼 增加了保险系数。加上国内的电视剧市场有了比较成 熟的运作模式,制片方和导演手中却缺少优秀的原创 剧本,在这种情况下将两个市场“优势互补”不失为“两全之举”。在媒体聚变的发展过程中,网络、手机等新媒体 异军突起,强势地吸引审美主体有限的注意力资源, 分割主体休闲娱乐时间,改变人们娱乐习惯,塑造出 新的娱乐文化形态,除了传统媒体电视节目平移之外, 网站原创,网友上传,热点视频链接给审美主体带来 无限的新鲜,所以在新媒体分众时代的语境下,优秀 的电视剧由于制作精良还可以吸引受众的眼球,但是 千人一面的同质化电视剧在竞争中必然面临失败的局 面,让整个行业如履薄冰。所以创作主体出于对自身 行业生命的一种保护,一定要做好吸收和创新的平衡 意识,趋利避害,细分观众,树立品牌意识。使电视 剧进入健康的异质化竞争阶段。参考文献:邹文广,常晋芳.当代大众文化的本质特征J. 新华文摘,2002 (2): 132.2熊仁明.电视新闻的同质化现象浅析J.湖南第 一师范学报,2009 (3): 38.韩杰,赵志伟.2010年翻拍剧100多部影视翻 拍为何成“香悖悖” 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0-11-12(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