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电影《我和我的祖国》的声音分析

I***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20.52KB
约6页
文档ID:212936698
电影《我和我的祖国》的声音分析_第1页
1/6

电影《我和我的祖国》的声音分析 李伯伦摘 要:走过百年历史的电影,从无声走向了有声,从过去单一的声音运用走到了今天的声音多元化发展那些生动的配音、经典的台词、好听的音乐、扣人心弦的音响,会让观众对一部影片难以忘怀,每每想起,总是心潮澎湃声音作为影视作品创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占据了不可或缺的地位,它的运用也越来越多元化一部好影片,有多少记忆是丰富多彩的声音带给你的,有多少想象的空间是声音为你开启的;而一个好导演,将声音运用到淋漓尽致,作品也自然会敲开观众的心门关键词:音响;音乐;语言;多元化:J905:A :2096-3866(2020)08-0052-02从我们降临人间的那一刻开始,声音就始终陪伴着我们我们用来感知世界的是妈妈的呼吸声,我们用来问候世界的是第一声啼哭声音让这个世界变得有生气,声音让这个世界动起来,声音让这个世界更丰富多彩我们说声音是人类感知世界的重要媒介,那么,影视作品中的声音,就是我们感知电影这门视听艺术生命力、感染力的重要媒介电影《我和我的祖国》中的声音运用,让这部影视作品深入人心,久久难忘一、音乐在本片中起到的作用音乐作为在电影中渲染气氛的调味料,为电影《我和我的祖国》的情感表达增加了感染力,成为最能调动人情绪的工具,也发挥了起承、转合的作用。

一)感情丰富的背景音乐在影片《我和我的祖国》中,大量背景音乐的运用,不仅丰富了语言所不能表达的效果,还渲染了气氛例如《前夜》篇章中,当负责人问到由黄渤扮演的林治远是否能顺利完成电动升旗任务时,林治远回答“不敢保证万无一失”,这时背景音乐响起,既烘托了紧张的气氛,也让人感觉到了这项工作的难度,从而反映出技术人员顺利完成任务的不容易可以说背景音乐非常恰当地烘托和渲染了气氛而在《相遇》篇章里,背景音乐的运用甚至代替了主人公的台词男女主角在公交车上的交流,几乎就是以女主角的单独讲述和男主角的默不作声完成的,虽然男主角几乎没有一句台词,但是以大提琴为主要乐器的背景音乐,把男主角当时复杂的心情表达得淋漓尽致,也从一个侧面烘托了这些无名英雄们为祖国无私奉献的伟大人格起到同样作用的还有在《北京你好》中,当张北京知道四川娃去鸟巢的真正原因时的背景音乐;《白昼流星》中当李叔知道两兄弟偷钱后响起的背景音乐,这些影片的高潮部分,导演都用恰当的背景音乐反映了人物性格,烘托了气氛不同风格乐器的选择、节奏和旋律各异的背景音乐也充分体现了不同的地域性特点,比如《夺冠》中充满上海调调的背景音乐,《北京你好》中的京韵大鼓、三弦等乐器的选择都带有浓浓的地域特点,旋律响起,代入感极强。

二)歌曲在本片中的运用歌曲是电影音乐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我和我的祖国》作为本片的主题歌,除了在电影的开头和结尾中出现,还被恰当的运用在影片的中间部分,作为有声隔断成为贯穿整部电影的灵魂和主旋律而为了丰富歌曲的表现形式,影片开头选用了王菲的演唱版本,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结尾,来自各行各业人群的齐唱版本《我和我的祖国》,表达了全国人民对伟大祖国的热爱,体现了影片所要表达的爱国主义情怀除了主题歌,整部影片还选取了另外几首插曲,这些歌曲的运用既服务了每一篇章故事的叙述需要,也一定程度地烘托和丰富了影片的情感表达如《前夜》篇章中《国歌》的选用,就烘托出开国大典的历史时刻;《相遇》篇章中《歌唱祖国》歌曲的选用,表达了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举国欢庆,广大群众对伟大祖国感到光荣与自豪的热烈场景;而歌曲《东方之珠》的选用,无疑有力的表达了《回归》这一主题在《东方之珠》旋律的衬托下,香港警察更换警徽这一重要的历史时刻多了一份温情,看到这里,观众不仅潸然泪下,再一次为祖国的强大而自豪;还有《北京你好》篇章中,当葛优扮演的出租车司机张北京将来自四川的留守儿童送回酒店,他突然叫住四川娃,把几经周折终于拿回的奥运会开幕式门票交到孩子手中时,歌曲《回到那一天》响起,这一个举动让张北京找回了“父亲”这个角色,找回了父亲的责任。

可以说,几首歌曲对推动故事进展,表达人物情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二、音响对烘托气氛所发挥的作用音响是比音乐更具有形象性的声音,它更具体、更形象,也更真实比如发动机的旋转声、表针的计时声、街路上的车水马龙、胡同里孩子们的嬉戏声,当这些声音一进入到我们的耳朵里,相对应的场景顿时呈现在我们的脑海里这也让画面更加真实,更让人身临其境音响的运用还对人物性格的刻画起到辅助作用而对于《我和我的祖国》这部影片来说,一些历史原声音响的运用,也让影片更具有时代感一)用恰当的音响串起每一个篇章《我和我的祖国》这部电影是由7个篇章组成的7个故事单元记录祖国7个历史性时刻,怎么把他们串联起来,整部影片选用了在纸卷上书写的方式作为隔断每一个隔断没有一句解说词,取而代之的是打开纸卷的音响、钢笔在纸卷上书写的音响,将“展现历史”、“记录历史”的寓意表达出来二)服务于渲染气氛和人物性格刻画的音响看过影片的人一定对林治远在开国大典前5个小时准备电动升旗仪式工作的场景、第一课原子弹爆炸成功举国欢庆、女排首获世界大赛三连冠、北京奥运会开幕、备飞女飞行员“巾帼不让须眉”的豪爽性格等情节记忆犹新为什么记忆犹新?恰当的音响运用功不可没。

《前夜》中,当林治远为保证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面五星红旗顺利升起而一遍一遍计算数据、画图、实验……焊接声、撕布料声、发动机旋转声、怀表的计时声、风声,都将开国大典前夜电动升旗的紧张准备工作展现得淋漓尽致《夺冠》开篇,棋子落入棋盘的声音、蝈蝈的叫声、炒菜的声音……这些胡同里百姓生活的音响一下子将故事發生的地点交待得非常清楚而冬冬跑上跑下、调试天线的音响,将为了保证邻居们能够顺利观看比赛,耽误了与青梅竹马的小伙伴道别的复杂心情表现出来,让观众被冬冬逗乐的同时也替他感到遗憾还有《回归》中,为了“一秒不差”的将国旗升起,等待的过程中齿轮的转动声、表针的走动声,这些音响的运用无疑对烘托、渲染气氛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音响的恰当使用,也能形象的刻画出人物的性格比如,《护航》中女飞行员吕潇然与男友吃分手饭那一桥段,吃面条的“秃噜”声,大口喝水声,都将女主角鲜明的性格特点形象地刻画出来,可以说惟妙惟肖三)历史原声音响的运用值得一提的是,这部影片中“历史原声音响”的运用我们都知道,这是一部主旋律献礼大片,影片选取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历史时刻,讲述了7个人的7个瞬间而导演在讲述过程中恰当的将一些当年的历史原声音响运用其中,增添了仪式感。

例如《前夜》中选用的开国大典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原声音响;《回归》中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交接仪式的现场原声音响;《白昼流星》中当年神舟十一号返回舱返回时的新闻报道原声音响;《护航》中运用了2015年9月3日天安门阅兵现场新闻报道解说的原声音响等三、地方语言的运用语言,作为影视作品中必不可少的声音,电影《我和我的祖国》也出现了好多地方方言,比如《前夜》中林治远的方言,《夺冠》中的上海话,《北京你好》中葛优的地道北京话,这些方言的运用都拉进了影片和普通观众的距离,让人有一种亲切感和亲历感四、声音多元化,让想象空间更广阔我们说声音给了我们无限的想象力,然而,在今天电影作品中突出声音多元化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的认识到,多种声音的交替使用、适当留白,会让观众插上想象力的翅膀,不仅拓展了影片所要表达的空间,也让影片多了多元化的个性表达电影《我和我的祖国》,将音乐、音响、语言等多种声音符号交替运用到了每一个篇章里,听觉冲击力极强,将7个发生在不同年代、不同地点、不同人物身上的故事串联到一起,既有主旋律《我和我的祖国》的一以贯之,也有不同声音特色的个性化展示,丰富了观众的想象空间,也强化了主题。

可以说,导演对声音的恰当处理和运用,为影片贡献了好票房、好成绩、好口碑参考文献:[1]张凤涛.音響美学[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2]李南.影视声音艺术[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1.[3]从导演手记看“我和我的祖国”[EB/OL].https://[4]看哭国人的“我和我的祖国”,为何如此动人?[EB/OL].https:// -全文完-。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