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明经济发展的困惑原因及路径突破-基于上海中心城市集聚和扩散效应的分析———————————————————————————————— 作者:———————————————————————————————— 日期: 崇明经济开展的困惑、原因及路径突破——基于上海中心城市集聚和扩散效应的分析摘 要:改革开放30年,崇明经济开展取得很大成就,但与上海市总体水平以及其他区相比,却远远滞后且有差距不断扩大之势是什么阻碍了崇明的开展,其背后的原因是什么,是确定未来开展方向的根底和根本本文认为区域经济“增长极〞理论的集聚效应和扩散效应能够很好地解释崇明的开展困惑,并由此出发剖析了崇明经济滞后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未来突破路径以及解决对策一、问题的提出纵观崇明经济开展的历史,错过了屡次开展的良好机遇,时至改革开放30年后的今日,长江隧桥即将建成通车,生态岛开展理念日益深入人心,上海建立国际性大都市的步伐执着而又坚决,崇明再次面临新一轮开展的历史机遇然而,客观审视崇明经济开展的过去、现在与未来,却依然存在一些困惑:第一、崇明经济开展为什么大幅滞后上海整体经济的开展?长期以来,上海在率先迈向国际的过程中,各区县经济飞速开展,而崇明经济开展似乎“波澜不惊〞。
如表一,1995年以来,除长兴岛、横沙岛划归崇明管辖的2005年外,崇明国内生产总值在上海市的比例呈连续下降趋势,作为占上海总面积六分之一的崇明,2007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仅占上海市的1.01%,人均GDP只相当于全市平均水平的1/4,贫困人口为全市最多与其它郊区在经济开展的差距也越来越大,1995年崇明GDP为金山的1.07倍,而到2007年却只占金山的40.2%表一:近年来崇明GDP与上海市、金山区比拟年份崇明县〔亿元〕上海市〔亿元〕崇明/上海〔%〕金山区〔亿元〕崇明/金山〔%〕19952 462.6200054.04 551.2200482005200610 366.42007122.812 188.8资料来源:上海统计网,第二、崇明经济开展的具体突破为什么依然迷茫?长期薄弱的经济根底,似乎使崇明无法把生态岛的宏大理想分解成具体可行的工作目标,当长江天堑即将一架变通途的时候,显得有点手足无措特色的生态产业体系尚未形成,现代高效生态农业处起步阶段,与之相配套的根底设施依然落后除长兴岛海洋装备制造业外,现代制造业处于转型期,新的增长点没有形成,截至2006年底,全县经登记批准的工业科技企业只有63家,占全县工业总数的6.1%,其中,经上海市科委批准的高新技术企业只有29家,占全市总数2303个的1.1%。
现代效劳业开展严重滞后,2007年第三产业增加值为亿元,如图一,与其他郊区差距较大,占GDP的比例为37.3%,低于全市52.6%的比例旅游业特色不突出,2007年全年共接待游客101.56万人次,只占上海接待国内外旅客〔包括上海市民在本地旅游人数〕10875.59万人的0.93%,推动经济开展的支撑力明显缺乏图一:2007年上海各郊区县效劳业开展比拟〔单位:亿元,%〕数据来源:?上海效劳业经济2007年运行分析与2021年运行展望?二、根底理论增长极理论是由法国经济学家佩鲁提出的,其核心内容是:在经济开展的过程中,由于某些主导部门或者有创新力的企业在特定区域或者城市聚集,从而形成一种资本和技术高度集中、增长迅速并且有显著经济效益的经济开展机制,其对临近地区的开展有着强大的辐射作用中心城市就是一种典型的增长极1、中心城市的集聚效应中心城市的聚集效应是指中心城市吸收、聚合各类生产要素的效能中心城市凭借其在区位条件、效劳能力、交通运输、信息交换、设施水平、人口规模等诸多方面的优势,对区域内的资源、资金、人才、信息、产业具有强大的吸引力,促使区域内的这些生产要素向中心城市集中聚集效应对中心城市的开展产生规模和外部经济效益。
随着中心城市市场的扩大,企业的生产规模扩大,劳动生产率得到提高外部经济的存在减少了交易本钱,强化了企业间的社会接触,通过竞争激发起企业内在活力,促进社会分工、科学技术与管理的开展并进一步吸引了许多贸易、金融、科研、教育机构的形成,为企业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人才、资金、能源、原材料集中的过程,一方面加快了中心城市的经济开展,另一方面却使周围地区因缺少人力、物力、财力而降低开展速度在中心城市开展的初期,表现为聚集效应随时间增大,并到达最大值,然后,才趋于下降2、中心城市的扩散效应中心城市的扩散效应是指中心城市通过输出各类生产要素向周边地区扩散其经济成果的功能,在实现中心城市与周边地区共同开展的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中心城市的扩散功能主要表现在:第一,生产要素的扩散随着经济的开展、能量的聚集,中心城市的生产本钱、生活费用必然会提高,规模经济会有所削弱为了追求更高的边际收益,人才、资金、信息等各种生产要素开场向周边地区转移第二,产业的扩散中心城市与周边地区之间存在着上中下梯度产业链关系随着生产要素的流动,中心城市的某些产业逐步向周边地区转移和扩散,实现区域内的产业升级和经济构造调整在中心城市开展的初期,扩散效应最初很小,当中心城市到达足够大规模,经济社会环境到达饱和状态,外围与中心城市相比显示出更大的比拟优势,投资开场由中心城市转向外围,在周围地区建立分工厂、分公司,吸收中心城市的技术工人、资金、设备流出用于辅助邻近地区的经济开展,城市扩散效应增强。
三、原因解读改革开放以来,上海中心城市凭借自身的优势,不断积累并吸纳周边地区的有利因素,大大增强了自己的竞争能力,成为中国经济开展的中心,其增长极的集聚效应和扩散效应也表现的非常明显,影响着周边地区的开展,也解释了崇明经济开展的落后和迷茫1、上海中心城市的集聚效应导致崇明经济开展核心要素的空心化当上海中心城市在集聚效应的作用下,投资环境和就业时机得到改善,对周边地区人才、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表现出较为强烈的聚集效应,使周边地区出现人才、资金等生产要素的匮乏崇明作为上海的遥远郊区,在资本形成方面,本地企业和老百姓的积蓄因本地市场小、投资时机少、效益低而流向上海中心城市,据统计2007年崇明本地银行共接收存款296亿元,而发放贷款仅169亿元;在移民方面,崇明吸纳人才的条件和环境相对较差,人才不断流向上海中心城市,据统计2003年崇明输出3400名大学生,同期回崇明就业的仅有512名,而同年2400名崇明籍中专毕业生几乎没有回崇明就业;在竞争能力方面,崇明本地的企业因为技术、人才劣势慢慢处于竞争的劣势,2007年全县1000多家工业企业中,产值在2亿元以上的只有13家2、交通的瓶颈限制了上海中心城市对崇明扩散效应的发挥交通是地区之间要素扩散的媒介,先进和落后地区之间建立兴旺的道路交通网络是增长极有效发挥扩散效应的根底。
崇明作为一个岛屿,经济方面与外界唯一联系方式是水运,这种水运的方式弊端包括:一是承载能力低,无法实现大规模的物品运输;二是效率差,短距离水运程序比拟复杂,船速较慢,受天气的影响较大,一旦遇到台风、大雾等恶劣天气,就无法通行;三是交通本钱高,同样情况下,崇明到市中心的交通费用远大于其他郊区到市中心的交通费用交通瓶颈严重制约了崇明与市区的往来,使中心城区的技术、人才、资本等经济开展的要素无法自由流到崇明,信息闭塞,使崇明成为一座孤岛而与此相比,随着上海中、外环线、A30、A20公路的建立,轨道交通网的扩大,其他郊区与市中心联系日益严密,即便是上海周边的江苏苏州、昆山、浙江嘉兴等地,其交通状况也优于崇明,因此更便利承接上海中心城市各种生产要素和产业的扩散,加强区域内分工合作,在与上海中心城市互动中促进了本地经济的开展3、生态岛的产业定位制约了崇明承接上海中心城市产业的梯度转移支配产业转移的规律是:为了利用低本钱要素,资本从高本钱要素地区转移到低本钱要素地区随着上海中心城区的开展,劳动力、土地住房、环境保护、效劳行业等各种生产要素价格上涨,产业呈现梯度转移的趋势,一方面不断把制造业尤其是低端的制造业转移到周边地区,另一方面集中力量开展优势的效劳经济,2007年上海10个中心城区效劳经济增加值占全市的%,而卢湾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高达93%,虹口为92.5%,长宁为%。
按照崇明三岛的功能定位,崇明“着力推进旅游度假和户外运动产业、科技研发业等现代效劳业,大力提高生态型现代都市农业的规模和水平,示范开展清洁型制造业和资源节约型产业〞产业定位的高水平、高起点,尤其是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高要求,就导致了崇明无法承接低端的制造业,而高技术无污染的工业和现代效劳业很大程度上仍然是上海中心城市开展的重点,还没有向外扩散的现实动力,2007年9个郊区县效劳经济增加值为1446亿元,只占全市的23.2%同样作为郊区,利用劳动力、土地、各种原材料价格低廉、相对宽松制度环境等优势,金山成立了化工产业区,嘉定开展汽车制造业,宝山开展钢铁制造业四、路径突破上海中心城市的集聚开展制约了崇明经济的开展,而另一方面,由于客观条件和主观因素的影响,崇明又没有充分享受到上海中心城市经济开展的好处根据增长极理论,从总体上崇明可以依循两条路径寻求经济开展的突破: 1、培育新的增长极美国长岛的经济开展经历说明,培育新的增长极是经济开展转型的良好方式从20世纪初至今,长岛经济两次重大经济转型,第一次是依托国防经济,开展飞机、宇宙飞船及其他军工产品研究开发和生产制造的基地;第二次是依托毗邻纽约这一国际大都市,坚持与纽约进展合理分工、协同配套的开展原那么,开展IT产业和现代效劳业〔金融保险、医疗保健、休闲度假〕。
因为崇明地域辽阔、经济开展水平落后,为从根本上快速实现崇明经济开展的突破,这就客观上要求崇明根据其资源、区位、人才等方面的特点,按照差异化和比拟优势的原那么进展产业布局,首先通过政府方案和重点吸引投资的形式,有选择地在特定有条件的地区比方陈家镇地区形成经济增长极,寻求生态产业开展路径的突破,使其充分实现规模经济并确定在整个上海乃至长三角地区经济开展中的优势地位,然后凭借市场机制的引导,使得增长极的经济辐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并从其邻近地区开场逐步带动崇明经济的全面共同开展2、弱化集聚效应的抑制,强化扩散效应的促进一方面,要弱化上海中心城市集聚效应对崇明经济的不利影响,通过一系列鼓励措施,减少本地资金、人才、技术等经济开展要素流出,创造良好的环境使经济开展的要素在本地自由配置,提高要素的收益另一方面,要强化上海中心城市扩散效应对崇明经济的促进效应,逐步克制制约因素的影响,积极主动地承受上海中心城市的经济辐射,畅通人才、资本、信息、技术等要素流通渠道以开放的心态、主动的精神,创新的意识,改革的举措,充分利用上海这一中国经济中心的平台优势,努力实现与上海中心城市的一体化开展五、对策思考根据上述分析,结合崇明实际情况,当前崇明完全可以融合上述两种路径突破的方式,在实践中不断寻求新的开展突破,“以改革开放的新举措,促进经济社会的新开展。
〞1、培养特色产业集群,寻求生态产业开展突破产业集群是指众多既互相独立又相互关联的企业以及相关支撑机构依据专业化分工和协作在地理空间上高度聚集,并形成强劲开展和持续竞争优势,是经济增长极的重要支撑力量崇明要结合生态岛的产业定位,重点培育特色生态产业集群,在产业集群的选择上,一是立足上海整体开展战略和长三角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