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古诗文教学与高中生理想人格的塑造策略研究 摘 要:就当今社会而言,对于人才的要求是比较高的人们要想适应社会的需求,就需要在求学阶段树立正确的三观,促进自我的发展高中语文教材就有很多体现着不同理想人格的文章,比如有爱国的,有诚信的,也有积极向上心态的,这些文章均可以达到对高中生理想人格的塑造作用,促使学生不断地完善自我文章就高中生理想人格以及高中古诗文教学中理想人格塑造的意义进行阐述,分析高中古诗文教学中理想人格塑造的现状,提出高中古诗文教学与高中生理想人格的塑造策略关键词:高中;古诗文教学;理想人格;意义;策略一、 引言高中语文教材以古诗文为主,学生整体学习是比较困难的在这样的背景之下,语文教师必须要积极地探索新型的教学方法,达到传递知识以及树人的目的本次研究通过将语文教学和理想人格结合起来,可以实现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能够对古诗文中理想人格进行了解通过古诗文探究理想人格,可以了解到那个时代的人的基本素养,比如奋斗的精神、诚实守信的品质等,通过渗透这些素养、品质,便可以对高中生的理想人格进行塑造,降低应试教育对课堂的影响,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文的含义,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二、 高中生理想人格的概述对理想人格的研究,从古至今都是非常多的。
比如,有学者指出,理想人格其实就是一个民族、一个社会较为推崇的一种人格的范例,其体现了该社会的一种价值观念也有的学者从哲学的角度对理想人格进行定义,将理想人格看为是一种人格模式的理想化同样也有学者将理想人格定义为真善美通过对多位学者对于理想人格的学习研究,在文章中,将理想人格定义为人格中的一种,且是最高层次的,被人们所推崇的一些优秀的品质比如,孝道、艰苦奋斗的精神、爱国主义精神、诚实守信的品质等就是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理想人格,具有代表性的有儒家和道家,其在当下的社会中起着积极的引导作用比如,儒家就倡导仁义礼智信,道家则倡导自然和谐统一教师应善于从高中语文古诗文中挖掘优秀的人格品质,在教学环节进行渗透,以达到对学生人格进行塑造,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三、 高中古诗文教学中理想人格塑造的意义(一)有利于实现我国教育的改革长期以来,我国均处于应试教育的背景之下,则是过于注重学生的成绩,忽略了学生人格的培养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各大企业对于人才的要求在不断地提升,这也促使了教育界的改革素质教育是一种新型的教育理念,其强调在传递给学生知识的同时,要注重学生的心理、性格以及身体的全面发展通过在高中古诗文教学中,融入理想人格塑造的相关内容,可以实现对传统一言堂教学模式的转变,尤其是对应试教育思想的彻底变革,有利于我国的教育走向全面素质化。
二)有利于提升学生对古诗文学习的兴趣以及教学质量众所周知,高中是学生学习最为紧张的一个阶段,学生需要学习的课程比较多,除了语数外一些基础课程之外,还包含生物、地理等相关学科,而语文这门学科在高考中分值是比较大的在这种背景之下,无论是高中的教师还是学生,教与学都过于的功利化,教师一味地以讲解、背诵、记忆为主,这也使得学生缺乏对古诗文学习的兴趣,学生学习是在压迫之下的一种被动性记忆反之,将理想人格塑造融入高中古诗文教学中,则可以将教学从传统的单一式讲解转变为挖掘古诗文中所隐藏的一些人格、优秀的品质在这样的课堂中,不仅趣味性提升,还有利于塑造学生的人格,帮助学生掌握古诗文中所包含的各类知识点和内容,全面提升高中古诗文教学的质量三)有利于塑造高中生的理想人格当下的社会节奏快,社会问题突显,比如,个体过于的急功近利,人际关系比较冷漠等,成年人深受影响,高中生也不例外高中生处于一个特殊的阶段,如果受社会中的一些不良习气的影响,就会导致其树立不正确的价值观近几年来,高中生人格缺失现象是非常明显的,很多学生因为一点小事,未被正确的引导,而走上犯罪之路因此,高中的语文教师就要充分地发挥课本的作用,真正地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中有很多优秀的思想,均是值得人们不断地进行学习和借鉴的而高中语文古诗文中又包含着很多的优秀品质和人格,比如,爱国主义精神、艰苦奋斗的理念等语文教师如果能够充分地发挥出该门学科的优势,便可以真正地达到帮助高中生塑造理想人格的目的,不断地促进高中生的发展四)有利于促进高中生的全面发展当下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是比较高的,人们除了要具备基本的知识技能之外,还需要能够树立正确的三观、优秀的人格品质高中古诗文中隐藏的优秀人格品质是非常多的,比如,尊师重教的理念、人本化的思想、可持续发展的眼光、忧患的意识、集体主义观念等通过在学习古诗文教学中将这些优秀的人格和品质进行渗透,有利于帮助高中生在成长的特殊阶段,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四、 高中古诗文教学中理想人格塑造的现状(一)学生缺乏对古诗文学习的兴趣,学习方式过于机械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导师,但是根据相关学生反映,高中阶段的语文难度较高,学生最害怕的就是学习古诗文在这种情况之下,学生便对古诗文产生了一种恐惧的心理,加之古诗文本身的特点,以及长期以来教学方法的约束,也使得学生在学习古诗文时,主要是以不断地记笔记、背诵为主。
学生一味地被动接受知识,无法深入地体会古诗文中作者的情感和理想人格,那么学生的学习兴趣便会降低,学习的效率也会逐步变低其次,学生学习方式过于的机械化虽然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之下,强调教育一定要落实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但是多拿一分、超越千人的这种思想,仍然停留在當下的高中生以及教师的脑海中,高中生就像是一台机器,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对于古诗文的学习也停留在句式的翻译以及考点上,整体的学习方法过于的机械化和死板,人格教育也无法真正地落实二)学生在学习古诗文时,过于功利化在高中语文教材中,古诗文所占的比例是非常大的,很多教师和学生受考试的压力,在对古诗文教学时,主要是对古诗文中的一些字词进行解释,对通假字进行分析,单纯地记忆文章的翻译,缺失了对古诗文教学中诸多名人的理想人格通过对诸多学生的调查,很多学生都认为学习就应该学习和考试相关的内容,就要争分夺秒,否则就是浪费时间这种功利化的心态,是比较可悲的,同时也不利于落实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理想人格三)教师教学方法过于单一古诗文在高中语文教材中占较大的比例,整体学习的难度较高然而,很多教师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开展古诗文的教学时仍然采用单一、陈旧的教学方法。
比如,讲解古诗文的作者、创作的背景,然后对古诗文内容逐字逐句的翻译,整个古诗文教学过程毫无情感而言,完全是机械地学习一些小组探究、问题引导等模式虽然在课堂中运用,但是由于古诗文本身难度较高,很多教师在使用这类教学方法时缺乏全面性以及深入性研究,导致学生在课堂中的自主性不高在这种教学模式之下,学生学习缺乏兴趣、学习较为功利化也是必然的四)古诗文教学过于注重工具性,忽略了人文性语文是一门人文性以及工具性相结合的学科,但当下很多的高中语文教师并不注重两者的结合,往往过于重视工具性比如,在对古诗进行讲解时,教师会在课堂中花较多的时间去讲解何为绝句、何为律诗、何为词牌名等,文学的基本常识,比如,该首古诗创作的背景、作者的简介等,对于其中所渗透的人格或者是情感并不重视在这种背景下,不仅教学效率无法提升,高中生的理想人格塑造也难以落实五、 高中古诗文教学与高中生理想人格的塑造策略(一)通过课前预习,渗透正确的爱情观课前预习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课堂中教师所需要讲述的内容,逐步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但是就传统的高中语文教学阶段,教师虽然会布置相关的预习任务,但是由于任务布置缺乏一定的指引,仅凭借学生自己的能力是无法做到对知识的预习的,这也使得预习流于形式。
因此,文章在预习环节设置一个预习的导案,通过该导案引导学生自主预习,感受古诗文的相关内容和情感比如,《氓》是学生初步进入高中所接触的《诗经》篇目,是最早的诗歌,更是《国风》中的代表作,展现了时代的特征以及诗歌的特点该首诗的学习过程中,需要学生了解这是一首四言诗,能够通过预习感受《诗经》中赋比兴的艺术手法,同时体会古代人们对爱情的一种真挚,树立正确积极的爱情观念在引导学生对该首古诗进行预习时,教师可以先设置微课,比如,在微课中先简介《氓》的作者、写作的背景接着让学生朗读全文,观察该首古诗的结构,最后根据注释试着翻译,把握全文中心情感通过提前预习,可以让学生自主地对古诗文进行探究,了解古诗文创作的相关背景、写作的内容在预习的过程中,学生便可以自主规划学习内容,了解这首诗古诗展示的是一个弃妇的不幸家庭生活以及婚姻悲剧,同时让学生思考当下社会和当时社会之间的差别,在现有的社会中,女性应该如何生存?应该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逐步渗透正确的爱情观,落实自尊、自强和自立的优秀品质的教育二)通过合理设疑,渗透追求理想的人格素养在古代,人们有时生活在一个乱世之中,不仅温饱问题难以解决,也会有很多不公平的现象。
在这样的背景下,仍然会有很多杰出的诗人以及伟人出现高中语文教师要深度研读古诗文,挖掘古诗文中所蕴含的一些理想的人格,为当下的高中生指明成长的方向比如,在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合理设疑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循序渐进的引导,让学生了解整个古诗文的含义以及中心思想《离骚》是楚辞体的代表作品,在该文学作品中采用了移情法,屈原在诗中借助香草、美人等一些高洁之物,展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和情怀,整体采用了较为丰富的想象进行描述,体现了屈原的忧国忧民以及在乱世之下,仍然追求理想的一种人格素养开展该节课程教学时,教师就可以通过循序渐进的引导方式,让学生自主地对该节课程进行分析和探讨首先,要求学生集体朗读该部分的古诗文其次,提出问题文章一共分为几部分,分别讲述什么样的内容?在第一部分的第一节中,诗人叹息、掩涕,究竟是为何?屈原遭受了怎样不公平的待遇?第二部分讲述的是什么内容?通过对全文通读,从外至内逐步分析,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该古诗文一共可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讲述诗人忧国忧民的博大情怀,同时又遭遇不公平的待遇第二部分体现了屈原的民本以及圣君贤相政治的思想在这样的课堂中,充分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也让学生了解了在追求理想的途中,必然有很多的坎坷,但也要坚定不移走下去。
三)通过小组合作,渗透乐观豁达的心态高中古诗文的学习本身就是比较枯燥的,因为古诗文的表达方式,和学生们所使用的语言是不同的,学生需要先对其进行翻译,才能够了解其讲述的内容为了避免传统的一言堂教学模式,教师便可以在课堂中融入小组合作探讨的方式,让学生共同对知识进行自主的学习和探究,逐步渗透文本中的相关情感以《赤壁赋》为例,在对本节课进行学习时,教师可以将其分为三个课时第一个课时主要是让学生在小组内部进行课文的朗读,在反复朗读过程中,了解课文的相关写作背景和基础内容同时根据相关注释对文言文进行翻译第二个课时帮助学生梳理整个文章的脉络,以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在小组内部对每一节的相关内容进行研读,逐步体悟作者在矛盾中走向释然的过程第三课时则是让学生在小组内部探讨学习过的相关古诗文、作者的一些精神,将其和苏轼的精神进行对比,在对比的过程中,渗透乐观豁达的精神和心态,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以及合作能力四)通过竞赛活动,渗透爱国情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就古诗文而言,其学习的难度本身就较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也不强,这就需要教师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除了在课堂之前融入预习活动,课堂中合理创设小组合作探究之外,教师还可以通过设置竞赛活动,帮助学生理解文本的相关情感,渗透理想人格,促进高中生的全面发展。
就传统的朗读而言,主要是在课前开展的,但是很多学生在朗读结束之后,还不了解古诗文所表达的基础内容,这也使得朗读流于形式因此,教师除了可以在课堂开始前进行朗读活动之外,还可以在课堂教学结束之后设置和朗读相关的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