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商业银行发展移动支付业务探索

ji****8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21.99KB
约9页
文档ID:212264300
商业银行发展移动支付业务探索_第1页
1/9

商业银行发展移动支付业务探索 梁婷摘要:近年来,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与金融支付领域的相互融合,移动支付的技术创新百花齐放,各种新兴支付业务规模保持高速的增长态势,产品和服务朝着更加便捷、高效的方向发展,移动支付已渗透进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深刻影响着我们的消费习惯和行为方式本文对我国现时的移动支付发展现状进行了归纳总结,阐述移动支付的发展意义,剖析商业银行发展移动支付业务面临的挑战,并提出有关推动商业银行移动支付业务发展的对策与建议关键词:商业银行 移动支付 挑战 对策一、 引言互联网以“开放、协助、平等、分享”为核心理念,自推出以来,就在全球得到了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更促使我国移动支付业务量持续呈现出爆发式增长态势在这个追求创新的移动支付环境下,为了抢占金融创新水平竞争的先机,我国各商业银行、支付机构、厂商等都如荼如火地在移动支付业务领域开展积极探索在移动支付领域,非银行主导的支付业务的规模与增速明显高于商业银行主导的电子支付渠道,并通过构建O2O支付闭环的方式逐步渗透到商业银行此前主导的线下收单市场因此,如何把握移动支付的重要机遇和有效应对支付环境的深刻变革已成为商业银行的严峻挑战和重要研究命题。

二、我国移动支付发展现状相对国外而言,我国移动支付起步相对较晚,但发展非常迅速据工信部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6月30日,我国移动用户总规模达到13亿,人口普及率达94.6%我国移动支付主要以钱包、扫描二维码、支付等方式出现在市场上,不管身处大型商业中心还是巷子里的小铺,随处可见支付、支付宝、Apple Pay的身影根据《中国支付清算行业运行报告(2016)》的数据显示,2015年,国内银行共处理移动支付业务138.37亿笔,金额高达108.22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05.86%和379.06%当前,我国越来越多的商业银行意识到移动支付的规模之大、增速之快、覆盖之广,纷纷借助迅速崛起的移动社交工具发力,在移动端为客户提供更加贴心的金融服务自2013年7月招商银行宣布推出首家银行以来,我国各大商业银行相继开通银行,为客户提供随时随地、触手可及的金融服务;2013年8月,支付正式上线,移动支付进一步渗透;2014年1月,腾讯移动理财平台理财通正式上线,派发红包1000万元;2016年7月,工商银行正式宣布推出二维码支付产品,这标志着工行成为国内首家具备二维码支付产品的商业银行;2016年9月,京东白条官方消息称正式推出白条闪付产品。

现将主要的商业银行移动支付业务开展情况总结如下:主要的商业银行移动支付业务开展情况商业银行移动支付业务开展情况中国银行 2013年12月,中行推出了“中银移动支付”APP应用该APP应用整合了中银快付、银行支付、协议支付等多种移动支付产品,全方位覆盖日常移动支付需要工商银行工商银行抢先于其他商业银行率先推出二维码支付产品,该二维码支付除了具备当前市场主流扫码产品的全部功能外,还采用了国际清算组织的令牌技术对卡号进行变异处理,可为客户资金和信息安全提供银行级保护建设银行 2016年9月,建设银行正式推出了“龙支付”品牌,能实现“一拍即购”农业银行 2015年12月,农行联手中国银联推出基于NFC近场支付技术的农行HCE云闪付服务,开启移动支付新时代2016年2月,农行云闪付正式宣布支持Apple Pay招商银行 2013年7月,招商银行携手,推出首家“银行”2016年9月,招商银行又推出“一闪通”支付模式,客户使用“一闪通”时,只需将屏幕点亮靠近POS机即可支付,无需打开任何APP,也无需网络支持由此可见,各大商业银行都希望搭上移动支付这辆班车,致力于通过业务创新、加强合作等方式,力图在移动支付业务竞争中占领有利地位。

同时,随着支付行业电子化、互联网化不断向纵深发展,支付与经济融合进入新阶段,“移动支付”正深刻地改变着传统的支付理念和结算方式,引领我们实现由实物货币向虚拟货币的转变三、移动支付的发展意义(一)移动支付有利于提升金融服务的便捷性,让金融惠及民生众所周知,到目前为止,商业银行主要经历了以网点机构为代表的物理金融、以网上银行为代表的电子金融、以银行为代表的移动金融三大发展业态这三种业态针对客户的体验与服务升级,分别满足了“定时定点”、“随时定点”、“随时随地”的金融服务需求毋庸置疑,移动支付延伸了客户服务的渠道并满足了全天候服务的需要,大大拓宽了我国消费支付的范围,也极大地提高了用户使用的便捷性尤其对于一些落后、不发达及传统金融机构建立网点成本较高的地区而言,移动支付依托其“随时随地”的特征而将普惠金融传播到这些传统金融的“荒漠区”,使得支付行为下沉到乡、镇、村,从而扩展了用户覆盖,在提高普惠金融服务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二)移动支付倒逼支付清算变革,不断提升服务效率支付清算是整个金融服务体系的后台支撑,直接关系到经济金融体系正常运行以及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我国支付清算体系经历了手工核实、同城票据交换、电子化和信息化等发展阶段。

在手工核实阶段,资金从一个城市转到另一个城市必须通过信汇或电汇等方式,需要数天才能完成;随着电子联行系统的建成,商业银行也建立了行内通存通兑系统,资金可以实现在一天内完成跨地区转移;现时,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互联网支付、移动支付的迅速崛起,人民银行构建了由大小额支付系统、银行卡清算系统、外汇交易系统和各商业银行核心系统构成的现代化支付清算体系,使得普罗大众可以轻松享受到跨行、跨地区资金实时到账等高效便捷的金融服务 (三)移动支付有利用提高中小银行的竞争力在经济转型不断深化、利率市场化进程加快、金融脱媒等趋势下,各中小银行和具有垄断地位的大型银行比较起来,营业网点少、服务范围有限、很难形成规模效应,处于明显的劣势地位但随着移动支付的快速发展,一是由于移动支付具有灵活性、即时性和便捷性,可以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从而有利于增强和大型银行的竞争力,缩小了中小银行与大型银行的差距二是移动支付的加入还有助于突破物理网点的束缚,减少增设物理网点的建设费用及人力成本根据美国咨询机构Tower Group数据显示,通过移动支付方式办理金融业务的交易成本仅为传统柜面方式的2%,是通过ATM交易方式的10%。

三是通过网络可以快速扩宽业务经营范围,同时,依靠理财、生活服务、快速转账等增值服务,可以提高客户粘性,不断提升中小银行的竞争实力四、商业银行发展移动支付业务面临的挑战(一)运营市场复杂,缺乏统一管理模式,竞争渐趋激烈移动支付产业链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从上游的技术及方案提供方、中端芯片的提供企业,再到下游各行各业的商家这些年来,随着中国移动支付市场的迅猛发展,也形成了移动运营商、商业银行、第三方支付机构“三足鼎立”的竞争格局每一方都试图占据主导地位,互相合作的同时又互相竞争,因此无法形成一个统一的发展模式,运营市场复杂,缺乏统一管理模式,产业制度成为制约移动支付发展的瓶颈值得一提的是,在过去的2015年中,以支付宝为首的第三方支付在移动支付领域可谓占据了重要主导地位根据艾瑞咨询数据显示,自2013年第二季度开始,支付宝支付活跃用户数就已经超过了Paypal,成为全球最大截至2015年年底,支付宝拥有超过3亿实名用户,活跃用户数有1.9亿,支付宝钱包在移动支付市场占据了80%以上的市场份额同时,支付宝还积极进行业务创新,从支付延伸至代理销售、担保、融资等领域,利用自身的场景优势,将数据和流量转化为其客户关系沉淀,成为客户消费、理财等的优选入口。

毋容置疑,这对我国商业银行业务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二)商业银行近场支付产业联盟谈判能力低,无法真正主导业务发展在我国,远程支付业务发展相对成熟,但是,在近场支付领域却发展缓慢,据统计,2015年移动支付中远程支付和近场支付的占比分别为:99.72%和0.28%,占比悬殊尽管目前各大商业银行纷纷开始加入到银联、移动运营商、第三方机构等主导的近场支付产业联盟之中,致力于与其他产业链运营主体达成合作协议,提供后台结算服务然而,由于受终端渠道等资源的限制,商业银行处于相对弱势地位,在参与近场支付产业联盟的过程中谈判能力很低,商业银行仅仅作为产业链主体的协作方参与到近场支付的合作中,无法真正主导业务的发展,容易被边缘化五、推动商业银行移动支付业务发展的对策和建议移动支付业务的健康快速发展离不开产业链上下游参与方的通力合作,需要在产品模式创新与产业链融入方面开展积极的探索与实践,面对移动支付来势汹汹,监管部门及商业银行应多角度、多维度应付支付变局一)监管部门应完善支付结算制度,促进支付行业健康发展我国现行的《支付结算办法》颁布于1997 年,已难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因此,为适应支付结算业务监管需求,监管部门应结合国内支付结算业务发展的实际,加快制订《支付结算条例》,进一步加强支付结算法规制度建设。

在完善传统支付业务管理的基础上,将网上银行、移动支付、自助银行等新兴结算方式、结算主体纳入管理范畴,并对新型支付手段业务流程及电子支付参与方的权利和义务进行明确,促进电子支付法制化、良性化、规范化发展,引导支付结算市场有序运行二)商业银行应着力于优化产品布局,探索多元化发展策略移动支付产业竞争的实质是制度创新、市场创新之争据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我国各大商业银行的银行主要提供查询、转账、缴费等简单服务功能,本质上只是对银行传统服务渠道的延伸,并没有深入客户的核心需求进行产品、模式上的创新因此,为适应移动支付业务的高速发展,银行机构应紧密立足于自身的整体战略,着力于优化产品布局,创造应用场景,探索多元化发展策略一是应加强对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紧密关注,不断创新服务和产品采取线上线下相融合、近场和远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业务模式创新,进一步优化产品布局,包括NFC、二维码、LBS等,积极探索多元化发展策略二是按照“强强联手”的发展理念,不断提升与外部机构合作服务的能力,将支付等金融服务面向移动支付运营商、厂商、互联网企业等产业链合作伙伴开放,聚焦发展、共促融化,探索多方共赢的商业模式通过平台对接、数据共享等方式实现与合作伙伴之间的客户导流,融入更丰富的移动支付服务内涵。

三是顺应当前020模式的发展趋势,积极拓展O2O的深度和广度,通过开放式平台跨界合作,围绕村、社区、校园、医院、超市、公交等日常生活场景,不断丰富移动支付的服务体系,从支付运营、金融运营向商业运营转型以移动支付为纽带,把服务细化到场景,通过场景嵌入自家的产品与服务,尝试业务突破,提高服务覆盖率同时,通过分析客户支付行为及商家交易信息,实现业务场景、产品规则及信息推送等定制与组合,利用银行综合化金融服务的优势,将信用卡分期、投资理财等金融服务与移动支付进行捆绑,为客户提供更具前瞻性和综合性的优质服务三)发挥移动支付特点,全面推进普惠金融发展为积极响应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关于“坚持共享发展理念,发展普惠金融”的号召,商业银行应充分发挥移动支付终端存储容量大、覆盖面广、能打破时间及空间限制的特点,根据我国“三农”地区现金流通不便、支付结算手段匮乏的现状,全面推出快捷的小额非接移动支付产品同时,注重加强与新农合、新农保业务的整合,加强移动支付在农村地区的推广及应用,着力增加普惠金融服务和产品供给,推出低成本、易操作的移动支付产品,拓宽农村普惠金融“新内涵”,使得普惠金融能更广泛地惠及更多群体成为现实,为推进普惠金融发展探索出新的有效途径。

六、移动支付业务的展望和总结根据央行最新发布的2016年二季度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报告显示,2016年第二季度,移动支付业务增势明显,其中,银行业移动支付业务61.37亿笔,金额为29.3。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