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例谈四年级上册习作单元教学的优化策略

ji****8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22KB
约11页
文档ID:212151770
例谈四年级上册习作单元教学的优化策略_第1页
1/11

例谈四年级上册习作单元教学的优化策略 麦焕贤摘要: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是习作单元,在编排上呈现出三大系统:多元的素材导引系统、隐含的习作技巧系统、适切的习作指導系统在教学中如何有效地进行习作单元教学?笔者结合日常的教学经验做法,认为习作单元的教学应以习作为着力点和落脚点,准确定位目标,从学生习作的问题和需求出发,实现“生活”向“素材”的巧妙转化,促进“读文”与“习法”的相互融通,落实“习得”向“分享”的整体推进,最终实现学生习作能力的提升关键词:习作单元;整体推进;优化策略一、习作单元编排特点分析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是一个习作单元,它由导语、两篇精读课文、交流平台、初试身手、两篇习作例文和习作六个部分组成上册第五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作者是怎样把事情写清楚的”“写一件事,把事情写清楚”其中指向习作表达的要求是“写一件事,把事情写清楚”,这是继三年级上册“观察”、三年级下册“想象”之后的第一次集中指向于“记事”的习作单元新课标就第二学段习作方面的目标与内容指出,“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

统编教材中习作内容的编排呈现序列化,旨在使学生的习作能力螺旋上升就第二学段“记事”而言,在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就编排了“学习写日记”,这为学生后续“记事”搭设了素材积累的平台,习作本身就是学生用心与身边的人、事、物、景等之间的对话过程,关注生活积累,能让学生在写作时更有效地从生活素材中提取与习作要求相匹配的写作内容后面的“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我有一个想法”“我的植物朋友”都是让学生留心观察,并试着将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等用多种方法写下来就第二学段“写清楚”而言,从三年级上册开始出现,通过几次习作内容的编排,我们发现,统编教材在“写清楚”上也给学生搭设了螺旋上升的支架,如三年级下册“写清楚”有明确的对象,一开始是写“植物朋友”,然后是写“图画”,接着是写“实验过程”,而到了四年级就是“写一件事”“记一次活动”,不难看出,和三年级下册相比,四年级更注重学生的自主选材,习作内容更宽泛本单元的六个组成部分围绕着“把一件事情写清楚”这一个内核组成这个内核使六个形式不同、内容不同的部分具有了一种向心力,呈现出一种整体的、系统的教学功能二、习作单元教学实施策略习作单元的功能在于培养学生的习作能力,收获单元学习成果。

不同习作单元的习作能力应包括习作基本能力(选材组材、谋篇布局、语言表达等)和单元专项能力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习作专项能力是“把事情写清楚”从习作单元的功能出发,我们在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中,把着力点和落脚点放在完成习作“生活万花筒”上,准确定位目标,从学生习作的问题或需求入手,找准指导方向,促使各个板块互相融合,带领学生在读中理解、领悟,在练习中矫正、习得,在单元整体教学中步步推进,动态前行基于这样的习作要求,笔者在执教四年级上册习作单元时,分成五步,一步一步,循序渐进指导学生完成习作目标一)精读课文,习题找点,思维训练四年级上册习作单元安排了两篇精读课文,《麻雀》和《爬天都峰》《麻雀》一文是屠格涅夫的经典之作,位于习作单元首篇,本单元以培养习作能力为核心指向因此,习作单元的精读课文,不同于其他单元,是指向习作的阅读教学本单元习作要求是“写一件事情,把事情写清楚”我们要把《麻雀》当作写事的范文来教,《爬天都峰》亦如是1. 细读课后习题,找准训练重点如何找到两篇精读课文与以往精读课文教学的不同之处,以便更好地为习作服务?笔者尝试着从课后习题入手《麻雀》课后习题1)朗读课文说说课文围绕麻雀写了一件什么事,这件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是怎样的。

2)课文是怎样把下面的内容写清楚的?找出相关句子读一读◇老麻雀的无畏◇猎狗的攻击与退缩《爬天都峰》课后习题也有异曲同工之妙1)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2)“我”开始不敢爬,最后爬上去了课文是怎么把“我”爬山的过程写清楚的?综合以上两篇课文的课后习题,我们不难看出,两篇课文都指向同一个习作目标:“写一件事情,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写清楚2. 表格厘清框架,确定细节描写根据习作要求,结合课后习题,笔者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厘清两篇课文叙事的框架结构,把“了解作者是怎样把事情写清楚的”这一要求首先定位为写清楚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如下表所示通过表格整理,笔者引导学生整理出写事情的一条主线:起因、经过、结果理出主线后,引导学生思考:作者是怎样把事情写清楚的?重点写了哪个部分?学生很容易判断出:想写清楚事情的经过,就需要通过细节来对经过进行描写课文《麻雀》中:“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它挓挲起全身的羽毛,绝望地尖叫着课文《爬天都峰》中:“我奋力向峰顶爬去,一会儿攀着铁链上,一会儿手脚并用向上爬,像小猴子一样……”这些句子都在告诉学生,运用细节描写,抓住动作来写,就能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

因此,合理巧妙地用好精读课文的课后练习,对习作单元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一步,是阅读迈向写作的第一步,是培养学生习作思维的练习二)交流平台,方法概括,口头练习本单元的交流平台中,教材展示了四位学生的交流对话这四句,虽然简单,其实是由浅入深、由概括到具体的,分别指向本次习作的知识和方法例1:写一件事,要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写清楚例2:时间、地点、人物要交代明白例3:写事情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写如《爬天都峰》是按照爬山前、爬山中、爬上峰顶后的顺序来写的例4:《麻雀》的作者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都写了下来,活灵活现地展现了麻雀和猎狗相遇时的情形我们仔细分析,会发现这四个例子分为两个部分,例1和例2两个例子,指向概括总结本次习作的习作知识,写事情要写清楚起因、经过、结果、时间、地点、人物例3和例4两个例子,指向具体文章的写作方法针对《麻雀》《爬天都峰》两篇课文,做了细致的方法总结三)初试身手,语言转换,片段练习初试身手部分,是紧紧承接交流平台的教材安排了两步走,一是说,二是写这一部分脱离阅读,直接进入习作状态的“实践习作”,它的训练点具有明显的针对性,有的放矢,是一种单项训练本单元的初试身手部分,我们通过研究教材编排的两道题目,可以找到它的训练点:动态描写。

1. 说清楚静态图片,厘清楚动态过程教材安排的第一题是:看图并发挥想象,把图片的内容说清楚笔者发现,图片虽然是静态的,但是图片内容却都是动态的一幅是跑步,另一幅是吃饭说清楚”是一个比较含糊的要求,怎样才算是说清楚了呢?基于年段和学情,以及本单元的习作目标,笔者认为,这里要说清楚“谁在干什么?怎么干的?”这两个要求这两点说清楚了,后面的片段练习也就迎刃而解了两张图片虽然内容不同,但是主题一样,都是一件事情,一群人跑步和一群人吃饭干什么”“怎么干的”这两个要求,其实就是要抓住动作来进行语言描述,口头说清楚整个动态的过程2. 留心生活动态,练习描写动态教材安排的第二题是:观察家人炒菜、擦玻璃或者做家务的过程,用一段话把这个过程写下来,注意用上表示动作的词语在这一题中,我们明确地看到了“观察”“注意用上表示动作的词语”这样的要求,这些要求比较明白地指向本单元习作方法的指导从说到写,“初试身手”板块的这两步,完成了从精读课文习得的阅读成果向习作迁移的过程语言转换、说写结合,这样片段性的、有目标指向的尝试性,为把“动态”写清楚提供了非常有针对性的实践操作四)习作例文,批注评价,逆向练习1. 活学活用,懂得取舍教材安排了两篇习作例文《我家的杏熟了》和《小木船》,这是两篇写作内容和文章结构完全不一样的课文。

《我家的杏熟了》讲述的是“我”家的杏熟了以后发生的故事,有明显的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小木船》围绕两个孩子与“小木船”发生的事情,着重描写事情的经过,详略得当,人物的语言和动作描写非常出色编者为什么要安排两篇习作例文?笔者认为,是要让学生通过阅读风格迥异的两篇文章,清晰地感受到,同样是要把一件事情写清楚,但是,当写作对象不同时,就要学会对写作知识和写作方法进行取舍,灵活运用2. 借助批注,逆向评价就这两篇例文而言,批注的点各有四处,每一处都不尽相同但是仔细阅读每一处批注,我们会惊喜地发现,批注的指向是比较集中的比如,“交代了事情的起因”“奶奶‘打杏‘分杏的动作语言写得很清楚”“友谊破裂的过程写得很清楚”……尽管批注的表述形式并不一样,但是重点还是在引导学生要写清楚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从批注中,学生颠覆了顺向的习作思路,他们开始拥有读者意识,他们开始反思,如何评价一篇习作,如何让习作知识真正落到实处五)主题习作,全面经历,综合练习习作单元经历了前面的四步走,真正走到“习作”板块,完成习作已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教材编排“习作”板块,就是要让学生全面经历习作过程,进行一次综合性的习作练习1. 自由选材,空间巨大本单元的主题是“生活万花筒”,从主题上研究,就知道選材的丰富多样性,第1、第2自然段就告诉学生:每天都会发生各种各样的事情,有些是我们亲身经历的,有些是我们看到的,还有些是我们听说的。

选一件你印象深刻的事,按一定的顺序把这件事情写清楚从习作提示看,我们能比较清晰地发现,习作单元的作文,比起其他单元,给予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巨大,“各种各样”“亲身经历”“看到的”“听说的”“选一件”这些词语无一不在告诉学生,习作材料丰富且多样,就像万花筒一样,五彩缤纷,千变万化,选择众多2. 题目参考,思维拓展除了文字提示,教材还安排了习作题目做选材的参考:《捉蚊趣事》《一件烦心事》《她收到了礼物》《爷爷戒烟了》《照片里的温暖》《家庭风波》《教室里的掌声》《信不信由你》这些题目粗略一看,似乎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只是给学生选材提供一个参考,但细细研究,却可以发现,这些题目并非只是题目,对选材的方向、范围、主题思想,学生都可以通过题目来拓展思维这些题目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题目即事情:《捉蚊趣事》《她收到了礼物》《爷爷戒烟了》从这些题目中,学生可以看到文章写的是什么事情因为题目已经明确告知了第二类,题目即中心:《一件烦心事》《照片里的温暖》从这些题目看,具体文章写了什么事情难以确定,但是文章的中心思想非常清楚,有“烦心”,也有“温暖”第三类,题目即想象:《家庭风波》《教室里的掌声》《信不信由你》。

这些题目,即使仔细研读,也始终无法确定文章写的事情是什么,也无法揣测它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但是,学生可以发挥各种想象借助这样的题目进行参考,学生选材的多维度和新颖度,都将得到极大的拓展和提升因此,从习作提示和提供的题目来看,我们可以感受到本次习作选材有很大的余地,有利于学生的自由发挥,从而完成“写什么事”的目标3. 表格填空,提纲启蒙确定了写什么,自然要思考怎么写教材安排了在写之前,完成表格的填写表格恰恰跟笔者在进行精读课文教学时运用的表格相反前一张是从文章到表格,这一张是从表格到文章前一张有文章内容可以整理,这一张没有文章内容,内容在心里,需要学生把思考的内容经过分析整理,并用简洁的文字记录下来从思维到文字,从无序到有序,难度提升,思路清晰,对完成习作是关键的一步统编本教材学写提纲的内容被安排在五年级上册四年级上册习作单元安排的表格整理,就是习作提纲的启蒙这张表格很明显是为“把事情写清楚”做准备的写清楚了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就已经能把文章的顺序、脉络理清楚了,就差最后一步落笔成文了4. 多元评价,指向目标统编教材的习作单元既强调通过习作来更好地沟通,也注重在交流中相互激发、主动反思以发展。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