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叩镇乡村旅游发展规划4.27讨论稿(共19页)

上传人:文库****9 文档编号:211998504 上传时间:2021-11-18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2.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豆叩镇乡村旅游发展规划4.27讨论稿(共19页)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豆叩镇乡村旅游发展规划4.27讨论稿(共19页)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豆叩镇乡村旅游发展规划4.27讨论稿(共19页)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豆叩镇乡村旅游发展规划4.27讨论稿(共19页)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豆叩镇乡村旅游发展规划4.27讨论稿(共19页)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豆叩镇乡村旅游发展规划4.27讨论稿(共19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豆叩镇乡村旅游发展规划4.27讨论稿(共19页)(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平武县豆叩镇乡村旅游发展规划二0一四年四月平武县豆叩镇乡村旅游发展规划(讨论稿)为了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以生态建设带动乡村旅游开发,以乡村旅游开发促进农业结构调整,以农业规模经营促进工业生产发展,四者有机结合,互为补充,相互促进,打造乡村旅游精品,促农增收,推动全镇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以农业观光体验、生态休闲为主题,制定平武县豆叩镇乡村旅游规划。一、乡村旅游环境和资源概况(一)豆叩镇概况豆叩镇位于平武县南边的清漪江畔,是清漪江流域“三乡三镇”的中心集镇,国家六部委批准的全国重点小集镇、四川省环境优美示范镇、四川省安全社区、四川省卫生镇。是平武最大的羌族聚居镇,辖区面积15

2、0平方公里,辖14个村和1个居委会,常住人口8305人。现有2所中心小学、1所民办幼儿园,中心卫生院1所、村卫生室14处,派出所1所,5家茶叶企业(其中1家手工制茶企业)。(二)发展优势1.地理优势明显:豆叩镇是清漪江流域的中心集镇,距绵阳市区96公里、平武县城74公里,与北川县贯岭乡,平武县平通镇、大印镇、徐塘羌族乡毗邻。全镇幅员面积150平方公里,境内山清水秀、雨量充沛、气候温和、土地肥沃、自然环境宜人、野生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2.历史文化悠久:豆叩镇民风淳朴,村民勤劳善良,热情好客,有厚实积淀的历史文化,及诸多美妙的传说和神奇故事。一是羌族风情浓郁。这里羌族人口占总人口数的90以上,羌族

3、文化源远流长,传统的羌族歌舞、服饰、刺绣以及古朴的生产生活方式得以完善的保留和传承;二是茶文化历史悠久。拥有全国稀有的高山大窝茶叶基地,采茶制茶历史十分悠久,境内百年老茶树比比皆是。早在宋代,“龙州青丝”茶便被钦定为贡品,豆叩作为古老茶马古道上的重要驿站,在茶叶流通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三是古牌坊彰显红色文化。豆叩镇的古牌坊位于清漪江畔的灯笼桥头,是大清道光年修建灯笼桥时立的牌坊,后红军经过时将其文字铲掉刻上了“赤化全川”、“参加红军打到成都重庆去”、“穷人要保护自己的苏维埃”等字样,因而又被老百姓尊称为“红军纪念碑”。经县人民政府同意,牌坊被移至文化广场,并进行修复,成为豆叩镇重要的红色

4、教育基地;四是豆叩古寺感召佛禅文化。豆叩寺始建于元末明初,为全楠木建筑,坐落在豆叩镇文化站旁。5.12作抢救性修缮,该寺原名“五显庙”,为窦、寇两姓人家捐资修建,又名“窦寇寺”。寺院依山就势,临水而建,全寺由山门、罗汉殿、观音殿、正殿(大佛殿)组成,由于文革时期被破坏,现仅保留下正殿(大佛殿)。2007年11月,豆叩寺被四川省确定为文物保护单位。3.生态环境优美:豆叩镇境内沟壑纵横,水流清澈充沛,清漪江、徐塘河穿境而过,数十条溪沟与其汇合。野生动植物资源极为丰富,森林覆盖率达74%。豆叩境内无工业企业、无矿产开发,生态环境保护良好,曾有国家大熊猫、黑颈鹤出现豆叩。境内有青鹿、黑熊、岩羊、红豆杉

5、、珙桐、等珍惜动植物资源,有竹荪、羊肚菌、山核桃、鹿耳韭、红心猕猴桃、樱桃等丰富的野生植物、水果可以不同季节采摘。近几年规模种植三木药材达8000余亩。4.旅游资源丰富:豆叩镇茶叶种植历史悠久,自古为“貢茶之乡”,境内现有茶叶基地20500亩,其中可作为旅游观光基地的标准化茶叶基地11000亩,茶叶年产量2400多万吨。“平武绿茶”采用羌寨高山茶园之初春绿茶为原料,集千年制茶之经验,结合现代工艺而成,以其茶质纯净、滋味醇和、外形挺秀、无农残、耐冲泡等优异品质闻名遐迩,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境内有楠竹资源2650亩,规划的茶叶配装竹品工艺编制品正在进行。境内还有华丰村半山腰屹立的鲁班洗脚台、千年的

6、马灵光神树,银安村数百年的玉龙石拱桥、千年的红豆杉树,银岭村的河沟孤岛上的千年红豆树、大清同治四年建筑的羌族木制吊脚楼民居建筑群、皇亲例赠古墓群,紫荆村古楠木廊桥、古建筑民居的门口悬挂的2块进士牌匾。5.交通方便快捷:九环路复线省道平(武)平(通)路穿镇而过,距绵阳市区96公里(自驾车程约1小时40分钟),距平武县城(深山故宫报恩寺)73公里(自驾车程约1小时20分钟),道路安保设施基本齐全,通村水泥路全覆盖,30%的社实现水泥路。沿绵阳、江油而上,经北川桂溪乡(猿王洞),平通场镇平关大桥上行约10分钟即可到达豆叩镇。每天有多趟过往江油、绵阳的客运班车,交通便捷。目前正在设计并准备实施的绵九高

7、速公路的建设完成,将极大的缩短绵阳至豆叩的距离。二、指导思想和发展思路设计依据(一)指导思想:根据中共平武县委、县人民政府提出的“两条主线”、四大重点工作,“一心、一廊、四集群”旅游发展规划,豆叩镇在内的清漪江集群主要依托羌族文化保护实验区建设,在清漪江流域,深入挖掘羌风民俗,大力发展茶叶、果梅、中药材等观光农业,打造乡村生态农业体验基地,以观光和体验为主题满足人们回归自然、心灵体验的需求,着力营造真正让游客感受到洗眼、洗肺、洗胃、洗心的“非物空间”。(二)发展思路1.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近期做好休闲农业体验区里面的豆叩镇采茶制茶体验游活动,以此带动全镇乡村旅游业的发展。

8、加强宣传引导,统一思想,转变企业、农户的陈旧观念,理清乡村旅游发展的前景思路,为豆叩镇生态旅游发展营造多方参与、共同支持的良好氛围。2.整合乡村旅游资源,坚持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和民俗文化相结合,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并重的原则,以民俗文化为纽带,以人文资源促进自然资源的开发,以自然资源充实人文资源的内涵,合理开发一切可利用的乡村旅游资源。3.多层次开发,坚持点线面结合的原则,以点串线,以线带面,打造区域乡村旅游特色新产品。点,即各接待站(点),逐步发展为功能完备、特色鲜明的接待中心,辐射带动周边农户及农林牧各产业发展;线,即依托道路发展沿线经济,突出民俗风情、餐饮游乐、特色产业、农家小院、道路绿化

9、及生态治理等方面,形成融农家风光和乡村农业为一体的生态通道,并以公路为载体,地方风土人情为纽带联接各接待点;面,即在开发点、线的同时,引导各村发展规模化、有特色的生态种植和养殖业,大力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效益,大幅度提高农民收入,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积极贡献。4.全方位服务,坚持游购娱结合的原则,以游促购,寓乐于游,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吸引游客。突出农业观光乡村旅游特色,顺应现代人们亲近自然、返朴归真的需求,打造“樵夫与耕者、出入画屏中”的诗情画意,精心推出具有观光性、参与性、奇特性的景观和项目,适时组织形式多样的开园节(采茶节)、运动会、茶叶展(农产品展)等乡村旅游活动,营造“春游豆叩,邀您山

10、间采茶,亲身体验手工制茶,共赏漫山遍野的野樱桃红,品尝野菜山珍;夏到豆叩,邀您享受清漪江水的清凉,畅享撵鱼、踩水的童趣,体味江水、河滩的足底按摩;秋染豆叩,邀您品尝羌乡山果,感受羌山丰收的乐趣;冬临豆叩,邀您围坐吊脚楼中的火塘,品味羌民的特色美食,鉴赏雪映羌乡的别样风情”的季节特色游;围绕茶叶、天麻、蜂蜜、桃子、草莓、猕猴桃、竹、笋、核桃、板栗等已有产品,开辟“土特产超市”,研究开发具有浓郁乡情、乡味的“农字号”产品,满足人们自助采摘、临河垂钓、就地尝鲜、乡村旅游购物、领略山风、体验农活、露营野炊等多方面需求,实现农业与乡村旅游的有机统一和完美结合。三、项目规划目标:根据豆叩的实际,将豆叩规划

11、为“一带三区”进行打造:一带,即羌族文化传承带(豆叩场镇竹坝村紫荆村);三区分别是休闲农业体验区(银岭村、先锋村等)、生态农业观光区(砚石村、堡子村等)、溪沟露营探险区(华丰村、银安村)。努力把豆叩打造成绵阳、四川知名的乡村旅游品牌。 四、客源市场分析和定位(一)客源市场分析1.从近几年豆叩农家乐接待游客情况看,乡村旅游客源结构以川内游客为主,主要来源于江油、绵阳及部分成都游客,乡村旅游方式为家庭、车友会、网络组团等,逗留天数为0.510天,乡村旅游以避暑、休闲、娱乐、体验、度假等为主。乡村旅游者消费的心理发生了变化,已由静态的参观转变为动态的体验,即为追求可参与性、互动性、能够展示个性、放松

12、城市紧张节奏、享受自然乐趣。仅今年清明小长假,豆叩镇采茶制茶体验游就接待游客2650人,旅游收入32万余元(其中企业手工茶叶收入10.5万元)。2.双休日、元旦、清明、“五一”、端午、中秋节及“十一”长假以及带薪假期的实行,加之豆叩镇交通设施的进一步完善,交通更加便利,周边县市及省内短途游客来豆叩生态体验旅游观光的机率将大幅度增加。(二)定位1.客源市场定位以周边县市居民和省内短途旅客为重点,积极做好省内乡村旅游团队的宣传促销工作,努力开拓省外乡村旅游市场。2.乡村旅游形象定位为建成一个富有文化气息、民俗风情浓郁特色的生态农业体验区,着力营造一个功能区分布有序、基础设施健全、人民生活淳朴、乡村

13、旅游项目独特的乡村旅游新形象,从视觉角度给游客一种一路风景如画,引人入胜,流连忘返的农家乐趣。五、乡村旅游发展区域规划(一)羌族文化传承带1.区域范围从豆叩场镇、经竹坝村、荣华村、沿平平路至紫荆村,全长18公里。2.规划项目(1)豆叩寺庙及周边打造巩固豆叩寺省级文物保护成果,加大国家级文物保护申报工作。完善三尊佛像后面屏风的设置,加大西游记彩绘壁画的保护,增设豆叩寺的历史文化记载碑记,落实住持入驻。全面展现博大精深的佛学文化和静心修身的禅茶文化。(2)文化广场打造将文化广场旁的石墙上整体打造为羌族历史文化浮雕展示墙;把茶叶集团后面的张登龙牌坊迁移至文化广场,修复并加强对其保护;利用文化广场举办

14、羌历年庆祝活动、乡村运动会,表演羌族节目,以节促游。(3)场镇下场口新桥头打造在桥头空地上建设羌乡生态土特产及工艺品专卖市场,专营各类特色土特产、手工茶、羌民手工艺制品、时令生态蔬菜及水果。同时做好旅游者的旅游中转服务。(4)竹坝村楠竹工艺品及休闲区打造利用成片的2650亩楠竹,恢复羌族竹工艺品的编制,结合豆叩茶叶的发展制作与茶叶礼品配套的装饰礼品盒,并请写生画家、羌族小学生画画,作为农家接待、装饰使用。在竹海中增设亭台、茶室、农家接待室、露营广场、停车位,游客置身竹海,青枝轻摇,绿影婆娑,直接感受到的是一抹清秀、一派优雅和一身爽朗。(5)荣华场镇羌族特色小吃店打造在荣华过境公路旁打造独具特色

15、的“炒炒饭”、“搅团”、“火烧馍”、“豆泡子馍馍”、“水粑馍馍”、“洋芋糍粑”、“血粑馍馍”、“咂酒”等羌族特色小吃餐饮店。(6)紫荆村廊桥打造紫荆村桥楼是镇境内现保存最完好的古桥建筑物,巨大的楠木横跨荣华河,一百多年来仍能保证对河两岸的羌民通行,桥楼两头青石条完美壮观。需在廊桥头增设历史简介,并增设两个摄影点位。(7)紫荆村羌绣园打造与牛飞羌绣园合作打造连片绣房,集聚绣娘200余人。并在入村口恢复一座羌族传统水磨磨坊,游客可以体验用羌民最古老的磨坊磨玉米,做、吃火烧馍,也可以亲手磨豆腐。依托村中两块进士牌匾,营造良好文化氛围,打造豆叩进士第一村。(8)公路沿线三木药材观光打造将厚朴等三木药材

16、种植点进行连片打造,建成标准化药材基地,依托基地,建设接待点、露营点,让游客在高山之巅感受羌风羌意,体验“行到水穷处、座看云起时”。(二)休闲农业体验区1.区域范围银岭村、先锋村。2.规划项目(1)采茶制茶体验游持续开发以茶叶基地为阵地,以现有两家二星级农家乐为中心、辐射沿线农家接待点,以龙泉茶业手工制茶为服务指导企业,开展以穿羌族服装、采茶制茶的体验活动。在目前的发展趋势上,争取旅游新村、美丽新村、示范村等项目,完善道路、水利等基础设施,优化环境,规划体验游活动,集中打造成片羌族民居农家乐和接待点。充分利用镇内茶叶资源优势,结合豆叩镇独特的羌族人文、高山生态资源和环境优美的农房、庭院经济的优势,持续开发采茶制茶体验游线路。(2)生态优质标准化茶园打造在银岭村银岭社、郭家山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