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社团与校园文化建设和学生社团的“育人功能”(共11页)

上传人:文库****9 文档编号:211689206 上传时间:2021-11-17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生社团与校园文化建设和学生社团的“育人功能”(共11页)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学生社团与校园文化建设和学生社团的“育人功能”(共11页)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学生社团与校园文化建设和学生社团的“育人功能”(共11页)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学生社团与校园文化建设和学生社团的“育人功能”(共11页)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学生社团与校园文化建设和学生社团的“育人功能”(共11页)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生社团与校园文化建设和学生社团的“育人功能”(共11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生社团与校园文化建设和学生社团的“育人功能”(共11页)(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平顶山学院政法学院学生社团联合会20112012年度关于校园文化建设与社团育人功能的论述 政法学院学生社团联合会 2011年11月19日论学生社团与校园文化建设和学生社团的“育人功能”论文摘要:大学生社团是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是第二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展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渠道。它不受专业的限制,是大学生在自身兴趣、爱好基础上自由结合并经有关部门批准成立的群众性业余团体。它以“自我教育、自我锻炼、自我服务”为目的。它以活动形式的多样性、灵活性以及内容的丰富性吸引了广大学生,对参与活动的学生而言,能在这个过程中培养他们的交往能力,以及组织与协调等各方面的能力。

2、在我们平顶山学院中,60%以上的在校大学生曾参与各类社团活动。目前我校有理论学习型、学术科研型、兴趣爱好型、社会实践型、志愿服务型等各种类型的学生社团,在校园中的影响力、凝聚力不断增强,示范作用、育人功能日益显现。但随着高教改革的深入、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以及我省高校的全面建设,学生社团面临着如何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加强队伍建设、满足多元化需求等问题。从分析社团的现状,对新时期我校社团建设进行探讨和研究。论文关键词:学生社团 校园文化建设 育人功能 发展重点一、当前学生社团的位置与发展状况(一)学生社团的位置大学生社团自诞生之日以来,一直是按照参与的自愿性、活动的灵活性和开放性等原则来组织,由兴

3、趣、爱好、志向相同或相似的学生自愿组成,虽说其工作也是“三自(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教育的范畴,但其活动自由、组织机构较为松散,对成员没有强制性、约束力,气氛较为宽松、活泼、平等。活动内容更是丰富多彩,对校园良好学术与人文文化等综合性育人文化的形成与发展有积极的意义,并通过会员兴趣爱好来巩固发展,以及用这种文化氛围的渗透、感染来教育人、影响人。而学生会又同样是校团委下设的学生自治组织,二者是促进学校发展与学生成材的两个并行而又相互补充的组织体系,因此应进一步研究我校学生会与社团所处的位置与管理模式,相互对比以寻找出适合社团发挥自身特色的管理模式。(二)我校学生社团的状况目前,我校的社

4、团管理模式是:成立学生社团联合会,直接隶属于团委。社团联合会与学生会享受相当的地位待遇同级。社团联合会在团委的指导下独立开展工作。这种管理模式是随着社团的快速发展而产生的,是建立在学生会与社团在我校学生的“三自”教育中的不同作用而又相互补充、相互影响基础上的。基本上把握住了社团地位、作用与如何发挥社团重要功能的正确认识,对正确引导与科学管理高校社团有较积极的意义。但是在我校社团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其主要表现是社团发展不规范,发展不平衡、活动影响力有限、质量差、各社团的发展波动大。造成这种各个社团发展不平衡的原因主要是:学校对各社团在学校教育中所处的位置认识不一;我校在社团的建设与发展中

5、对各社团的重视与支持不一样,在基本的物资保障与经费支持方面存在较大差异;我校对学生社团的领导与其活动的具体指导方面的力度不一样;我校对社团组织及社团干部培育的力度还有欠缺。我校对一些社团的发展还没有提供必要的活动场所、活动空间及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激励措施;管理工作缺乏重点,虽有挂名的社团指导员,但由于学校的重视程度不一样,指导教师投入的精力也不相同。由于大部分教师自身工作学习较忙,又无专门的补助,因此,有不少社团实际上处于无教师指导的状况。二、我校学生社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产生的矛盾(一)文化传承连续性的要求与校园文化传播渠道不畅的矛盾 文化包括校园社团文化的传承,连续性是重要前提,否则就会形成所

6、谓文化断层,表现为文化传承连续性渠道的割裂和强大异体文化的冲击。从平顶山师范教育学院逐渐搬迁至平顶山市新城区并改名为平顶山学院西校区并升为普通本科后,我校招生规模的大幅扩大和新校区的环境特征使得大学生对文化生活、对社团的呼声高涨;但是由于缺乏高年级社团负责人的“传、帮、带”,低年级社团负责人对社团的建设较茫然,许多社团只继承了名号,工作缺乏继承更毋言创新。 (二)传统党团工作思路与社团发展自主性规律的矛盾 长期以来,社团作为学生自发组织,在政治地位、人员配备、资金保障等各方面与传统的党团组织相比均处于劣势,各级各类社团多由学生会甚至其下设的社团部管理。学生社团的具体事务一般都直接由学生自主管理

7、(包括社团经费、社团内部负责人的任命等),而传统的党团工作特别强调工作的整齐划一,所以社团发展的自主性规律与传统党团工作思路的矛盾就尤显突出。虽说我校成立社团联合会并由专门的人员进行管理,但是无论从大局还是从细微的角度来看,我校党团方面对学生社团的管理,一方面缺乏针对性,活跃性;另一方面,基于一种良好主观意愿和整合社团的工作理念,人为地规划、约束社团的发展往往在某种程度上违背了高校学生社团自身发展的规律。 (三)创新思政工作方法与社团“育人功能”结构性的矛盾 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新“三进”(进公寓、进网络、进社团)理念的逐渐发展,我校学生社团的建设由自发随机性的发展状态转入整合资源规范发展的状态

8、。但是,把思想政治工作进社团单纯理解为在社团建团支部、进行理论学习教育,直至把学生社团建设成为与团组织极为相似的工作机构,学生社团就不能称其为社团,就毫无特点可言,工作成效和育人功能也将大打折扣。社团也将失去其本有的活力与特色。三、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应注重社团发展的重要性 学生社团活动以特有的形式和内容,给高等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带来了生机与活力,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因为校园文化的核心是培养人才,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和谐校园构建和素质教育与拓展的具体体现。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是通过各种类型的学生社团完成的。丰富多彩的学生社团活动既能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又能创造良好的

9、专业研究氛围,成为高等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生力军,可以大大提高校园文化的品位。 学生社团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相结合的有效载体。在高等院校中,学生社团广泛的群众基础和较灵活的活动方式为更多的学生提供了展现自我、完善自我的大舞台。发挥社团的思想工作功能、凝聚功能、培养功能、示范功能,能营造全面提高大学生素质的良好氛围,使学生社团真正成为高等院校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对塑造健康的学生心理、卓有成效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着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 学生社团是实现我校团学工作“一体两翼”发展的重要平台。学生社团的发展有利于改变过去共青团指导下学生会组织的“自我管理、

10、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的单渠道的团学组织管理结构,从而形成了以共青团为“主体”,以学生会和学生社团为“两翼”的管理结构,为学校团学工作的创新有序开展提供了重要的平台。四、校园文化建设中学生社团的“育人功能”及其发展重点 (一)学生社团的“育人功能”1.道德育人。大学生通过加入社团,参与社团管理和活动,从而与社团融为一体。由归属感到认同感,再到荣誉感,最后发展为集体荣誉感。同时,一个优秀的社团在成员中倡导的价值理念(诸如以人为本、服务社会等)会对成员的思想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通过社团这种教育功能,提升大学生思想境界,确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成为遵纪守法,明礼诚信的新公民。 2、文化育人。丰富多彩

11、的校园文化代表着一个大学校园的人文环境,它既为大学校园成员所创,同时又不断影响和塑造着其中的每一个人。学生社团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力军。学生在自己创造的文化氛围中受到熏陶、得到升华,其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也相应的提高。 3、实践育人。实践性是高校学生社团的一大特色,实践性的社团活动对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有重要作用。大学生通过参加学生社团,很好的锻炼了自己的团队协作能力、组织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应变能力等等。另外,学生通过参与社团深入到基层、社会的“三下乡”、志愿服务等活动,不仅使自己理论与实际结合,大大提高社会实践的质量和效果,锻炼大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增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与历史使命感,

12、而且激励更多的大学生投入到社会实践中。更重要的是使大学生了解了社会真实情况,从而促使他们对自身进行重新认识和定位,使自己在大学校园里不至于盲目发展,提高自己日后的社会生存能力。 4、创新育人。现代社会是一个创新的社会。江泽民同志曾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作为大学校园内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主要载体的高校学生社团无疑也是这一历史使命的承担者的一分子。大学生通过社团活动,在追求科学真理的同时,很好的锻炼了自己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二)我校学生社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发展重点 1.“一体两翼”的工作格局

13、是社团自主性发展的根本前提 以共青团组织为核心、学生社团和学生会组织和谐推进的“一体两翼”的工作机制,以及“学校搭台、社团唱戏”的运行机制,是在共同育人的工作理念上来寻找两者关系协调发展的基石。如果将社团划归学生会甚至其下设的部门管理,同级指导,外行领导,势必造成思路不清、社团干部积极性锐减的局面。我校应以“一体两翼”的格局提升社团定位,并指派专职团干(教师)指导社团的发展,建立健全社团成员民主议事制度,把社团干部纳入团委、学生会干部管理范畴,以相同的标准和要求选拔培养,充分发挥团委、学生会核心组织的政治优势,结合社团的组织强势,突出学生在社团活动中的主体作用和创造性,不断提高社团活动的质量,

14、以社团为阵地,团结和教育广大学生。 2.思想政治工作进社团是提升社团“育人功能”的根本保障 学分制条件下,学生的时空转换以教学班为条件,因为学生的学习、生活不同步,传统的班团组织不能全员覆盖的情况日益突出。所以思想政治工作进社团战略构想的提出顺应高校改革趋势,在新形势新时期探索新的思想政治工作载体,克服传统思想政治工作手段的弊端,才能确保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扩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覆盖面。但是思想政治工作进社团决不能使社团脱离自身特点而成为等同于高校党团组织的学生组织。思想政治工作进社团要以“导”字为第一要领,与学生社团的类型特征相结合,与学生社团的可持续性发展相结合,与学生社

15、团全体成员的成长成才规律相结合。把学生社团建设纳入整个学校德育建设的规划之中,使社团活动与学校的教育目标相一致,主动营造积极向上、民主和谐、富于激励、生动活泼的社团活动环境。 3.认识并尊重社团的发展规律是实现社团繁荣的根本途径 新时期社团的发展规律是复杂的,并受社会大环境和高校小环境的影响而变化,但它是可认知的、可描述的。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和社团负责人主观上往往会以实现社团的快速、持久发展为第一工作目标,但事实上社团组织的自发性和结构松散性决定这只是一种美好的愿望,持久存续不是社团的内在特征和工作目标。社团的频繁更替、消亡必然受纷繁复杂的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目前我校每一种类型的学生社团都有着不同的成员对象,不同的工作需求和工作目标,因此衍生了不同的社团生存环境和成长方式,各种社团以其绚丽多彩的生存形式在激烈的竞争中谋求一席之地,社团发展的不均衡性也由此产生,这就需要在正视这一现实的基础上,加强分类指导,正确处理社团广泛性和扶持有限性的矛盾。4.建立完善、细致、可行性高的社团投诉机制让学校快速、及时的了解社团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地纠正或处理。社团存在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会使问题越积越多,越拖越严重,成为大问题。学生对我院社团发展存有的不满意,就有这方面原因。5.给予必要的经济支持和补助学生社团的基本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