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市射阳外国语七年级上学期10月语文月考试卷真题

上传人:副** 文档编号:211684434 上传时间:2021-11-17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972.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盐城市射阳外国语七年级上学期10月语文月考试卷真题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盐城市射阳外国语七年级上学期10月语文月考试卷真题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盐城市射阳外国语七年级上学期10月语文月考试卷真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盐城市射阳外国语七年级上学期10月语文月考试卷真题(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1页共 5页盐城外国语学校 2020-2021 学年度秋学期初一语文阶段测试盐城外国语学校 2020-2021 学年度秋学期初一语文阶段测试一、积累与运用(共 35 分)(一)单项选择(每小题 3 分,共 15 分)一、积累与运用(共 35 分)(一)单项选择(每小题 3 分,共 15 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 分)A.瘫痪(hun)匿笑(n)菡萏(hndn) 欹斜(x)B.拆散(chi)憔悴(jio)酝酿(yn ning)粼粼(ln)C.祷告(do) 分歧(q)脸颊(ji)荫蔽(yn)D.霎时(ch) 静谧(mi)嫩芽(nn)莅临(li lin)2.下面词语书写完全

2、正确的一项是()(3 分)A造纺澄清诱惑倾盆瓢泼B慈善 肌肤 地毯 淅淅历历C水藻高邈屋檐争先恐后D. 化妆 萧瑟 骄媚 盛气凌人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3 分)A春天如期而至的时候,新化下团村被美艳的桃花打扮得花枝招展,她张开臂膀欢迎八方游客。 B.我的回答已经让他喜出望外了。C. 一年一度的四川甘孜山地旅游节拉开了帷幕。远远望去,大渡河畔人声鼎沸。D各地应该重视人才,让人才迸发出创新的活力,让人才各得其所,尽展其长。4下列各项中,有语病的一项是()(3 分)A礼是由传统和习俗形成的行为规范。B传统文化培养了中国民众高尚文雅的气质和彬彬有礼的精神风貌。C重礼仪的民族,都是

3、古代经济较为发达,衣食生活比较充足。D礼尚往来是中国古代社会家喻户晓的礼节,也是人们交往的准则。5.下列句子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一方面,以娱乐为职能的大众文化得到蓬勃发展的机会。与此同时,文化领域却有全然不同的景观。问题是怎么产生的呢?上世纪九十年代的中国,商品大潮汹涌而起,给社会经济生活带来无限生机。一方面,一部分“曲高和寡”的精英文化则陷入举步维艰的境地。原因有多方面,其中之一就是文化的二重性。A. B.C.D.(二)名句默写。(每空 1 分,共 12 分)(二)名句默写。(每空 1 分,共 12 分)(1)杨花落尽子规啼,。(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所寄)(2),江春入旧

4、年。(王湾次北固山下)(3) 树木丛生, 百草丰茂。,。 日月之行, 若出其中;,。(曹操观沧海)(4),各领风骚数百年。(5)沾衣欲湿杏花雨,。(6)夕阳西下,。(天净沙*秋思 )(7)差之毫厘,。(8)春天像健壮的青年,。(三)综合性学习。(8 分)(三)综合性学习。(8 分)青春不息,学习不止;捧起书本,沐浴书香。你所在班级要开展“青春作伴好读书”主题系列活动,请你参与其中。(1)下图是李明同学为本次活动画的一幅关于“读书”的宣传画,根据画面内容说说多读书第 2页共 5页有哪些好处。 (3 分)(2)同学们搜集了许多关于名人读书的材料。请写出对下面三则材料的探究结果。(2 分)材料一:明

5、末大学问家张溥读书时先抄一遍,再读一遍,接着把书稿烧掉。然后再抄再读再焚,反复七次,直到烂熟于心,融会贯通。材料二:毛泽东在青年时期就熟读了史记、汉书等古籍,并且不断地重温复习,他称之为“三复四温”式阅读法。材料三:数学家苏步青主张读书要多读、精读。他读书时,第一遍一般先读个大概,第二遍、第三遍逐步加深理解。探究结果:(3)调动你的诗词积累,写出连续的两句与读书有关的诗句,并为这次读书活动设计一条富有感染力的宣传标语。(3 分)诗句:标语:二阅读与理解(55 分)(一).古诗鉴赏(6 分)二阅读与理解(55 分)(一).古诗鉴赏(6 分)夜雪白居易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6、。(1)这首诗是从哪些角度(感官)描写夜雪的?请作具体分析。(3 分)(2)从诗歌描写的情景中,你可以感知到作者怎样的心境?(3 分)(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2 题。(12 分)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4 分)(1)陈太丘与友期行()(2)去后乃至()(3)相委而去()(4)远方入门不顾()2.把下面的句子

7、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1)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2)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第 3页共 5页3.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4 分)(三)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题目。(25 分)母亲的“戒指”(三)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题目。(25 分)母亲的“戒指”黄健母亲一辈子都没戴过首饰。六十大寿那天,我给她买了一枚金戒指。当我把戒指给母亲戴上的时候才发现,在母亲的手指上,依然还戴着那枚磨得发亮的顶针。在岁月的打磨下,母亲的手越来越粗糙,唯有手指上那枚顶针依旧锃亮。看着这枚泛着光泽的顶针,我又想起了一些往事。从我记事起,母亲的手上就一直戴着这枚顶针,据说

8、那是姥姥送给母亲的陪嫁品。那枚顶针是黄铜做的,环固有两枚戒指那么宽,里圈刻有细小的梅花图案,外圈布满密密匝匝的小窝点。顶针是用来做针线活的必备工具。在我们村,母亲是做针线活的好手,我小时候穿的衣服和鞋子,大多是母亲亲手做的。每当农闲的时候,母亲会把家里破得不能再穿的旧衣服整理出来,小心地拆成一块块布片,再找一块苇席或者门板,把浆洗过的布块一层层地糊上,等晒干后揭下来,就成了做“千层底”的原材料。紧接着,母亲会从箱子里翻出一大叠各式各样的鞋样。按照这些大大小小的鞋样,她将大块的布料剪成同样大小的几块,几层摞起来。然后,再用崭新的白棉布上下盖面、嵌边,最后再用纳鞋线密密地缝上,一双结实的鞋垫就做好

9、了。母亲白天要下地干活,就只能在晚上做鞋。每晚,在昏黄的灯光下、母亲戴着顶针,引着长长的纳鞋线端坐灯下的身影,成了我童年时代最熟悉的画面。纳鞋底的时候,母亲先用缝衣针在鞋底找准位置用力扎进去,再用顶针把缝衣针用力顶过鞋底,实在顶不动了,就用钳子往外拔。为了结实,每穿过一针,母亲都要用手把纳鞋线拽住狠狠勒紧。一双鞋底纳下来,母亲的手指上全是道道伤痕。在异乡读书的几年,我经常会收到母亲寄来的衣物,或是厚厚的棉衣,或是几双布鞋。看着那细密均匀的针脚,我总会想起母亲那双粗糙的手和那枚顶针。再后来,我在城市里安了家,母亲每年还要为我们做几双鞋。只是,我们那时候就很少再穿着母亲做的鞋出门了。我曾劝母亲不要

10、再这么辛苦了,母亲却总是说:“趁着眼睛还勉强能使,再抢给你们做几双鞋,说不定哪天就做不动了。”“你快来帮帮忙,把妈的顶针取下来。”妻子的喊话,打断了我的思绪。妻子试图将顶针从母亲的手上摘下来,但因为长年累月的辛劳,手指关节已经变形,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没能摘下来。母亲摆摆手,笑着对我们说:“傻孩子,还是把戒指放起来吧,庄稼人戴它干嘛呀?不能吃不能用,干活还要碍手。还是戴着顶针好,我还想再给你们多做几双鞋呢。”我猛然领悟到,顶针就是陪伴母亲一生的戒指。1.第段运用了哪种记叙顺序?联系全文,简要分析其作用。(3 分)2.运用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是本文的特点之一。请选择一例作简要分析。(3 分)3.联系

11、全文,说说文中的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3 分)4.第段在内容和结构上各有什么作用?(4 分)高原的冬高原的冬单振国黄土高原的冬是冷峻的。原野已经干涸得皴裂,只剩满目空旷的孤寒,把每一根衰草都风干成一种绝望。寂静的土地早已失去表情,唯宽厚的阳光顶着凛冽的北风颤抖地弥漫开来,给大地淡淡地披上了一层邈远第 4页共 5页的暖色。树们托举着一把惭愧的干枯,疏落得竟挂不住那薄薄的冬阳,全在冷冷的风里缄默出一种赤裸的无奈。潺潺浅吟的小河也咽噎了她往日的欢悦,在正午的阳光下闪耀着刺眼的寒意。远方更显辽远,山塬更是秃瘦,荒寒里全缠着一片凝固般的冷。而天空却常常是一片坦坦荡荡的蓝,蓝得透静、蓝得纯情、蓝得让人心旌

12、摇荡又色彩斑斓,任明晃晃的阳光储满、任暖洋洋的感觉储满。就在这蓝天下,高原的小村会冷不丁地撞入眼帘。哦,冬日里寒瘦的小山村,悄无声息地静卧在一弯黄土坎上,没有表情,没有气色,野地里睡着一般,连那些家禽都懒得与谁交流,灰灰地竞相蜷曲着。如果不是贪玩的孩子们惊飞一窝山崖上鸟儿冷飕飕的啁啾,给这小山村平添点活泛气息的话,恐怕它真要被湮没进这冷沉沉的荒寒中了但年轻人们不畏这冬天,爱情不畏这冬天,勤劳的高原人更不畏这冬天。进入漫长的冬闲季节,人们依然脚不停手不闲地创造着生活、丰富着日子。劳动的声音依然在寒冷中成为火热热的音符,生活的气息依然在人们的心窝里翻腾出了滚烫烫的希望。其时,高原的集市更是高潮迭起

13、,一浪高过一浪。每至约定俗成的集日,看吧,通往集市的大道小路上,步行拎筐的,蹬车带娃的,骑骡子牵马的,赶驴车粜粮的,驾三轮运土特产的,开摩托挂鸡笼子的人人精神抖擞,个个笑容满面。年轻的小伙子穿戴一新地要去相亲,美丽的大姑娘花枝招展地要去会面。大人们说着喊着,孩子们唱着闹着。整个乡间好像都一扫平日的肮脏土气,不见昨天的沉寂荒寒,生活又以她火热的激情、美好的色彩拥抱着这北方凛冽的寒冬。可恨这冬天的日子短得让人喘不过气来,匆匆地太阳一跌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眨眼间大地、山川、城市、村落全融入了一块稠糊糊的夜色里,寒风开始肆虐地乱窜,吞噬着任何一点外露的暖意。在这样的冬夜里,老天爷准会暗暗地筹划来一场白

14、花花的大雪。没有白雪的寒冬又咋能算正宗的黄土高原的冬天呢?厚厚的黑暗掺和着厚厚的乌云一沉下来,鹅毛大雪就悄无声息地疏疏慢慢飘落,成一片静静摇动的白幕,飘飘扬扬地开始遮盖着天地万物早晨推门出去,嚯,好大的雪、好清醒的空气呀!树是玉雕的,屋是雪堆的,地上是满满的白雪,天空是飘飘的白雪,真是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瑞雪兆丰年呐!仿佛整个高原都洗褪了一冬积攒下的尘垢和荒冷,唯剩这晶莹剔透的一片白洁了;仿佛整个高原的冬也全身换上了干干净净的新衣,像个要过年的孩子了。这不,山道上霍地就响起了一串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和突突突的拖拉机声。哦,这又是哪个村子里的人进城采买年货回来了, 你看, 他们正花花绿绿、 高高兴兴、

15、 叽叽喳喳地往家里赶着呢是的,当你走进陕北这深深的冬天里,不远处就是一个红红火火的大年,等年一过,一个温暖的、崭新的、美好的新春,就在那蓝蓝的天宇之上,又来到了北方大地、来到了我们黄土高原!5高原的冬天总的特点是什么?请用文中一个词回答。(2 分)_6结合语境,体会下面句中加点部分的表达效果。(5 分)哦,冬日里寒瘦的小山村,悄无声息地静卧在一弯黄土坎上,没有表情,没有气色,野地里睡着一般,连那些家禽都懒得与谁交流,灰灰地竞相蜷曲着。_7文章第段中画横线句子有何作用?(4 分)_8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 分)_(四)阅读名著,回答问题。(四)阅读名著,回答问题。因为东关离城远,大清

16、早大家就起来。昨夜预定好的三道明瓦窗的大船,已经泊在河埠头,船椅,饭菜,茶炊,点心盒子,都在陆续搬下去了。我笑着跳着,催他们要搬得快。忽然,工人的脸色很谨肃了,我知道有些蹊跷,四面一看,父亲就站在我背后。“去拿你的书来。”他慢慢地说。第 5页共 5页这所谓“书”,是指我开蒙时候所读的鉴略,因为我再没有第二本了。我们那里上学的岁数是多拣单数的,所以这使我记住我其时是七岁。我忐忑着,拿了书来了。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赛会。”.应用的物件已经搬完,家中由忙乱转成静肃了。朝阳照着西墙,天气很晴朗。母亲,工人,长妈妈即阿长,都无法营救,只默默地静候着我读熟,而且背出来。在百静中,我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也听到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鸣叫似的。他们都等候着;太阳也升得更高了。1、请概括五猖会的主要思想内容。(3 分)_2、选文开头写家人为看五猖会做准备的忙碌场景和结尾部分“家中由忙乱转成静肃了”形成鲜明的对比,这样写的作用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