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实生产系统

上传人:marr****208 文档编号:211154043 上传时间:2021-11-16 格式:PPTX 页数:36 大小:712.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实生产系统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精实生产系统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精实生产系统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精实生产系统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精实生产系统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实生产系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实生产系统(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Lean Production SystemLean Production System: : A Competitive Production ModeA Competitive Production Mode2 1 1、Theories of the Firm and Modes of ProductionTheories of the Firm and Modes of Production 1. Age of Craft Production -1 (1) characterised in small batches by skilled generalists (Craftsme

2、n). (2) Work was not very specialised. (3) Production runs was very small. (4) As industrial technology changed and urban society grew, craft production could neither produce goods fast enough nor consistent quality。3 1 1、Theories of the Firm and Modes of ProductionTheories of the Firm and Modes of

3、Production 1. Age of Craft Production -2 泰勒(Frederick W.Taylor): 被譽為“科學管理之父” (Father of Scientific Management),是一位於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期在工廠管理 技術上有重大貢獻的人。 (1) 他的革命性主張強調現場作業及生產效率的改變。 (2) 他強調改善工作環境、方法、設備的重要性,並期望工人們能好無 疑問地接受所有有關生產作業的安排。 (3) 強調建立標準工時,工人們就像是機器(Human Machines)不斷 地為提升生產效率而努力,而決策的依據被由工人身上徹底的移 至工廠的計畫單

4、位。在福利、薪資沒有隨生產力提升相對增加的公 司,引起員工不滿。 (4) 泰勒的生產管理哲學影響非常深遠。4 1 1、Theories of the Firm and Modes of ProductionTheories of the Firm and Modes of Production2、Age of Mass Production: Fordism(福特式)Production System (1) 福特汽車公司承襲了泰勒式(Taylorism)生產系統,以大量生產產(Mass Production)方式生產汽車,讓每單位產品的成本最小化。 (2) 泰勒式和福特式生產模式直到1973

5、年石油危機發生後,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戰。1973年,全球受到石油危機的衝擊,呈現了一片經濟成長低迷的景象。 消費者市場上也出現了許多的變化。最明顯的改變為: (1) 全球許多國家的經濟起飛,國民所得提升,購買力增強。 (2) 主宰市場消費不再只是製造商主導的局面,消費者也扮演了愈來愈重要的 角色。 (3) 因此,製造業的最重要競爭因素不只是 “價格” (Price), “品質” (Quality) 亦成了關鍵要素。 5 (3) 製造商必須要能提供消費者更多的選擇及更消費者導向的產品。 (4) 重視生產效率以降低成本、追求具有競爭的產品價格並未失去它的重 要性,而是單單在價格上的競爭不再是製造業者

6、唯一可行的商業競爭 策略。其他非價格的競爭因素 (non-price competitive factors)變得同 等的重要。 (5) 全球市場自1973年起,已明顯地變得更國際化(global)、更動態(dynamic) 及更消費者導向(customer-oriented)。 當時歐美日主要工業發展國已紛紛將著重勞力與原料的產產業外移至其他國家進行生產產。(台灣許多輕工業區此時亦如紛紛設立,台灣因為地緣及與日本的歷史因素,許多日籍廠商在台設廠)。1 1、Theories of the Firm and Modes of ProductionTheories of the Firm and

7、Modes of Production6 2 2、日本汽車業發展背景 1/2 Lean Production 生產哲學的形成,主要來自於日本的汽車產業,茲分述日本汽車業發展背景如下: (1) 美國車廠在日本設廠 1925年,美國福特汽車(Ford Motors)史無前例地在日本橫濱(Yokohama) 建立子公司生產汽車。接著,美國其他大車廠(如: 通用General Motors、 克萊斯勒Chrysler)也陸續在日本本土設廠。這些車廠為求零件組件成本 的降低,多半就地生產或尋求日本本土車廠的合作,這對當時生產力和 品質均略遜一籌的日本車廠而言,提供了一個絕佳的學習和改進的機會。 (2)

8、韓戰的影響 二次世界大戰後,日本的汽車產業一方面受到同盟國的約束,一方面受 大戰的影響,多呈現一片蕭條的景況。直到1950年韓戰(Korean War)爆發後 ,一些日本汽車廠(如TOYATA、NISSAN etc)才被允許擴大產出規模。為了 在要有效地提供戰爭所需的物資,美國必須進一步確保由日本廠商提供的 物質在規格及品質方面和西方國家的一致。美國在這個時候造成一個或許 是有史以來最大的錯誤-那就是他們鼓勵和幫助了日本產業在統計品質管 制(SPC)上的發展。7 2 2、日本汽車業發展背景 2/2 (3) 1973年,全球受到石油危機的衝擊,呈現了一片經濟成長低迷的景象。泰勒式 和福特式生產模

9、式直到1973年石油危機發生後,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戰。 (4)美籍品管大師的貢獻 二次大戰日本戰敗後,致力於產業及社會的重建與復甦,在195060年代許多著 名的美國品管及工業生產專家紛受邀至日本進行講學或現場輔導工作,最著名 的有: 戴明(Deming)、朱蘭(Joseph Juran)等人。見 ppt 813 (5) 1990年日本車廠汽車銷售量超越美國,成為全球第一 日本汽車產銷量在1980年代後期已逐漸超越美國,成為世界汽車工業的翹 楚。到了1990,日本汽車業者全球汽車市場佔有率高達34.51%(9,947,972 輛),這尚未包括日本業者在他國組裝的汽車數量(如:和台灣業界合作的國瑞

10、汽 車、三陽汽車(原合作母廠為日本HONDA車廠,2002年後為韓國現代車廠)、裕 隆汽車 等)。日本汽車製造因此對北美及歐洲業者構成了 極大的競爭壓力。 (6) 日本員工與管理階層在合作找出解答和達成成果上的成效較佳 (or 所謂的日本的民族性)。 (7) 精實生產產系統的源起及各國對精實生產產系統投入的研究: 【見ppt14】 8 2 2、日本汽車業發展背景美籍品管大師的貢獻 1/61、Edwards William Deming (戴明) 出生: 1900年生於美國愛荷華州 求學: 1921年自懷俄明大學(Univ. of Wyoming)畢業、後前往科羅拉多大學進修,並 於1925年修

11、得數學與物理碩士,於1928年取得耶魯大學的物理博士學位。 貢獻: 第一階段對美國初期SQC推行的貢獻: 戴明博士在美國政府服務期間,為了美國人口調查而開發新的抽樣法,並證明統計方法不但可應用於工業而在商業上亦有用。第二階段對日本的品管貢獻: (1) 貢獻日本品管近40年: 戴明博士自1950年起到日本指導品管,時間近四十年,若說日本產業的品管由戴明博士帶動起來一點也不為過。 戴明博士在日本也教統計方法,但他很快發覺光教統計品管恐會犯了以前美國企業界見樹不見林的錯誤,故他改向企業的經營者灌輸品質經營的理念及重要性,日本早期的經營者幾乎都見過戴明並受教於他,並實踐戴明博士的品質經營理念,奠定了日

12、本TQC或CWQC的基礎。(2) 戴明博士被譽為日本品管之父: 輔導日本企業品管時曾預言,日本在五年內產品將雄霸世界市場,果然不出其所料,日本許多產品品質很快地被公認為世界第一,日本企業界對戴明博士懷有最崇高敬意,尊稱他為為日本品管之父。9 2 2、日本汽車業發展背景美籍品管大師的貢獻 2/6(3)、設立Deming Prize: 日本於1951年設立Deming Prize(戴明獎)以紀念戴 明博士對日本企業在品質管理上的貢獻。第三階段對美國及全世界推行TQM的貢獻: (1) 驚醒美國人: 由於戴明博士對日本指導品管的成功,讓美國人驚醒原來日本工商 經營成功的背後竟然是美國人居功厥偉,故開始

13、對戴明博士另眼看待。 (2) 1980年6月24日美國廣播公司(NBC)播放舉世聞名的“日本能,為甚麼我們不 能”(If Japan Can, Why Cant We?),使戴明博士在美國聲名大噪。 (3)戴明博士立下TQM的基礎: 戴明博士在美國及各國積極講授他的品質經營理念, 著名的戴明14個管理原則(Demings 14 Points)讓美國一些大公司,如:福特或 AT&T收到實質效果。事實上戴明博士的品質14點管理原則就是美國在1980年代 開始盛行迄今的TQM及日本的CWQC的基礎。所有全面品質經營所包涵的重點, 幾乎都可以在戴明博士的14點裡面找到類似或相同的詮釋。目前在美國及英國

14、都 已成立有Deming Institute,其所宣稱的基本精神也就是TQM的精神。102 2、日本汽車業發展背景、日本汽車業發展背景 美籍品管大師的貢獻美籍品管大師的貢獻 3/63/6 戴明博士最重要的論點1: 戴明循環 (PDCA Management Cycle) PDCA管理循環最早由Shewhart 於1930年提出,Deming 於1950年到日本講 學時發表並提倡,故稱為Shewhart Cycle 或 Deming Cycle。 Plan: 建立一個與期望結果一致的目標或是流程或者是改進目標與流程的完整性與 正確性。 Do: 施行所建立的 Plan。 Check: 檢查Do的程

15、序和達到之成效,與預期目標的差距。 Act: 分析達成目標與預定目標不同之原因。每一個原因都可能是 P-D-C-A 中的 一個步驟或多個步驟所造成,並決定那一個環節所進行的修正可以縮小達成 目標與預期目標之差距。並計對其變更之部分去修正 Plan ,直到所有的成效 都達到改善為止。PDCAMgt CyclePDCA11 2 2、日本汽車業發展背景、日本汽車業發展背景 美籍品管大師的貢獻美籍品管大師的貢獻 4/64/6 戴明博士最重要的論點2: 14個管理原則(Demings 14 Points) 1.改善要有目標企業組織必須有長期的品質目標,並藉以提高產產品與服務的品質。2.採用新觀念企業組織

16、應採用新的經營哲學與理念,並透過溝通、管理與制度運作,建立所有員工對品質的共識。3.停止靠檢驗達成品質最終檢驗無法提升品質,改善品質應最根本做起。4.廢除最低價競標制度慎選供應商,購買高品質材料與零組件,而非以價格作為選商基礎。5.持續改善持續不斷地改善生產產與服務系統。6.建立職訓制度不斷地對於工實施教育訓練,促使其作對的事情。7.建立領導體系管理者應建立領導風格,致力於消除妨礙生產產效率的各種有形與無形的因素。8.掃除恐懼管理者協助員工面對問題,排除恐懼。不應該讓員工單獨面對問題。9.破除部門間的藩籬管理者應建立部門間的溝通管道,掃除部門間障礙,為改善品質而努力。10.避免過多的口號管理者應對改善品質身體力行,而不是一直向員工喊口號、訓誡或訂目標。11.廢除數字及目標,代之領導要以優秀的領導達成工作要求,而不是以數字或目標。12.鼓勵員工讚揚員工的工作績效,使他們以工作為榮。13.教育訓練擬定教育訓練與自我改進計畫。14.致力轉型企業組織內每個人都應參與品質活動,並促成其工作態度的轉變。12 2 2、日本汽車業發展背景美籍品管大師的貢獻 5/62、朱蘭(Joseph Juran)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