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给布特勒的信》课文复习

上传人:1810****630 文档编号:211145553 上传时间:2021-11-1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2.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给布特勒的信》课文复习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语文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给布特勒的信》课文复习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语文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给布特勒的信》课文复习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语文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给布特勒的信》课文复习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语文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给布特勒的信》课文复习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语文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给布特勒的信》课文复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给布特勒的信》课文复习(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Word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语文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给布特勒的信课文复习 内容预览: 16.给布特勒的信 首都北京有两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颐和园和圆明园,如今,颐和园风光依旧,可圆明园却成了一片废墟。雨果先生在这封信中就愤怒地谴责了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强盗行径,还用了很长的篇幅大力赞美圆明园的瑰丽原貌。让我们一起去领略吧- 1在朗读中感受对侵略者无比愤怒的思想感情,对中华文明的衷心仰慕和热情赞颂。 2深入理解赞誉、丰功伟绩等反语的巧妙运用及其表达效果。 3学习本文通过铺陈、对比等手法表达强烈感情的写法。 4大胆想象圆明园曾经有过的辉煌灿烂、神奇瑰丽,可用画笔描绘出来,同学之间欣赏品

2、评。 走近 一、简介 雨果(1802-1885),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作品有浪漫主义文学杰作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被雨果自称为社会的史诗的长篇小说悲惨世界、笑面人、海上劳工以及戏剧克伦威尔。 二、写作背景 圆明园被焚毁的第二年,即1861年11月25日,雨果给布特勒上尉写了这封信,表达了对中国人民的深厚情谊,对中华文明的衷心仰慕和热情赞颂,强烈谴责了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强盗行径。 三、相关知识 1清代皇家园林-圆明园 圆明园始建于康熙末年,前后历经六代帝王,费时150年之久。它占地5200余亩,周长有20多华里,是世界上有过的最大的花园。

3、它继承了中国历代优秀的造园艺术,汇集了全国各地的名园胜景,建造了一大批像曲院风荷、方壶胜境等具有我国园林建筑特点的优美景点;也大胆地吸收了外国的建筑形式与内容,建造出海晏堂、远瀛观等一组中西合壁的西洋楼,是中国建园艺术史上的创举,也是世界园林建筑的奇迹。其盛名早已传到西方,与法国凡尔赛宫齐名,一度被誉为万园之园。 圆明园不但以景色瑰丽优美著称,而且藏有大量价值连城的珍贵文物、图书和绘画,汇集了我国封建文化艺术的精华,是一座国家大博物馆。 2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1860年,英法联军大举进犯北京,无能的咸丰皇帝匆匆忙忙逃出了圆明园,逃到热河避难。英法强盗兵临京城,却没有直接入城,而是跑到京郊的圆明

4、园,进行了震惊中外的抢劫和焚烧。 融入文本 一、跨越障碍 1字音字形 缀(zhu) 脂(zh) 箧(qi) 劫(ji) 2词语解释 恍若 仿佛。 洞府 本义是神话传说中深山中神仙所住的地方,这里指藏满宝藏的地方。 不可名状 没法用语言形容。名,说出。 剪影 比喻对事物轮廓的描写。 荡然无存 形容原有的东西全部失去。 3形近字解析 缀:音zhu,作装饰,连接解,可组缀满、点缀、缀字成文等词。 辍:音chu,作中止,停止解,可组辍学、不辍劳作等词。 4多音字辨析 朝:读zho时,可组有朝一日、朝思暮想、只争朝夕、朝气蓬勃等词; 读cho时,可组朝向、朝拜、朝廷等词。 二、整体解读 先生: 您征求我

5、对远征中国的意见。您认为这次远征是体面的,出色的。多谢您对我的想法予以重视。在您看来,打着维多利亚女王和拿破仑皇帝双重旗号对中国远征,是由法国和英国共同分享的光荣,而您想知道,我对英法的这个胜利会给予多少赞誉。 【交代写信缘由。】 既然您想了解我的看法,那就请往下读吧。 【承上启下。】 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这个奇迹叫圆明园。艺术有两个来源:一是理想,理想产生欧洲艺术;一是幻想,幻想产生东方艺术。圆明园在幻想艺术中的地位就如同巴特农神庙在理想艺术中的地位。一个几乎是超人的民族的想象力所能产生的成就尽在于此。和巴特农神庙不一样,这不是一件稀有的、独一无二的作品;这是幻想的某种规模巨大

6、的典范,如果幻想能有一个典范的话。请您想象有一座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某种恍若月宫的建筑,这就是圆明园。请您用大理石,用玉石,用青铜,用瓷器建造一个梦,用雪松做它的屋架,给它上上下下缀满宝石,披上绸缎,这儿盖神殿,那儿建后宫,造城楼,里面放上神像,放上异兽,饰以琉璃,饰以珐琅,饰以黄金,施以脂粉,请同是诗人的建筑师建造一千零一夜的一千零一个梦,再添上一座座花园,一方方水池,一眼眼喷泉,加上成群的天鹅、朱鹭和孔雀,总而言之,请假设人类幻想的某种令人眼花缭乱的洞府,其外貌是神庙,是宫殿,那就是这座名园。为了创建圆明园,曾经耗费了两代人的长期劳动。这座大得犹如一座城市的建筑物是世世代代的结晶,为谁而建

7、?为了各国人民。因为,岁月创造的一切都是属于人类的。过去的艺术家、诗人、哲学家都知道圆明园;伏尔泰就谈起过圆明园。人们常说:希腊有巴特农神庙,埃及有金字塔,罗马有斗兽场,巴黎有圣母院,而东方有圆明园。要是说,大家没有看见过它,但大家梦见过它。这是某种令人惊骇而不知名的杰作,在不可名状的晨曦中依稀可见,宛如在欧洲文明的地平线上瞥见的亚洲文明的剪影。 【热情赞美圆明园的辉煌灿烂、神奇瑰丽。】 这个奇迹已经消失了。 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洗劫,另一个强盗放火,似乎得胜之后,便可以动手行窃了。对圆明园进行了大规模的劫掠,赃物由两个胜利者均分。我们看到,这整个事件还与额尔金的名字有关,这

8、名字又使人不能不忆起巴特农神庙。从前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只是更彻底,更漂亮,以至于荡然无存。我们所有大教堂的财宝加在一起,也许还抵不上东方这座了不起的富丽堂皇的博物馆。那儿不仅仅有艺术珍品,还有大堆的金银制品。丰功伟绩!收获巨大!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这是看得见的,另一个装满了箱箧。他们手挽手,笑嘻嘻地回到了欧洲。这就是这两个强盗的故事。 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在我们眼中是野蛮人。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 将受到历史制裁的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另一个叫英吉利,不过,我要抗议,感谢您给了我这样一个抗议的机会。治人者的罪行不是治于人者的过错;政府有时会是强盗

9、,而人民永远也不会是强盗。 法兰西帝国吞下了这次胜利的一半赃物,今天,帝国居然还天真地以为自己就是真正的物主,把圆明园富丽堂皇的破烂拿来展出。我希望有朝一日,解放了的干干净净的法兰西会把这份战利品归还给被掠夺的中国。 现在,我证实,发生了一次偷窃,有两名窃贼。 【强烈谴责英法联军的侵略罪行。】 先生,以上就是我对远征中国的全部赞誉。 【呼应开头,表达对英法联军侵略行径的揭露、控诉之情。】 维克多雨果 1861年11月25日于高城居 这里借赞誉一词,表现出雨果对布特勒的看法的憎恶,又恰到好处地借用它来表述自己对圆明园,对东方艺术的敬仰之情,表达自己对中国人民的同情和对英法联军的愤恨之情。赞誉一词

10、,褒义贬用,贯穿全文,一句先生,以上就是我对远征中国的全部赞誉结束全文,呼应开头,给人鲜明清晰,一气呵成的感觉。 用浪漫主义的笔调,丰富奇妙的想象,恰当妥帖的对比,华丽优美的辞藻来赞美人世间这座空前绝后的被誉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并告诉人们,圆明园属于各国人民,属于全人类。 首先,十分中肯地赞誉: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这个奇迹叫圆明园。接着,将这一世界奇迹和古希腊的巴特农神庙比较,突出了圆明园的艺术价值。然后又指出它和巴特农神庙的不同:巴特农神庙仅仅是一件艺术作品,而圆明园则是幻想的某种规模巨大的典范。既然西方艺术的典范巴特农神庙都无法与圆明园相比,显然在的心目中,圆明园这一东方艺术

11、的奇迹,是任何辉煌灿烂的艺术殿堂都不能与之相提并论的。 描述了圆明园的美丽豪华之后,直接议论,指出令人惊骇而不知名的杰作圆明园是中国人民两代人的长期劳动的结晶,它属于各国人民,属于全人类。圆明园是亚洲文明的剪影。 至此,可以看出,对圆明园竭尽赞誉是由衷的,发自肺腑的。巧借布特勒的赞誉一词,改变赞誉对象,对圆明园忘情赞誉,表达了对中华民族艺术瑰宝的爱慕,对中国人民的同情和友好。巧用赞誉,也是对布特勒先生的看法的反对,为下文直言谴责英法联军的强盗行径作好铺垫。 这一句另起一段,在内容和语言上与前一段形成强烈对比,造成一种震撼人心的效果,表达了极端愤慨之情。 以揶揄的口吻,叙述了两个强盗劫掠、焚毁圆

12、明园的故事。以强盗喻英法帝国,真是一针见血,入木三分。 直抒其言,慷慨议论: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在我们眼中是野蛮人。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此处,巧妙地运用反语这一修辞方法,达到了揭露更深刻,鞭挞更有力的艺术效果,也使主题表达得更鲜明,更突出。 行文至此,愤怒的心情再也无法抑制,义正词严,掷地有声地指出,将受到历史制裁的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另一个叫英吉利,我希望有朝一日,解放了的干干净净的法兰西会把这份战利品归还给被掠夺的中国。布特勒急于要知道的的观点,也就是书信的主旨,全部生动、形象、明确地表达出来。 三、问题研讨 1雨果是中国人民喜爱的作家。他虽未到过中国,未瞥见过亚洲文明

13、的剪影-圆明园,但通过他的大量作品,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对中国人民的深厚情谊和对东方文明的由衷景仰。读了这篇给布特勒的信,试着说说你的感受。 这是一封义正词严、感情强烈的回信。布特勒上尉征求雨果对远征中国的意见,本想得到雨果的赞誉,而雨果却把话题集中在圆明园上,从圆明园是怎样的一个世界奇迹说起,谴责焚掠圆明园的强盗行为。雨果的立场、观点,表现了他明辨是非的良知和正直不阿的人格。雨果珍视人类文明成果,尊重人类文明的创造者,不仅同情中国人民,而且敬重中国人民。他身为法兰西人,却没有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绪,把政府与人民区别开来,把上尉征求意见的机会变成向强盗政府提出抗议的机会。雨果用了很大篇幅盛赞圆明园,让

14、我们想见其原貌。雨果赞扬中华民族是一个几乎是超人的民族,这对我们民族的复兴也是一个鼓舞。 2雨果在这封信中,针对布特勒来信中认为远征中国是体面的,出色的的谬论,针锋相对地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试分析的精巧构思。 3本文内容精湛,见解精辟,语言精美,爱憎分明。在学习中,你感受到哪些艺术特色? 甲生:铺陈手法是文章的一大特点。文章一开始,指出了布特勒认为英法联军远征中国是体面的,出色的之后,没有马上表明自己的观点,而是匠心独运,采取用墨如泼的铺陈手法,描述圆明园的富丽堂皇,把这一中西合壁的艺术瑰宝神奇般地显现于世人眼前。圆明园属于全人类,理应得到世人的珍惜、爱护,理应留给子孙后代观赏、享受,但是,它却被劫掠、焚毁了。尽情挥洒笔墨以渲染圆明园的美景,显而易见,也在为后文抒发感情,发表议论作铺垫。 乙生:文章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多处使用鲜明准确的对比。巧妙地将东方艺术典范圆明园与古希腊的巴特农神庙相比,突出了圆明园这一东方艺术典范在理想艺术中的地位;将圆明园这一旷世之园的富丽堂皇与英法联军对它的劫掠、焚毁相比,暴露出英法联军的滔天大罪;将额尔金父子对比,揭露了英法联军的侵略本性和反动本质;还将欧洲人的文明和中国人的野蛮相比,野蛮的中国人民耗费了两代人的长期劳动,创建了大得犹如一座城市的圆明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