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市“十二五”工业和信息化规划初稿(共60页)

上传人:文库****9 文档编号:210896000 上传时间:2021-11-15 格式:DOC 页数:60 大小:15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贵阳市“十二五”工业和信息化规划初稿(共60页)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贵阳市“十二五”工业和信息化规划初稿(共60页)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贵阳市“十二五”工业和信息化规划初稿(共60页)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贵阳市“十二五”工业和信息化规划初稿(共60页)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贵阳市“十二五”工业和信息化规划初稿(共60页)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贵阳市“十二五”工业和信息化规划初稿(共60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贵阳市“十二五”工业和信息化规划初稿(共60页)(6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贵阳市“十二五”工业和信息化发展规划贵阳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2010812序言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全球经济发展模式面临深度调整,经济增长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经济全球化进程将更加曲折复杂,外需增长放缓,对我国长期形成的出口导向战略带来严峻挑战,客观上形成了对我国调整结构、扩大内需的倒逼机制。能源短缺、环境污染、气候变化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将引领世界经济转型。本世纪前二十年是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长期向好,国家将继续实施新一轮的西部大开发战略,要把西部地区建设成为现代产业发展的重要集聚区域、统筹城乡改革发展的示范

2、区域、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区域,西部地区的发展将会迎来更多、更好的机遇。“十二五”时期,贵阳市处于落实“建设生态文明城市”战略构想、全面实施新修编的贵阳城市建设规划、建设新型工业化的现代产业体系、完成节能减排任务、实现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关键时期。当前,贵阳经济发展已进入了转变发展模式和调整结构的关键阶段,贵阳工业的发展面临着新的要求和挑战。工业是贵阳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信息化是实现工业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的重要手段,是建设服务型政府与和谐社会的重要支撑。为继续保持持续快速协调发展,贵阳工业必须进一步推进产业结构升级,以“五化并举”为指导,以“两化融合”为手段,优化产业空间布局,

3、转变发展方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现产业集聚、布局集中、资源集约的产业发展格局,为“十二五”时期贵阳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依据贵阳城市建设规划(20072020)纲要、中共贵阳市委 贵阳市人民政府关于振兴工业经济若干政策的意见、中共贵阳市委 贵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全市工业园区建设的意见、加强城镇化进程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意见、贵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贵阳市政府 贵阳市六大产业振兴与发展实施计划、中共贵州省委 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及贵阳市委市政府对贵阳工业和信息化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特制订本规划。本规划适用范围和领域为贵

4、阳市工业和信息化领域,实施期限为2011年-2015年一、基本情况(一)发展现状1、经济社会发展态势良好,从规模、结构、比重到效益,都取得了显著成绩“十一五”期间,贵阳市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2009年贵阳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02.61亿元,较“十五”期末(2005年)增长71.7%,“十一五”期间平均增速达17.9%,高于全省6.2个百分点,占贵州省生产总值的23.2%,稳居全省第一位。全市人均生产总值达22832元,按年末汇率计算折合3344美元,比2005年增长80.7%。2009年完成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05.36亿元,同比增长18.3%,较“十五”末期(2005年)增长68.6%。

5、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252.05亿元,同比增长19.4%,较“十五”末期(2005年)增长89.3%,占贵州省全年财政总收入的32.3%。“十一五”期间,贵阳市刚刚进入工业化中期,经济增长开始从以工业数量扩张为主逐步转向工业质量提高为主。2009年贵阳市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5.5%、44.6%、49.9%;与2005年相比较,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比重分别下降1.1%和2.9%。2009年贵阳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290.50亿元,较“十五”末期(2005年)增长47.7%,“十一五”期间平均增速达12%,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的24.8%。“十一五”期间,贵阳市工业发展呈现出产业集中和高

6、新技术快速发展的良好趋势,2009年十大工业行业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79.6%,规模以上高技术企业实现增加值59.41亿元,比2008年增长36.8%。贵阳市信息化水平在全国平均水平以上,在贵州省居首。2009年信息化综合指数在全国省会城市排第名12,同年在中国软件评测中心组织的中国政府网站绩估中,贵阳市在三百多个地级市中排名第24,位于西部地区第一。2007年,贵阳继成为全国信息化试点城市和制造业信息化试点城市之后,又成为全国首批农村信息化试点城市。信息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2009年,全市信息产业增加值为 亿元,“十一五”前四年平均增长 %,占全市GDP的比重为 %;

7、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完成销售收入 亿元,同比增长 。2、工业经济持续向好,从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布局结构到所有制结构,都得到了显著改善2009年贵阳市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90.50亿元,”十一五”期间平均增速达12%。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增速分别为14.9%、14.8%、8.3%、10.1%。虽然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2008和2009年增速有所放缓,但总体呈现快速增长趋势。 产业结构持续优化。2009年,全市六大特色优势产业实现工业增加值223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总量的77.3%,同比增长13.1%,拉动工业增长9.9个百分点。其中,铝及铝加工业:全年实现

8、增加值19.7亿元,同比增长2.1%;磷煤化工业实现增加值38.3亿元,同比增长28%;烟草工业实现增加值59.9亿元,同比增长5.5%;装备制造业实现增加值56.1元,同比增长12.1%;现代药业实现增加值35.9亿元,同比增长21.9%;特色食品业实现增加值13.1亿元,同比增长5.3%。特色产业在贵阳市工业经济中已成为支柱产业和主导力量。产品结构升级已见成效。初级、低端产品虽然还是贵阳市工业产品的主流,但是“十一五”期间强调引导资源就地转化和大力拓展下游产业链,贵阳市精深加工产品和高附加值产品比重有所提高。以铝及铝加工业为例,中铝贵州分公司已发展成为中铝公司下属分公司中排名前三位的企业,

9、是中铝公司唯一一家精铝、高纯铝生产企业,目前已经形成了以氧化铝、电解铝为主,高纯铝、精铝快速发展的产品体系,形成的产能:铝土矿300万吨、氧化铝120万吨、电解铝45万吨、铝用碳素30万吨、精铝5000吨、高纯铝20吨。煤磷化工行业,基本形成氮、磷复合肥大化工产品深加工体系,初步形成一个品种比较齐全、高浓度磷复肥、黄磷及其下游加工产品出具规模的产业体系,主要产品有磷矿石、磷矿砂、磷矿粉、普钙、钙镁磷肥等二十余种。工业布局已经形成。贵阳市已经形成了以一、二、三类园区所组成的工业布局体系。根据中共贵阳市委 贵阳市人民政府关于振兴工业经济若干政策的意见和中共贵阳市委 贵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全市工业园

10、区建设的意见的要求,2009年贵阳市进一步确定了九大重点工业园区引领发展的工业布局,并从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筹措、产业发展规划、产业发展项目方面对于大力扶持和认真落实,初步形成了贵阳市产业园区化、园区特色化的工业园区发展思路。“十二五”期间,九大重点工业园区将成为贵阳市工业发展的重要载体。2009年,白云区内工业园区实现年销售收入30亿元,拥有驰名商标或名牌产品25个,发明专利申请数320件、授权数58件,2006年、2007年和2008年白云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技术开发经费占产品销售收入比例分别为3.87%、2.42%和2.63%;龙洞堡食品工业园拥有规模以上特色食品企业6家,通过加工转化,形成

11、了四十多种特色食品完成工业总产值16.5亿元,实现增加值6.3亿元;乌当新天高新技术园区,完成工业总产值52.41亿元,同比增长18.93%,全区拥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有42家(产值过亿的企业有16家),上市企业7家,形成了电子信息、先进制造、现代制药、新材料和特色食品加工等五大支柱产业;息烽县循环经济磷煤精细化工工业园,2009年生产磷酸一铵60万吨、磷酸二铵100万吨、复合肥200万吨、合成氨42万吨、硫酸250万吨、磷酸100万吨、黄磷5万吨,实现销售收入72.5亿元、税金9961万元,初步建立起了以主业为龙头的“磷煤电建材”工业产业链,是我国较为典型的以“磷煤结合、矿肥结合、矿化结合”

12、为核心业务的新型产业示范基地;小河孟关装备制造业生态工业园,拥有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7家,其中装备制造业企业12家,药业企业3家,其他类别企业2家,2009年实现产值48.51亿元,其中装备制造企业占该行业产值的45.46%;修文县医药产业园区,拥有已投产企业19家,按年销售产值分:年销售收入1亿元以上的4户,年销售收入1亿元以下企业15户;按行业分:药业企业14户、食品加工企业3户、机械加工企业1户、饲料生产企业1户,2009年完成产值17.65亿元,实现税收0.95亿元。多种所有制并存,非公经济活力突出。多种所有制共存的局面,也是在当前外向型经济发展受阻的环境下贵阳市工业仍然保持较好经济活

13、力的主要原因。2009年贵阳市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增加值,按登记注册类型分,国有企业、集体企业、股份合作企业、联营企业、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责任公司、私营企业、港澳台投资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占比分别为39.4%,0.3%,0.4%,0.1%,15.6%,29.6%,8.1%,2.5%,4%;其中有限责任公司、国有企业、股份有限公司合计84.6%。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增加值187.78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的64.6%。而非公有制企业实现增加值94.73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的32.6%,较2008年增长31.6%,年增速远远高于规模以上国有企业近29个百分点。3、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情况较

14、好,为感知贵阳建设奠定坚实基础通信与广电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大部分任务。截止2008年6月底,全市每万人城域出口带宽达到0.07G /万人,比2005年增长418%,完成规划值的30%;每百平方公里长途光缆长度总长达25万芯公里,比2005年增长7569%,完成规划值的62.5%;城域骨干传输网覆盖面积为8034平方公里,覆盖人口331.57万人,提前2年半完成目标任务;总带宽达7TB,比2005年增长136%,完成规划值的70%;每百户计算机拥有量57台,比2005年增长338%,超额完成36台的规划值;每百户拥有电视机数130部/百户,上网企业数占企业总数的比重达到90%。截至2009年

15、底,贵阳市电话用户总数达到465.23万户,其中固定电话用户达到97.48万户,移动电话用户达到367.75万户,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数达到39.18万户,电话普及率达到150.40部/百人。全市有广播电台2座,电视台2座,广播电视台4座,广播人口覆盖率100%,电视人口覆盖率99.23%。电话及电视普及率在全国同类城市中已处于先进水平。信息资源建设初具规模。贵阳市的各委办局均建设了业务数据库,人口与计生委、公安局建立了各自的人口数据库,并在合作建设人口资源基础数据库上进行了探索尝试。宏观经济数据库、地理信息数据库、法人数据库的基础数据分散在各委办局,为将来的整合做好数据储备。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基

16、本建立。采用身份认证和权限管理保障应用系统和操作系统的信息安全已较为普遍。电子政务内、外网安全保障措施效果显现,电子政务内网与公网通过保障机要数据的高等级安全,政务外网通过逻辑隔离实现了分级保护。电子商务认证体系基本建立。4、信息技术应用成效显著,国民经济及社会信息化水平在全国省会城市居于中上水平 企业信息化进展顺利。到2010年末,按照贵阳市“十一五”企业信息化专项规划要求,预期信息化应用环境及网络建设情况目标可以完成; “1261”工程示范项目进度目标可以完成,效益目标在优势行业完成较好。在企业技术改造资金中,每年安排的1000万企业信息化专项资金全部落实到位。企业信息化培训工作进展良好。数字化设计、数字化装备、数字化生产及管理的应用率目标大部分可以预期实现,但对于人力资源管理、客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