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协同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上传人:I*** 文档编号:210669050 上传时间:2021-11-14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7.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多元协同开展创新创业教育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多元协同开展创新创业教育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多元协同开展创新创业教育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多元协同开展创新创业教育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多元协同开展创新创业教育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多元协同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多元协同开展创新创业教育(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多元协同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摘要:深入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努力造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是时代赋予高等教育的新使命。针对目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相对封闭、优质教育教学资源不足的瓶颈问题,构建组织系统优化、教育资源整合、政策支持保障的多元协同机制是全面提高创新创业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关键词:多元,协同,创新创业教育,机制基金项目:2014年度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市级项目“基于校企协同的创业教育模式研究”(B14010);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1 多元协同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必要性分析1.1 多元协同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服务创新型国家建设的现实要求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新常态。

2、党中央、国务院立足“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做出了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大决策。高校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的重要结合点,应聚焦国家战略,以教育教学为核心,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不断提升学校的创新能力。在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过程之中,要进一步提高系统的开放程度,增强高校、企业、政府、社会互动交流,建立需求导向的学科专业结构和创业就业导向的人才培养类型结构调整新机制,促进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创业就业需求紧密对接,整合利用好各方相关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形成合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质量的提高,不断提升支撑国家创新驱动发展的能力和水平。1.2 多元协同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提高人才

3、培养质量的必然要求近年来,各高校围绕着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人才培养质量得到了一定的提升。但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要求以及发达国家高等教育的教育教学质量相比,仍有较大差距,特别是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待增强,高校的教育教学改革任务依然艰巨。这要求高校必须做好“内涵发展、质量提升”工作,加强制度创新,通过构建高校、企业、政府和社会协同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体制机制改革,有效整合校内外的教育教学资源,破解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脱节、教师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能力欠缺、实践平台短缺等突出问题,提升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效性,不断增强学生的创业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创业能力,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1.3

4、多元协同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深化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的内在要求2002年,教育部确定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9所高等院校作为创新创业教育试点院校,相关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在政府的引导下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了一系列成绩。但仍面临着诸多困境,如欲取得进一步的突破,需要把握创新创业教育的特征,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深化创新创业教育的理念。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质在于培养受教育者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与高校传统的教育教学工作相比,开放性、实践性和社会性的特征更加显著。创新创业教育不仅是通过课程进行知识上的传授,更重要的是通过实训锻炼来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高校应提高创新创业教育系统的开放性,与企业、政府、社会开

5、展深入合作,补齐自身短板。因此,以系统开放、资源整合和深入合作特征的多元协同模式为我国深入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了新理念。2 组织系统的优化,是多元协同机制构建的基础2.1 明确各主体职能定位创新创业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组织系统的优化首先要明确高校、企业、政府和社会组织的职能定位。高校应构建创新创业教育长效机制,做好顶层设计,有效整合、集聚校内外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完善创新创业教育培养体系,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企业应为学生提供创业导师、实习岗位、资金及创业场所等,来帮助大学生完成创业实践活动的开展,并与高校建立良性的产学合作联盟。政府是我国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主要动力来源。要通

6、过其职能优势能够充分调动政府部门的各项社会资源,使更多的社会资源进入创新创业教育领域,促进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各类社会组织要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对新创企业进行服务,为毕业生创业提供融资、企业管理、财政、税务、工商等增值服务。2.2 完善系统组织结构组织结构是体制机制构建的重要保障。要保证协同机制效能的发挥,就必须根据关键功能的需要,设置合理的组织结构,保障协同机制有效运行。要成立创新创业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由高校、政府、企业和相关社会组织的负责人与专家组成。要根据不同专业学科特色建立多元主体合作基地。遵循面向整体、分类指导的原则,综合利用企业和社会组织的资源优势,成立学科竞赛指导中心、创业项目孵化

7、中心、教师教育实训中心等创新创业教育运行机构,完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组织体系。此外,高校还应组建由企业、政府和社会组织参与的常规性的创新创业教育促进和管理中心,由学校协同其他主体的资源和优势,具体负责有关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实践平台和孵化平台的建设与管理。2.3 增强各主体互动交流有效的互动交流是组织系统优化的主要内容,也是各主体之间增强协同的必然要求。目前,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开放性还不够,学生较少参与到校外的实践和生产过程中去。要推进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间的紧密对接,增强高校与企业、政府和社会组织之间的互动沟通,吸引社会资源投入,促进产学研用紧密结合。要通过多元合作,采取多种

8、方式构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互动交流平台和渠道,跨越高校、企业、政府和社会组织的围墙与边界,构建开放式的创新创业人才交流机制。3 教育资源的整合多元协同机制构建的关键3.1 构建多层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作为高校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要素,在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目前,国内创业课程相较现实需求滞后,各高校自成一体的创业教育课程使自身面临着无序化和空壳化双重威胁的现实困境,制约了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深入可持续发展,构建多层次创业课程体系的问题亟待解决。课程体系的设计与规划是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中的核心部分。根据目前我国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现状,应把协同、合作理念融入课程

9、设计,突出各协同主体之间有分工、更有合作的良好状态。要针对不同创业意向的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对有兴趣了解创业知识和体验创业的学生开展基础性创新创业教育,开设公共选修课;面向一部分有强烈创业意愿的同学,开设有针对性培养和培训的创业课程和培训体系。以“走出去”和“引进来”的双重方式,充分利用企业、政府、社会的创新创业资源,使学生能更多地接触到实战性的商业创业环境;对已经进入创业实践阶段的学生,则要加大与企业、政府和社会的合作,通过校外创业实训基地和创业导师“师带徒”结对活动,进行后续跟踪服务,优化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设,提高学生创业的成功率。3.2 建设高素质创新创业师资队伍成功的创新创业教育离不

10、开高素质的创新创业师资队伍。随着创新创业教育不断拓展,师资问题成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进一步发展的瓶颈问题。在美国的许多高校中,除了通过构建创新创业学科体系培养具有专业化创新创业知识和技能的教师外,还通过各种渠道吸引创新创业师资。一方面是加强与企业界的联系,设立捐赠席位,召集一批既有实践经验又有理论基础的高水平创新创业师资,成为创新创业教育的师资骨干;另一方面是通过聘请优秀的创新创业成功者担任创业课程的兼职教师。鉴于美国高校的成功经验,为构建多元协同、符合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需要的师资队伍,国内高校应充分利用多元协同的体制优势,“双管齐下”,培养与引进师资队伍同时进行。既要充分利用高校与其他协同主体之

11、间制度化合作,为创新创业教育教师提供培训与交流的机会,在真实的商业环境中提高其专业化水平。又要积极与企业、社会和政府合作,引进外部力量,扩大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聘请社会上一些经验丰富的企业家或创业成功的创业家到学校兼职教师,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丰富的、实战型教师资源。3.3 搭建更高水平的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对培养高质量的创业型人才,具有模拟、实训的重要作用。目前国内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平台由于未能统筹高校、企业、社会和政府的创业资源,实践平台的真正效用并不能完全得到发挥。因此,如何打造各协同主体资源整合、形式多样、覆盖面广的新型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是高校必须完善一项重要任务。高

12、校和企业、社会和政府要合力搭建起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平台,把学生、学校和社会联系起来。要深入研究各种创业实践平台的适用范围、运行的关键要素以及支持体系建设的应有内容。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平台要融入真实商业运作环境,实行专业化管理,将企业运作机制引入到基地的运行与管理当中,平台应以专业管理人员为主,成立相应的管理组织,对平台运行做出科学的决策与有效的管理。多元协同的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对于创新创业教育的广泛拓展、快速推进都大有益处,也必将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质量的提升提供有力支撑。3.4 建设更具实效性的创新创业孵化平台创新创业孵化平台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更完整的项目运作环境,是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最后一

13、公里”。纵观我国现有创新创业孵化平台,多为政府主导创建,企业和社会较少参与孵化平台运作,从而导致孵化平台有效性不足。因而建设高校、企业、社会和政府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建设的孵化平台是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现实要求。当下,要重点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平台的孵化作用。一方面,要根据各协同主体的优势,因势利导,整合企业的实战性商业运作经验、社会组织的投资融资资源以及政府的政策资源,打造多元主体资源整合的创新创业孵化平台;另一方面,进一步加强产学研合作,通过产学研合作把科技成果转化融入到创新创业教育中去,要充分利用高校、企业和社会的合作成果,多为孵化平台提供项目支持,提高孵化平台运作的可持续性,促进创新创业人

14、才培养。4 强化政策支持,是多元协同机制构建的保障4.1 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制度建设完善相关制度建设,有助于构建多元协同的创新创业教育长效机制。从政府层面来说,要按照十八届五中全会的要求,把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纳入“十三五”规划,作为加快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内容,整体谋划、系统设计、有序推进。职能部门要积极与高校、企业和相关社会组织联动,了解创新创业教育一线实际需求,把服务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企业和社会组织参与创新创业教育作为相关法律法规制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适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代要求。从高校层面来说,要根据自身办学特色,充分利用企业、社会和政府的资源优势,以“协同”为视角,出台

15、创新创业教育实施的相关政策、措施,确保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实施。要积极与企业和社会组织协作,借用企业和社会的平台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活动,奖励创新创业成果转化。从政府和高校两个层面来说,要以协同为视角,优化现有创新创业制度建设,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提供制度保障。4.2 完善创新创业教育评价体系建设创新创业教育评价是对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评价,既体现在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受众和对象大学生创业精神、创业意识、创业胜任力的评价上,也体现在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组织、实施过程的评价上。完善创新创业教育的评价体系,有利于创新创业教育水平和质量的提升。要完善创新创业教育评价评估机制,一方面,应对高校本身的教育活动进行

16、评价。其中包括对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的机构和组织;创新创业教育的整体规划和计划、创新创业教育的途径和措施;创新创业教育的师资、课程建设、学生管理、基地建设和成功创业数量和效果等多方面进行评估并及时反馈。另一方面,要对高校协同企业、社会共同开展创新创业活动的“能力”进行考核。这种协同“能力”涵盖校内外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沟通的组织设置情况、制度保障情况、资金支持等情况。无论是高校内部还是外部,都应该设置相对独立的考核机构,以考核评价促进高校与企业、社会和政府协同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提高新形势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4.3 营造创新创业教育协同育人文化氛围高校协同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的文化冲突是不可避免的客观现实。各协同主体都会影响其他组织的文化,也会被其他组织文化所影响。各主体既然不能“固步自封”于自身文化中,就应该主动营造协同创新的文化氛围,合力提高创新创业教育成效。多元协同开展创新教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调研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