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的化学性质》说课稿(共7页)

上传人:文库****9 文档编号:210662968 上传时间:2021-11-1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属的化学性质》说课稿(共7页)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金属的化学性质》说课稿(共7页)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金属的化学性质》说课稿(共7页)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金属的化学性质》说课稿(共7页)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金属的化学性质》说课稿(共7页)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金属的化学性质》说课稿(共7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属的化学性质》说课稿(共7页)(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金属的化学性质说课稿 海南省海口市义龙中学 罗 长 超 Joshua87899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金属的化学性质是九年级化学第八单元课题2的内容,具体内容主要有常见金属的三点化学性质及置换反应的定义。本课题是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对金属的化学性质进行较为深入、系统地学习,这样使元素和化合物知识更加完整。它侧重于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理解和能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获得提高,而且学好本课题为以后学习酸、碱、盐打下良好的基础。2、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确定必须科学、简明,切合教材要求,符合学生实

2、际,切实突出重点,体现全面性,综合性和发展性。为此,确定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初步认识金属活动性顺序和置换反应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简单的判断,并能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2)过程与方法: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能用文字、图表和化学语言表述有关信息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帮助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激发和增强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3、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3、教学重、难点我是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教材内容设置及对今后教学的影响来制定教学重、难点的。教材介绍了金属与氧气、金属与酸、金属与盐的反应,这三点化学性质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说明金属的活动性强弱;为今后学习酸、碱、盐的知识做了铺垫;而且金属在生活、生产中的广泛应用;所以,我确定本课题的重点是通过实验探究认识金属活动性顺序。由于金属活动性顺序比较抽象,需要学生记忆,而且在运用时需考虑一定的条件;又紧密结合学生对金属的认识、思维能力、生活经验以及这个年龄段的特征等因素,我确定本课题的难点是运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生活、生产中的实际问题。二、教法分析根据新课标及教学目标的要求,以及结合教

4、材和学生的特点:本节课主要采用实验探究法为主线,结合使用启发法、归纳分析法以及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新课标要求,初中化学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教材的重点放在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探究上,采用实验讨论的探究模式,设计这些探究过程,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善于动手、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能力,使学生学会从客观事实中归纳得出结论的方法,使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再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和能力水平以及年龄特征,所以我以实验探究法为主线。使学生通过探究过程,了解常见金属活动性顺序,突出重点。再结合使用一些辅助的教学方法帮助同学们运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实际问题,突破难点。多种教学方法互相穿插渗透

5、,使课堂变得生动有趣,优化课堂教学,使课堂教学达到最佳效果。三、学法指导根据学习目标要求,学生的学习主要采用以下学习方法:实验法、归纳总结法实验是反映化学学科特点,学习化学知识的最有效途径。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边观察、边记录、边思考,在教师指引下按科学的方法处理所得的材料,得出结论。这样强化学生的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逐步学会分析现象得出结论的方法。结合归纳总结法,指导学生进行综合归纳能力的训练,提高学生对所得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的能力。四、教学程序:为使学生对金属活动顺序的探究紧凑、有效,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特意把置换反应的概念放在金属的化学性质探究之后讨论,并在教学程序的最后,通过反馈练习来巩

6、固,以求得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一)创设情境,温故导新 以科学事例创设情境,回忆金属与氧气的反应。1、金属与氧气反应;2、金属与酸的反应(改进);3、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化学方程式置换反应(二)活动探究,探索新知 (三)交流讨论、归纳小结 学生回顾、反思,课堂小结。(四)练习反馈,巩固新知通过三个探究过程:1.金属与氧气反应的难易和剧烈程度 2.金属与酸反应的剧烈程度 3.金属与盐溶液的置换。采用实验探究的模式让学生从探究中发现知识,通过对几种金属活动性的比较,进而引出常见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用途,突破重点。在每个探究后都精心设计问题或列举事例,联系生活、生产实际,加强对金属活动性运用的学习,促进

7、学生对新知识的消化,并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再紧密结合课后精选的反馈练习,达到突破难点的目的。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温故导新 【创设情景】在现代考古中,发现从地下出土的文物里,金银器具总是比铁器保存得完整、完好,而且年代比铁器早。你知道为什么吗? (设计意图)以科学事例创设情景,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认识到科学知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寓示着本课题的重点。(二)活动探究、探索新知(1) 金属与氧气的反应结合课件展示,回顾学过的铁、镁等与氧气的反应,学生书写化学方程式,再结合反应的难易和剧烈程度不同,设置学生讨论(老师可适当引导比较),得出这两种金属的活动

8、性顺序。【追问】如果把金(Au)的化学活泼性与这两种金属比较,则金(Au)排在什么位置?为什么?(设计意图)使学生能利用金属与氧气反应的难易和剧烈程度不同来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提高学生分析能力,还可及时检查和反馈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运用情况。(2)金属与酸的反应【活动探究一】金属与酸的反应(改进意图)用塑料片把培养皿隔成四个区域(有间隙连通),先加入少量稀盐酸,再依次向四个区域中加入Cu、Fe、Zn、Mg四种金属,而课本中采用了4只试管来做这个对比实验。相比之下,用改进过的装置来做这个对比探究,更加节省药品、节省时间,更加便于操作。值得强调的是加入的顺序(Cu、Fe、Zn、Mg)很重要,这样实验现

9、象有个递进的过程,便于学生观察、对比,把握内在联系,使学生能清晰地比较出这四种金属与酸反应的剧烈程度,从而比较出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突破重点。还能拓展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书写有关化学方程式【设置探讨】通过该实验探究一的现象分析,能否得出这几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还能得出什么结论?(设计意图)使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突出重点。通过同学之间的交流、合作,体验探究活动的乐趣,使学生能对获得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加工处理,培养学生比较、归纳、分析、概括等方面的能力, 学生讨论后汇报,教师整理、展示结论:1、 金属活动性:Mg Zn Fe Cu2、 金属活动性较

10、强的金属才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设疑】大家想想如果在实验室制取氢气,你认为选用那种金属最合适?(设计意图)刺激学生思维,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原有的实验室气体制备的知识基础上,进行分析总结,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加强学生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运用。强化知识的理解和运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促进学生知识到能力的转化。(3)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活动与探究二】金属与金属化合物溶液的反应学生分组探究,通过教师的启发,学生书写有关化学方程式【设置讨论】通过实验探究二的实验(1)可知Al的活动性比Cu强,那么结合实验探究中的(2)、(3),能否比较出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设计意图):给出一定线索为饵,激发

11、学生的探究欲,在学习金属化学性质的同时,也了解了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的另一方法。培养学生勤于思考、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和分析、归纳、综合总结的能力。突出重点,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同时,享受它带来的喜悦。学生讨论后汇报,教师整理、展示结论:1、 金属活动性:Al Cu Ag2、 活动性强的金属能把活动性弱的金属从它们的化合物溶液中反应出来。【展示事例】曾青得铁则化为铜(设计意图)结合历史事实,强化金属活动性顺序的运用,突破难点。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兴趣,激发学生爱国主义热情。通过以上三个探究过程的结果,以及科学家通过实验得出的真实结论,进而给出常见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用途。(4)置换反应 【课件展示】

12、金属与酸、金属与盐的反应方程式(设计意图)以课件展示回顾金属与酸、金属与盐的反应方程式,突出规律性,直观、生动的再现,便于学生观察、总结置换的定义,自己发现知识,体验学习的乐趣。(三)交流讨论、归纳小结【小结反思】谈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设计意图)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团结协作中获得成功,增强学好化学的自信心。通过反思,总结自身获得的经验和不足,增强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促进学生把知识转化为自己的内在智慧,启发学生反思有助于学生的自我反馈、自我调整、自我完善,使学生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通过学生的反馈、反思,联系实际教学过程,有利于教师总结、反思在教学实施过

13、程中的经验和不足以及发现的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对策以及补救措施。这样有利于激发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创造性,使教师不断深入地钻研、体会教学理论,从而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和能力。【课件展示】本节课板书:附录(四)练习反馈【课堂练习】1 、洗去烧水用的铝壶内壁上的水垢主要成分CaCO3 可加入稀盐酸,其反应原理是: (用化学方程式,下同),但加入的盐酸不能太多,因为 ,铝制品耐腐蚀的原因是 。2 、波尔多液是一种农业上常用的杀菌剂,它是由硫酸铜、石灰加水配置而成,为什么不能用铁制容器来配制波尔多液?3、下列物质能否发生反应?写出能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1)银与稀盐酸 (2)锌与硫酸铜溶液(3)铜与硫酸

14、锌溶液 (4)铝与硝酸银溶液4 、黄金与黄铜(铜锌合金)的外观很相似,通过这堂课的学习我们可以用哪些方法鉴别黄金与黄铜? (设计意图)及时反馈练习,突出重难点,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将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认识到学习化学知识的重要性。附:板书设计第八单元 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一、 金属的化学性质1、金属与氧气的反应4Al+3O2 = 2Al2O3 (氧化膜抗腐蚀)点燃空气中: 2Mg+O2 = 2MgO点燃氧气中: 3Fe+2O2 = Fe3O42、金属与酸的反应现象:金属表面有气泡冒出。Mg + 2HCl = MgCl2+H2Zn + 2HCl = ZnCl2+H2Fe + 2HCl = FeCl2+H2 Cu与稀盐酸不反应结论:(1)根据反应剧烈程度可知同种金属活动性:Mg Zn Fe Cu(2)金属活动性较强的金属才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3、金属与某些金属化合物溶液的反应2Al3CuSO4 = 3CuAl2(SO4)3Cu + 2AgNO3 = Cu(NO3)2 + 2Ag结论:(1)三种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