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网络教育分析教育产业问题

上传人:I*** 文档编号:210642796 上传时间:2021-11-14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3.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网络教育分析教育产业问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从网络教育分析教育产业问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从网络教育分析教育产业问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从网络教育分析教育产业问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从网络教育分析教育产业问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从网络教育分析教育产业问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网络教育分析教育产业问题(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从网络教育分析教育产业问题 摘要:本文针对教育产业化问题引起的争论,从网络教育出发,分析教育市场、教育投资策略及面向21世纪的教育理论。全文在说明了当前对于教育产业的三种不同观点的基础上,论述了由网上教育产生的教育产业化的新问题;从现代市场管理学理论分析了教育市场及网络教育市场;用财务管理学理论对教育市场进行教育投资策略分析;论述网络教育对教育基本理论的影响并说明在网络教育下,面向21世纪对新的教育基本理论和教育系统的理解。网络教育的出现,把提供网络的营利机构与教育机构紧紧捆在了一起,但又在经营策略和运行机制上产生矛盾。认识教育在社会结构中的地位,应采用“三分法”理论将教育认定为与政府部门、

2、营利部门不同的“第三部门”。教育既能部分地产业化,又不能完全产业化,在政策所允许的范围内,发展教育产业可以刺激居民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缓解就业压力,更能促进网络的应用,缩小地域教育的差距。关键词:网络教育;教育产业化一、引言随着我国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教育产业化一直是教育界争论的一个热门话题,归结起来,大概有三种观点:多数人认为,教育既是一种神圣的公益事业,又是具有全局性、先导性的基础产业,但不能“产业化”。因为:第一,教育的对象是人,教育的产品是生产力中最活跃、最具决定意义的要素,是有一定文化知识和技能的人才和劳动者。第二,教育是扩大社会再生产的必要条件和前提,不管是外延式的扩大再生产,还是内

3、涵式的扩大再生产,均要求劳动者具有一定的科学知识和劳动技能。第三,教育需要创造性劳动,能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第四,教育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阶梯,教育市场与社会进步成正比关系,市场会愈来愈大,值得发展。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技术的升级换代,社会对高层次的人才需求越来越强烈,教育作为产业其发展空间十分广阔。第五,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是现代高新技术发展的关键因素,是构成知识型社会的基础。第二种观点认为,教育不仅是基础性、先导性产业,而且还是支柱性产业,不仅具有广阔的市场需求和深厚的发展潜力,而且具有巨大的投资效益,应当按照产业的客观规律,直接面向市场,实行市场化、产业化。通过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借鉴产业

4、化经营的思路,加上政府、社会、教育界的努力,教育是可以成为支柱性产业的。第三种观点认为,教育不是产业。将教育视为产业在理论上似是而非,在实践上十分有害。其理由是:第一,教育既具有生产力的属性,也具有社会属性,教育不是从事经济活动的产业部门。第二,教育是一种服务,性质是公共产品,要由政府和市场共同提供,学校是培养人的非营利机构,受教育是公民的基本权利,教育不能作为产业而市场化。第三,将教育划分到第三产业,只是社会统计方面的划分,并未涉及产业同经济联系的方式。教育与其他产业和部门的经济联系是否通过市场销售它的产出而获得回报,才是判断教育是不是产业的标准,把教育产出商品化是对劳动力市场的误解。第四,

5、教育投资不是生产性投资,其产出具有非物质性。随着近年来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教学手段现代化、教学内容数字化、教学方式多元化、教学环境网络化;网络大学,网上虚拟校园的出现正以不可抑制的势头冲击着传统的校园,冲击着传统的教育制度和教育思想。事实证明,知识经济时代更需要教育强有力的支撑和参与,知识经济将教育从经济的边缘推向了中心,反过来又使教育成为最大的受益者。为了讨论教育产业化问题,本文首先从产业化定义出发,研究网络教育的投资决策和市场回报,进一步分析网络教育对教育产业化的影响。二、由网络教育产生的教育产业问题教育是不是产业,教育业能否产业化,网络教育能否成为网络产业是我们十分

6、关注的问题。产业是指从事生产性活动的企业、行业、部门的某种集合。是否为生产性活动,关键在于资本能否通过这种活动增值,能否通过市场机制实现再生产。从经济发展的规律看,产业化一定要求市场化,教育产业化必然要求教育活动市场化,教育机构企业化,学生教育投资化。我们开展的网络教育在某种程度带有产业化的属性,传统教育部门的教育设施(如校舍、教师资源)都是属社会公益事业、由国家投资建设或支持,而今天的网络教育的基础网络设施建设,由于政府没有足够的财力来支持发展网络教育,大部分学校是靠企业投资,而企业投资的目的是追求利润最大化,且必然希望按市场运作,这种教育活动自然与现行的教育法规相矛盾。教育法规定教育应不以

7、营利为目的,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了9年义务教育,而101网站在最大卖点一天可以入10万元纯利。对于教育机构企业化,除一些私立学校、民办教育、国外合作办学机构带有教育机构企业化属性外,网络教育更显现出企业化特征,如101网校,清华网校,还有众多高等院校网校确确实实是企业化机构,但也一定要打着名牌学校的牌子,否则不会得到教育主管部门或社会、家长的认可。教育主管部门一方面要支持不同的投资以促进发展中国的教育事业,另一方面又试图出台一系列法规对营利性办学加以限制,但对上述网站的开通与运作也只有睁只眼闭只眼,因为国家实在无力拿出那么大量的资金来支持网络教育,这些瞄准教育市场的企业通过网络进行教育活动,扩大

8、受教育面,提高国民素质,不能不说是对我国教育事业的重大贡献!改革开放前,我国教育理论界一直采用“二分法”来认识教育在社会结构中的地位,即所有的机构可以被分为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教育被划归于上层建筑或政治领域,教育组织被认定为政府机构,教育政策的主要特征为强制性,改革开放前很长一段历史时期这种认识占据主导地位。改革开放后,教育理论界有人认为教育机构是经济基础,教育是生产力、是产业,教育政策体现出市场经济的价值特征,追求按经济规律办教育。对此在教育理论、学术界产生了很大的争议。目前,国际上一般采用“三分法”理论将教育认定为与政府部门、营利部门不同的“第三部门”。“三分法”认为人类社会由政治领域、经

9、济领域和社会领域三部分构成,政治领域由政府部门和政府组织构成,经济领域由经济部门和营利组织构成,社会领域则由“第三部门”和非营利组织构成。政府组织、营利组织和非营利组织具有根本不同的价值特性,一般采用三种运作机制:1.强制机制(政府);2.志愿机制(市场);3.非营利的志愿机制。我国新的教育法将教育定义为不以营利为目的的社会领域并具有如下特征:1.教育组织活动的主体是学生;2.教育活动须体现公益性和非营利性;3.教育组织所提供的公共服务在一定限制和范围内不具有排他性,即不产生竞争和排斥现象。但当教育资源有限时,将产生排他性。在发达国家,学校、图书馆都作为公益事业开放,体现接受教育均等机会的原则

10、,也就是遵循“三分法”原则。自从网络冲入了教育领域,作为第三部门的教育组织和教育理论又碰到了新的问题,教育政策如何面对政府强制性和教育志愿性之间的矛盾,教育政策的价值特征体现在何处?教育究竟能否产业化或市场化,如何理解教育市场的竞争?网络教育的出现,把提供网络的营利机构与第三部门的教育机构紧紧捆在了一起,但又在经营策略和运行机制上产生矛盾,网络公司希望多招生、多收学费、多占领教育市场,而教育部门希望有节制地力所能及地发展教育,对教育质量、学生的道德观培养负有责任。在这种矛盾中,网络教育公司只能利用网站,开展课程培训、广告、教学软件来获得可生存的发展空间。由网络教育可以看出,教育既能部分地产业化

11、,又不能完全产业化,在政策所允许的范围内,发展教育产业可以刺激居民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缓解就业压力,更能促进网络的应用,缩小地域教育的差距。三、教育市场分析按照市场管理学的观点,面向21世纪的市场有5种基本形式,形成了现代经济交换流程结构图(如下)。 显然,产业市场的制造商从资源市场买到资源,并将资源转换成商品和服务,将完成的商品卖给中间商,通过中间商再出售给消费者,消费者出售劳动或工作,并且接受货币,同时为服务和商品而支付货币。政府收集税收以便从资源市场、制造业市场和中间市场购买商品,用这些商品来提供公共服务。教育市场实际上也体现在该流程结构图中,比如可将学校看作资源市场,由于教育资源的特殊

12、性,政府是免税收的,与学校相关联的公司、产业,开发及销售应属于产业市场和中间市场,而学校的研究开发中心和科研院所是属于特殊的政府重点支持的产业市场,它的商品可能是设备、软件或者是一项发明专利、创新思想等。新兴的网络公司,课件开发公司自然是属于产业市场和中间市场,比如课件开发公司或网站运营商是用资金向学校购买资源(教师的讲课、资料、研究成果),产生的课件提供给学生,学生则属于消费者市场,学生用货币换取课程服务,或交纳学费得到学校的知识资源。对于产品或提供商品是否是成功的,用户是否购买,取决于该商品对用户的价值和目标用户的满意度。如果购买一个商品的价值(用V表示)等于收益(B)与成本(C)之比,则

13、公式2:其中:FB:功能利益(FunctionalBenefit)EB:情感利益(EmotionalBenefit)MC:货币成本(MonetaryCost)TC:时间成本(TimeCost)EC:能量成本(EnergyCost)PC:精神成本(PsychicCost)对一个学生,当他支付学费进行学习时,肯定要考虑学习的价值,他的功能收益一定是通过学习掌握了一定技能和知识或得到一张文凭,能从事于得到更高薪水的工作。而情感利益则是得到文凭所带来的心理满足、社会地位,对他人产生的可信度,进一步求职或换岗的资本。如果将教育作为产业化考虑,教育就应该位于产业市场,而不是资源市场,培养合格的学生就是它的

14、商品。但我们可以看出,学生作为商品与一个一般意义的商品在价值估算上有很大的不同。一般的商品对FB和EB都可以较简单的估算,而对于学生作为商品的FB和EB都是较难估算的,同样分母中的C的估算也是不能确定的。因而,从市场管理学理论意义上讲教育产业化只能用在研究教学软件、教学设备,开发多媒体课程软件等领域,而将学生作为商品即产业化的观点是不大能说得通的。四、网络教育投资策略分析据统计,我国接受从幼儿园到大学的普通教育(包括职业教育)的学生数约2.3亿,占总人口的1/5,再加上各类成人教育和继续教育人数可达3.1亿,全国教育总支出约为2000亿元,合人均800元。在国外也有人称教育为“永不衰退的产业”

15、,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曾讲“没有哪一项产业比教育有更多的回报”。经济学家研究表明:世界各国年均教育社会收益率和个人收益率:初等教育分别为25.5%和16.7%,中等教育分别为13.5%和16.3%,这远高于储蓄利率和金融投资收益率。各种各类教育基金的形成都说明教育具有长期稳定的回报率。目前,在我国,同龄人受高等教育的比例只有11%,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的目标是,到2010年,全国教育大众化的指标要达到15%。90年代,高等教育入学人数占同龄人的4%,而世界发展中国家是24%。另据国家统计局和中国经济中心居民储蓄意愿抽样调查表明,居民储蓄的10%准备用于教育支出,7%准备用于购房支出,但目前教育消费仅占日常收入的5.8%,世界中等发达国家为8%,如果家庭存款的10%用于教育支出,教育消费总额将达6000亿人民币。由于高等教育的办学规模受到国家的严格限制,一部分学生做了到国外上大学、上高中的无奈选择。那么为什么不能扩大招生,是我们的教育资源匮乏吗?我们来看看我们的教育资源利用状况:据统计,全国有68%的高校规模尚未达标,师生比为17,美国为117,印尼为114,教学人员与非教学人员的比例为47,效率低下,而按国际惯例师生比为120,最高达130。仅以北京为例,北京有高校64所,在校生28.5万,专职教师3.5万,在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调研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